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储不算老百姓血汗钱
7月26日,
外管局公布了2011年3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这是外管局首次打破年度发行的惯例,公布季度国际投资头寸统计
数据。2011年3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43948亿
美元,较上年末增长7%;对外金融负债24608亿美元,增长5%;对外金融净资产19340亿美元,增长8%。国家能否“藏汇于民”?
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较强烈,不愿持有和保留外汇
外管局还再次就外汇储备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外管局对“外汇储备是老百姓的"血汗钱"”的说法进行了“澄清”,并表示目前“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汇主体的持汇意愿。
有观点认为,我国外汇储备是企业或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商品、能源、资源以及隐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外管局对此表示,外汇储备是由人民银行通过投放基础货币在外汇市场购汇形成的。在人民银行买入外汇的时候,已经向原外汇持有人支付了相应的
人民币。换句话说,外汇储备形成过程中,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国家,而是卖给了国家,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价和自愿的原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外汇和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
外管局同时称,由于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国内外汇差利差等因素,目前,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较为强烈,普遍不愿意持有和保留外汇。也就是说,目前“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汇主体的持汇意愿。能否将外汇分给民众?
外储直接分给民众会引发通胀
对于是否可以将外汇直接分给民众或者用于成立主权养老基金的问题,外管局表示,外汇储备不同于财政盈余资金,是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购汇形成,购 汇所使用的本币资金直接来源于中央银行的负债,反映为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因此外汇储备直接体现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与相应的
央行负债对应。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对应着本币负债。免费使用外汇储备,性质上相当于中央银行随意印钞票,无节制地扩大货币发行,会造成通货膨胀等严重后果。
外储不会大规模投资大宗商品
就中国巨额外储的保值及投资问题,
外汇管理局表示,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外汇储备不会直接大规模投资于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
在7月20日,外管局编发的《外汇管理政策热点问题》中,外管局表示,人民币对美元
汇率变动,导致了外汇储备折算成人民币的账面价值变动,并不是实际损益,也不直接影响外汇储备的对外实际购买力,而只是用人民币还是美元作为报告货币所导致的账面差别。只有在将外汇储备调回并兑换回人民币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汇兑方面的实际变化。
对于外汇储备是否投向大宗商品领域,外管局解释称,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和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容量相对有限、交易和收储成本较高。外汇储备投资组合中已包含与之相关的投资。
另外,我国居民和企业对黄金、石油等的消费量非常大,外汇储备直接大规模投资于这些领域,可能会推升其市场价格,反而不利于我国居民消费和经济发展。
http://forex.hexun.com/2011-07-28/13184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