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方的和挺韩的都是左派还是右派啊?

mimi_ge 反对标签否认自己是韩粉不是必须的,自信的人不需要特此声明。mimi_ge平时发言(特别是谈篮球时:p)是很自信的,这说明在CFC关于方韩的讨论空间不够自由,或者说大家心里认可了李敖关于“韩粉”基本是没知识的臭鸡蛋之说,CFCer都是有知识的人不原意被贴上“臭鸡蛋”的标签:blowzy::D。说到这里就可以借老华侨的逻辑一用:blowzy::D,既然“韩粉”是臭鸡蛋, 那么又有多少“韩粉”真的读完韩寒的三重门呢?



李敖的讽刺犀利夸张了点,搞得大家以承认自己是“韩粉”为丢脸,可见李敖的厉害。但是,那些见到韩寒的无字博克或者一字博克(CFC有过LINK)一遍叫好之声(like 好,好文,强文,顶)的日夜守候在前排的铁杆“韩粉”们恐怕真没几个读完韩寒一本书的:D,所以mimi_ge 用自己没读过韩寒一本书来说明自己不是韩粉是犯了逻辑错误:D (老华侨,我这次逻辑运用得还行吧:blowzy:)



1.李敖自从投降中共后,还写过啥文章么?一个穿着红夹克的政客而已。他骂韩寒,韩粉,只不过为他的儿子李戡上位,同样的年龄段,人韩寒比他儿子混的好呗,不是羡慕妒忌恨,又是啥。

2.他骂人臭鸡蛋,人就是臭鸡蛋了,啥逻辑,老华侨可不是这么教逻辑的。

3.我从不认为韩粉是丢脸的事。但我的确不是韩粉。不是方黑都是韩粉的。

4.人家韩寒一字博客怎么了,有人叫好又怎么了。这就是网络,大把的闲人在网上,知道么。你不信,叫ccc发个帖子,就说一个字”哎“,今天也会有100+跟贴的。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都这样。只能说明人家红。:D
 
你也要当臭鸡蛋?:D
我怎么看着觉得象闲体文呢?:rolleyes: 看来伪韩粉不好当啊,不熟悉偶像的所有非典型风格。:D


小篆, 你得耐心点,给我更多的时间。像我这种资质的人要学到韩体精髓,没有10年8载是不行的::D

|
 

附件

  • hanhanPoke1.jpg
    hanhanPoke1.jpg
    236 KB · 查看: 170
上面那个还算通俗易懂,下面这个就有点深奥哦!

|
 

附件

  • hanhanPoke2.jpg
    hanhanPoke2.jpg
    58.1 KB · 查看: 158
转一篇对方舟子关于韩寒《求医》的质疑的辩解文章,里面包括了部分韩寒的自证内容以及其他人经过调查金山医院和探索相关医学知识后列出的证据。希望听听老闹子对这些证据和辩护的看法。
有理有据驳斥方舟子关于韩寒《求医》的所有质疑


刚读完你引的这篇反质疑。我觉得是很给力的。我一直认为方舟子对《求医》等的文本分析基本就是烂泥,虽然9981很看好:D

我在概率论的帖子里, 认为:
4. 一个少年写的杂文,声称是自己的经历,但是写的却与他老爸那一代人的经历很相似,这种可能性算20%。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1031113-3.html#post7233858

用一个有20%可能发生的事件去质疑真伪不是烂泥是什么?:D:D:D
 
1.李敖自从投降中共后,还写过啥文章么?一个穿着红夹克的政客而已。他骂韩寒,韩粉,只不过为他的儿子李戡上位,同样的年龄段,人韩寒比他儿子混的好呗,不是羡慕妒忌恨,又是啥。



2.他骂人臭鸡蛋,人就是臭鸡蛋了,啥逻辑,老华侨可不是这么教逻辑的。



3.我从不认为韩粉是丢脸的事。但我的确不是韩粉。不是方黑都是韩粉的。



4.人家韩寒一字博客怎么了,有人叫好又怎么了。这就是网络,大把的闲人在网上,知道么。你不信,叫ccc发个帖子,就说一个字”哎“,今天也会有100+跟贴的。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都这样。只能说明人家红。:D





mimi_ge, 我没评价李敖好坏儿子是否混得好. 也不否认你是非韩粉, 我在批评CFC不够自由,没有给韩粉更宽容的成长环境.

