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级, 可以说是:
前无来古人, 后无来接。
哈哈。
还是共产党高啊。在抗战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民国政府还坚持办教育,还能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共产党高啊。直接把青年送到乡下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小时候看到他们特别羡慕,吃得好,穿得好,出工不出力,村里最漂亮的女孩跟他们走。
77级, 可以说是:
前无来古人, 后无来接。
哈哈。
77级, 可以说是:
前无来古人, 后无来接。
哈哈。
77,78级和以后的学生比,突出特点肯定不在于基础知识,他们是经受磨难,积压了11年停考后,在高考独木桥中拼杀出重围的强者。
当然那些没有考上的也不是失败者,路还有很多,很多也成为各个行业的精英。
以后的学生,基础越来越牢靠,受的教育越来越系统,正规。
你这话,让我想起我们的教导主任来了,现在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就跟我们多不招人待见似的,我们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们是不允许早恋,要不也能拖儿带女的学习。![]()
首次招生 27 万人, 2/3 月份进校。
后来 5 月左右扩招了一批走读生,就是学校不提供宿舍,学生住校外家里(或亲戚家里),每天骑车,或坐车来学校上课。
你这话,让我想起我们的教导主任来了,现在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就跟我们多不招人待见似的,我们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我们是不允许早恋,要不也能拖儿带女的学习。![]()
77-78两届的大学生就是12年后第一批大学生(据说77-78入学只差半年,许多课程一起上,应算成同一批)。他们是考试入学的第一批大学生。所以能在大学里成王。
30多年的历史证明这批人没有世界级的大师出现。
当然,由于他们许多人有实践经验,又有人脉。现在在政界(从主席到部长),商界,学术界(许多大学校长,系主任)都由77-78届的“精英”把持着。
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这一批大学生和以后的大学生没什么大的区别。
何必非要独立出来。
这一批大学生和以后的大学生没什么大的区别。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从1966年文革起,所有大学关门。尽管后来有所谓7-21工农兵学员,但是挂的是大学的牌子,教的是初中的内容。没人拿他们当回事。因此,77-78两届的大学生就是12年后第一批大学生(据说77-78入学只差半年,许多课程一起上,应算成同一批)。他们是考试入学的第一批大学生。所以能在大学里成王。不过,实际来看,许多人是中小学水平,甚至没有初中的文凭(66年夏文革发起时,初中1-3年级都没毕业。所以都没有中学毕业证)。而且知识结构偏科的厉害。学文的基本是科盲。学理的,对文科外行。在这种先天不足的基础上,几乎不可能有什么突破性的建树。30多年的历史证明这批人没有世界级的大师出现。当然,由于他们许多人有实践经验,又有人脉。现在在政界(从主席到部长),商界,学术界(许多大学校长,系主任)都由77-78届的“精英”把持着。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这一批大学生和以后的大学生没什么大的区别。何必非要独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