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方的和挺韩的都是左派还是右派啊?

现在韩寒面临两桩“罪”(引号表示目前还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罪):
1. 知识来历不明罪
2. 知识不明消失罪

大家以前都只是谈到了知识来历不明罪。其实后者,知识不明消失罪的问题更大。
 
现在韩寒面临两桩“罪”(引号表示目前还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罪):
1. 知识来历不明罪
2. 知识消失罪

大家以前都只是谈到了知识来历不明罪。其实后者,知识消失罪的问题更大。

知识不明消失罪 :cool::cool::cool:
 
转一篇对方舟子关于韩寒《求医》的质疑的辩解文章,里面包括了部分韩寒的自证内容以及其他人经过调查金山医院和探索相关医学知识后列出的证据。希望听听老闹子对这些证据和辩护的看法。
有理有据驳斥方舟子关于韩寒《求医》的所有质疑

因为你的要求,我去读了署名韩寒的<<求医>>,也读了方舟子对该文的质疑。我不熟悉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上海医院,所以无法用自己的经验来分析什么。

但是,我读着这个文章,感觉就不像是一个中学生写的文笔。并非仅仅是感觉。其中有些道理,我只是没有时间细述。正如你不打算亲自给韩寒辩解一样,我也不打算亲自去给方舟子辩解。大家自己心里感觉好了。

不知道你认为下面这段是否是韩寒的手笔?如果你不认为是韩寒的,那我就没有什么可说的。如果你相信这是韩寒的手笔,你觉得今天写出这样语无伦次的文字的人,十几年前能够写出<<求医>>这样的好文笔?

  “石老师,我是韩寒,借用我爸爸的微博登陆一下。感谢你公正的态度,因为一个公共打假人物如果要确定一个作家有代笔必须要有证据,这是重大指控。而且从世界的共识上,如果方舟子没有证据,却提出和确认这个指控,而所有作家都是无法自证的。这其实从刚开始就剥夺了写作者的言论自由,因为无法辩解。所以在全现今世界范围内都不会有这样的指控存在。谢谢,新年快乐。”
http://bbs.comefromchina.com/newreply.php?do=newreply&p=7271270

除了文笔之外,方舟子根据医生的提醒,指出的肝炎(韩父之病)引起身上发痒和疥疮(韩文中的病)引起的发痒之不同,也很能说明问题啊。不知道CFC上有没有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做些说明?

对于文中所引的苏联小说,我相信方舟子的分析更符合常识。如果韩寒如他所说,是不读中外名著的,何以在这篇小文章中如此清楚地引用在他父亲那一辈流行的屠格涅夫的小说中的情节?你会相信一个连红楼梦这样的名著也不读的中学生,却会好好的阅读那本弗洛伊德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并记住了其中的细节而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我不能说这样的可能性完全没有,但是至少小于10%。

还是那个意见,韩寒是否代笔,很难用100%的铁证来证明或反驳。但是,诸多不太可能的事情,都要大家相信的确发生在韩寒的身上,而他现在的表现又是如此惨不忍睹,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现在韩寒面临两桩“罪”(引号表示目前还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罪):
1. 知识来历不明罪
2. 知识不明消失罪

大家以前都只是谈到了知识来历不明罪。其实后者,知识不明消失罪的问题更大。

如果大家不明白什麽是欲加之罪,这是一个范例。如果大家不知道什莫叫不可救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大家不明白什麽是欲加之罪,这是一个范例。如果大家不知道什莫叫不可救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神父啊,您又站到风口浪尖上了。:blink::blink::blink::blink:
 
小篆, 方营又有新证据了。我hold不住了!

韩寒作品为其父韩仁均所写的第一手证据

  作者:石毓智

  说谎打乱了生活的正常逻辑,所以谎言不在这里暴露,一定会在别的地方露
马脚。而且说谎者一定要有超强的记忆,要清楚以前自己写过什么、说过什么,
否则总会有一天现原形。

  方舟子微博(2月26日21:59分发)转载了一段韩寒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中
间韩寒接了一个媒体的电话向他约稿,韩寒说:自己写不出来,不好再找人代笔。
这一点对韩寒事件真相的认识有帮助,但不是关键性的,顶多说明韩寒在成名以
后,逢场作戏太多,写不过来,别人给他代笔写文章发表而已。然而方舟子所做
的则是揭露韩寒神话的建立是靠欺诈手段,换句话说,方舟子揭露的是韩寒的
“大造假”和“大代笔”,而这段视频只能说明韩寒的“小造假”和“小代笔”。
两者不是一回事。

