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138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开始,西方便热捧中国角色。2011年,外媒的目光仍未离开中国。
他们热议中国国家实力,关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科技发展。例如美国媒体在评价“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时惊呼:“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完成了一个划时代的跨越。”
中国在全球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
本报今起连续四天纵览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外媒对中国的报道,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点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副所长何辉
中国援欧
欧洲即将溺水而亡 中国成救生索?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开始,西方便开始热捧中国角色,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机遇高度关注,出现一个报道最高峰。
2011年来,金融危机重创欧洲,令其深陷欧债危机,而中国的财政状况却依然良好,欧洲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说:“欧洲即将溺水而亡,需要一条救生索。去哪里寻求帮助?答案很明显:中国。”
2011年10月27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向胡锦涛通报了欧盟峰会通过的一揽子方案。德国《焦点周刊》评论道,“萨科齐说白了就是向中国借钱”。
美联社说,随着欧洲领导人努力解决欧洲债务危机,有关资金充裕的中国将在救援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希望日益增大。参与紧急救援可以帮助中国跻身管理全球经济最重要国家的阵营。世界上很多人都在敦促中国担负起这一领导者角色。
但中国并不是欧洲经济的“救世主”,无法凭一己之力帮助欧洲摆脱危机。法新社援引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的话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对欧洲债务进行了大量投资,中国呼吁欧洲处理其主权债务危机。
●洋记者点评
投资欧洲 中国有自己的考虑
2011年是俄通社-塔斯社北京分社的社长安德烈・基里洛夫来中国的第18个年头,谈到中国经济问题,安德烈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入世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快速增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很多。
“记得我刚来北京的时候,以我当时的工资在北京来说,已经算是有钱人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北京比我有钱的人到处都是。”安德烈说。
安德烈表示,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011年开始增速慢慢下行,“这看起来一点儿都不令人担心,关键是要保持稳定的发展。”
在安德烈看来,从中国自身利益出发,中国当然不愿意看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恶化,但中国需要对欧洲人的求援审慎行事。中国对在欧洲投资的目标和布局肯定有自己的考虑,不可能听凭欧洲方面的自行安排。
●专家解读
外媒将中国与欧债危机、援欧问题放在一起报道,反映了西方应对中国的复杂心态。西方国家一方面在当前的困境中希望中国作为一种稳定力量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担心中国趁机向西方开条件。
中国买家
出手大方 世界向中国人嗜好倾斜
随着境外购物人群和消费力的急剧攀升, “中国买家”在国际上名声大噪。在日本,在美国,在欧洲,浩浩荡荡、出手大方的 “中国买家”震惊着世界。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2011年11月6日发表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购买”》一文发问道,中国制造和美国购买的机制让我们感觉很安逸:作为世界头号消费国,其他国家会迫不及待地为你提供所需商品。但如果形势逆转,13亿人口的中国开始大肆购物,成为制造商趋之若鹜的消费市场,那将会怎样?
西方人习惯于按自己的品味打造产品。如今,世界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产品正发生改变,正在向中国人的嗜好倾斜。韩国《朝鲜日报》就举例说,比如瑞士名表以中国人喜欢的数字“8”为主题设计限量版手表,欧美汽车厂商为了迎合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加长加宽他们的车。
美国《华尔街日报》还发现,智能手机和手写电脑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商界精英放弃了钢笔,但它们却越来越受到将之当作炫富工具的中国职业人士的热捧。高档钢笔正在中国为自己谱写新篇章。
分析人士预计,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市场。
《泰晤士报》称,中国人喜好奢侈品孕育新商机,中国对名酒、邮票、现在还有对老爷车永不满足的欲望,正使试图利用这一需求盈利的公司迅速增加。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及他们拥有受欢迎的西方品牌的愿望,使另类资产的价格大幅攀升。
●专家解读
外媒看到了中国巨大的海外消费潜力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同时也看到了世界生产是如何为了迎合中国人的消费口味而发生变化的。
但是,外媒在报道中还流露出对中国人在海外豪购奢侈品等行为的嫉妒,甚至还有讽刺。这一点值得我们中国人引起重视。
中国房价
中国楼市降温 会冲击全球经济?
