我们的孩子能走多远?

注册
2012-11-23
消息
466
荣誉分数
92
声望点数
88
我们从中国来的这个陌生的国度,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孩子. 我们付出了辛苦, 经历了艰难, 放弃了很多曾经拥有的, 甚至忍受过歧视, 但从未后悔过. 特别是当看到孩子在学习甚至在找工作期间能够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努力奋斗和竞争时, 所有的不甘和委屈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但是再往后呢? 比尔盖茨的自传里不会告诉我们他的母亲是IBM的董事, 为他最初的起步签下了巨额订单; 巴菲特也不会宣示他的父亲是国会议员,他第一次参观纽约证交所是在高盛董事的陪同下进行的. 我没有丝毫嫉妒,也没有理由嫉妒, 我只是感觉孩子们再往下走就会很难了, 我只是担心孩子的付出和他得到的在没有这种背景的前提下会有正确的比例吗?或者说真正公平的平台存在吗?

我没有认为我的孩子就应该有上述两位的成就, 我只是觉得愧对于孩子, 在他们艰苦奋斗努力前行的路上我没能给他们提供一种帮助,一个背景. 看着孩子像纤夫一样地奋力前行, 我心酸自责. 更重要的是这种努力会有结果吗?在没有这种显赫的背景下, 我们的孩子能走多远呢?
 
一看就知道你是位好母亲!孩子能走多远,我们不知道,作为父母,我们只能尽我们的努力打一个尽量高的平台。至于他们长大后要面临不公平的竞争,我们也没办法,那是他们的命啊。我们的命运又何尝公平过?做父母的不用操心太多,我觉得中国父母都是无愧于这个称号的。
 
天才的秘密:脑容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3-06-06 中国网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6月4日报道,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了天才的秘密,聪明人的大脑比普通人的大脑重。

20世纪初,科学家一直寻找方法确定天才的自然属性。为开展研究,苏联甚至开设大脑研究所,研究列宁、马雅可夫斯基、巴甫洛夫等伟人的颅内内容物。并不只有俄国人好奇,国外医疗中心,比如安大略大学,保存并研究着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脑。

但是,直到现在,试图找出影响智力因素的尝试都是徒劳。目前已经得出的结果是,很多故去了的天才脑回比他人更弯曲。(脑回: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凸起的被称为脑回)

然而,醉心于科学工作的学者们并不放弃。比如生物学博士、教授、俄罗斯医学科学院人体形态学研究所胚胎学主管谢尔盖·萨韦利耶夫。萨韦利耶夫日前出版新书《可变性和天才》

有人认为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培训就可成为像阿基米德、巴尔扎克那样的天才。萨韦利耶夫表示,通过教育唤醒非凡能力的想法由法国生理学家在19世纪提出,直到现在仍以自己的简单性保持吸引力。这个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宣告所有人平等的潜力,这对普通人来说是理想的诱饵。相信了这个荒诞说法,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未实现能力的天才、时代的牺牲者。

在此想法下,所有人认为为了扭转情况,必须为后代的教育投资,这样问题就解决了。而这是不可能的。再怎么训练也培养不出第二个普希金。随着巨大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只能在某种技能上取得进展,人脑自身结构上的缺陷不容许越过那块跳板。没有大脑中的先天性神经形态基板,发展过人的能力是不可能的。

天才的大脑具有独特性。75%的天才脑容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320克)。通常,天才的脑容量为1600-1700克。世界纪录创造者是拜伦1800克和屠格涅夫2012克。也就是说,天才脑容量最多是平均脑容量的将近1.5倍。当然,脑容量大只意味着变成天才的可能性大,并不一定是天才。比如说,也有可能一个傻瓜的脑容量为2400-2850克。

出现“脑容量轻”天才的频率是出现“脑容量重”天才频率的1/4。这种情况的存在证明,奇才的形成并不仅仅在于神经组织的规模。为形成天才大脑,需要在大脑某些领域天生形成特殊组合,例如新皮层领域和皮下层结构。比如说阿纳托尔·法朗士的大脑只重1017克,却成为法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谈到怎样发现天才,萨韦利耶夫认为,庸人是不可能发现天才的。庸人总是情不自禁运用自己对世界体制的有限理解,然后选出更适合生存的人。因此,庸人的智力测试总是能给出高分。唯一的方法是寻找方法对个体进行大脑深层结构生前分析。