  然而,就在这段视频里,韩寒暴露出了他“大造假”和“大代笔”的真相。
方舟子的上述微博发出不久,他的微博又转来一则消息,是一个认真听了这段视
频的网友发现的,内容如下:

  2009年韩寒中文网对韩寒的采访,除了自证有代笔的电话(33分28秒),16
分30秒也有意思:女主持人问:“你是打五笔的吗?”韩寒答:“不,我是打拼
音的。”女主持人:“那个《像少年啦飞驰》里面那个人是打五笔的,我还以为
你说的是你。”韩寒笑了一下没有回答。以前韩寒说该书写的是自身的经历。


  韩寒会拼音输入法而不会五笔输入法,然而其父韩仁均则是用五笔输入法的。
韩仁均所著《儿子韩寒》(万象出版公司,2008年)有一篇文章,题目为《课堂
上写出‘三重门’》,其中有这么一段话(51-52页):

  不过,中国学生生活的沉重实在是“命中注定”的。我们的老祖宗造字的时
候,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会有电脑,会有五笔字型这种汉字输入方法。而现在竟
巧合我们只要用五笔字型打一下词组“沉重”的码(IPTG),不加选择的话,跳
出来的就是“学生”。

  说明韩仁均是用五笔输入法的,而且颇有体验。这个细节虽小,但是说明的
问题很大。韩寒声称该书是写自身的经历,然而他只会拼音输入,不会五笔输入。
巧合的是,韩仁均就是一个会五笔的。唯一的逻辑结论是:那篇文章只能是韩仁
均所写的。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3/hanhan127.txt
 
小篆, 方营又有新证据了。我hold不住了!

我说,咱们同为政协委员,你要,我没权力管你呀。:rolleyes::p

反正你也跟蝙蝠似的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几次了,你继续左胳膊掐右胳膊、右腿踢左腿吧,我没意见。
放心,我不会象蒋泥一样收回对你的赞美的。;)(顺着你给的链接看了下蒋泥的简介,老孔的评价和他的照片给我的印象是:又一个轴人。我觉得我不轴。:p
 
作业太多,老闹子,明天晚一点有空再来同你继续讨论。
 
转一篇对方舟子关于韩寒《求医》的质疑的辩解文章,里面包括了部分韩寒的自证内容以及其他人经过调查金山医院和探索相关医学知识后列出的证据。希望听听老闹子对这些证据和辩护的看法。
有理有据驳斥方舟子关于韩寒《求医》的所有质疑

摘抄一段驳斥方舟子的分析:

[FONT=宋体]反驳:整理一下方的逻辑:医生把“韩”念成 “园”,韩寒不应觉得侮辱,但韩父觉得侮辱就可以理解。此处方舟子偷换了概念,因为韩寒原文并没有说自己受到侮辱,韩寒只是炫耀似的把他素材本上“故意念 错一个人的姓名就等于是一场侮辱”这句来自佛洛依德《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的话引用一番。方不但偷换概念,还做了似是而非的判断:韩寒觉得侮辱不可理解, 韩父觉得侮辱可以理解——请问这是什么神逻辑啊?

求医原文

[/FONT]
她看着卡,认识我的名字“韩寒”,却不知道普通话该怎么念,闭上眼睛读:“园寒!”西格蒙·弗洛伊德有一本《The PsyChopatologyof EVndny Life》上说,故意念错一个人的姓名就等于是一场侮辱。我尚不能确定她是否故意念错,所以不便发泄,忍痒承认我是“园寒”。

显然, 求医作者表示的是自己名字被叫错很不爽,想要发泄却又不能判断对方是否故意,而且人在屋檐下,所以才引用此句表达心里面的抗议。而分析者说作者是为了炫耀, 作者并没有说自己受到侮辱。

我实在是受不了啊, 一定要作者说我被侮辱了, 这才能说是被侮辱了。 这是什么理解能力啊?
 
该文分析摘抄二

原文
【“我曾见过一个刚从大学出来的实习医生,刚当医生的小姑娘要面子,写的字横平竖直,笔笔遒劲,不慎写错还用橡皮沾口水擦,……”在上世纪90年代,还有医生用橡皮沾口水擦错字?这该是多久远的事?】

反驳:在上世纪90年代,医生用橡皮沾口水擦错字是有原因的。有上海的医护工作者解释:医院里面规定护士是不可以涂改字的,所以用橡皮沾口水擦掉看不到涂改痕迹,就免得重写一张了。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小刀刮。随便找个医院的护士问问都知道。但是方博士不知道,方博士想当然的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已经全面进行现代化了,不使用橡皮了,医院都是用的修正液是吧?