2011年上半年,中国楼市中最热的词必属“国八条”楼市调控政策,2011年1月27日,国务院原则同意在部分城市开展房产税试点工作。法新社评论说,这是中国政府试图为火爆的房地产市场降温的一系列举动之一。
调查显示,买房难已成为中国消费者担忧的头等大事。2011年2月,英国《金融时报》称北京楼市限购令“过犹不及”,北京的楼市按户限购是迄今为止最强硬的调控政策,以杀伤力来评估的话,这几乎可以算是终极式的,足以刺穿最坚硬的房产泡沫。
10月,在政府监测的70个城市中有34个房价下跌,是前一个月的两倍。中国最大的房地产网站也说,房价连续第二个月下降。
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刊文对房价的下滑表示焦虑,文章指出,中国房价下跌可能冲击全球经济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持有相同的观点。西方似乎希望中国再做一回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好像只有中国维持高房价才能让世界经济早日复苏。
●洋记者点评
中国调控房价政策初见成效
韩联社驻京记者车大运对法晚记者表示,2011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调控格外引人关注,中国政府从2010年开始通过限购、紧缩银根、保障房等手段开始调节房价,2011年效果明显。
《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认为,两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平抑房地产价格,试图让更多人买得起房子。中国房地产价格下降的势头越来越明显,表明中国调控房价的政策已初见成效。但在全世界视中国为增长的引擎之际,这一趋势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房价可能下降过多过快的担忧。
2011年外媒报道 中国关键词
中国买家 39500
中国房价 5910
中共建党90年 3390
中国援欧 3310
“天宫一号” 2580
注:数据为2011年英文媒体涉及中国关键词的报道数量(单位:篇)
●专家解读
外媒对中国房价问题的报道,很多是从中国房价的变化对世界经济的潜在影响展开的。中国房价下跌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西方国家希望中国放松对高房价的调控,再做一次世界经济的救世主的可能性很小。
中共建党90年
与时俱进 是共产党永葆青春秘籍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这个外国人眼中“中国最红色节日”的到来,勾起外媒对中国执政党的最新审视。被他们问得最多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何能保持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外媒登出的多个版本的“中共成功秘诀”,贴近群众、实用主义等都被纳入其中,但在多数媒体眼中,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秘籍还是在于与时俱进。韩国媒体甚至说,中国共产党的DNA中都融入了学习。
美联社刊文说,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的90年里不断壮大队伍,党员人数从最初的50多名发展到8000多万,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可谓又一“中国奇迹”。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发展动力强劲。芬兰记者维拉认为,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都在信守对国家的承诺――打造一个现代化的中国。
中国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也还会面临诸多挑战,但英国共产党委员会中央委员基斯・贝内特认为,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像过去90年总能战胜危险和困难那样,在未来有能力破解各种难题,继续引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专家解读
外媒对中共建党90周年给予很大关注,反映了世界对中国政治及经济成功的再思考,尤其是西方,不少国家、不少政党都希望从中国的经验中汲取智慧。
“天宫一号”
外媒惊呼 中国太空进步出人意料
2011年11月,完全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了两次深情的“天神之吻”,令世界瞩目,外媒大呼“中国太空事业进步比意料中快”。
美国《国际日报》刊文说,“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对接,证明了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进步速度比美国人意料得更快,“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完成了一个划时代的跨越。”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天宫一号”是中国在太空中“威力”不断增强的一个最新标志。英国《卫报》则在报道中称,中国“正把建筑热潮搬到太空上去”,中国科学家和宇航员将用它实施交会对接技术,这项技术是在太空中建造更大的物体的一个必要的技术。
此外,也有西方媒体称,中国由此“加入精英太空俱乐部”。一些外媒指出,在体现综合国力的太空领域,中国设定的目标非常远大,而美国目前却看似处于落后的境地。
●专家解读
“天宫一号”将是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标志性元素。从外媒有关天宫一号的报道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许多外媒报道中国航天力量的壮大时,变得更加客观、更加平和了。