如今,人们尝试借助功能层析或正电子放射分析寻找天才。但是目前还没有结果。

被问及艺术家的大脑有何特殊之处,萨韦利耶夫以少数人来分析,例如达·芬奇的大脑,科学家发现其大脑容量的异常。比如,达·芬奇的视野很特别。普通人的视野是3000立方毫米,而达·芬奇的视野是普通人的2-3倍。其负责联想、感官体验从视网膜到大脑皮质信号传输速度的大脑中心应该更宽广。

为了巧妙掌握画笔,需要大脑感觉中心特别发达。而在一个大脑里同时出现这些复杂结构的几率十分渺小。至于音乐家的大脑,萨韦利耶夫以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帕格尼尼的大脑为例,帕格尼尼不仅拥有良好的听力,还有非凡的知觉,就像马达电机的协调。大概有30-40亿神经元同时参与音乐创造。
 
做比较要在同等条件下来比较。这里说的先天条件,如果不出国,在中国你有类似的先天条件么?
 
盖茨和巴菲祖上再推几代,也就是两手空空的移民吧?别捉急,财富的社会地位是几代慢慢积累起来的。美国是能实现梦想的国度,加拿大也接近,在中国你不是红二代红三代红N代,大企业董事or中央大员,1000代也没你什么事。
 
自己也有孩子, 也來說兩句.

"成功" 的定義很多, 華人的定義一般是賺大錢 (80%以上), 出大名, 成為大思想家, 大科學家等.
前面似乎是有背景人士的專利, 後者似乎是聰明人的專利, 沒那天生條件機會就小些,
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路走.
很多偉人都說過一句話, 他們只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們不必要求孩子去當那一個偉人, 很多時候那根本是運氣.
只要基本方向確定了就一路走下去吧.

確定方向是靠眼光, 眼界.
譬如說十個人擠公車, 如果大家只看到眼前, 死命往上擠, 裡面的人出不來, 那可能大家都擠在門口.
眼光長一點的話, 會想到排隊上下車的流量更大.
眼界寬一點的話, 會發現後面還跟了一輛空車.
很多時候我覺得華人家長把小孩的路定得太死了 (眼界問題), 要求他們做到的東西並不真的管用 (眼光問題).

我們可以教孩子一些經驗, 但心智成長的過程就是以自己的能力了解這個世界.
我們做了太多, 甚至是害了他們, 讓他們一輩子當小孩.

像我院前那棵可憐的松樹, 每次我做了什麼好像都是害了他. :shy:
 
哦,老成马甲。

自己也有孩子, 也來說兩句.

"成功" 的定義很多, 華人的定義一般是賺大錢 (80%以上), 出大名, 成為大思想家, 大科學家等.
前面似乎是有背景人士的專利, 後者似乎是聰明人的專利, 沒那天生條件機會就小些,
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路走.
很多偉人都說過一句話, 他們只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們不必要求孩子去當那一個偉人, 很多時候那根本是運氣.
只要基本方向確定了就一路走下去吧.

確定方向是靠眼光, 眼界.
譬如說十個人擠公車, 如果大家只看到眼前, 死命往上擠, 裡面的人出不來, 那可能大家都擠在門口.
眼光長一點的話, 會想到排隊上下車的流量更大.
眼界寬一點的話, 會發現後面還跟了一輛空車.

我們可以教孩子一些經驗, 但心智成長的過程就是以自己的能力了解這個世界.
我們做了太多, 甚至是害了他們, 讓他們一輩子當小孩.

像我院前那棵可憐的松樹, 每次我做了什麼好像都是害了他. :shy:
 
我们从中国来的这个陌生的国度,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孩子. 我们付出了辛苦, 经历了艰难, 放弃了很多曾经拥有的, 甚至忍受过歧视, 但从未后悔过. 特别是当看到孩子在学习甚至在找工作期间能够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努力奋斗和竞争时, 所有的不甘和委屈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但是再往后呢? 比尔盖茨的自传里不会告诉我们他的母亲是IBM的董事, 为他最初的起步签下了巨额订单; 巴菲特也不会宣示他的父亲是国会议员,他第一次参观纽约证交所是在高盛董事的陪同下进行的. 我没有丝毫嫉妒,也没有理由嫉妒, 我只是感觉孩子们再往下走就会很难了, 我只是担心孩子的付出和他得到的在没有这种背景的前提下会有正确的比例吗?或者说真正公平的平台存在吗?

