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方的和挺韩的都是左派还是右派啊?

中国新闻周刊采访韩寒全文:每个人的屁股都有屎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于 2012-02-28 20:29:2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13852 次)

除了因为长智齿显得左颊有些肿,韩寒看上去没有任何憔悴的痕迹。妻子金丽华的手机还在响个不停,全是各种采访的邀约。这个曾经在博客说明上写着“原则上不接受面访”,几乎不上电视以“保持作家神秘感”的年轻人,说他现在不得不接受大量的视频采访。他觉得如果依旧保持沉默,很担心陷入对方的“一面之词”。韩寒说自己打官司的目的,是不希望这件事情“将来演变成行业的白色恐怖”。

“目的只有一个,搞臭你”

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8月你有一次接受采访时提起过方舟子,“我觉得他是个挺轴的人,但他打的那些假中,大部分没问题,无论从观点还是其他方面,可能有些小的部分稍微偏执了些……如果他找到我辩论的话,我就直接道歉,甭管他说什么。”当时你是真的这样想的?

韩寒:我当时觉得我没有任何假可以打,顶多你说我文章写得不好,我的比赛成绩也是真的,顶多不过是我的高中文凭,但我现在细想起来是初中文凭, 因为高中文凭没有拿到。除此之外我身正不怕影子歪,但是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身正不怕影子歪,他可以在没有假可打的情况下,找出一些谁都无法证明的东西……

中国新闻周刊:当时你还说过,“我越来越觉得,我现在不愿跟任何个人打笔仗,个人打笔仗最终都打成口水仗。”而且在之前“韩三篇”出来之后,你也并没有采取任何方式来回应外界的各种争议,是什么原因选择了此次回应方舟子?

韩寒:我不想因为任何观点打笔仗,我从前是想驳倒别人的观点,现在的看法是可以先包容别人的观点,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方舟子不一样,他直接说我的文章是人代笔的,理由是“他觉得”,他认为我的文章是中年人的口吻,比如说他找出大量的证据,类似我那个时候新华书店的标语,他说看上去像是70年代的,但实际上亭林镇的书店是怎么样,他并不清楚。再比如我说身上有点痒,他会说你这个痒的位置不对。其实他的说法也是错的,但是因为他打假有一定的公信力,很多人愿意相信的,久而久之就会对公众产生影响,对我的名誉产生影响,因为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第一你无法证明,第二这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我只能来回应,但是我没有想到他会断章取义地回应,不停地说来说去,我本来觉得没意思,后来很多人加入进来,变成一个大家都来找茬的事情。有一部分人原本就是讨厌我的,说我文章写得臭,或者看我不顺眼,现在终于找到一个可以落到实处的可以攻击你的地方,包括我以前写文章得罪过的人。方舟子就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新闻周刊:你当时写了“小破文章”那篇博客来回应,当时是出于理智还是或多或少有点冲动?

韩寒:还是愤怒,因为我觉得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当时我想这个怎么可能有人相信嘛,但是我后来发现有些人就会觉得“我早就怀疑他了,你说的对,这肯定是有问题的……”

我就觉得怎么可能会是这样?我依然没有回应,因为我觉得一个作家去回应这种事情太丢份了,那个文章是不是你自己写的,人家审问你。直到后来,我的同学给我发短信,说你文章到底是不是你写的?你到底有没有团队啊,然后我以前的那个同学,甚至包括我以前的有过合作关系的人,说你团队借我用用,我正好要出个新闻稿什么的。到那个时候,你就知道必须得出来回应,但回应的时候我没有办法证明我自己,我不能说,我郑重声明我没有团队什么的,这是没有说服力的。

中国新闻周刊:因为其实你以前也说过,你在源源不断地挑战言论的边界,包括你曾经质疑过好多前辈级的人物,那有些人就会说韩寒都可以质疑别人,为什么方舟子就不能质疑韩寒?

