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京新三届大学生毕业三十周年大庆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ABC28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人家是搞精算的,至少沾边儿,cfo的料。追究28刀,也是工作习惯吧:)当年北电若有次cfo,financial statement也不用restatement那么多次,也不会倒闭啦。
mimi_ge 说:
你们想想看,lz自命77级精英,却为“Q妈聚会28元收费问题”,对一个女人追问不断。可以查他以前的帖子。还没删掉。
这里却大放厥词,弄得天之骄子是的,还要搞十几B的光谷。
你们信吗,这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28元,十几B。
人格绝对分裂的。
老三届,据我理解,都应对老毛没啥好感的,他又搞老毛的造神运动。
大千世界,真是啥人都有啊。
 
眯眯,你真TMD的狠

小莎,我没有造谣啊,都有据为证的。
当初那个帖子,就lz闹得最凶啊,再加上那个菩萨图像,让我印象颇深。
 
人家是搞精算的,至少沾边儿,cfo的料。追究28刀,也是工作习惯吧:)当年北电若有次cfo,financial statement也不用restatement那么多次,也不会倒闭啦。

好吧,你说的有理,建议rimm请他回去理财,避免倒闭。:D
 
哈哈,大庆铁成了声讨铁。
新三届报考人数多是因为当时没有初选考试一说,10年累积下来的人人都可以报考(当然在许多地方还要先通过政审,这给不少村支书,村长很大的权力)。以后的高考生都是先经过初选再考的,并不是所有的高中毕业生人数。
新三届共有近百万人,左中右都有,这一点都不奇怪。无论从任何方面以偏盖全都是有问题滴。
最后,大吼一声:老何,还在抱美芳吗?出来做个总结发言!
 
:cool::cool::cool:
哈哈,大庆铁成了声讨铁。
新三届报考人数多是因为当时没有初选考试一说,10年累积下来的人人都可以报考(当然在许多地方还要先通过政审,这给不少村支书,村长很大的权力)。以后的高考生都是先经过初选再考的,并不是所有的高中毕业生人数。
新三届共有近百万人,左中右都有,这一点都不奇怪。无论从任何方面以偏盖全都是有问题滴。
最后,大吼一声:老何,还在抱美芳吗?出来做个总结发言!
 
"时间(年) 参加高考人数(万人) 录取人数(万人) 录取率(%)
1977 570 27 4.8
1978 610 40.2 7
1979 468 28 6.1"
不是说这三年是一年两次高考的么?

再说除了录取率也要看看基数,5百多万人考哦,里面有高人不假,但很多基本是荒废了很多年的录取率底不奇怪。往后到2000年才有5百万人高考呢。

当时的情况:
1。先有招收人数,后才有录取率。首要限制因素是当时宿舍严重不足,其次才是师资不足。
2。77-79年招生时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前后10几年积压的学生和社会人员都可以报考。所以招进来的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的都有。
3。当时录取的人中有不少情商都很高,了解社会和人情事故,适应能力强。加上社会人才青黄不接,所以提升机会很多,现在据高位者众。这是天、时、人合在一起的效应,不存在好坏、高低的比较。
 
:cool::cool:
当时的情况:
1。先有招收人数,后才有录取率。首要限制因素是当时宿舍严重不足,其次才是师资不足。
2。77-79年招生时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前后10几年积压的学生和社会人员都可以报考。所以招进来的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的都有。
3。当时录取的人中有不少情商都很高,了解社会和人情事故,适应能力强。加上社会人才青黄不接,所以提升机会很多,现在据高位者众。这是天、时、人合在一起的效应,不存在好坏、高低的比较。
 
老何在围观 ING?

应该说 1977 年 (1978 年) 参加高考的考生是 1966 届至 1977 届共 11 届高中毕业生(也包括初中毕业生)。 可想人数之多,当然有不少本来底子差,不敢报考的!

哦,对了,有 1978 届在校生和其它在校的初中生参加高考的!

