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什么是亚投行? 科普一下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Riven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Riven

Administ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01-16
消息
28,447
荣誉分数
5,449
声望点数
393
亚洲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拥有全球六成人口。但因建设资金有限,一些国家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通讯等基础建设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2010年至2020年10年间,亚洲各国要想维持现有经济增长水平,内部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平均每年需投资8000亿美元。8万亿美元中,68%用于新增基础设施的投资,32%是维护或维修现有基础设施所需资金。现有的多边机构并不能提供如此巨额的资金,亚洲开发银行的总资金约为1600亿美元,世界银行也仅有2230亿美元,两家银行目前每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国家的资金大概只有区区200亿美元。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英语: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缩写:AIIB),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愿意向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多边开发机构,成立目的是为了促进亚洲区的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大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力度。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设在中国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2014年10月24日,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国在北京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2014年11月25日,印度尼西亚签署备忘录,成为亚投行第22个意向创始成员国。

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成为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的首个欧洲国家、主要西方国家。随后法国、意大利、德国等西方国家纷纷以意向创始成员国身份申请加入亚投行。接收新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截止日期3月31日临近,韩国、俄罗斯、巴西等域内大国和重要新兴经济体也抓紧申请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

各方商定将于2015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

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Igor Shuvalov)周六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宣布,俄罗斯将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本月底亚投行成员国申请截止期将至,继周五巴西和奥地利宣布加入后,周六俄罗斯、澳大利亚、荷兰、格鲁吉亚和丹麦也纷纷宣布申请成为创始成员国。
 
正想问呢。。 不过中国带的头有点不靠谱的说。。 难怪美国犹豫。
 
看看老百姓怎么想的。转自天涯二篇。
×××
亚投行背后的暗战 (ZT)
(2015-03-20 04:44:56)转载▼标签: 财经时评杂谈 分类: 狂人日记

  其实呢,在国际上开银行并不难,有钱就行,相比在有些国家国内,有钱也不行,因为是垄断。国际上就不同了,没人可以垄断银行业,即使是美国也做不到,顶多发几句牢骚。

  当然,只要有钱,开银行本身是不难,难的是这家银行有人捧场(入股),难的是最后还能实现盈利,当然这盈利可以是金融利益也可以是战略利益。

  想开银行的很多,可问题是有钱的不多,尤其是在全球紧缩时期,大家的荷包都捂得紧紧的。

  而且开银行这种事,人人都想着最好只出四两,就能拨动千金,问题是那千金由谁来出?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问题是,现在这么好的事来了。



  在这先谈谈最多人拿来与亚投行(AIIB)比较的亚洲发展银行(ADB),不少舆论将亚投行视作亚洲发展银行(ADB)的竞争对手。

  我们先来看看ADB的结构。

  ADB一共有67个成员国,其中日本和美国是最大的股东,分别拥有15.7%和15.6%的股权。最终日美两家合计拥有高达26%投票权,对应中国只占5.47%。

  换句话说,日美两家联合,牢牢的掌握了ADB的话语权。考虑到两者分别只投了百分之十几的股份的情况下,这是真正的四两拨千斤,当然这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再来看看亚投行(AIIB)。

  我们也学日本美国牵头成立一家银行,只投百分之十几的股份,并掌握话语权,行不行?

  当然不行,这样没人会入股,谁也不想拿自己的钱打水漂,没人陪你玩最后你只能自娱自乐。



  为了吸引玩家入场,只能给别人更大的诱惑,牺牲点色相是不够的~得大到别人都不敢想的那种,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亚投行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启动资金为500亿美元。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强调,中国会提供资金中的“较大部分”,但并不一定会寻求控股权。



  目前披露的信息有两方面。

  第一,中国出资预计会超过50%,也就是说,这家银行大部分都是中国出资。要知道,已经表明意向的加潜在的股东有好几十个国家,剩下不到50%的资金,分摊下来也就点入场费的事。

  这是第一大诱惑。

  但就算是入场费也是钱,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一点点钱纳税人都盯紧紧的,真讨厌~

  所以中方强调了,不一定寻求控股权。

  这是第二大诱惑。



  你能想象吗?有个财大气粗大老板突然找到你说,和你合伙开家公司,他出一百万,你出一万块,然后你和他同样有着公司的掌控权。

  天上掉馅饼的事,谁不干谁傻啊!