韩寒:这不是同一种质疑。我质疑别人的观点,但我从不质疑这篇文章是不是他爸写的,如果那样做就是诽谤。如果我说老舍,说经过了研究,我断定老舍的文章绝对不是他写的,老舍的文章其实谁谁谁写的,那老舍的家人一定告我诽谤。但是我无论说老舍的文章写得多差,对于老舍来说,或者老舍的家人来说,都是没有关系的。

如果这个事情可以成立的话,那这就意味着,全中国只要看哪个作家不顺眼,然后就可以说,你的文章不是你写的,那这个作家就百口莫辩。作家这个行业很特殊,因为他们都是在家里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种质疑成立的话,那这个作家就不用混了,我觉得他就直接完蛋了,他的职业生涯就不用继续了。

中国新闻周刊:路金波在微博上也写了类似“韩寒这个老实孩子偏要很认真地回应他”这样的话,一开始是不是周围的朋友建议你不要有任何回应,或者是有什么建议?

韩寒:那不可能不回应,因为方舟子他这么说以后,肯定我的很多读者会去骂他,那他会越来越来劲。你如果不回应,很多人就以为是真的了,你不回应就觉得你心虚。现在,我把手稿1000页拿了出来,还有当时的同学都主动出来给我作证,甚至还有家书。纵然这些证据都在,质疑你的人,对于他们来说,所有对他们不利的东西,他们都是视而不见的,就揪着一些点,比如说你两封家书中,第一封称韩仁均是父亲,第二封称作为爸爸,你这是伪造的。他们就是团结在一起,目的只有一个,搞臭你。




“我是深深深深地失望”

中国新闻周刊:你这次怎么看关于“站队”?大家好像现在在迅速地站队,形成两大阵营。

韩寒:我觉得这些都很正常,倒也不能说站队,因为就是你肯定会有支持某一方,或者不支持某一方,这个事情其实对于我本人来说,我也会很难中立。我觉得它对于政治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标本的意义……

中国新闻周刊:有评论认为其实这件事对大家还是有启示的,比如说关于质疑的边界。你怎么看?

韩寒:你可以质疑一个人他文章写得差,他的观点是错的,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除非有确凿的证据,我们不能应该去质疑一个人的文章到底是不是他写的。如果这个能够成为一种风气的话,那所有的作家、所有的记者全都等着完蛋。如果这个成为一种质疑的成功,那我觉得,对于所有文字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灾难,就等着被看不顺眼,然后身败名裂。

中国新闻周刊:你本来是一个挺喜欢发出声音的人,那这件事情会不会让你觉得,以后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可以稍微想一想?

韩寒:不会,所有的事情都是我的观点,但对于我来说,我是深深深深的失望,我觉得这个非常非常明显,就是方舟子在公报私仇。

中国新闻周刊:从法律上的角度来说,你觉得如果他说你是假的,应该是他来举证?

韩寒:对,但是观众觉得,他说我是假的,我就应该自己举证,但是那种对于以前的打假是可行的,就是说方舟子说唐骏你的文凭是假的,那唐骏你证明一下自己是真的假的很简单,拿出文凭就行了。但是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很难证明。我打这个官司,第一,是自己的一个清白;第二,是可以让司法机构鉴定一下我拿出来的证据;第三是为了给我的支持者最后有一个交代,不然将来大家就会在饭桌上聊天的时候说,你们知道吗,那韩寒是有人代笔的;第四个就是我希望这个事情,不会成为一个全行业的一个白色恐怖,否则的话,真的会很麻烦。

中国新闻周刊:其实以前你还说过一句话,你说很多时候你发现两个打仗的人,性格当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你觉得你和方舟子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韩寒:我跟他绝对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我其实是一个很理性的人,而且其实很温和。

中国新闻周刊:你对于身后的那些支持者和反对者有没有什么态度?