这是什么鬼逻辑啊? 我又看不懂了。
 
2012227054452071277.jpg



求医原文
《父与子》里有一段:。“省长邀科少诺夫和巴扎洛夫进大厅坐,几分钟后,他再度邀请他们,却把他们当作兄弟,叫他们科少洛夫。

驳方者说:

也已被网友证实为可能的,经分析并与韩寒核实,韩寒是从1988年上海文学杂志出版社出版的《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4]一书摘抄的句子和书名,书名有中英英文对照。

各位看官, 红笔处肯定当他假的, 别说是网上了, 真人都前言不搭后语的, 你能信他哪句话 ? 我现在光从上传的图片, 实在看不到, 省长的信息从何迩来。
 
反驳:首先,我要说,我没去过金山中心医院,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现场采访他们的老医生,问问看99年该院皮肤科是否与外科合为一科?或者根本无皮肤科,而是由外科医生兼任皮肤科的门诊?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后种。

蓝字部分我同意, 你没去过说的话也就没什么用了, 不过也不是不能辩。

理由是:

1.人民网健康频道上没有金山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介绍,见:[http://haodf.health.people.com.cn/yiyuan/DE4rO-XCoLU0GnRhm0TUy35vjf/keshi.htm ]。这个健康频道最早到2000年,说明最早到2000年金山中心医院还没有独立的皮肤科门诊。

因为健康频道最早到2000年, 所以金山中心医院到2000年没有独立的皮肤科?问题是现在这个连接进去也没有皮肤科啊, 那表示金山中心医院现在也没有皮肤科?

韩寒原文:
揣着病历卡去找皮肤科,不料一路走去全是会议室,从第一会议室到第N会议室。开会对饮茶过多,不免上厕,所以会议室旁边都是厕所。寻觅半天,不见皮肤科。于是我问一个大夫,那大夫态度冰冷,看都不看一眼,往屁股后面的一堵空墙一指:“那儿。”他踱出几步,良心发现,告诉我皮肤科和外科并在一起。

韩寒自己说了又有皮肤科, 又有外科。 驳斥者说: 问问看99年该院皮肤科是否与外科合为一科?或者根本无皮肤科,而是由外科医生兼任皮肤科的门诊?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后种。

那韩寒这文章到底怎么出来的 (人家就一外科, 被他硬整成外科和皮肤科在一起, 他的医学知识还真丰富), 我真是被他分析得头都大了:D
 
驳斥者说:

金山中心医院皮肤科目前仅有一名副主任,两名主治,一名住院,可以看出是一个十分小的科室,独立成科很可能小于10年,请看
http://www.jsch.jsol.net/laiweb/main/content_3.asp?id=405
反观其他科室,都基本配有主任到住院医师,十分齐全,而且医生数远远多于皮肤科,因此独立的皮肤科不像是99年以来就有的[/url]

我们知道, 一个医院的科室大小主要取决于病人多少, 因为科室小, 所以一定年轻, 这叫逻辑。
 
【1999年的大医院挂号处虽然仍然是鼠洞,但都是栏杆玻璃结构的,能够看清里面的人,而不是像《求医》所述,看不清里面在干什么。这种封闭式的挂号窗口是七、八十年代县医院的情况。】

反驳:很奇怪方舟子会有这样的推断,“封闭式挂号窗口”在90年代的县级医院很常见啊,不知他怎么得出“这种封闭式的挂号窗口是七、八十年代县医院的情况”的结论?根据他在大都市的生活经历?还是根据他90年代在美国生活的经历?请方舟子先生提供您这么认为的依据与出处!

反反驳:

前面的分析都言之凿凿的, 金山医院怎么怎么样, 这里为什么不说金山医院, 而用个更广泛意义的90年代的县级医院, 那么请问, 是哪里的县级医院, 韩寒又怎么会跑到那个县级医院, 或者谈到那个县级医院。
 
现阶段, 我对跟知识来源无关的置疑和反质疑基本不感兴趣。所以上面几贴就随便挑挑毛病把。

下面有人帮被中亏人的西班牙文找到出处了:D。 他是做为韩支持者说明的:

http://www.laixijin.com/130

46662485232.jpg


他的评论: 这个诗歌注解出自于1985年版《欧洲名诗人抒情诗选析》,作者许自强,原诗作者是德国诗人维尔特。只有在这个中文版本中Corpus delicti被错写成了Corpusdelieti,所以,几乎可以肯定《杯中窥人》的作者看的就是这个版本。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韩寒并非因为看手写的底稿看错了,才把两个词写成了一个并且拼错,而是因为看到的正式引用来源就是如此。

我的评论: 摘抄了317页, 不容易吧?: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