我学老华侨的逻辑讲的是, 韩粉没几个读完过韩寒的一本书的(用李敖的批评和无字博客做论据:blowzy::D), 所以你说"我连韩寒的一本书都没看过,称不上韩粉"在逻辑上讲不通的. 还不如不用这个理由, 直接讲我不是韩粉大家也是相信你的:D



不要给人贴标签,我连韩寒的一本书都没看过,称不上韩粉。
 
mimi_ge, 我没评价李敖好坏儿子是否混得好. 也不否认你是非韩粉, 我在批评CFC不够自由,没有给韩粉更宽容的成长环境.



我学老华侨的逻辑讲的是, 韩粉没几个读完过韩寒的一本书的(用李敖的批评和无字博客做论据:blowzy::D), 所以你说"我连韩寒的一本书都没看过,称不上韩粉"在逻辑上讲不通的. 还不如不用这个理由, 直接讲我不是韩粉大家也是相信你的:D

介回, 最有意思的是双方都木有读过HH的书..:D 所以介架, 打的不是HH, 开个玩笑,是为老方.:)

昨天有一个卜卦的很有意思, 我猜是从讲政治的角度开的盘口.:p
 
刚读完你引的这篇反质疑。我觉得是很给力的。我一直认为方舟子对《求医》等的文本分析基本就是烂泥,虽然9981很看好:D

我在概率论的帖子里, 认为:
4. 一个少年写的杂文,声称是自己的经历,但是写的却与他老爸那一代人的经历很相似,这种可能性算20%。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1031113-3.html#post7233858

用一个有20%可能发生的事件去质疑真伪不是烂泥是什么?:D:D:D

那现在有了韩家军提供的这些证据,你觉得可以把这一条的可能性调整到百分之多少?

咱别老把枪口对准9981好不好?不能总欺负老实人。;):p 再说了看好《求医》分析的也不只9981一人。方家军里大腕不少的吧?
对了,你知不知道挺方派的公知人物里,有没有谁是传媒或者文学界的专业人士?
 
小篆, 你得耐心点,给我更多的时间。像我这种资质的人要学到韩体精髓,没有10年8载是不行的::D

|

老闲,你听说过鲁迅《秋夜》开篇的那个传世名句没有?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有人讲,鲁迅之所以这样写而不是直接写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沉闷/郁闷感,从而映衬出他的心境,这句话真正体现出了他的大家水准;

有人讲,鲁迅也有啰嗦的时候,这句话是他的一个败笔;

还有人讲,鲁迅那样写是为了多凑字数多拿稿费。

我觉得三种说法好像都有道理。:)

你引的这篇博文,给我的感觉就象鲁迅的两棵枣树一样。:(

从一开始我读老方的质疑文章,看里面的那些逻辑推理,我就感觉如果老方来打鲁迅的假的话,鲁迅肯定在劫难逃,惨状比小韩还要难看。;):D
 
介回, 最有意思的是双方都木有读过HH的书..:D 所以介架, 打的不是HH, 开个玩笑,是为老方.:)

昨天有一个卜卦的很有意思, 我猜是从讲政治的角度开的盘口.:p

介个不够准确,俺们和方家军的知识分子逻辑大师对抗,更要讲究严谨严密,不然何以甩掉臭鸡蛋的帽子呢?:p

我读过HH的一些杂文,主要是从他的博克上读的。
方家军里好像分成两支,一支似乎读得不少,但是他们是在以前就读的还是这次跟着老方指引读的就不得而知了。曾经有位真正读过韩寒几乎全部作品的挺韩网友“寒冬冷”就是被这支方家军气跑的,原因之一就是被后者小声地质疑了一回读过几篇韩寒的文章。
方家军的另外一支以老闹子为代表,坦陈自己此前从未读过韩寒的文章。但我和老闹子应该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我们的辩论跟读了多少本韩寒的书没有太大关系,因为确切地说,介架打的核心是逻辑,而逻辑和思辨能力不是靠读几本小说或杂文就培养出来的。
 
那现在有了韩家军提供的这些证据,你觉得可以把这一条的可能性调整到百分之多少?