韩寒:我特别感谢那些支持者,之所以方舟子能够很轻易地打倒一些人,是因为大家都不敢支持,因为方舟子的打假模式很简单,就是每个人的屁股都是不干净的。我之所以敢出来跟他对质,是因为我觉得我的屁股干净,但是没想到对于他来说,可以找点屎煳你身上,然后再进行批判。所以对于各行各业很多人都是带有原罪的,所以我觉得,其实大家都是害怕遇到方舟子这样的人的。

中国新闻周刊:比如说有一些粉丝或者支持者,可能会因为这件事情转向了方舟子那一方,或者是转向了开始用批判的,审视的眼光来质疑你,对他们这些转变的人怎么看?

韩寒:我觉得不会的,我觉得只要有正儿八经的思辨的能力的话,你如果真的仔仔细细去看方舟子写的那些,你其实不难理解他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如果我的读者是这么喜欢一个无中生有、胡搅蛮缠的人的话,那我很庆幸他不成为我的读者。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回过头去看,从之前的争论到现在,你觉得有没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韩寒:当然有,比如说一开始我都没有去回应。对于我来说特别大的一个无奈,因为对于方舟子来说,他闲着没事干,他乐得接受很多采访,那我又没有空跟他去这样。所以我就必须得做一些采访,尽量把事情说清楚,否则的话,一来对行业有危险,二来我也担心我的女儿,以后长大以后,人家会说,你看你爸爸文章是你爷爷写的。

中国新闻周刊:这个事情过去以后,万一方舟子又去打一个,大家都觉得其实是很值得打的假,比如说某官员的学历,如果你必须得表态的话,你还会支持他吗?

韩寒:绝对不可能,他绝对不可能去打某个官员的假。

中国新闻周刊:换个例子,打一个比如说大家都认为有点问题的假……

韩寒:首先得看他跟这个人有没有私仇,第二,我现在明白了很多的打假,其实要看什么样子,比如说唐骏学历问题的假,打得没问题,但是他说李开复,我觉得其实就有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方舟子说,他愿意跟你在公众场合辩论,你愿意吗?

韩寒:其实都没有问题,如果真的要逼到那份上的话,你们把我关在屋子里重写,没有问题,但就是深深的失望,那种失望可能会就让你觉得……(一直摇头叹息)

中国新闻周刊:这个事情对你会有一些震撼或者会有一些改变?

韩寒:有一个观点上的改变,那就是我绝对不会让我女儿从事这个行业,我会尽一个父亲所有的努力,来阻止我的女儿成为一个作家。




“是我造就了我自己”

中国新闻周刊:你有没有发现,这一次比较奇怪的是,在讨论你这个事件的时候,原来大家觉得是“左”的或者右的,各自阵营内部有一小部分人就出现了混乱。

韩寒:是这样的,因为我也注意到了,比如说方舟子,方舟子其实是一个偏左的人。但是他的支持者里面有很多的是特别右的右派,所以很奇怪,其实就是对于一个人的仇恨,或者说想要搞倒一个人的一种欲望,其实可以跨越派系之争的,我真的发现了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派系之争可以暂时放一放,先把这个人弄臭弄倒了再说。

中国新闻周刊:你说到了有一些人本来就是不喜欢你,你觉得会不会或多或少有一部分人是因为你写了“韩三篇”?

韩寒:会的。以前右派论坛,我也常去这些论坛,他们会觉得,你的观点跟我的观点不一样,然后我就拼命地给你抹黑,给你搞臭,这说明其实人类真是一样的,就是方向其实并不重要,人性是很相近的。……本质上我分清楚了左右之后,我觉得我还是一个比较温和的右派。有些比较激进的自由主义者会不喜欢我, 但是他们很多人,在那些论坛里面会找了很多的帖子,就是来说我的文章怎么怎么样,证明是假的,包括用的证据包括说我文章里写了一首歌,这首歌是谭咏麟的还是谁的歌,陈百强的歌,只有像我爸这样的人才会听这首歌,我不可能听,所以断定我的文章是假的,这些都是让我真心的觉得,其实人都是一样的。

中国新闻周刊:每次翻你的博客,第一页基本上都是大家在“沙发”什么什么,不管你写什么东西。

韩寒:但是我觉得这个挺正常,如果换做我的话我也会抢一个沙发,这其实不代表人很傻。

中国新闻周刊:那你怎么看待这些狂热的追随者,你觉得是他们造就了你,还是时代造就了你?

