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简化之后:(zt)


繁体字音形确实更科学 但是 书写起来可就………………

你想象一下,没有电脑,不用拼音,一笔一画的写繁体字 和 简体字,哪个更高效呢?

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的名字 两个字 写简体一共10划,写繁体25划。 效率可见一斑。 这要是不用简体字,光完整得写我名字 (如果不用行书或草书的话)就要了命了。

数亿劳苦大众,每人都要学写字,如果不是文盲,也都要写很多字, 如此高效和低效的两个字体版本一对比, 再乘以数以亿计的人口,效率提高的可不是一点呀!每人如果浪费在每个字上多一秒钟, 字数X人口数, 那是浪费了多少时间呢? 所以说,简化汉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呀!

当然了, 在电脑盛行,拼音输入为主流的今天,大家说什么都不腰疼了。 但是几十年前,没电脑的时候呢?有不信邪的,用繁体字抄300篇小楷试试呗?

就让我的楷模“休假式疗养“ 抄写 简繁体“义” 字 300篇小楷吧。:D:D:D:D:D:D

效率不等于快或者简单,不然的话,简体字写起来也还不够快,应该用速记符号替代。

要想名字比划少,可以叫丁一,问题是你愿意叫这么个名字吗?:D 支持繁体字的人,理由就跟不愿意改名叫丁一的人一样,是因为他们认为简体字的“快速”是以牺牲一些本来不该牺牲的东西为代价的,只有在不牺牲这些东西的基础上“简化”,才可以叫作提高了效率。
 
锐不可当的三

一笔一画的写繁体字和简体字,哪个更高效呢?

:D:D:D:D:D:D


:D :D :D :D


少写笔划,就算"更高效"了吗?!

写繁体的文言文,比简体的白话文,还少写好些字呢!

那是不是文言文又"更更高效"些呢?! 。。。


繁体字和简体字,说穿了,始点就是个政治问题,最后也是个政治问题。压根就和高效没多少事。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锐不可当的三

你说这话有什么意义吗?what is your point?



:D :D :D :D

Ottawa-it-blue-collar 的意思表达得够明白的了,就是不认同 您 说的"简体字更高效"的论断嘛 。。。 :p :p :p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少写笔划,就算"更高效"了吗?!

写繁体的文言文,比简体的白话文,还少写好些字呢!

那是不是文言文又"更更高效"些呢?!


文言文本就比白话文更高效。 只是晦涩难懂不便于理解。


Ottawa-it-blue-collar 的意思表达得够明白的了,就是不认同 您 说的"简体字更高效"的论断嘛 。。。 :p :p :p

简体字比繁体字高效,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是有统计数字支持的。请问你的那句“政治相关” 有什么证据支持呢? 除了您那张嘴?
他的 point 如果是说 简体字不高效,那我只能说,你或者他比较搞笑。 顺便问一下, 为什么拼音文字就比汉字高效呢? 如果越南式的拼音文字未必比 汉字高效, 那他的 point 又在哪里呢?
 

文言文本就比白话文更高效。 只是晦涩难懂不便于理解。



简体字比繁体字高效,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是有统计数字支持的。请问你的那句“政治相关” 有什么证据支持呢? 除了您那张嘴?
他的 point 如果是说 简体字不高效,那我只能说,你或者他比较搞笑。 顺便问一下, 为什么拼音文字就比汉字高效呢? 如果越南式的拼音文字未必比 汉字高效, 那他的 point 又在哪里呢?

有些人打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搞些想当然的事。
简化字,不管理由是啥,让大陆人阅读古书,台湾香港出版的书变得困难。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在某些人眼里不比少写几笔更重要。两岸三地的文化交流,也不比少写几笔重要。
就跟越南,韩国一样,取消汉字;然后现在的人都不能读他们自己以前的书了。
 

繁体字音形确实更科学 但是 书写起来可就………………

你想象一下,没有电脑,不用拼音,一笔一画的写繁体字 和 简体字,哪个更高效呢?

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的名字 两个字 写简体一共10划,写繁体25划。 效率可见一斑。 这要是不用简体字,光完整得写我名字 (如果不用行书或草书的话)就要了命了。

数亿劳苦大众,每人都要学写字,如果不是文盲,也都要写很多字, 如此高效和低效的两个字体版本一对比, 再乘以数以亿计的人口,效率提高的可不是一点呀!每人如果浪费在每个字上多一秒钟, 字数X人口数, 那是浪费了多少时间呢? 所以说,简化汉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呀!

当然了, 在电脑盛行,拼音输入为主流的今天,大家说什么都不腰疼了。 但是几十年前,没电脑的时候呢?有不信邪的,用繁体字抄300篇小楷试试呗?

