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07-18
- 消息
- 46,661
- 荣誉分数
- 20,482
- 声望点数
- 1,393
一个同学刚发来的,嗯,蛮好看的
一、重大突破
这件事还要从美国在攻克癌症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说起。
就连小学生都知道,一个人患了癌症,几乎等于被判了死刑。 其实现代医术突飞猛进,很多癌症已经可以早期发现并治愈了。 但并非所有的癌症都容易早期发现的。有的癌症,一旦发现就没有多少时间去治疗了。 例如,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 的新闻主持人皮特.詹宁斯在诊断出肺癌后四个月就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治疗癌症主要靠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等。 化疗就是药物治疗,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困扰医生们的一个问题是:对于同一类癌症,每一种抗癌药物的疗效是因人而异。 换句话说,两个人如果得了同一种癌症,拿同样一种抗癌药品来治疗,对于这两位患者的疗效可能大不一样。 当然,如果把所有抗癌药品在一个患者身上都试验一遍,总是可以找到最有效的药品的。 但问题是这种筛选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生存期限也只有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等不到筛选结果就死了。 所以药物筛选不是个办法。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帮助每一位患者快速找到最有效的抗癌药品呢? 专家们猜想,癌症患者的肿瘤的基因中的某些结构应该是决定哪一种抗癌药品对其最有疗效的。 如果能把相关的基因结构找出来,那么就可以凭借患者的这种基因结构“预报”出该患者使用哪种抗癌药物最有效。 这就叫“个性化医药”(personalized medicine)。 我国有“对症下药”这一古老的说法,那是老皇历了。 现在要做的是,根据从患者的肿瘤基因得到的信息来决定使用什么药物。 这个思路道理上是说的通的,只是……
只是基因不跟白血球、红血球那样简单,拿到显微镜下一看就知道了。 这里面可能有关的变量多达千百万个。 其中哪些基因数据可以用来决定患者对于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用什么数学模型将敏感程度计算出来,是一本糊涂账。 所以近年来美国各大癌症研究中心纷纷配备超级计算机来辅助这方面的探索。谁能在茫茫的数据海洋中找到那些神秘的关系变量,解开那基因密码,理清这笔糊涂账,谁就可以拿到诺贝尔医学奖。 更重要的是,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癌症患者的生命!
在2006年,一声春雷震天响,美国杜克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宣布在这个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这个小组声称他们已经成功地找到了可以用来测定癌症患者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的“基因签名”(genomic signatures )。这篇题为“Genomic Signatures to Guide the Use of Chemotherapeutics”的论文是在《自然》杂志医学版(Nature - Medicine)发表的[1]。 另外一篇论文是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的[2]。 这两个学术期刊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医学期刊。
上图:波蒂医生和他的团队发表的论文
杜克大学的这个研究团队的主攻手,是一名在印度接受医学教育,在美国接受住院医生培训的安尼尔•波蒂医生(Dr. Anil Potti),他的个人网站是:http://anilpotti.com。
波蒂医生说他和他的伙伴们从几百个试验标本中测试了几千个基因,然后设计了一个计算机程序从这一大堆基因数据中找出了一种可靠的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可以用来预测哪一种抗癌药物对一个癌症病人最有效。
这项重大发现立即震动了癌症医学界,受到了世界多所大学和研究中心的重视。 当年安尼尔•波蒂医生的这项研究成果对于癌症研究的冲击,决不亚于今天林书豪对美国篮球运动的冲击。 如果这项发现得到临床应用,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一位癌症医生只要从癌症患者身上切取一小块组织,就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准确地得到相关的肿瘤基因数据,然后在超级计算机上算出这位癌症患者最适合服用哪一种抗癌药物。 而且病人做这种测试,并不会被医院宰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当大规模应用到临床后,这种测试只要花一、两百美元就可以了,比拍一次MRI还便宜。 这岂不是癌症患者的福音? 这岂不是美梦成真?