韩寒:是我造就了我自己。
 
亿分之一跟百分之一,在这里表示的是一样的意思。就是说,任何事情即使“铁证如山”,也有判断错误的可能性。

很高兴我们达到一个共同点:判断一个人是否造假,并不需要100%的“铁证如山”。

现在我们的分歧是,方舟子提供的证据和逻辑分析,是否能证明韩寒造假的可能性很大(大于50%)。

老闹子,如果我们单独看你我现在的讨论,可以说“亿分之二”和“百分之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老闲在提出亿分之二的概率后,后面是有过进一步解读的,具体你可以回去看uglyducking和老闲从40楼到78楼间的讨论,我把老闲的最后结论引在这里:
作者: 闲得慌
我还说了“时间的跨度是人类的历史。 ” , 不是120年,这个就把韩寒排除了:
也就是说,把老闲的亿分之二放到实际中去,这个概率就等于零了。
因为老闲的亿分之二最终在实际里等于“无”,所以我才要用萧霍洛夫的实例来表明“有”,所以我才说是“反例”;也是在这个背景下,我才要强调百分之一和亿分之二的区别。
希望我这回的补充说明能够说清楚了吧?

我同意你说的,“判断一个人是否造假,并不需要100%的‘铁证如山’。”我之前好像也说过,我是有保留地赞同老闲和你的概率论。我所保留的地方有2点:1是我反对在实际操作中轻易把小概率等同为零概率,比如在方舟子的很多质疑本身还有很多漏洞和疑点、韩方也还没有结束自证时就随便宣称“韩寒绝对是代笔”、“肯定是韩父代笔”等;2是我认为仅以小概率的逻辑推理作为质疑的主要依据,恐怕更象扔烂泥而不是合理质疑。
 
老闹子,如果我们单独看你我现在的讨论,可以说“亿分之二”和“百分之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老闲在提出亿分之二的概率后,后面是有过进一步解读的,具体你可以回去看uglyducking和老闲从40楼到78楼间的讨论,我把老闲的最后结论引在这里:

也就是说,把老闲的亿分之二放到实际中去,这个概率就等于零了。
因为老闲的亿分之二最终在实际里等于“无”,所以我才要用萧霍洛夫的实例来表明“有”,所以我才说是“反例”;也是在这个背景下,我才要强调百分之一和亿分之二的区别。
希望我这回的补充说明能够说清楚了吧?

我同意你说的,“判断一个人是否造假,并不需要100%的‘铁证如山’。”我之前好像也说过,我是有保留地赞同老闲和你的概率论。我所保留的地方有2点:1是我反对在实际操作中轻易把小概率等同为零概率,比如在方舟子的很多质疑本身还有很多漏洞和疑点、韩方也还没有结束自证时就随便宣称“韩寒绝对是代笔”、“肯定是韩父代笔”等;2是我认为仅以小概率的逻辑推理作为质疑的主要依据,恐怕更象扔烂泥而不是合理质疑。


萧霍洛夫的实例中, 他受到质疑的是他的经历。对于这个单一事件,我给韩寒的是20%。 韩寒最后得到的亿分之二是因为他还有其他多个小概率事件的累加。看来你还没搞懂概念论啊!
 
萧霍洛夫的实例中, 他受到质疑的是他的经历。对于这个单一事件,我给韩寒的是20%。 韩寒最后得到的亿分之二是因为他还有其他多个小概率事件的累加。看来你还没搞懂概念论啊!



