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京新三届大学生毕业三十周年大庆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ABC28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77级, 可以说是:

前无来古人, 后无来接。

哈哈。

还是共产党高啊。在抗战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民国政府还坚持办教育,还能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共产党高啊。直接把青年送到乡下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小时候看到他们特别羡慕,吃得好,穿得好,出工不出力,村里最漂亮的女孩跟他们走。
 
77,78级和以后的学生比,突出特点肯定不在于基础知识,他们是经受磨难,积压了11年停考后,在高考独木桥中拼杀出重围的强者。

当然那些没有考上的也不是失败者,路还有很多,很多也成为各个行业的精英。

以后的学生,基础越来越牢靠,受的教育越来越系统,正规。

的确如此。

从基础教育来说,当年77和78级的,至少在大学之前所受的教育是不系统的,一般的基础都很差。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两级的大学生,是经过十年积压之后,百里挑一(记得当年我那里的录取率是百分之四)才上的大学,普遍的特点就是都很刻苦,是在逆境中奋争的人。有些人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完成的学业。我班里就有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靠那么一点助学金一边读书一边救济家人。

现在的孩子,唉。
 
的确如此。

从基础教育来说,当年77和78级的,至少在大学之前所受的教育是不系统的,一般的基础都很差。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两级的大学生,是经过十年积压之后,百里挑一(记得当年我那里的录取率是百分之四)才上的大学,普遍的特点就是都很刻苦,是在逆境中奋争的人。有些人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完成的学业。我班里就有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靠那么一点助学金一边读书一边救济家人。

现在的孩子,唉

你这话,让我想起我们的教导主任来了,现在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就跟我们多不招人待见似的,我们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们是不允许早恋,要不也能拖儿带女的学习。:(;)
 
纠一下何百科:“老三届“指的是文革开始时在校的66,67, 68届初、高中生。所谓“老初一“,”老初二“,“老初三“,“老高一“,“老高二“,“老高三”。当年老三届的大都上过山下过乡。现在80后、90后多是他们的后代。
对头,我错了, 64,65 届的都有机会参加高考上大学的。

谢谢! :cool:
 
你这话,让我想起我们的教导主任来了,现在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就跟我们多不招人待见似的,我们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们是不允许早恋,要不也能拖儿带女的学习。:(;)

现在的孩子,唉,除了苗苗之外,怎么就不让他们早恋早生孩子呢?否则,他们也不必拖猫带狗的学习了。:)
 
纠一下何百科:“老三届“指的是文革开始时在校的66,67, 68届初、高中生。所谓“老初一“,”老初二“,“老初三“,“老高一“,“老高二“,“老高三”。当年老三届的大都上过山下过乡。现在80后、90后多是他们的后代。

老三届大都出生于48年-52年间。所以90后大概已不是他们的后代了。:blowzy:
 
77级的有几十万人吧?

这里一位力刀的博客,-------------仅仅一个人!

首次招生 27 万人, 2/3 月份进校。

后来 5 月左右扩招了一批走读生,就是学校不提供宿舍,学生住校外家里(或亲戚家里),每天骑车,或坐车来学校上课。
 
首次招生 27 万人, 2/3 月份进校。

后来 5 月左右扩招了一批走读生,就是学校不提供宿舍,学生住校外家里(或亲戚家里),每天骑车,或坐车来学校上课。

77年是12月高考,以后都是在夏天,所以77,78级实际只差半年。其他地方不知道,北京是78级开始成立了一些分校,扩招进来一批走读大学生,这些人比正式78级的又晚了半年入学。
 
你这话,让我想起我们的教导主任来了,现在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就跟我们多不招人待见似的,我们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们是不允许早恋,要不也能拖儿带女的学习。:(;)

其实任何人都不要这样说的好,否则谁也没法服气。以前工作单位里有一个78年第一届研究生,大学是工农兵学员,就说:他的导师说,只有头两届研究生最出色,如何之优秀,以后的。。。 咳,都不能提了。。。想想有几个以后的能服气?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从1966年文革起,所有大学关门。尽管后来有所谓7-21工农兵学员,但是挂的是大学的牌子,教的是初中的内容。没人拿他们当回事。因此,77-78两届的大学生就是12年后第一批大学生(据说77-78入学只差半年,许多课程一起上,应算成同一批)。他们是考试入学的第一批大学生。所以能在大学里成王。不过,实际来看,许多人是中小学水平,甚至没有初中的文凭(66年夏文革发起时,初中1-3年级都没毕业。所以都没有中学毕业证)。而且知识结构偏科的厉害。学文的基本是科盲。学理的,对文科外行。在这种先天不足的基础上,几乎不可能有什么突破性的建树。30多年的历史证明这批人没有世界级的大师出现。当然,由于他们许多人有实践经验,又有人脉。现在在政界(从主席到部长),商界,学术界(许多大学校长,系主任)都由77-78届的“精英”把持着。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这一批大学生和以后的大学生没什么大的区别。何必非要独立出来。
 
77-78两届的大学生就是12年后第一批大学生(据说77-78入学只差半年,许多课程一起上,应算成同一批)。他们是考试入学的第一批大学生。所以能在大学里成王。

30多年的历史证明这批人没有世界级的大师出现。

当然,由于他们许多人有实践经验,又有人脉。现在在政界(从主席到部长),商界,学术界(许多大学校长,系主任)都由77-78届的“精英”把持着。

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这一批大学生和以后的大学生没什么大的区别。

何必非要独立出来。

如果说,6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没有世界级的大师出现。

这句话也是正确的!

4个统一能出大师吗?

一党专制下能出大师吗?

前苏联出过米丘林,假的!

这一批大学生和以后的大学生没什么大的区别。

这一批大学生和以后的大学生大的区别:见过或参加过最丑陋的文革。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从1966年文革起,所有大学关门。尽管后来有所谓7-21工农兵学员,但是挂的是大学的牌子,教的是初中的内容。没人拿他们当回事。因此,77-78两届的大学生就是12年后第一批大学生(据说77-78入学只差半年,许多课程一起上,应算成同一批)。他们是考试入学的第一批大学生。所以能在大学里成王。不过,实际来看,许多人是中小学水平,甚至没有初中的文凭(66年夏文革发起时,初中1-3年级都没毕业。所以都没有中学毕业证)。而且知识结构偏科的厉害。学文的基本是科盲。学理的,对文科外行。在这种先天不足的基础上,几乎不可能有什么突破性的建树。30多年的历史证明这批人没有世界级的大师出现。当然,由于他们许多人有实践经验,又有人脉。现在在政界(从主席到部长),商界,学术界(许多大学校长,系主任)都由77-78届的“精英”把持着。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这一批大学生和以后的大学生没什么大的区别。何必非要独立出来。
:crying::crying::crying:请你自报故事(#72)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