安尼尔•波蒂医生(Dr. Anil Potti)
当年业内对波蒂医生的赞美声不绝于耳,各种好评如潮,绝不亚于今天的林书豪。 有人把这一成果形容为“抗癌战线上最重大的一项突破”(“the most significant advances on the frontlines of cancer”)。 杜克大学的一位副校长Dr. Rob Califf当年把这项科研成果誉为“癌症科研的圣杯”(“holy grail of cancer”)。 而安尼尔•波蒂医生则被看作是癌症医学界的“一颗新星”(“rising star”)。
一、重大突破
这件事还要从美国在攻克癌症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说起。
就连小学生都知道,一个人患了癌症,几乎等于被判了死刑。 其实现代医术突飞猛进,很多癌症已经可以早期发现并治愈了。 但并非所有的癌症都容易早期发现的。有的癌症,一旦发现就没有多少时间去治疗了。 例如,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 的新闻主持人皮特.詹宁斯在诊断出肺癌后四个月就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治疗癌症主要靠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等。 化疗就是药物治疗,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困扰医生们的一个问题是:对于同一类癌症,每一种抗癌药物的疗效是因人而异。 换句话说,两个人如果得了同一种癌症,拿同样一种抗癌药品来治疗,对于这两位患者的疗效可能大不一样。 当然,如果把所有抗癌药品在一个患者身上都试验一遍,总是可以找到最有效的药品的。 但问题是这种筛选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生存期限也只有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等不到筛选结果就死了。 所以药物筛选不是个办法。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帮助每一位患者快速找到最有效的抗癌药品呢? 专家们猜想,癌症患者的肿瘤的基因中的某些结构应该是决定哪一种抗癌药品对其最有疗效的。 如果能把相关的基因结构找出来,那么就可以凭借患者的这种基因结构“预报”出该患者使用哪种抗癌药物最有效。 这就叫“个性化医药”(personalized medicine)。 我国有“对症下药”这一古老的说法,那是老皇历了。 现在要做的是,根据从患者的肿瘤基因得到的信息来决定使用什么药物。 这个思路道理上是说的通的,只是……
只是基因不跟白血球、红血球那样简单,拿到显微镜下一看就知道了。 这里面可能有关的变量多达千百万个。 其中哪些基因数据可以用来决定患者对于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用什么数学模型将敏感程度计算出来,是一本糊涂账。 所以近年来美国各大癌症研究中心纷纷配备超级计算机来辅助这方面的探索。谁能在茫茫的数据海洋中找到那些神秘的关系变量,解开那基因密码,理清这笔糊涂账,谁就可以拿到诺贝尔医学奖。 更重要的是,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癌症患者的生命!
在2006年,一声春雷震天响,美国杜克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宣布在这个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这个小组声称他们已经成功地找到了可以用来测定癌症患者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的“基因签名”(genomic signatures )。这篇题为“Genomic Signatures to Guide the Use of Chemotherapeutics”的论文是在《自然》杂志医学版(Nature - Medicine)发表的[1]。 另外一篇论文是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的[2]。 这两个学术期刊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医学期刊。

上图:波蒂医生和他的团队发表的论文
杜克大学的这个研究团队的主攻手,是一名在印度接受医学教育,在美国接受住院医生培训的安尼尔•波蒂医生(Dr. Anil Potti),他的个人网站是:http://anilpotti.com。
波蒂医生说他和他的伙伴们从几百个试验标本中测试了几千个基因,然后设计了一个计算机程序从这一大堆基因数据中找出了一种可靠的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可以用来预测哪一种抗癌药物对一个癌症病人最有效。
这项重大发现立即震动了癌症医学界,受到了世界多所大学和研究中心的重视。 当年安尼尔•波蒂医生的这项研究成果对于癌症研究的冲击,决不亚于今天林书豪对美国篮球运动的冲击。 如果这项发现得到临床应用,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一位癌症医生只要从癌症患者身上切取一小块组织,就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准确地得到相关的肿瘤基因数据,然后在超级计算机上算出这位癌症患者最适合服用哪一种抗癌药物。 而且病人做这种测试,并不会被医院宰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当大规模应用到临床后,这种测试只要花一、两百美元就可以了,比拍一次MRI还便宜。 这岂不是癌症患者的福音? 这岂不是美梦成真?

安尼尔•波蒂医生(Dr. Anil Potti)
当年业内对波蒂医生的赞美声不绝于耳,各种好评如潮,绝不亚于今天的林书豪。 有人把这一成果形容为“抗癌战线上最重大的一项突破”(“the most significant advances on the frontlines of cancer”)。 杜克大学的一位副校长Dr. Rob Califf当年把这项科研成果誉为“癌症科研的圣杯”(“holy grail of cancer”)。 而安尼尔•波蒂医生则被看作是癌症医学界的“一颗新星”(“rising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