我没有认为我的孩子就应该有上述两位的成就, 我只是觉得愧对于孩子, 在他们艰苦奋斗努力前行的路上我没能给他们提供一种帮助,一个背景. 看着孩子像纤夫一样地奋力前行, 我心酸自责. 更重要的是这种努力会有结果吗?在没有这种显赫的背景下, 我们的孩子能走多远呢?
所以,要活出自己,而不是只想着"我这辈子就混了,希望儿子如何如何。"当家长的不应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我们从中国来的这个陌生的国度,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孩子. 我们付出了辛苦, 经历了艰难, 放弃了很多曾经拥有的, 甚至忍受过歧视, 但从未后悔过. 特别是当看到孩子在学习甚至在找工作期间能够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努力奋斗和竞争时, 所有的不甘和委屈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但是再往后呢? 比尔盖茨的自传里不会告诉我们他的母亲是IBM的董事, 为他最初的起步签下了巨额订单; 巴菲特也不会宣示他的父亲是国会议员,他第一次参观纽约证交所是在高盛董事的陪同下进行的. 我没有丝毫嫉妒,也没有理由嫉妒, 我只是感觉孩子们再往下走就会很难了, 我只是担心孩子的付出和他得到的在没有这种背景的前提下会有正确的比例吗?或者说真正公平的平台存在吗?

我没有认为我的孩子就应该有上述两位的成就, 我只是觉得愧对于孩子, 在他们艰苦奋斗努力前行的路上我没能给他们提供一种帮助,一个背景. 看着孩子像纤夫一样地奋力前行, 我心酸自责. 更重要的是这种努力会有结果吗?在没有这种显赫的背景下, 我们的孩子能走多远呢?
这么认真思考,先赞赏一下:zhichi:
认真回答一下
1〉首先我们出国不是为了孩子,许多的我们出国时还没孩子,或者孩子还小。。。许多的我们出国首先是为了自己 ,年轻人都有梦想,梦想越大走得越远,没什么选择的人就只好终老家乡了。这里不评价哪个选择更好,重要的是年轻的时候,你有出国这个选择,你有梦想这个能力。。。
2〉绝对的公平从来没有,孩子们也不会把未来指望在公平上。父母的帮助不仅仅是背景这种帮助,道理很简单,不需要多说。。。
3〉每个孩子都是unique, 他们对未来的理解与选择也各不相同。如果他们选择象纤夫一样奋力前行,只要努力了,什么样的结果不是结果?他们能走多远谁也不能预言,可能很远很远。。。普遍来讲,肯定比父母走得远
 
这么认真思考,先赞赏一下:zhichi:
认真回答一下
1〉首先我们出国不是为了孩子,许多的我们出国时还没孩子,或者孩子还小。。。许多的我们出国首先是为了自己 ,年轻人都有梦想,梦想越大走得越远,没什么选择的人就只好终老家乡了。这里不评价哪个选择更好,重要的是年轻的时候,你有出国这个选择,你有梦想这个能力。。。

Yes.
2〉绝对的公平从来没有,孩子们也不会把未来指望在公平上。父母的帮助不仅仅是背景这种帮助,道理很简单,不需要多说。。。
3〉每个孩子都是unique, 他们对未来的理解与选择也各不相同。如果他们选择象纤夫一样奋力前行,只要努力了,什么样的结果不是结果?他们能走多远谁也不能预言,可能很远很远。。。普遍来讲,肯定比父母走得远

这里长大的孩子, 条件太好,压力小,肯刻苦努力的少。 加拿大是个小富既安的社会, 能不能走得更远,对移二代来说,更多地是取决于有没有决心和志向。
周围的朋友已经总结出,如果父母来了是读书,孩子跟着吃过点苦的,长大了最肯努力。 如果父母是移民来的,来了就有工作,孩子生活一直很富足轻松的, 往往不肯努力。
反正二三代后,就会回归社会平均水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可是谁不想多安乐?
 
孩子要是自己感慨没有这个先天条件成不了大牛也就罢了,父母没事儿在这儿添什么乱啊
要想成为比尔盖茨巴菲特什么的就自己奋斗去,别把自己的梦想转嫁给小孩
说句不中听的,人家就算奋斗出来也不是你的
更别说你的孩子未必就想做比尔盖茨呢,他没自己的梦想啊?
你在这儿感慨万千的,人说不定乐呵着呢
真是瞎操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