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硅谷华裔首席软件工程师-王庆根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ABC28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化学博士找不到工作,再读电脑硕士,后进了Paypal升到电脑业务首席工程师!

不至于吧?我认识不少学化学的在硅谷公司里工作。像杜邦啥的。
 
甭管是啥了,为他妻儿默哀。他在这世上过得不好,换了个地儿,苦了他的亲人们。
 
:confused:三楼的蒋国兵自杀和“加拿大华裔科学家黄科学25年刑”(2008黄科学被道氏化学除名,去大陆找工作,引此牢灾)。王庆根有好的化学工作, 为何去再学电脑?

我的意思是:电脑是好找工作些,但化学也不是那么难。在生存的压力下放弃自己花了十年时间的专业,很可惜。
 
介职称英文是什么啊?

Principal Software Engineer



这个Title的可能性最大,大概是十几个人的小组的兵头。渥村不少呢。



哀悼。
 
RIP。

忧郁症导致的自杀?引以为戒吧。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可怜那留下的孤儿寡母,生活难了。
 
http://roll.sohu.com/20120429/n342011320.shtml

他是江苏首位国际化学奥赛金牌得主,他曾因此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他是南京大学化学系第一个跳级生,他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他出生在江苏海安县偏僻的农村,他是海安中学一直树立的标杆式人物……他叫王庆根,你不要看这个名字很“农民”,王庆根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化学天才,他是“寒门出才子”的典范;他留学美国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只是他很奇怪地选择了和化学完全无关的计算机行业,然而他很快成为公司的首席工程师。但是,但是,但是,王庆根4月6 日在美国自杀身亡,抛下了妻子和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选择了永远离去。

  为什么?直接的原因是得了抑郁症。为什么会得抑郁症?他全家一年有20多万美元的收入,经济不是问题;已知的表面原因是,他对工作过于认真,凡事一人扛,超负荷的工作让他抑郁了。

  现实中,“幸福背离”和“背离幸福”是常态,一个人一旦与抑郁症“有染”,“愉悦感”会锐减,“痛苦感”会剧增,“想自杀”成了自然而然的选项。

  抑郁症本身并不比癌症之类的疾病更可怕,可怕的是对抑郁症的浑然无知和茫然无措。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就坦承自己有抑郁症,他积极应对,如今依然好好的,还是一如既往的睿智。不可否认,我们长期以来缺乏健康教育。我倒是建议小崔以自己的抑郁经历写一本书,这样可以影响教育很多人,功德无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斯通在他的关于抑郁症的著作中讲到,抑郁的人中有四分之三会考虑自杀,自杀的人中超过60%患有抑郁症;他的建议是三个字:不要等!“你是否担心你所爱的人可能会自杀?如果是的话,是时候采取行动了。”霍华德·斯通所讲的行动,就是求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美国的心理咨询业世界最发达,不知道来自中国的王庆根平常是否寻求过帮助。从最后的自杀来看,恐怕寻求帮助、采取行动的力度很虚弱,不足以抵御抑郁的来袭。网络名言说,“当所有人在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数人在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是希望亲人要关心亲人“飞得累不累”。

  聪明的人容易抑郁。从远处看,王庆根的“抑郁”,何尝不是在学生时代就埋下了“基因”?我们有教育,有发狂的应试教育,但我们缺乏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结果造就的是一种“伪成功”。没有人专门去研究考上北大清华等等名校的“优等生”当中,有多少学生得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有多少学生想自杀,有多少学生或毕业生最终真的自杀了……教育成了“杀手”,教育中人却浑然不觉。教育、学校、老师毁了学生,这是一重悲哀;可更大的悲哀是,教育、学校、老师并不知道是自己毁了学生。看看某中学教室黑板上雷人的通栏大标语“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你就知道什么叫“诲人不倦中的毁人不倦”。

  抵抗抑郁症,不要等!抵御让人越发抑郁的应试教育,更不要等!
 
http://tech.sina.com.cn/i/2012-04-27/14217032172.shtml

南大顶尖才子,留美首席工程师

  抑郁折磨,自殒来得毫无征兆

  朋友说,他工作努力认真,但面对老板的压力,不敢说不……

  尽管王庆根已经离开学校十多年,但每每提起他的名字,还是会有很多人带着赞赏微微点头,“绝对是个人才。”对于他的简历,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能随口报出:小乡村出身,在海安中学读高中时获得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免试进入南京大学,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进入知名的Paypal 公司一直做到首席工程师的职位……他的身上,笼罩着太多成功的光环,在他就读过的学校,学弟学妹们也以他为榜样。然而,十几天前从大洋彼岸传来的一个消息,让所有人震惊——2012年4月6日,40岁的王庆根在美国自杀身亡。