闲得慌同学, 你要考虑到CFC虽然理工科的人占主流(这可以从韩黑的数量上看出來,黑韩的基本上是理工科同学), 但是还是有不少文史哲同学的, 他们未必有兴趣搞清概率论的知识的(至少韩寒本人高一就放弃了).

就是懂点概率论的往往也会出基本知识错误, 比如你这句"多个小概率事件的累加" 就有很大问题;):D, 100个1%相加就是1了啊:D 从数理逻辑上讲就是逻辑真,也就是说韩寒是真的了:monster:



如果你是讲"多个小概率事件的累积" 我没意见:D
 
萧霍洛夫的实例中, 他受到质疑的是他的经历。对于这个单一事件,我给韩寒的是20%。 韩寒最后得到的亿分之二是因为他还有其他多个小概率事件的累加。看来你还没搞懂概念论啊!

老闲,我想我们这里又说到两岔去了。我并没有用韩寒的单一事件去跟萧的整个实例比较,而是用整个实例跟整个实例比较。不信你再回头去看我124楼怎么说的:“乍看上去,这个“萧寒”的小概率事件也不少”。
你为什么如此确定萧受到质疑的只是他的经历?我相信他的案例除了经历外也有其他多个小概率事件的累积(请注意质疑萧的可不仅是“爱好文学的科学家”,还有不少真正的文坛名家;)),否则为何对他的质疑多年来都未平息?

你这只不诚实的蝙蝠,有空的话还是去研究下9981列出来的那些对《求医》质疑的反质疑的反质疑吧。:p
 
你这只不诚实的蝙蝠,有空的话还是去研究下9981列出来的那些对《求医》质疑的反质疑的反质疑吧。:p

小砖, 俺表一下态, 俺心中的输赢, 初步的, 针对当前形式的: HH是否重新提交官司. 对HH讲, 打就是H赢, 不打就是F赢.

谁知道HH重新提诉了木有? 俺还木听说啊.:)
 
小砖, 俺表一下态, 俺心中的输赢, 初步的, 针对当前形式的: HH是否重新提交官司. 对HH讲, 打就是H赢, 不打就是F赢.



谁知道HH重新提诉了木有? 俺还木听说啊.:)



西迈同学, 表态就是要表定心丸的那种才能看出你的心意:blowzy::D 你这个就有点悬了, 至少没有8成把握, 那算什么表态啊.:o;):D

是否重新提诉,何时才能重新提诉,谁知道啊, 我看就是韩寒本人估计心里都没底, 为什么这么说呢, 重新提诉的前提之一是韩寒同学能做到法庭上正面回答一些有关"韩寒作品"的提问(不能再说心情不好, 法庭不友好, 我忘了), 这个花时间努力努力也许还不算难题(如果是真韩寒根本就不是问题, 早就可以重新提诉了:()

前提之二是当年那个作文大赛的相关文人们同意上庭作证有勇气回答质疑(法庭上讲真话是本分,不讲真话要耍智慧, 讲假话那就要看勇气了), 这个估计韩寒还要做工作, 否则撤诉后何须拖这么长时间还不能重新提诉啊:blink::(.

这个闹上法庭估计是韩同学前些日子说他自己表现象猪的最主要原因(没想到法庭不是坐一堆稿纸上摆拍个照片就玩完了). 也不知道哪位在害他,给他出了这么个主意, 害韩同学费时间恶补那么多韩寒作品, 累死了, 哪里有玩赛车爽啊:( (当然啦如果韩寒是真,温习一下也不算个事)
 
闲得慌同学, 你要考虑到CFC虽然理工科的人占主流(这可以从韩黑的数量上看出來,黑韩的基本上是理工科同学), 但是还是有不少文史哲同学的, 他们未必有兴趣搞清概率论的知识的(至少韩寒本人高一就放弃了).

