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黑板,一个不想回家的孩子,能感动中国吗?

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重庆就这幅腔调,还要唱红歌,真服了老薄。
 
这就发生在唱红歌的重庆。我相信,重庆这样的学校,不是一两所。

唱红歌的服装,道具,组织等等费用,零头就可以改变孩子们学习的环境,但那个薄书记,宁愿去搞那些为自己捞政治上credit的面子政绩,也不会去施舍这些默默的小民。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有中国的难处,神二百五还没有上天,奥运办的不风光洋人看不起我们,航母不造无法扬我国威,公仆们不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无法调动积极性,非洲穷哥们还等着我们援建等着我们免贷款,美国等着我们借钱给他们花,欧洲等着我们救市,整个世界都等着我们去拯救,这都要花钱啊,哪里还有钱管小孩子。你们要体谅国家的难处,要顾大家舍小家,凡事要往好处想,那些小孩子的贫穷困苦换来一个盛世中国,不是很好吗? 再说这也是"物竞天择,这也是对国民素质优化的手段之一"嘛.
你们这堆人还在如丧考妣哭哭啼啼,就不能放下悲哀、面向未来?你们这么做除了让人看扁,有个鸟用?:D
你难道不知道物竞天择吗?这也是对国民素质优化的手段之一。:p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有中国的难处,神二百五还没有上天,奥运办的不风光洋人看不起我们,航母不造无法扬我国威,公仆们不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无法调动积极性,非洲穷哥们还等着我们援建等着我们免贷款,美国等着我们借钱给他们花,欧洲等着我们救市,整个世界都等着我们去拯救,这都要花钱啊,哪里还有钱管小孩子。你们要体谅国家的难处,要顾大家舍小家,凡事要往好处想,那些小孩子的贫穷困苦换来一个盛世中国,不是很好吗? 再说这也是"物竞天择,这也是对国民素质优化的手段之一"嘛.



ding



记得小时候英语课本里有个美国煤矿工人失业的故事。美国煤矿工人失业是煤太多了。中国农村小孩子没学上是国家“钱太多了。
 
ding







记得小时候英语课本里有个美国煤矿工人失业的故事。美国煤矿工人失业是煤太多了。中国农村小孩子没学上是国家“钱太多了。



因为我们正处在盛世
 
谁知道怎么联系这些老师/孩子,我愿意资助陈明读完中学。
 
被温爷爷们遗忘的角落~~

需要给温爷爷们一个提醒~~

:rolleyes::(:mad::blowzy:
 
谁知道怎么联系这些老师/孩子,我愿意资助陈明读完中学。

:cool::cool: 建议单线联系,绕过各级ZF和红花会总舵和各级分舵。
 
在中国,这些苦人们挺需要有一个像方舟子那样有影响能力的人为他们呐喊的~~:rolleyes::blowzy:

中国不缺钱,只是爷爷们把他们给忘了吧~~:blowzy:
 
这问题得这么看:

第一,当地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这个学校现状的还能保留的根本原因。欢迎拍砖。

第二,就在二、三十年前,这种情况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就在本老飞小时候,很容易见到这样的学校。现在我们看它很吃惊,那是因为小学设施问题在中国得到的广泛改善。但是,在这二、三十年的快速改善期间,肯定有漏网的。这些“漏网”的,大部分集中在川、渝、黔、桂等偏远、愚昧、落后的地区。
如果你Google Maps一下“重庆市巫山县官阳镇”,你就会发现,那地方处于重庆“市”的最东端,位于重庆、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处,位于湖北神农架的西侧。可见它是多么偏远。另外,重庆成为现在的“市”,只是是近10来年的事。巫山县以前归四川。请看原文的第一段:“重庆市巫山县官阳镇犁坪村犁坪村小,据离巫山县城106公里,海拨1100米,全村面积8平方公里,居住着1500人,经济的主要来源全靠种烟叶。。。90%是留守儿童。。。”。

第三,如果关注本地主流新闻的,应该知道前不久热论的安省北部的Attawapiskat问题。相对于这么发达的加拿大,那个地区的问题是不是可以类比中国的犁坪村小学呢?

第四,前不久渥村发生了一件因为洗澡等问题而引发的家庭纠纷。这是现代化的渥太华,家庭热水供应肯定是没问题。可是,他为什么不洗澡呢?原因是习惯、是以前艰苦惯了。这正呼应了我第一条说的,当地政府愚昧习惯了,他们习以为常了。
 
袁腾飞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是这样的意思,吃着面包的人不要和我吃不饱饭的人谈理解,请你shut up~~

:rolleyes::blowzy: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