就让我的楷模“休假式疗养“ 抄写 简繁体“义” 字 300篇小楷吧。:D:D:D:D:D:D
小三,文化这个东西,不能简单的以书写效率来评判,不然很容易走到拼音字母化的方向去
论效率,方块字怎么好跟字母比呢?
这就是为什么前些年有些教授入了魔障,强烈建议政府用拼音文字取代方块文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你能说他们错么?要这么说,效率论还真挑不出错来--就算是用键盘,也还是26个字母敲的快呀

念书的时候是不是遇到过很多同音字?多义字?有些成语甚至老师都难免写错
要知道,很多时候当初并不是同一个字,只是在简化的过程中合并了,与之而来的误解和错用,并不应该怪责到学生身上。很多人抱怨古文难考,其实如果能把合并的字符还原,对原文的错解要少的多。

我也去过至今仍使用繁体字的地区,生活文化教育并不是如有些人所想的那么效率低下,“劳苦大众”也用的怡然自得
有些传统文化,还是要尽自己一份努力去保护的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汉字也经历了无数代的变革。
秦汉时期的篆字你都认识吗? 你肯定不认识, 但是你不认识篆字妨碍你读文言文的史记了吗? 好像没有。

社会变了, 文字也要跟着变,变化就一定要丢文化吗? 这其中哪里来的必然的联系呢? 文化肯定是要保留的,也是有办法保留的。但是保留文化不等于要抱残守缺;改进文字也不等于丢弃文化。

请问那些把改进文字和抛弃文化等同起来的人, 繁体字之前的中国文化难道都因为繁体字的使用而被消灭了吗?
 
锐不可当的三

1>. 文言文本就比白话文更高效。 只是晦涩难懂不便于理解。

2>. 简体字比繁体字高效,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是有统计数字支持的。

3>. 请问你的那句“政治相关” 有什么证据支持呢? 除了您那张嘴?

4>. 他的 point 如果是说 简体字不高效,那我只能说,你或者他比较搞笑。

5>. 顺便问一下, 为什么拼音文字就比汉字高效呢?

6>. 如果越南式的拼音文字未必比 汉字高效, 那他的 point 又在哪里呢?


1>. 那等于说,"晦涩难懂不便于理解"的,也可以是"更高效"的,是这样吗?

2>. "更高效" 的 hypothesis 是啥,还没说清,您就"统计数字"也出来了。三爷 您那张嘴可比小朋友的大多咯。:p :p :p

3>. 1934 钱玄同老先生等提出的, 首批民国版的简体字,到1936年就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暂缓推行,这算不算政治相关?

1977年的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1986年就宣布废除,唉唉啦,这又算不算政治相关呢?

这是掐头去尾,中间的57年反右,为"汉字简化"的冤与迫害,就更甭说了。这还不算政治问题吗? 三爷的那张嘴恐怕也太大了吧?!

4>. 搞笑就搞笑呗,笑一笑不还十年少吗?! :p :p :p

5>. & 6>. 人家 Ottawa-it-blue-collar 那是反话。。。而 您这是抬扛。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锐不可当的三

1>.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汉字也经历了无数代的变革。

2>. 秦汉时期的篆字你都认识吗? 你肯定不认识, 但是你不认识篆字妨碍你读文言文的史记了吗? 好像没有。

3>. 社会变了, 文字也要跟着变,变化就一定要丢文化吗? 这其中哪里来的必然的联系呢?

4>. 文化肯定是要保留的,也是有办法保留的。但是保留文化不等于要抱残守缺;改进文字也不等于丢弃文化。

5>. 请问那些把改进文字和抛弃文化等同起来的人, 繁体字之前的中国文化难道都因为繁体字的使用而被消灭了吗?


1>. 这话说的那张嘴就大小正合适。:p :p :p 民国开始汉字简化,根在白话文的需要,而不是 您 那少写几笔几划的"更高效"嘛。

2>. 史记虽然是写小篆的,但它大量引入了当时的白话,所以,尽管汉代末年的隶书取代了秦朝的小篆,史记的文章却得到很好

的传承。其实,秦朝的小篆,就是书同文的政治。有秦一代的焚书,就更是汉字简化的政治压迫了。

3>. 当然! 字体的变化就一定会丢失相当一部分文化的! 。。。

4>. 您有您的道理。

5>. 请问那些不把改进文字和抛弃文化一同思考的人, 繁体字之前的中国文化,难道没有因为繁体字的使用,而被伤害了吗?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汉字也经历了无数代的变革。
秦汉时期的篆字你都认识吗? 你肯定不认识, 但是你不认识篆字妨碍你读文言文的史记了吗? 好像没有。

社会变了, 文字也要跟着变,变化就一定要丢文化吗? 这其中哪里来的必然的联系呢? 文化肯定是要保留的,也是有办法保留的。但是保留文化不等于要抱残守缺;改进文字也不等于丢弃文化。

请问那些把改进文字和抛弃文化等同起来的人, 繁体字之前的中国文化难道都因为繁体字的使用而被消灭了吗?