就是懂点概率论的往往也会出基本知识错误, 比如你这句"多个小概率事件的累加" 就有很大问题;):D, 100个1%相加就是1了啊:D 从数理逻辑上讲就是逻辑真,也就是说韩寒是真的了:monster:



如果你是讲"多个小概率事件的累积" 我没意见:D

:cool:
"累加"是不好,用“积累”好些。
 
现阶段, 我对跟知识来源无关的置疑和反质疑基本不感兴趣。所以上面几贴就随便挑挑毛病把。

[/COLOR]

爱因斯坦同学辛苦了,:cool: 找出那么些挑毛病的来。如果你真心相信你找到的这些驳斥真的驳倒了挺韩派提出的反质疑和证据,那我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能请你耐心等待时间的裁判吧。如果你是随便找出来丰富下我们的讨论内容的,那么我就随便评论一下:
我感觉这些驳斥已经彻底是烂泥,是为强辩而强辩,而不是为寻求证据和真相而质疑。所以驳斥者甚至连对方提供的证据解说都没完全搞清楚就抠字眼胡搅蛮缠,比如这一段

因为健康频道最早到2000年, 所以金山中心医院到2000年没有独立的皮肤科?问题是现在这个连接进去也没有皮肤科啊, 那表示金山中心医院现在也没有皮肤科?
。。。

那韩寒这文章到底怎么出来的 (人家就一外科, 被他硬整成外科和皮肤科在一起, 他的医学知识还真丰富), 我真是被他分析得头都大了”


挺韩派的叙述其实很清楚,只是没有象律师行文一样滴水不漏而已。“健康频道最早到2000年”的意思是说,即使假定健康频道从2000年成立后一直没有再更新过金山医院的信息,那么也能说明至少在2000年金山医院都还没有独立皮肤科的。(这里有个常识:在中国的医院一直在发展扩大、增加科室的大背景下,金山医院应该不会逆流发展,把99年就独立存在的皮肤科1年之后合并到外科去)。韩寒去看皮肤病所发现的,自然是如同他在文中叙述的一样,“皮肤科和外科合并在一起”,也就是说,看皮肤病要去外科找医生,由外科的医生兼看皮肤病。韩派反质疑的时候也说明过:“说皮肤科未独立成科,但没说没有皮肤性病学这门学科,金山中心医院早就有皮肤科了,也早就有皮肤科从业医师,但只是80、90年代尚未从外科独立出来。” 很显然,驳斥者连医院里“皮肤科独立成科”和“外科与皮肤科合在一起”的基本概念都没搞清楚,就去胡乱驳斥,其论点只能用一句流行语来形容:“很傻很天真”。:o
最关键的是,方粉这样来驳斥韩粉拿出的证据,其实早已远离了方舟子质疑的出发点:方舟子质疑的根据是他所掌握的以及被很多方粉认同的常识,即皮肤科和外科合二为一这种状况是7、80年代独有的,那么健康频道的信息足以将方舟子的论据推翻了,方的常识不过是一种没有确凿依据的想当然而已。方粉还要再纠缠下去,不是显得很无聊吗?
 
我觉得赵总结得挺好, 也许观点和论据还不够尖锐。但是他做的事情是要把种种质疑中的烂泥挖掉, 只留下那些用常理不能说通的证据和推理。只要韩不能够解释清楚核心部分的质疑, 他还是会失去大量的信任, 抱怨自己不能自证。

对于归缪法,如果韩认他说过的话,那缪就存在。不过我猜韩会像张鸣所说步步退让, 或者说自己是口误, 或者说自己故意乱说的。 这样, 他文章的真实性最后仍然要落在他怎么说明他获得那些经历和知识的过程和组织文章的思路。逃不掉的。


我的看法相反, 归缪法不如概率论法。 归缪法的要点是非黑即白。概率论法的要点是黑白可以同时存在,但同时存在的概念极小。

不妨看看别人的批驳:
【赵鼎新教授说:“方阵营的有效推论加在一起就构成了逻辑学上的归谬法。笔者想过许多方法试图驳倒方阵营的这些有效证据,但是都没有成功”。实际上赵鼎新教授根本没有试图推翻这个逻辑,而且在讲解这个伪逻辑,让我来按照赵鼎新教授的讲解,指出这为什么是一个伪逻辑;

赵鼎新教授讲解的逻辑是;如果韩寒是天才,那么证据1,2,3可能成立,但证据4,5则不可能成立!所以韩寒不可能是天才!