  虽然美国方面质疑亚投行能否严格遵守(ADB)和世行关于“反腐败、环保及劳工权益保护”的原则,但两大诱惑一出,各国也就在顾不上什么节操了,什么立场了。

  于是美国的盟友英国和德国都表示有意加入,媒体也大肆报道,但媒体也故意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英德均坚持要获得董事会的高级席位。

  来者不善。

  本来如果按照行规,投资银行的投票权基本是以股权份额计算,但如果是按行规,英德就没必要强调这种废话了。

  因为中国已经主动打破了行规,这也正是我说的第二方面。

  如果我没估计错,投票权将是接下来各国谈判的焦点所在。暗战从未停止,接下来就要考验我方的谈判功力了(也不知是不是上次和俄罗斯谈天然气合同的原班人马)。



  如果中方真的丧失的控股权,而又是出资最多的那一方,那就要警惕了,生意场上无朋友,各国都心怀鬼胎,你拿别人当伙伴,别人可能拿你当冤大头。

  所以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开银行不难,后面事才是任重道远,我们不能被短暂的胜利冲昏头脑,一定要保持警惕~
 
亚投行背后的暗战 (ZT)
  (2015-03-23 07:42:09)转载▼标签: 投行欧洲国家国际金融政治影响力 分类: 财经


  亚投行的事情现在很热烈,连欧洲的列强都来加入中国首先倡导的亚投行,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人的虚荣心。平心而论,中国发起倡导亚投行,现在欧洲列强开始加入,是外交上的一场胜利,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得意忘形。

  根据《中国新闻网》早前的报道,2014年10月24日,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签署仪式在京举行。21个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签署备忘录,标志着亚投行筹建工作即将进入新阶段。

  这21个国家包括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在这些国家中,中国的国民经济总量最大,其次就是印度和东盟。财政部长楼继伟说过: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实缴资本为认缴资本的20%。目前各意向创始成员同意将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的经济权重作为各国股份分配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到,如果按初始21个国家的备忘录,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是10万亿美元,印度约2万亿美元,2013年东盟是2.013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下同),中国将在亚投行中占有大约一半的股份(占有一半股份也被有关官员确认),中国在亚投行中将占有决定权,在21个国家中的政治影响力将扩大,同时也可以进行过剩产能输出。

  可是,当欧洲国家加入之后,这种局面将改变,2013年,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的国民经济总值分别是3.636、2.807、2.523、2.072万亿美元,合计大约11万亿美元,这样,如果按原来的议定,中国只能占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股权,无法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欧洲这些国家和印度与东盟都有很深的联系,尤其是英国,印度、缅甸、马来西亚以及未来准备加入的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是英联邦国家,亚投行的股东之间就形成了互相制衡的局面,即便限定欧洲这些国家的持股比例(比如,欧洲国家持股只能占到30%),也可以改变中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只能占到35%左右,如果中国希望依旧占一半,印度、东盟和其他国家合计只占20%,估计很多国家就不玩了),当形成制衡的局面的时候,亚投行就无法挑战IMF、世界银行等建立起来的国际金融秩序,任何这样的决议在股东会上就难以得到通过。

  无论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都是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受益者,这是他们乐于见到的局面。

  另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俄罗斯,从历史上看,欧洲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当初马歇尔计划的时候,美国邀请东欧国家加入,并开出了条件,最后被斯大林拒绝。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之后,亚投行的资金就难以大量投资在俄罗斯,这或许也是欧洲国家希望达到的目的之一。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或许可以拉开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距离。

  蹊跷的是,任何事情,中俄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可是,在亚投行的事情上,欧洲国家积极起来了,但俄罗斯丝毫没有动静,中国也没有说曾经邀请俄罗斯,有报道中俄石油管线东线将暂缓,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就不知道了。



  但是,欧洲国家的加入,虽然中国的持股比例下降了,无法一家独大地、顺利地实现政治影响力的扩张,也无法顺畅地实现过剩产能的输出,但亚投行的融资成本会下降。参与筹建的初始21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货币的信用比较低,筹资就会成本比较高(货币信用越低,筹资成本就越高,俄罗斯卢布不断贬值,筹资成本就不断上升),这对银行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限制作用,因为绝大多数基础设施项目不能承受过高的利率,如果不能解决融资成本的问题,亚投行就是一间中国控制的小银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将微不足道。当欧洲国家加入之后,他们的货币信用比较高,就会提升银行的评级,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银行的快速扩张,业务可以迅速开展,中国扩大政治影响力和输出过剩产能的潜力也就越大。



