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新作,被抓了现行

“自己并不是只有一个。一个不杀戮自己的人是危险的”。

"政府拥有公权力,但其实每一个个体的话语权,具体人权,能力,社会影响力,甚至苍白无力,都能汇聚成权力。足够多后者,就能够改变公权力。但改变公权力并不是目的,束缚公权力才是。"

韩寒开始看到了一点真东西。第一句是关于个人的,第二句是关于社会的。
 
close

17+15000/365≈58



Hanhan's father is about that age.



可是如果作者的数字正确,应当不是老韩,他不止41岁啊。
 
《三重门》里大量的有关毛时代的资讯 zz (转载)

在《三重门》里,出现了大量的有关毛时代的一些资讯,不要说是中学生韩寒了,就是
那个时代的人,也没有如此深刻的储备。

小说里写道:“林父高论说最好挑一个贯通语数外的老师,……毛泽东有教诲——守住
一个,吃掉一个!发表完后得意地笑。”

这段话里的毛泽东的语录,一般人还真的不知道。中学生韩寒却熟练运用,涉笔成趣。

再看这一段:“另一种是‘蛇吞式’,一口一个,饥不择食,石头也下咽。太粗暴,都
给人以不安全感。况且毛主席教导我们‘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于是林雨翔猛咬一
口,不多不少,正好半个。”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学生韩寒不仅通读古今中外的大量名著,而特别对“毛泽
东著作”也有深刻的研究。要记住,这是一个1982年出生的人啊。当时早过了用毛泽东
语录进行全民教育的年代啊,但林雨翔是多么稔熟毛泽东的语言啊,一不小心,就把毛
泽东的红宝书里的内容给抖落出来的了。1982年的生人,与1950年代的生人,究竟是谁
更能熟悉这些带着时代烙印的语句?

下面再次出现了毛泽东:雨翔学江青乱造毛泽东的遗嘱,说:“那个——‘周庄’走时
亲口吩咐要选举的,你不信等他回来问埃。”

这一段还牵强附会,中学生能够从一些地摊上的小报里知道这种秘闻。姑且相信出自中
学生韩寒脑袋吧。

下面的一些掌故与典故在小说里信手拈来的运用,都使人怀疑起这个联想者的阅


如:“女生不服,站起来不算,还学赫鲁晓夫砸桌子,给自己的话伴奏……”

这个六十年代的典故,中学生韩寒不假思索地就出来了。



再看小说中的描写:“谢景渊脸上的严肃像党的总路线,可以几十年不变,冷漠地对雨
翔说”

这里的“党的总路线”,应该是五十年代的那个总路线吧,这种几十年不变的路线,对
于改革开放时代诞生的中学生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体验与印象,何来中学生韩寒疾如闪
电地对中共党史如此了解?

下面的一个典故就相当生疏:“梁梓君他应该早已选择好出钱进哪所高中,哪怕他像当
年吴晗数学考零分,一流学校照取。”

吴晗考零分,不是光彩事,这一典故应该出自文革期间的揭发材料上吧,中学生韩寒至
多知道“张铁生考零分”的事,但奇怪的是,中学生韩寒不引用张铁生考零分的事,却
去引用他出版作品的年代已经为吴晗讳的考零分的事,不让觉得奇怪吗?如果说这出自
韩父的思维体系里,那倒是合情合理的。


再看下一句:“林雨翔平时虽然认为乞丐不去建设祖国四化而来讨钱很没志气,但是还
是会给点钱的。但偏今天没看见,爱情果然使人盲目。”



九十年代还在提“四化”?穿越了吧。
 
Very interesing picture
 

附件

  • hh1.jpg
    hh1.jpg
    74.6 KB · 查看: 108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