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太平洋的风》——台湾故事。韩寒

方方急死了,连韩寒的身高也要质疑,这个世界,啥都是假的,就刘菊花是真的。:D

呵呵,这个话题就不宜深说了,还是回归楼主的文化主题吧。:)
 
你们不知道, 现在网友们都高兴地找到底韩寒什么是真的。你还别说, 还真是很难找到。:D
 
http://www.dajia.co/20120509/1683

ZT: 一起来挖一挖韩天才长跑天赋的造假吧,惨不忍睹啊
changpao.jpg



带着疑问看,其乐无穷。

【疑问】:

一个长跑重来都不及格的人,突然参加校运会就破纪录了,你有这样的同学吗?
破记录也就算了,还破了6秒钟,你有看过这么牛逼的同学吗?
破6秒也就算了,人家还在500米的时候停下来休息了几秒钟(离开跑道、拍肩相庆、重新起跑、加速冲刺)之后破了6秒钟,你看过这样神一样的同学吗?
最后300米的时候,所有同学都跑在韩寒前面,韩寒能以6秒破校记录,那么其他同学会不会以1秒钟破校记录?会有多少人? 你见过校运会很多人破800米校记录的牛逼的学校吗?
韩寒吹嘘自己长跑天赋的视频:我长跑有天赋 刘翔不行我顶上

体育画报89期:请叫我运动员 韩寒

韩寒不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也未必是最活跃的公共知识分子,但肯定是现阶段中国最牛×的赛车手。如果写作和运动只能选择一样,他说:“那一定是运动!”

1995年的某一天,老师“因为想当着全校人羞辱”韩寒,暗示全班喊出韩寒的名字,去替代另一个不想长跑的同学——在那之前韩寒长跑从没及格过。在全班同学的嘲笑之下,韩寒抱着“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心态,在长跑的一开始就以一百米的速度去跑八百米,“起步就拉开几十米,跑了一圈,还和人家拉开一段距离,又跑一圈,还和人家拉开二十米,但我当时并不觉得很累,我很激动,就开始和同学欢庆胜利,第一次参加长跑就胜了,同学都抱着我的肩,你太牛了,领先那么多!然后旁边又有同学说可为什么你还有一圈不跑,因为当时的跑道是250米!”

这时候已经掉到队伍最后一名的韩寒又从最后一名开始追,在全校几千人的注视之下,超过了第一名,还超了校纪录几秒。

这种戏剧性的事情本应该是一个运动巨星的开篇故事,尽管我们这些自认努力的平常人一直在自我安慰“天才是不存在的”,但毕竟不能否认,天赋这玩意儿确实存在。

韩寒就是例子,当年从未练习过长跑却总拿第一。

韩仁均《儿子韩寒》

尽管韩寒有时候开玩笑说,他的长跑是他小时候我打他、他逃跑锻炼出来的。其实,他真正发现自己有长跑的“一技之长”,是在初二。

那天学校开运动会。韩寒班级里面原来报800米长跑的同学,突然身体不好跑不了了。这时班主任老师找到韩寒,要他临时顶上去跑800米。之前,韩寒长跑一直是不及格的,而且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还有长跑方面的潜能。

从来没有训练过长跑的韩寒被“逼上梁山”。上场后,韩寒拖着前一天被罚站四节课而几乎麻木的双腿,一路领先,跑了个全校第一名。

王凡《韩寒H档案》

第一章 幼年

“韩寒的文章不仅发表在江苏的《少年文艺》上,广东的《少男少女》,上海版的《少年文艺》都曾发表过他的文章。除了写作的天赋,韩寒的另一项天赋也在初二被发掘了出来–长跑。这其实还是在偶然当中被发现的,初二时学校开运动会,本来800米的项目是班上的另一个同学参加,但是在比赛前那位同学的身体突然出了点问题,只能换人了,老师找到了韩寒,就在前一天韩寒还因为违纪被罚站了四节课。韩寒就这么毫无准备地去比赛了,起跑之后,韩寒的爆发力惊人,很快,他成为领先者,在随后的两圈中没有人能挑战他的领先地位。跑过两圈之后,韩寒兴奋地冲到了同学跟前,相拥而庆,这时,旁边的同学告诉他,比赛没完,还有一圈多(该校的跑道并非标准的400米跑道,只有250米),与此同时,落在韩寒后面的同学已经从他身边超了过去,韩寒赶紧再次回到跑道,此时他已经被好几名同学超过了,比赛就剩下一圈多了,所有人都认为韩寒已经没有希望了。这时,奇迹出现了,韩寒像百米冲刺一样迅速地追上了前面的同学,并且一个接一个地超过,在终点前,他再一次成为了领先者,而且,最终的成绩还打破了800米的校纪录,没有人敢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这一切,但是,这是事实。

【分析】:

韩寒跑了500米之后就停下来,和同学拍肩庆贺,交流了几句。根据《韩寒H档案》的描述,他应该是跑下跑道了。然后,他再重新启动、提速跑完全程。这个过程肯定要耽误时间的。在韩寒重新起跑的时候,所有人(视频中韩寒的描述)都已经超过了他。我们可以估算这段时间为2-4秒左右,其实应该超过4秒。

因此,韩寒如果没有耽误应该会以8-10秒的优势破校记录。

根据国家田径运动员成绩要求,800米:

一级运动员:114.5秒

二级运动员:123秒

三级运动员:136秒

少年级运动员:144秒

可见,8-10秒,基本上是一个运动员级别的差别。

罗星中学是金山区规模最大的公办初级中学,校记录的水平会是怎么样的呢?由于手头没有数据,无法做出判断。如果800米校记录是少年级或者三级运动员创造的话,韩寒至少要高一个级别。

至于韩寒是如何进入松江中学的,里面猫腻很多。各位网友,大家可以继续挖掘。

韩寒写作 —— 骗子造假!