  所以,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是中国政治、外交上的一个胜利,但是,欧洲国家加入之后,中国和欧洲国家各有所得,中国的所得可能是战术上的,欧洲国家的所得应该是战略上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也为了限制甚至孤立俄罗斯。



  美国很难加入亚投行,以美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和金融管理能力,在亚投行中不可能当老二,中国也很可能不会真心地邀请美国加入。如果美国加入,美国占有的股权将超过中国(否则美国人不会干),这样中国就完全难以达成政治上扩大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经济上输出过剩产能的目的,完全丧失了当初倡导成立亚投行的目的。



  所以中国的媒体拼命说美国丧失了机会,如松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欧洲国家的加入让亚投行不能挑战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这是战略目的,美国加入亚投行,中国在亚投行的控制力将下降,双方都有所顾忌,才形成今日的结局。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都是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受益者,维护这样的秩序才是最重要的,俄罗斯也是他们共同的潜在对手,从文化上来说,俄罗斯是一种扩张性的民族特性,对现有国际秩序更有挑战性和挑战欲望;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特性是一种内向型的,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性和挑战欲望远低于俄罗斯,中国强调的是内部体制的稳定性,中俄之间有本质的差别。

  历史上有很多国家,在不同时期强烈地向外扩张,中国教科书上叫做侵略主义或殖民主义,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主义”有一个根本的基础:民族凝聚力强大,内部稳定。没有这个基础是无法向外扩张的。历史上的德国、俄罗斯、日本最为典型。这一点就决定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行为,形成了不同的历史,中俄之间的差距或许就在于此。



  因为亚投行的章程还没有颁布,所以,细节问题很难定论,未来最焦点的问题将是股权分配以及股东如何行驶权力。
  (如松)
 
亚洲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拥有全球六成人口。但因建设资金有限,一些国家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通讯等基础建设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2010年至2020年10年间,亚洲各国要想维持现有经济增长水平,内部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平均每年需投资8000亿美元。8万亿美元中,68%用于新增基础设施的投资,32%是维护或维修现有基础设施所需资金。现有的多边机构并不能提供如此巨额的资金,亚洲开发银行的总资金约为1600亿美元,世界银行也仅有2230亿美元,两家银行目前每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国家的资金大概只有区区200亿美元。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英语: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缩写:AIIB),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愿意向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多边开发机构,成立目的是为了促进亚洲区的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大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力度。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设在中国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2014年10月24日,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国在北京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2014年11月25日,印度尼西亚签署备忘录,成为亚投行第22个意向创始成员国。

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成为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的首个欧洲国家、主要西方国家。随后法国、意大利、德国等西方国家纷纷以意向创始成员国身份申请加入亚投行。接收新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截止日期3月31日临近,韩国、俄罗斯、巴西等域内大国和重要新兴经济体也抓紧申请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

各方商定将于2015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

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Igor Shuvalov)周六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宣布,俄罗斯将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本月底亚投行成员国申请截止期将至,继周五巴西和奥地利宣布加入后,周六俄罗斯、澳大利亚、荷兰、格鲁吉亚和丹麦也纷纷宣布申请成为创始成员国。

哪国/哪几国、什么时候、在哪里发起的?
 
Riven 说的没错,但那些都是面上的东西,我今天喝点酒,在给演义一下。
亚投行成立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建材和建筑行业的产能过剩,为此,党中央的第一步就是亚太会议,那时的政策是中国可以贷给想搞高铁或其他基本建设的国家人民币,让中国的施工队用中国的建材来搞基本建设。但回应的国家很少,因为每个国家都会保护本国的建筑和建材业。于是可能就有高人建议中央搞亚投行,让各国参股,这样就可以利用在亚投行的各个国家的工作人员的人脉,从别的国家揽到基建项目,这个原理就和外资刚进中国时与中国的企业合资时一样。
亚投行,只要是用中国的施工队和建材,可以说对中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其它的都是次要的,至少中国数以百万计建筑和建材工人有饭吃。否则,面对中国现在这样衰退的房地产市场,这两个行业会是一场灾难。
 
亚投行,只要是用中国的施工队和建材,可以说对中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其它的都是次要的,至少中国数以百万计建筑和建材工人有饭吃。否则,面对中国现在这样衰退的房地产市场,这两个行业会是一场灾难。

雾霾算不算一害?20%的人口占6.5%的土地,还要为世界人民干活,效率也太高了吧?
 