咱别老把枪口对准9981好不好?不能总欺负老实人。;):p 再说了看好《求医》分析的也不只9981一人。方家军里大腕不少的吧?
对了,你知不知道挺方派的公知人物里,有没有谁是传媒或者文学界的专业人士?

【4. 一个少年写的杂文,声称是自己的经历,但是写的却与他老爸那一代人的经历很相似,这种可能性算20%。】

我当时作出这个判断,主要有2个考虑: 一是一个10几岁的少年写东西有可能会写进去一些他记忆里的儿童时代与他父亲同时经历的一些东西;二是考虑时代变化不平衡的特点,虽然70年代和90年代肯定有不同的特征,但是在有些地方有些方面,90年代可能会保留一些70年代的特征。综合这2个方面,我给了20%概率。

现在,在你引的那篇反质疑的文章中,关于时代特征方面,不同意方舟子所质疑的《求医》写的是70年代的特征,而认为是70年代和90年代共有的。我tmd70年代乡下小屁孩。90年代是在一个中等城市。那时候的上海的医院是什么样子,上海郊区的医院是什么样子,完全没有概念。考虑到方舟子那时候也不在上海,而且分别是40年前和20年前的事,大家都有猜的成分。我同意将这个概率增加到50%。
 
老闲,你听说过鲁迅《秋夜》开篇的那个传世名句没有?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有人讲,鲁迅之所以这样写而不是直接写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沉闷/郁闷感,从而映衬出他的心境,这句话真正体现出了他的大家水准;

有人讲,鲁迅也有啰嗦的时候,这句话是他的一个败笔;

还有人讲,鲁迅那样写是为了多凑字数多拿稿费。

我觉得三种说法好像都有道理。:)

你引的这篇博文,给我的感觉就象鲁迅的两棵枣树一样。:(

从一开始我读老方的质疑文章,看里面的那些逻辑推理,我就感觉如果老方来打鲁迅的假的话,鲁迅肯定在劫难逃,惨状比小韩还要难看。;):D


鲁迅的传世名句我当然是知道的。当时老师特别讲解的,所以印象很深刻。韩寒那篇博文也的确有那么点想模仿的意思,特别是那句“车也好多,好车也多,车多也好,好多车也”。 但是,总体来说,风格特别,我还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将那博文往作家身上靠。:D
 
。。。

对了,你知不知道挺方派的公知人物里,有没有谁是传媒或者文学界的专业人士?

再回答你这个问题。我以为,公知里面,绝大多数是自以为是的右派。他们吃农民种的粮食,住工人盖的瓦房,不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惟恐天下不乱,整天乱叫。韩寒在发《韩三篇》以前,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所以公知人物基本上是支持韩的。

我知道的作家,除了李敖,还有蒋泥以前挺韩现在倒韩。
http://www.hudong.com/wiki/蒋泥

蒋泥:我收回赞美韩寒的所有言词
 
你这样说也对,萧就是那个小概率的现实版。之前老闲得出的结论是韩寒是真作家的机率为亿分之二(当然我想我们都清楚他那个亿分之二的具体算式远不够严谨更谈不上精确),而按照他接下去再阐述的时间段年龄段等限制,亿分之二在现实中就基本上等于不可能了。所以我提萧的例子,是想说明,比老闲的“亿分之二”概率还低的可能性,也确实发生过。如果我们都正式否认亿分之二这个数字,而把它修订为百分之一,那么我就同意萧的例子不是反例而仅仅是那百分之一的实例。;)

另外,这里有个很关键的地方,对于韩寒的案例,其实我和你们的根本分歧在于我不同意你们所认定的99%的概率,就目前我所看到和理解的两方证据来看,我认为韩寒作品被人代笔的概率不高于50%。

亿分之一跟百分之一,在这里表示的是一样的意思。就是说,任何事情即使“铁证如山”,也有判断错误的可能性。

很高兴我们达到一个共同点:判断一个人是否造假,并不需要100%的“铁证如山”。

现在我们的分歧是,方舟子提供的证据和逻辑分析,是否能证明韩寒造假的可能性很大(大于50%)。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