他们热议中国国家实力,关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科技发展。例如美国媒体在评价“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时惊呼:“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完成了一个划时代的跨越。”
中国在全球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
本报今起连续四天纵览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外媒对中国的报道,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点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副所长何辉
中国援欧
欧洲即将溺水而亡 中国成救生索?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开始,西方便开始热捧中国角色,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机遇高度关注,出现一个报道最高峰。
2011年来,金融危机重创欧洲,令其深陷欧债危机,而中国的财政状况却依然良好,欧洲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说:“欧洲即将溺水而亡,需要一条救生索。去哪里寻求帮助?答案很明显:中国。”
2011年10月27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向胡锦涛通报了欧盟峰会通过的一揽子方案。德国《焦点周刊》评论道,“萨科齐说白了就是向中国借钱”。
美联社说,随着欧洲领导人努力解决欧洲债务危机,有关资金充裕的中国将在救援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希望日益增大。参与紧急救援可以帮助中国跻身管理全球经济最重要国家的阵营。世界上很多人都在敦促中国担负起这一领导者角色。
但中国并不是欧洲经济的“救世主”,无法凭一己之力帮助欧洲摆脱危机。法新社援引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的话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对欧洲债务进行了大量投资,中国呼吁欧洲处理其主权债务危机。
●洋记者点评
投资欧洲 中国有自己的考虑
2011年是俄通社-塔斯社北京分社的社长安德烈・基里洛夫来中国的第18个年头,谈到中国经济问题,安德烈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入世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快速增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很多。
“记得我刚来北京的时候,以我当时的工资在北京来说,已经算是有钱人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北京比我有钱的人到处都是。”安德烈说。
安德烈表示,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011年开始增速慢慢下行,“这看起来一点儿都不令人担心,关键是要保持稳定的发展。”
在安德烈看来,从中国自身利益出发,中国当然不愿意看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恶化,但中国需要对欧洲人的求援审慎行事。中国对在欧洲投资的目标和布局肯定有自己的考虑,不可能听凭欧洲方面的自行安排。
●专家解读
外媒将中国与欧债危机、援欧问题放在一起报道,反映了西方应对中国的复杂心态。西方国家一方面在当前的困境中希望中国作为一种稳定力量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担心中国趁机向西方开条件。
中国买家
出手大方 世界向中国人嗜好倾斜
随着境外购物人群和消费力的急剧攀升, “中国买家”在国际上名声大噪。在日本,在美国,在欧洲,浩浩荡荡、出手大方的 “中国买家”震惊着世界。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2011年11月6日发表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购买”》一文发问道,中国制造和美国购买的机制让我们感觉很安逸:作为世界头号消费国,其他国家会迫不及待地为你提供所需商品。但如果形势逆转,13亿人口的中国开始大肆购物,成为制造商趋之若鹜的消费市场,那将会怎样?
西方人习惯于按自己的品味打造产品。如今,世界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产品正发生改变,正在向中国人的嗜好倾斜。韩国《朝鲜日报》就举例说,比如瑞士名表以中国人喜欢的数字“8”为主题设计限量版手表,欧美汽车厂商为了迎合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加长加宽他们的车。
美国《华尔街日报》还发现,智能手机和手写电脑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商界精英放弃了钢笔,但它们却越来越受到将之当作炫富工具的中国职业人士的热捧。高档钢笔正在中国为自己谱写新篇章。
分析人士预计,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市场。
《泰晤士报》称,中国人喜好奢侈品孕育新商机,中国对名酒、邮票、现在还有对老爷车永不满足的欲望,正使试图利用这一需求盈利的公司迅速增加。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及他们拥有受欢迎的西方品牌的愿望,使另类资产的价格大幅攀升。
●专家解读
外媒看到了中国巨大的海外消费潜力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同时也看到了世界生产是如何为了迎合中国人的消费口味而发生变化的。
但是,外媒在报道中还流露出对中国人在海外豪购奢侈品等行为的嫉妒,甚至还有讽刺。这一点值得我们中国人引起重视。
中国房价
中国楼市降温 会冲击全球经济?