  人们在唏嘘不已的同时,也感到一丝不解,为什么这个曾经的“天才”学生,这个令家乡自豪的人物,会选择这样一条不归路。

  成功光环

  高中时,他是“海安的骄傲”

  小乡村里走出国际奥赛冠军

  1987年进入海安中学时,王庆根被分在高一(6)班。用他的同班同学曹小东的话来形容,王庆根“瘦瘦高高的,不善言语,为人朴实”。王庆根来自邓庄的一个农村家庭,初到县里,王庆根有些内向和腼腆。曹小东的座位在王庆根前面,这名“尖子生”给他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是“穿着不合身的中山装来报到,一看就是长辈的衣服”。虽然家境一般,但王庆根因为出类拔萃的成绩、踏实稳重的作风,很快成为老师们心中的最爱。每次考试,王庆根都在班上数一数二。学校运动会跑一万米,几乎没人敢报名,王庆根参加了,而且还坚持到了最后。

  “他很全面,是所有人的学习榜样。”曹小东与王庆根十分要好,前几天听说王庆根去世的消息,他吓了一跳,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他是个很开朗的人。”曹小东说,虽然王庆根言语小声,但课后也爱和同学们玩笑打闹,班级的活动总是积极参加。“我们班足球赛,他虽然不踢,但在场边作为拉拉队给我们加油,非常热情,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高二分班后,曹小东与王庆根渐渐失去了联系。“但他的所有成就我都知道,我们都觉得他是‘海安的骄傲’。”

  1990年,是王庆根人生的第一个高点,化学拔尖的他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2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这弥补了江苏省化学奥赛金牌的空白,他同时也成为海安中学培养出的第一位国际奥赛金牌得主。为了表彰王庆根的成就,当地政府专门拨款给学校建了一个奥林匹克楼,里面放着王庆根的奖牌,并列着他的所有介绍。在海安的政府网站上,至今还有一篇王庆根的介绍文章,记述了王庆根不富裕的童年,以及如何刻苦奋发、获取荣誉的经历。在海安中学,几乎每次全校开大会,王庆根的故事都会被老师们一再重复,以激励学生们努力求学、改变命运。直到今天,在海安中学的校园里随便问一个学生,他都能将王庆根的故事娓娓道来。

  王庆根的家乡邓庄,还在与吉庆交界的地方竖了个标语牌,写着“国际金牌得主王庆根的家乡邓庄人民欢迎你”。

  在南大,他是“全国标兵”

  三个“非常”概括不了他的特质

  与海安一样,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庆根也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虽然戴着“奥赛金牌得主”的光环入校,但王庆根给人印象一直是谦和、热心,并且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南大化院的沈教授与王庆根相识很久,本科时,他就是王庆根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研究生时,王庆根也一直跟随他做课题。不过,研究生还未毕业,王庆根就拿着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飞去了大洋彼岸。

  “如果当初没有出国就好了,多么优秀的人才……”从两周前得知王庆根的死讯起,沈教授总是这么感叹。而他也花上了好几天时间,才逐渐从难过中走出。“这个学生人品非常好、成绩非常好、做事非常踏实……”沈教授将几个“非常”着重说出,可似乎还是不能概括出王庆根在他心目中的全部特质。“他是个好科学家。”沈教授说,无论多么深奥枯燥的书,他都能看下去;交来的研究报告也非常深入、全面,体现出他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还是个很英俊的小伙呢。”沈教授的另一名女学生,就是在研究生时与王庆根认识,然后成了他的妻子。

  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收获了众多荣誉。其中最高的,是他1993年10月获得的“全国三好学生标兵”称号。据化学化工学院的一位老师回忆,他大概是南京大学第一个获得这个称号的学生。

  荣誉加身,王庆根依旧保持着谦逊与尊师。2009年沈教授去美国开会,得知导师来到,已在美国定居的王庆根和妻子特意去机场接机,并坚决邀请沈教授在家住了一晚。

  职场阴影

  熟人说,他不敢对老板“说不”

  2001年,王庆根获得斯坦福大学的化学博士学位,尽管这能让王庆根毫不费力地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他最终放弃了这个专业,而是开始了计算机课程的修习。随后,王庆根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他来到一家做电子地图的公司“Decarta”担任软件工程师。2004年,进入知名的“Paypal”公司,几年后,他从一名普通员工升为了公司的首席工程师。

  在分析王庆根自杀原因时,有网友猜测:“一直学化学的突然转行做计算机,人才浪费,人生也就黯淡了,如果再遇到挫折,的确很容易想不开。”也有从事计算机的网友坦言:“在美国,虽然做计算机更赚钱,但当互联网从繁荣逐渐走向萧条,日子便不好过了,同时也造成上千万人失业。”