雾霾算不算一害?20%的人口占6.5%的土地,还要为世界人民干活,效率也太高了吧?
关键是不干活,这些行业怎么生存?像Target那样关闭?
 
Riven 说的没错,但那些都是面上的东西,我今天喝点酒,在给演义一下。
亚投行成立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建材和建筑行业的产能过剩,为此,党中央的第一步就是亚太会议,那时的政策是中国可以贷给想搞高铁或其他基本建设的国家人民币,让中国的施工队用中国的建材来搞基本建设。但回应的国家很少,因为每个国家都会保护本国的建筑和建材业。于是可能就有高人建议中央搞亚投行,让各国参股,这样就可以利用在亚投行的各个国家的工作人员的人脉,从别的国家揽到基建项目,这个原理就和外资刚进中国时与中国的企业合资时一样。
亚投行,只要是用中国的施工队和建材,可以说对中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其它的都是次要的,至少中国数以百万计建筑和建材工人有饭吃。否则,面对中国现在这样衰退的房地产市场,这两个行业会是一场灾难。

关键是不干活,这些行业怎么生存?像Target那样关闭?


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例子说明问题。
中国有钱,有剩余劳动力, 两者都没有出路。 现在发现印度基建很差,
于是中国以亚投行为纽带, 把钱和建筑工人弄到印度建高铁。
于是, 中国的钱和剩余劳动力都有了出路。

这招看似很聪明,但是别忘了印度是空手套白狼,钱和人都不是自己的,白白 得到了高铁,
谁吃亏了?显然是中国吃亏了嘛!其实有更简单明了的办法, 就是中国把钱直接发给中国工人,
同样解决了中国的钱和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但是印度什么都没得到。

当然有人会说, 钱投给印度是收利息的, 给中国工人是白给。 但是别忘了风险, 比如中国出钱最近在缅甸
修石油管道, 美国鼓动闹事, 钱可能打了水漂。 投资到印度风险更大, 印度到时候不还钱, 你怎么办?
军事不够强大, 印度还有美国在背后撑腰, 跟我的2700万一样,弄不好就是鸡飞蛋打,还不如直接发钱给中国人民呢!

你说呢?
 
关键是不干活,这些行业怎么生存?像Target那样关闭?
作为一个小百姓,我每次回北京最重点就是保护肺和气管,所以最关注雾霾。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统治者的责任。
你可以说亚投行是他们的一个解决之道。我觉得他们自己也没把握,只是投石问路而已,要不然也不会一期只投100亿。
要让我说解决之道,我觉得扩大内需最靠谱;发展养老事业也不错。短板多着呢,怎么能没事干呢?
 
小议亚投行 (ZT)

很显然,亚投行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二是消化无以复加的产能过剩。一句话,就是要国际社会--尤其是亚非拉兄弟们来帮助TG消化它们制造的这个硕大无比的大泡沫。具体手段就是亚投行出钱,然后向中国购买钢铁水泥这些东西,给东南亚、非洲、印度、拉美那些地方搞基础设施。

  这里就牵出了一个问题--前二十年,中国的低端制造业之所以风靡全球,主要依据依靠的是什么?应该是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1、充沛而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

  2、容忍度达到几乎不设防的环境保护;

  3、优惠的外资引进政策;

  4、较为稳定健康的财政收支;

  5、稳定的政治环境;

  6、完善的基础设施。

  但到今天,中国企业大面积外迁倒闭,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正在大面积爆发。为什么极盛一时的中国制造业会出现如今江河日下,整体性崩溃的悲观局面,这是因为前面所说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所谓风水轮流转,还不到三十年,大陆就成了昨日黄花。当年的风光已成记忆,那些优势如今成了劣势,而成了别人家手里的利器:

  1、现在中国已经加速坠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均工资已经是东南亚的两倍,印度的三倍,非洲的四倍。而整个东南亚,印度和非洲基本上是以年轻人为主的社会,在人力资源方面远比中国有优势得多;

  2、大陆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已经破坏殆尽,既不适合产业的发展需求,也不适合人类的生存了。这是一个很悲哀的局面,当年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发展GDP--最后却导致环境没了,GDP也走到了尽头;

  3、外资的优惠政策已经到期,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早没有任何的优势。而且发展经济,归根结底要靠自己的企业--你总不能无限期歧视本土经济吧;

  4、现在中国的整体负债率已经是GDP的260%以上,高居全球之首。而这么高的负债率却没有给民众解决教育、医疗和养老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的负债是毫无道理也毫无道德可言的负债,是贪污腐败,是瞎折腾穷折腾,是无能加无耻的负债。