2011年上半年,中国楼市中最热的词必属“国八条”楼市调控政策,2011年1月27日,国务院原则同意在部分城市开展房产税试点工作。法新社评论说,这是中国政府试图为火爆的房地产市场降温的一系列举动之一。
调查显示,买房难已成为中国消费者担忧的头等大事。2011年2月,英国《金融时报》称北京楼市限购令“过犹不及”,北京的楼市按户限购是迄今为止最强硬的调控政策,以杀伤力来评估的话,这几乎可以算是终极式的,足以刺穿最坚硬的房产泡沫。
10月,在政府监测的70个城市中有34个房价下跌,是前一个月的两倍。中国最大的房地产网站也说,房价连续第二个月下降。
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刊文对房价的下滑表示焦虑,文章指出,中国房价下跌可能冲击全球经济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持有相同的观点。西方似乎希望中国再做一回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好像只有中国维持高房价才能让世界经济早日复苏。
●洋记者点评
中国调控房价政策初见成效
韩联社驻京记者车大运对法晚记者表示,2011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调控格外引人关注,中国政府从2010年开始通过限购、紧缩银根、保障房等手段开始调节房价,2011年效果明显。
《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认为,两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平抑房地产价格,试图让更多人买得起房子。中国房地产价格下降的势头越来越明显,表明中国调控房价的政策已初见成效。但在全世界视中国为增长的引擎之际,这一趋势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房价可能下降过多过快的担忧。
2011年外媒报道 中国关键词
中国买家 39500
中国房价 5910
中共建党90年 3390
中国援欧 3310
“天宫一号” 2580
注:数据为2011年英文媒体涉及中国关键词的报道数量(单位:篇)
●专家解读
外媒对中国房价问题的报道,很多是从中国房价的变化对世界经济的潜在影响展开的。中国房价下跌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西方国家希望中国放松对高房价的调控,再做一次世界经济的救世主的可能性很小。
中共建党90年
与时俱进 是共产党永葆青春秘籍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这个外国人眼中“中国最红色节日”的到来,勾起外媒对中国执政党的最新审视。被他们问得最多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何能保持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外媒登出的多个版本的“中共成功秘诀”,贴近群众、实用主义等都被纳入其中,但在多数媒体眼中,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秘籍还是在于与时俱进。韩国媒体甚至说,中国共产党的DNA中都融入了学习。
美联社刊文说,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的90年里不断壮大队伍,党员人数从最初的50多名发展到8000多万,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可谓又一“中国奇迹”。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发展动力强劲。芬兰记者维拉认为,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都在信守对国家的承诺――打造一个现代化的中国。
中国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也还会面临诸多挑战,但英国共产党委员会中央委员基斯・贝内特认为,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像过去90年总能战胜危险和困难那样,在未来有能力破解各种难题,继续引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专家解读
外媒对中共建党90周年给予很大关注,反映了世界对中国政治及经济成功的再思考,尤其是西方,不少国家、不少政党都希望从中国的经验中汲取智慧。
“天宫一号”
外媒惊呼 中国太空进步出人意料
2011年11月,完全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了两次深情的“天神之吻”,令世界瞩目,外媒大呼“中国太空事业进步比意料中快”。
美国《国际日报》刊文说,“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对接,证明了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进步速度比美国人意料得更快,“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完成了一个划时代的跨越。”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天宫一号”是中国在太空中“威力”不断增强的一个最新标志。英国《卫报》则在报道中称,中国“正把建筑热潮搬到太空上去”,中国科学家和宇航员将用它实施交会对接技术,这项技术是在太空中建造更大的物体的一个必要的技术。
此外,也有西方媒体称,中国由此“加入精英太空俱乐部”。一些外媒指出,在体现综合国力的太空领域,中国设定的目标非常远大,而美国目前却看似处于落后的境地。
●专家解读
“天宫一号”将是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标志性元素。从外媒有关天宫一号的报道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许多外媒报道中国航天力量的壮大时,变得更加客观、更加平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