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ny

Jason Hao

新手上路
注册
2012-03-19
消息
135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薄熙来案一场大戏:里面全是反讽

http://www.creaders.net 2012-04-17 13:05:52 美国之音


英语的irony是非常难找到恰当的汉语翻译的一个词。这个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可说是西方文化特有的,所以通常的英-汉词典所列举的“反语”、“讥讽”、或“讽刺”之类的翻译常常难以充分表达出irony的意蕴。


翻译者之所以会遇到irony这样的翻译难题,是因为irony不但可以是指一种词语,而且可以指一种过程,一种反差对比,一种首尾对照。例如,一个杀人魔王被称作“大救星”可说是irony,一个一心想发财的人被人骗走了所有的财产也是irony。前一种irony可以方便地翻译为“反语”、“讥讽”、或“讽刺”;后一种irony则难以照样翻译。

  中国人所说的“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聪明反被聪明误”、“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之类都可以归类于irony。

  这种指一种过程、反差对比、首尾对照的irony如今一般翻译为“反讽”,尽管这种翻译也常常不尽人意。

  *薄剧充满反讽*

  反讽irony是西方现代文学批评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价值评判尺度。一部文学艺术作品当中所包含的反讽的多寡或力道如何常常可以决定这部作品的艺术性高下如何。

  目前依然在发展的中共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案已经被中外观察者普遍认为不是电视连续剧但胜似电视连续剧,因此,这种以整个中国、整个中国政治制度为大背景的电视连续剧所包含的种种反讽也自然受到格外的注意。这些反讽包括:

  1)薄熙来一直高调强调打击犯罪(打黑)、建设“平安重庆”的伟大成就,但到头来他手下负责打击犯罪团伙的原公安局局长王立军却为自己在重庆的生命安全感到担忧,以至于认为有必要到成都去寻求美国领事馆的庇护;

  2)薄熙来在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时强调自己和妻子一直廉洁、没有来源不明的个人资产,但来自中国的最新消息则说,英国人尼尔·海伍德之所以去年11月重庆在死于非命,是因为他要曝光薄家上亿美元资产转移国外;

  3)《纽约时报》注意到薄熙来在2010年接受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采访的时候说,他的做律师的妻子谷开来“的法律知识对我打黑帮助很大,”但如今谷开来却因有故意杀人犯罪的重大嫌疑被逮捕。

  *《纽约时报》的反讽*

  在英语世界,薄熙来夫妇被称作“高能量夫妻”(power couple)。薄熙来以权倾一时一方、一度大有可能进入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最高领导层而广为人知。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则以美貌和有头脑而闻名。

  用美国着名网络杂志“每日野兽”(The Daily Beast)一篇评论当中的话说就是,“从表面上看,谷开来相貌姣好,头脑灵敏,霸道专横,属于新型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妻子类型。”

  薄熙来本人对妻子谷开来的头脑也是赞誉有加。他在多次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谷开来“是北大法律系的高材生,是北大(北京大学)着名法学家王铁崖的得意门生。”

  谷开来被广泛认为精通法律,如今却因卷入故意杀人犯罪案而身陷囹圄,这本身就是一种明显的反讽。但《纽约时报》上个星期五发表记者安德鲁·雅各布斯和迈克尔·瓦恩斯联合采写的报道,则对谷开来的头脑和基本法律知识提出了另一种更为微妙的反讽。

  在那篇有关薄熙来家向国外转移大笔资产问题的长篇报道的结尾,两位记者提到1997年谷开来受大连政府派遣到美国打官司,官司打赢了;谷开来随后根据她在美国打官司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题为《胜诉在美国》。报道的最后一段是:

  “那本题为《胜诉在美国》的书文笔活泼轻快,对美国司法制度的许多方面很是不屑。她(谷开来)在其中写道,‘美国人可以对狗提出指控,美国法院甚至可以判丈夫犯有强奸妻子罪。’她说,相比而言,中国的司法制度则是明确而审慎的。她写道,‘我们不玩弄词藻,而是坚持以事实为基础的原则。假如我们确定一个人杀了人,杀人者就会要被逮捕,判刑,处决。’”