而那时国家大学资源有限,虽然广开思路,但招生 27 万已经到极限了。 不少大学 77 级新生进校,头几年住的是简易的防震棚! 上课也在防震棚。用的教材是刻钢板油印讲义,印讲义的纸张不是白纸,而是印报纸的新闻纸~

其它地方我不知道,江苏是考了两次:初试是以地区(江苏那是好像是 7 个地区)命题组织的, 大概是1977年10月中考的;通过初试以后再参加省里命题组织的正式考试, 大概是在11月中旬。
 
你们想想看,lz自命77级精英,却为“Q妈聚会28元收费问题”,对一个女人追问不断。可以查他以前的帖子。还没删掉。
这里却大放厥词,弄得天之骄子是的,还要搞十几B的光谷。
你们信吗,这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28元,十几B。
人格绝对分裂的。
老三届,据我理解,都应对老毛没啥好感的,他又搞老毛的造神运动。
大千世界,真是啥人都有啊。

楼主用错了马甲,肯定后悔莫及。:p
 
当时的情况:
1。先有招收人数,后才有录取率。首要限制因素是当时宿舍严重不足,其次才是师资不足。
2。77-79年招生时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前后10几年积压的学生和社会人员都可以报考。所以招进来的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的都有。
3。当时录取的人中有不少情商都很高,了解社会和人情事故,适应能力强。加上社会人才青黄不接,所以提升机会很多,现在据高位者众。这是天、时、人合在一起的效应,不存在好坏、高低的比较。

好象据说79级报考时已经限制十足年龄不得超过28岁。而且没听说79级中有30-40岁的老同志。
 
老何在围观 ING?

应该说 1977 年 (1978 年) 参加高考的考生是 1966 届至 1977 届共 11 届高中毕业生(也包括初中毕业生)。 可想人数之多,当然有不少本来底子差,不敢报考的!

哦,对了,有 1978 届在校生和其它在校的初中生参加高考的!

而那时国家大学资源有限,虽然广开思路,但招生 27 万已经到极限了。 不少大学 77 级新生进校,头几年住的是简易的防震棚! 上课也在防震棚。用的教材是刻钢板油印讲义,印讲义的纸张不是白纸,而是印报纸的新闻纸~

其它地方我不知道,江苏是考了两次:初试是以地区(江苏那是好像是 7 个地区)命题组织的, 大概是1977年10月中考的;通过初试以后再参加省里命题组织的正式考试, 大概是在11月中旬。


靠谱。

stevenw:
1。先有招收人数,后才有录取率。首要限制因素是当时宿舍严重不足,其次才是师资不足。
2。77-79年招生时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前后10几年积压的学生和社会人员都可以报考。所以招进来的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的都有。
3。当时录取的人中有不少情商都很高,了解社会和人情事故,适应能力强。加上社会人才青黄不接,所以提升机会很多,现在据高位者众。这是天、时、人合在一起的效应,不存在好坏、高低的比较。
 
好象据说79级报考时已经限制十足年龄不得超过29岁。而且没听说79级中有30-40岁的老同志。

好像是的! 79 级考生已经基本上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了!
 
楼主用错了马甲,肯定后悔莫及。:p

这是一个教训啊,马甲不能乱用。:D
说实话,他那个图像,想不记住都难啊。
搞不清楚,斗战胜佛,弄个孙猴子不就行啦,偏要弄个大人物。啥都要忘大里搞。
光谷,15B,FM,中加关系。
反正吹牛不上税。:D
 
靠谱。

stevenw:
1。先有招收人数,后才有录取率。首要限制因素是当时宿舍严重不足,其次才是师资不足。
2。77-79年招生时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前后10几年积压的学生和社会人员都可以报考。所以招进来的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的都有。
3。当时录取的人中有不少情商都很高,了解社会和人情事故,适应能力强。加上社会人才青黄不接,所以提升机会很多,现在据高位者众。这是天、时、人合在一起的效应,不存在好坏、高低的比较。

Here is my own experience:

That year 1977, I was 18 years old and just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in the summer, I'm lucky for wasted only 3 or 4 months and got a chance to became "77".

However, I got only 9 years in school : 5 years in elementary, 2 years each in so called "Middle School" and " High School" .

I was the 2nd youngest in my class, the "oldest" ONE was 38 already and his daughter was in high school that year already.

Funny?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