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麟回复北京青年报罗皓菱记者的采访
问:为什么你从挺韩到以激烈的方式倒韩呢?
答:谢谢您的关心。原来我曾经喜欢过韩寒,并写过多篇文章称赞过韩寒,推崇其敢讲真话的文化人最稀缺的品质。人民网发表过多篇我赞美韩寒的文章。后来韩寒写出《
韩峰是个好干部》之类博客文字,对出事的官员大加吹捧,我觉得,作为“意见领袖”,怎么能够讲这种话呢?便越来越觉得韩寒的价值观有问题,越来越不认同他的观点。逐渐从挺韩派变成了“倒韩派”。“人造”韩寒事件出来后,我觉得韩寒的作品《杯中窥人》和《三重门》等作品,代笔证据非常明显。一是韩寒本人的言辞前后矛盾;二是韩寒的言辞和其家人的言辞也互相矛盾。比如,韩寒曾说他写作的时候不喜欢有人在旁边看到,被质疑后,又改口说写《三重门》的时候是一页一页传给同学看的。这就令人生疑。另外,一大帮公知转弯抹角写文章指责质疑者“逾越言论自由的边界”,不让质疑者说话。
所以我才决定采取激进的方式,倒逼公权力介入调查“人造”韩寒事件。如果韩寒是货真价实的,我愿意真诚地向韩寒本人及其家人道歉,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韩寒部分文章的确是他人代笔,只要他公开道歉,我也会理解韩寒。因为那毕竟是13年前的“产物”。浮躁时代,文化人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成功,其文学原罪,和当时的企业家原罪一样,是时代的产物,仅仅对一个韩寒进行无休无止的讨伐和吹毛求疵,是有失偏颇的。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本身就是弱势群,文化人之间过度的意气之争,最终损害的是言论自由和民主意识。韩寒的价值,不是他的小说,而是他发表在博客上的杂文。我相信他的博客文字大都出自他本人的之手。方韩之争进行了三个多月,可能我“入戏太深”,用过许多冷嘲热讽的过激言辞批评过韩寒。现在,我正式收回那些偏激言辞。韩寒刚过而立之年,经过质疑,希望他变得更成熟。如果他的文字里能够多一些济世情怀,多为弱势群体说话,对个人私利能够看淡一些,语言的超凡脱俗和行动的超凡脱俗保持一致,就不会变成“余秋雨”。我相信,韩寒是有能力重振雄风的。
同时我想澄清一下:刚才上方舟子博客,有人发微博说:“韩寒的这一轮公关很有爆炸性,堪比陈水扁枪击案。动作谁很连贯,姿势差了点,幼儿园水平。” 方舟子先生把我归纳到“韩粉”之列,这是不确的。在此本人借贵报特别声明:此事纯属我个人一时冲动所为,与韩寒方面完全无关,不要把此事与韩寒无端扯上关系,搞成上纲上线的“阴谋论”。好汉做事好汉当,我个人行为自己负责,决不会连累他人。
最后,本人希望此事到此为止,媒体不要无度抄作。顺祝韩寒诸事顺利,合家幸福。
黄麟敬上。2012年4月16日。
http://life.shangdu.com/document/1619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