  这段话虽然不长,但包含了多重的反讽。现在不清楚已经对中美两种司法制度都有以身试法体验的谷开来是否依然不屑美国的司法制度,还是认为中国的司法制度更好。

  *外国人在中国的反讽*

  在中国做事需要讲关系。外国人到中国经商也必须入乡随俗,只有找对关系、走对关系才能成功。关系在中国如此重要,以至于汉语拼音“guanxi”也进入了当今英语词汇。然而,加拿大西部大报《温哥华太阳报》星期一发表记者乔纳森·曼瑟普的报道,显示了外国人在中国投靠关系的反讽。

  曼瑟普报道的题目是,“薄熙来案件显示出‘关系’的局限性:跟当地人关系太密对在中国经商的外国人可能危险。”报道说:

  “野心勃勃、善于鼓动群众的薄熙来在政治上被腰斩,他的妻子因涉嫌谋杀英国人尼尔·海伍德而受到司法调查,这些事件对外国商人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告诉他们即使是最好的关系也是不可靠的,有时候是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

  关于海伍德跟薄家的密切关系,以及他的死亡跟这种关系的关联,中国官方目前通过新华社发布的正式说法是:

  “据调查,薄谷开来(薄熙来同志妻子)及其子同尼尔·伍德过去关系良好,后因经济利益问题产生矛盾并不断激化。经复查,现有证据证明尼尔·伍德死于他杀,薄谷开来和张晓军(薄家勤务人员)有重大作案嫌疑。”
更多精彩点击:<a href='http://www.creaders.net'>http://www.creaders.net</a>
 
曾庆红被举报 薄熙来是小巫见大巫

http://www.creaders.net 2012-04-17 08:53:29 外参


  这样一种超级巨贪,空手套白狼一套就是一两千亿,别说海外流传的薄熙来家产80亿元只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在所有的公开报道中,这也是至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腐败。不知怎么的,这次交易竟然被国内媒体《财经》详细披露(据说有原掌控电力系统的李鹏家族在背后使劲),在海内外、党内外激起极大愤慨,交易被迫废止,曾伟已经吃到嘴里的肥肉,也不得不吐出来。但是,此案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是:虽然案情内幕几乎已全部被媒体公开,做下如此巨大腐败恶行的曾伟,不但没有被追究罪行,国家反而赔偿了他个人42亿元,大概是感到让这位腐败英雄受委屈了吧?有曾庆红这把大伞在背后罩着,把千多亿国资送给曾伟的鲁能及山东省的有关官员,同样安然无然,可能事后还升官了;配合进行布局的国家电网领导,更加没事,反而还因此行情看涨,更加风生水起。


在中共高调反腐、公开查处薄、谷的关键时节,辛子陵再次把这一案件翻出来,并且矛头直指曾庆红,公开其名(此前《财经》没有公开姓名),这等于是一次公开的实名举报,其动作确实令中共左右为难:你们不是说“对腐败现象决不姑息、对违法违纪现象必查必究”吗?那么对这一比薄、谷涉案金额大得多,堪称惊世骇俗的曾伟案,你们是查还是不查呢?不查,说明所谓“代表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对腐败现象决不姑息、对违法违纪现象必查必究”之类的说法,完全只是空话和作秀;所谓反腐,其实只是权力斗争的手段,人们甚至会因此质疑薄、谷案件的真实性;查吧,曾庆红可是江泽民时代的二号实权人物,据说现在的影响力不减反增,连习近平都是他力推上位的,谁敢动他?更何况,如果常委一级只有一个曾家如此腐败也就罢了,但事实上,又有几家的腐败业绩比曾家逊色呢?《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不是披露,2003年平安保险在香港上市的前几天,招商局突然将自己持有的平安保险股份以十几亿元的超低价格转让给温家宝的儿子温云松了吗?几天后上市,这部分股票马上涨到4百多亿元。仅仅几天时间,国有资产就少了三四百亿,温云松个人就多了三四百个亿。这是已经完成的交易,经媒体曝光后交易也没有废止,似乎在那个时候,温家就已经比曾家硬气得多。如果曾家要查,其它人查不查呢?这一通查下来,这几届常委还能剩下几个呢?

  从根本上说,当中共将薄、谷案贴上腐败的标签,并且自导自演吹响反腐的号角后,它就将它自己陷入了被动和尴尬之中。不但民众怀疑它的真诚,各种各样的腐败讯息也会趁此机会被揭露出来。现在还只是辛子陵在公开举报,他人在国内,中共容易控制,媒体也难以对他作进一步采访;如果是身在美国的薄瓜瓜公开举报呢?那就玩大了。
更多精彩点击:<a href='http://www.creaders.net'>http://www.creaders.net</a>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