  如今朝廷的债务危机正在爆发,财政收支的平衡早已破坏。正腐的要苟延残喘,只可能印钞和加税--而无论那样,只会使经济前景更加堪忧,企业经营的环境更加恶化;

  5、史无前例的贫富差距、症治腐败、道德沦丧、环境破坏和经济危机早已使得大陆这艘破船四处漏水,还有什么稳定可言。

  因此,从上面可以看出,大陆与其他发展中的新兴国家争夺制造业,已经只有基础设施一个优势了。可如今大陆却要出钱出力帮别人搞基础设施建设,把最后一个优势鸿沟给填平,这不是自毁长城,自相矛盾吗?

  原因在于,与制造业颓靡,企业外迁造成的危局相比,TG因为无与伦比的低级产能过剩和货币泡沫更加可怕,而且迫在眉睫。也就是说,不这么干,它马上就得死。它这么干,虽然还是个死,但还可以多活那么几天。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地道的:饮鸩止渴。可悲的是,对于TG而言,鸩酒还没做好,可自己却要干死了。

  我看到一些千奇百怪的言论,说朝廷这么做是为了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在如此高的经营成本下,你连衬衫打火机都玩不下去了,还想玩高科技?在如此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下,你连钢铁水泥都做死了,还想搞高级产业?这几年,你除了看到漫山遍野的房子之外,还能看到什么新鲜的玩意儿?

  腾笼换鸟,不过自欺欺人罢了。笼子是腾空了,可鸟还在天边鸣叫,在天空自由飞翔。你能做的就是萎靡不堪的槌胸跌足,徒唤奈何罢了。
 
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例子说明问题。
中国有钱,有剩余劳动力, 两者都没有出路。 现在发现印度基建很差,
于是中国以亚投行为纽带, 把钱和建筑工人弄到印度建高铁。
于是, 中国的钱和剩余劳动力都有了出路。

这招看似很聪明,但是别忘了印度是空手套白狼,钱和人都不是自己的,白白 得到了高铁,
谁吃亏了?显然是中国吃亏了嘛!其实有更简单明了的办法, 就是中国把钱直接发给中国工人,
同样解决了中国的钱和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但是印度什么都没得到。

当然有人会说, 钱投给印度是收利息的, 给中国工人是白给。 但是别忘了风险, 比如中国出钱最近在缅甸
修石油管道, 美国鼓动闹事, 钱可能打了水漂。 投资到印度风险更大, 印度到时候不还钱, 你怎么办?
军事不够强大, 印度还有美国在背后撑腰, 跟我的2700万一样,弄不好就是鸡飞蛋打,还不如直接发钱给中国人民呢!

你说呢?
所以才要搞亚投行,把中国和美欧列强捆在一起,不还钱,就给它来个八国联军进孟买。跟着美欧瓜分其他国家多好,又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Riven 说的没错,但那些都是面上的东西,我今天喝点酒,在给演义一下。
亚投行成立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建材和建筑行业的产能过剩,为此,党中央的第一步就是亚太会议,那时的政策是中国可以贷给想搞高铁或其他基本建设的国家人民币,让中国的施工队用中国的建材来搞基本建设。但回应的国家很少,因为每个国家都会保护本国的建筑和建材业。于是可能就有高人建议中央搞亚投行,让各国参股,这样就可以利用在亚投行的各个国家的工作人员的人脉,从别的国家揽到基建项目,这个原理就和外资刚进中国时与中国的企业合资时一样。
亚投行,只要是用中国的施工队和建材,可以说对中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其它的都是次要的,至少中国数以百万计建筑和建材工人有饭吃。否则,面对中国现在这样衰退的房地产市场,这两个行业会是一场灾难。

水泥厂钢材厂高污染企业在中国,生产的材料为外国铺路架桥,把“产能”贡献给老外,自己只留下雾霾,这是一种雷锋都达不到的高尚情怀。
 
水泥厂钢材厂高污染企业在中国,生产的材料为外国铺路架桥,把“产能”贡献给老外,自己只留下雾霾,这是一种雷锋都达不到的高尚情怀。
雾霾也好,污染也罢,总比几百万几千万的工人没饭吃强,这么多人没饭吃,社会会不稳定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你这是跟柴静唱对台戏啊
雾霾也好,污染也罢,总比几百万几千万的工人没饭吃强,这么多人没饭吃,社会会不稳定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