  王庆根虽然不会失业,但他的日子也并不轻松。美国一家半导体公司的信息系统负责人吴简清似乎道出了真相,他在微博中写道:“他对工作非常努力、认真、仔细,但是面对老板的压力,不敢说不,生生被逼死了,不胜唏嘘。”

  王庆根去世的消息,是4月10日前后由他在斯坦福的同学告诉沈教授的。沈教授至今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优秀的人才会厌倦世事、以至于必须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离开。整理好情绪,他立即给王庆根的妻子发去邮件,致以悼念。王太太抱着沉重的心情回复了他,她谢谢沈教授的所有支持,并告诉他,王庆根的自杀可能是“长时间的抑郁及焦虑”的结果。“他那天上午还好好的,洗了衣服,下午便选择了死亡。”据了解,王庆根患抑郁症已经有段时日,并一直从心理科医生处寻求帮助,但还是没有克服那一关。

  王庆根去了,留下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10岁。孤儿寡母的生活一下拮据起来,海外华人互助会还特意为他们发起了募捐活动。沈教授让儿子帮他寄去了支票以及一份吊唁信,“我不知还能做些什么。”

  心理专家

  成功人士,过得并不轻松

  王庆根是4月6日离世的,他去世的消息,直到两周后才逐渐在国内一些网络论坛上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与沈教授、曹小东一样,大家在惋惜的同时,也希望知道他为什么选择走上这条路。在旁人看来,从小荣誉众多、长大后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的王庆根,真的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性格带一些内向,工作上一丝不苟、追求完美,异国他乡的无助,这也许是他选择离开的原因。”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王军认为,内向的性格,会让人把无论喜悦还是悲伤都放在心中,不去分享或倾诉;从小到大的成功,则很可能让人养成追求完美的习惯,久而久之,不允许失败的自我鞭策,把人压得越来越喘不过气;此时,再遇到领导带来的压力,心理防线便瞬间土崩瓦解;此外,身在异乡,人文环境与国内有很大差距,在缺乏朋友帮助的情况下,本来就压抑的情绪更加无法宣泄。种种原因的叠加,便有可能将一个优秀人才逼上绝路。

  王军说,仅这半个月,他就接受了好几例“高端”病人,其中有的是行业精英人士、有的是部门重要领导。而因为顶着被发现的心理负担,他们中大多还是特意从外地赶来看诊的。“在这样的快节奏时代里,受到更多关注的‘成功人士’,压力自然也更大。”王军认为,对于这些工作上已经很大压力的社会精英来说,出现问题后尽早地自我认识、寻找帮助,是避免抑郁症的关键。“有时抑郁会直接在情绪上表现出来,有时则很难发现,只会通过莫名的头晕、胸闷、消化问题等病症表现出来。如果自己能意识到问题、学会宣泄不良情绪,以及家人、朋友及时引导、带领求医,则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网友哀悼

  一个农民的儿子,登上了世界奖台,当时是何等的荣耀,可惜啊!——feelbreeze

  上学的时候学校一直号召学习王庆根,没有想到是这样一个结局。——快乐de兔哥

  同一代人!生时,为其骄傲!逝时,愿其安息!——weiansong88

  那时候我成绩不好,父母总是拿他的故事来教育我,真是可惜了一代英才!——漂荡的回忆

  希望活得轻松,正确对待生活,愿王庆根的悲剧不再上演。——孔一夫子

  个人简历

  1987~1990  海安中学

  1990~1993  南京大学,化学学士(跳级)

  1993~1996  南京大学,化学硕士

  1996~2001  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博士

  2001~2004  美国deCarta公司,软件工程师

  2004~2006  美国PayPal公司,高级软件工程师

  2005~2007  美国PayPal公司,主管软件工程师

  2007~2012年4月6日  美国PayPal公司,首席软件工程师

  资料

  Paypal公司

  PayPal,是一个总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市的因特网服务商,允许在使用电子邮件来标识身份的用户之间转移资金,避免了传统的邮寄支票或者汇款的方法。PayPal也和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合作,成为它们的货款支付方式之一;用这种支付方式转账时,PayPal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母公司 ebay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平台。
 
http://tech.sina.com.cn/i/2012-04-27/14217032172.shtml

南大顶尖才子,留美首席工程师

  抑郁折磨,自殒来得毫无征兆

  朋友说,他工作努力认真,但面对老板的压力,不敢说不……
忧郁症这么容易导致自杀?还真不知道。多谢科普,:cool:

南大化学系出国的很多。我觉得他这样的履历,出国拿到PHD后,不如回国发展,可能会好一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