有幸临过峄山碑,“些许识得几个字”----再不济也还有说文不是
当然即便不识也不影响看史记,现存的古写本还没见到用小篆的(当然我孤陋寡闻,有的上个图,也好收藏一下)

文字的演化的确会造成文化的缺失错解,不然就不会有专门研究古籍异文的了
然而我不反对文字的简化.但是这种演化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非某个委员会的决定
有些俗体字古已有之,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可是2238简体字里究竟有多少是约定俗成的呢?更不要说摒弃的偏旁部首
声从耳,见从目,爱从心,这些本是汉字的魅力所在,残缺二字从何而来?
我知道三楼那句“劳苦大众”的理论出自某个老校友。可那是十九世纪,中国在近代史的孱弱造成了那个时代文人的不自信,这不奇怪。奇怪的是这种不自信一直遗传到当下,盲目西化的结果就是专家教授们大力倡导拼音文字 ---- 这也是我回贴的根本原因

小三你到底想说什么呢?
如果你想说的是汉字演化,那我当然赞成。--好不好另说,反正年年都有微调,提点建议,拭目以待吧
如果你想说的是“劳苦大众”学不来,那我作为“劳苦大众”的一员说一句:别小瞧我们,没什么学不来的
如果你想说的是效率论,那不好意思我坚决反对汉字拼音化及其支持理论
 
史记作者司马迁,汉武帝时期人, 难道他写的书不是用篆字? 没听说把篆字改了, 史记就灭亡了。 你没见过篆字版的《史记》,但是《史记》仍然存在,而且可以被很多人学习,这恰恰说明文字的演变 跟文化的消隐没有必然的联系。 2000多年汉字辗转,你仍然可以理解篆字写成的《史记》 仍然可以传承其文化。

文字的演化是会造成古今理解的困难,把文字理解的问题上升的文化上恐怕矛盾扩大了吧?
很多历史和文化问题, 即使文字不演变 也会存在。
文字是全国性的,没有个全国性的标准恐怕不行吧? 潜移默化?民众自发? 这恐怕不行吧?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轮,书同文,很快就定了标准;这要是潜移默化…… ISO 不用存在了,国标也省了。

我想说的是,简化字就是汉字演化的一个历史阶段,不要给它扣上泯灭文化的帽子,这很荒谬。
“劳苦大众”完全能学得来繁体字,这毫无疑问,几百年前的人都是这么学过来的,但是你能学会不表示那就是好的。 你可以学会用算盘,那可以保存中国文化,但是那不能说明你拒绝用计算器是个明智的举动。
简体字既继承了中华文化,又提高了效率,这毫无疑问。我从来也没提出过要用拼音代替方块字,谁提的这个建议你找谁去,问我肯定问不着。
 
“劳苦大众”,我是针对50年初,中国的文盲率超过80%,大多数国民不识字,上不起学而说的。在当时的国情下,国家拿不出太多的资源普及文化教育,56年实行的那套简体字,对减少文盲率,普及文化知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到76年,中国的文盲率降到20%。95年,99%的人口已普及9年义务教育。

我们中间,称得上“劳苦大众”的不多。
 
史记作者司马迁,汉武帝时期人, 难道他写的书不是用篆字? 没听说把篆字改了, 史记就灭亡了。 你没见过篆字版的《史记》,但是《史记》仍然存在,而且可以被很多人学习,这恰恰说明文字的演变 跟文化的消隐没有必然的联系。 2000多年汉字辗转,你仍然可以理解篆字写成的《史记》 仍然可以传承其文化。

文字的演化是会造成古今理解的困难,把文字理解的问题上升的文化上恐怕矛盾扩大了吧?
很多历史和文化问题, 即使文字不演变 也会存在。
文字是全国性的,没有个全国性的标准恐怕不行吧? 潜移默化?民众自发? 这恐怕不行吧?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轮,书同文,很快就定了标准;这要是潜移默化…… ISO 不用存在了,国标也省了。

我想说的是,简化字就是汉字演化的一个历史阶段,不要给它扣上泯灭文化的帽子,这很荒谬。
“劳苦大众”完全能学得来繁体字,这毫无疑问,几百年前的人都是这么学过来的,但是你能学会不表示那就是好的。 你可以学会用算盘,那可以保存中国文化,但是那不能说明你拒绝用计算器是个明智的举动。
简体字既继承了中华文化,又提高了效率,这毫无疑问。我从来也没提出过要用拼音代替方块字,谁提的这个建议你找谁去,问我肯定问不着。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现在的大陆人能读懂的人还有几个?增加文化传承的困难就是为了少写几笔?几个所谓的专家拍拍脑袋就把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字改了;还他娘的大言不惭“功在千秋“。大陆这种拍脑袋破坏文化的事太多了。北京的城墙拆了,后来又把砖头捡回来搞个明城墙,居然还成了文物保护的景点。破四旧,批完孔老二后,现在又开始纪念孔老二,还搞孔老二学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后,又恢复高考了。后来幸亏把那帮砖家再次拍出来的新版简化字否决了,要不然汉字就跟倭人的平假名差不多了。
 
“劳苦大众”,我是针对50年初,中国的文盲率超过80%,大多数国民不识字,上不起学而说的。在当时的国情下,国家拿不出太多的资源普及文化教育,56年实行的那套简体字,对减少文盲率,普及文化知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到76年,中国的文盲率降到20%。95年,99%的人口已普及9年义务教育。

我们中间,称得上“劳苦大众”的不多。

文盲率是和经济发展成反比的吧?赖上繁体字了?
台湾香港文盲率50年代是多少,现在是多少?按你的理论,港台的文盲率比大陆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