看我的逻辑;如果1,2,3,4,5是同样的事情,那么赵鼎新教授的逻辑兴许有道理(注意,我说兴许,我没有肯定)。但这5个证据是同样的事情吗?不!前三个是写作能力,后两个是演讲和记忆能力。前三个发生在15年前,后两个发生在15年后。所以,赵鼎新教授的逻辑是;如果你15年前是写作天才,那么你15年后必然是演讲和记忆天才。如果你15年后不是演讲和记忆天才,那么你15年前一定不是写作天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1027d90100xttt.html

赵鼎新原文:芝加哥大学教授赵鼎新论方韩之争
 
小砖, 俺表一下态, 俺心中的输赢, 初步的, 针对当前形式的: HH是否重新提交官司. 对HH讲, 打就是H赢, 不打就是F赢.

谁知道HH重新提诉了木有? 俺还木听说啊.:)

飞砖,你给我改名了啊?当真咱们是一家子的啦?;) 都是砖。:(

网上查不到关于HH诉讼的进展信息。但有法律界人士表达过对小韩的不乐观看法:小韩告的是老方诽谤,但这个不好界定,因为老方可以说他有权质疑,(尽管方粉跟随他一哄而上扔了不少烂泥);再者小韩希望以司法鉴定手稿真伪的方式还自己清白,但是现在根本没有著作权的纠纷,不清楚法院是否会满足他这一要求。
 
爱因斯坦同学辛苦了,:cool: 找出那么些挑毛病的来。如果你真心相信你找到的这些驳斥真的驳倒了挺韩派提出的反质疑和证据,那我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能请你耐心等待时间的裁判吧。如果你是随便找出来丰富下我们的讨论内容的,那么我就随便评论一下:

我感觉这些驳斥已经彻底是烂泥,是为强辩而强辩,而不是为寻求证据和真相而质疑。所以驳斥者甚至连对方提供的证据解说都没完全搞清楚就抠字眼胡搅蛮缠,比如这一段



因为健康频道最早到2000年, 所以金山中心医院到2000年没有独立的皮肤科?问题是现在这个连接进去也没有皮肤科啊, 那表示金山中心医院现在也没有皮肤科?

。。。



那韩寒这文章到底怎么出来的 (人家就一外科, 被他硬整成外科和皮肤科在一起, 他的医学知识还真丰富), 我真是被他分析得头都大了”



挺韩派的叙述其实很清楚,只是没有象律师行文一样滴水不漏而已。“健康频道最早到2000年”的意思是说,即使假定健康频道从2000年成立后一直没有再更新过金山医院的信息,那么也能说明至少在2000年金山医院都还没有独立皮肤科的。(这里有个常识:在中国的医院一直在发展扩大、增加科室的大背景下,金山医院应该不会逆流发展,把99年就独立存在的皮肤科1年之后合并到外科去)。韩寒去看皮肤病所发现的,自然是如同他在文中叙述的一样,“皮肤科和外科合并在一起”,也就是说,看皮肤病要去外科找医生,由外科的医生兼看皮肤病。韩派反质疑的时候也说明过:“说皮肤科未独立成科,但没说没有皮肤性病学这门学科,金山中心医院早就有皮肤科了,也早就有皮肤科从业医师,但只是80、90年代尚未从外科独立出来。” 很显然,驳斥者连医院里“皮肤科独立成科”和“外科与皮肤科合在一起”的基本概念都没搞清楚,就去胡乱驳斥,其论点只能用一句流行语来形容:“很傻很天真”。:o

最关键的是,方粉这样来驳斥韩粉拿出的证据,其实早已远离了方舟子质疑的出发点:方舟子质疑的根据是他所掌握的以及被很多方粉认同的常识,即皮肤科和外科合二为一这种状况是7、80年代独有的,那么健康频道的信息足以将方舟子的论据推翻了,方的常识不过是一种没有确凿依据的想当然而已。方粉还要再纠缠下去,不是显得很无聊吗?



我没觉得我的逻辑有什么问题啊。健康频道如果现在也不能反应金山医院的全部信息, 我为什么要认为它2000年的时候就反映了当时的全部信息。你在健康网上看看, 同一级别的青浦, 嘉定,南汇都有皮肤科或者皮肤性病科。为什么不能是健康网没写全呢?



而且这种可以调查的材料, 就不要推理了, 直接去看看, 问问, 99年到底两个科在不在一起, 真相只有一个。
 
我的看法相反, 归缪法不如概率论法。 归缪法的要点是非黑即白。概率论法的要点是黑白可以同时存在,但同时存在的概念极小。



不妨看看别人的批驳:

【赵鼎新教授说:“方阵营的有效推论加在一起就构成了逻辑学上的归谬法。笔者想过许多方法试图驳倒方阵营的这些有效证据,但是都没有成功”。实际上赵鼎新教授根本没有试图推翻这个逻辑,而且在讲解这个伪逻辑,让我来按照赵鼎新教授的讲解,指出这为什么是一个伪逻辑;



赵鼎新教授讲解的逻辑是;如果韩寒是天才,那么证据1,2,3可能成立,但证据4,5则不可能成立!所以韩寒不可能是天才!



看我的逻辑;如果1,2,3,4,5是同样的事情,那么赵鼎新教授的逻辑兴许有道理(注意,我说兴许,我没有肯定)。但这5个证据是同样的事情吗?不!前三个是写作能力,后两个是演讲和记忆能力。前三个发生在15年前,后两个发生在15年后。所以,赵鼎新教授的逻辑是;如果你15年前是写作天才,那么你15年后必然是演讲和记忆天才。如果你15年后不是演讲和记忆天才,那么你15年前一定不是写作天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1027d90100xttt.html



赵鼎新原文:芝加哥大学教授赵鼎新论方韩之争



我觉得主要是4,5两点, 韩寒都可以赖掉, 说我当时乱说的, 对气氛不满, 或者对写作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了新的想法, 所以没有心情按照常规回答问题,这样就解释了他没有记性, 采访也没有深度了。关键是如果他说的话都算数的话, 那其中颠颠倒倒得多去了,他早就没有信用了。



如果对韩进行分析, 本身就要做好准备他并不honor自己说过的话,所以归缪是质疑的重大原因, 却不一定能真正敲到7寸。
 
我还是在想, 韩寒有没有可能读过1985年版《欧洲名诗人抒情诗选析》?
 
我没觉得我的逻辑有什么问题啊。健康频道如果现在也不能反应金山医院的全部信息, 我为什么要认为它2000年的时候就反映了当时的全部信息。你在健康网上看看, 同一级别的青浦, 嘉定,南汇都有皮肤科或者皮肤性病科。为什么不能是健康网没写全呢?



而且这种可以调查的材料, 就不要推理了, 直接去看看, 问问, 99年到底两个科在不在一起, 真相只有一个。

那你的结论是什么?是说健康频道的信息不足以为证?那方家军又拿出什么了证据表明只有80年代及以前的医院才是皮肤科和外科合在一起的呢?没有证据,方派又凭什么质疑呢?凭方舟子对90年代金山医院及类似医院的了解吗?
是啊,直接去看看问问就知道了,说起来很容易,可如果韩派问了,再贴出证据来,方粉们就会相信,而不再继续纠缠新证据是否足以为证的问题了吗?还不如让方舟子自己或他指定第三者去取这个证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