韩寒身高 —— 骗子造假!

韩寒长跑 —— 骗子造假!

一切都是假的,没有人敢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这一切,但是,这是事实。
 
stop!这样挖下去,要挖到韩寒性别造假了!
 
这里有几段喜欢~~
~~~~~~~~~~~
韩寒事件有几个常识,如果本来不知道,得学一下,如果忘记了,温习一下。zt

  第一常识:

  天才,这是不存在的,人是有某些天赋,但是,一定要加上后天的培育。要不,我们干嘛从来没有听见哪个做妈妈的,生孩子那分钟就感叹:哎呀,我今天生了一个作家。

  第二常识:

  不学有术。这是不可能的。再厉害的作家也不可能去准确引用一本从来未曾读过的名著,何况数十本、上百本。而韩寒不读书,这不是我们说的,是他身边工作的人说的,是他自己多次亲口说的,他说:自己甚至不读《红楼梦》,从来不读外国文学。至于巴金,老舍……如此等等,没有一个是他“看得起的”,因为文笔太差,当然更不读。他甚至说:中国作家最多也就两三个,要死掉的才算……你知道了。他自己不学有术的结论其实是他自己做出来的。谁也不会带他做。

  第三常识:

  写作本领及讲话本领,先有,而且一流,后来几乎全部丧失。这是笑话。除非一种情况,就像电影《鸳梦重温》那样例外,出现非常重大的疾病,或者灾难。失忆了。否则,写作能力和讲话能力只会越用越好。十几岁就写得那么好,而且坚持每年出版新书,但是锻炼了这么多年以后,一个小字条都写得不如小学生,讲话结结巴巴,尤其谈文学,从来没有一句流畅过。你们谁听见他讲过一句通畅的吗?从来没有,这可能吗?


  我们似乎也未看到他有失忆的迹象,或者遭遇什么重大不测,都没有。

  那么,从常识看,那些能力突然跑到哪里去了呢?

  马良的神笔被收回去了吗?


  第四常识:

  写作也好,赛车也好,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韩寒说,写作,赛车,唱歌各消费他的5%精力,你相信吗?

  每一件事情都做得这样知名,却只花那么一点精力。各位做作家的自己想想,你的书花费了多少精力,做公知的也想想,为了调研一个课题,写成不错的文字,得出结论……你花费了多少精力?

  赛车也好,篮球也罢,不论什么运动,都需要花费非常多的精力,才能有那么一点小成就。韩寒每种只要花费5%,可能吗?这是连他自己都没有任何常识概念的笑话,那么多本来应该有思想的人轻易就被说服了。如果他这个精力分配的方案成立,那么,他剩下85%的精力,似乎还可以在17个行业成为第一流的。这种推理当然也只是逗笑,不过,他说的话不就让人觉得更可笑吗?

  第五常识:

  没有一个作家不能谈自己的作品,除非哑巴——那是不能谈,但是可以用笔写创作谈。正常人是会谈的,谈得结巴一点,紧张一点,都是可能的。但是,一点不能谈,那是没有的。尤其像韩寒这样一个青年领袖,只要拿出谈赛车和女人的十分之一的精力谈谈他自己的创作,就行了。可他,对这一切都是障碍的。其实不是障碍,本来就是无知。因为,那一切不是他做的。有谁对自己做的事会一句也说不出来呢?


  例外的可能性及验证:

  好了,有一个原理,似乎应该特别强调一下,也算对韩寒公平。


  这个原理是:任何常识都会有例外,其实,这个,我们也信。   所有的例外被韩寒赶上了,这就有点不信。再退一步,就算我们依然相信有这种可能。那好吧。将所有的常识放下,有一点是不必要质疑的:一个作家不可能没有写作能力,这句话没有问题吧。

  那么韩寒就用写作证明一次。我的一个姐们说:她愿意出资一万,让韩天才在一个独立而有监控的屋子里,给两个小时,写一篇类似《杯中窥人》的千字文章——一个网友建议说,可以给一个月,呵呵。如果写出来了,水平不差那篇他自己的范文,就像署名他的作品里一如既往的那样。真能完成,那么,一切就都不用争论了。
  一个作家,除了用作品证明实力,难道还要请法官来帮忙证明吗?   当然,韩寒是绝对不缺一万的人,这点钱对他是一个笑话,他动辄可以承诺2000万来悬赏。说明有钱。

  我的那个姐们之所以愿意出钱求一篇当众写作——监控即可,不需要有那么多人将天才弄紧张——是要帮他证明有钱以外还有才,有文采,有别人不具备的写作能力,引经据典,天马行空,不学有术,下笔有神。

  钱不多,但是,这一万是帮他节省2000万,且在全国那么多质疑的眼睛里证明清白的大好事情啊。

  可是,他敢吗?他愿意吗?他能吗?

  由常识推导的结论:

  虽然常识会有例外,但是,是否真能那么多例外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姐们说:不可能的事。我出资一万,不过是一个玩笑,就像他悬赏2000万是一个玩笑那样,因为,韩寒是不可能迎战的。不过,我倒是真希望他自己出面解决这件事。

  那些支持者何辜?那些粉丝何辜?士兵浴血奋战,不断阵亡,主帅却像消失了一样。不对,也没有完全消失,偶尔还可以读到一些类似“报告文学”的软文在助战。依然引用他半通不通的话。

  那么他为什么不应战?只有一个原因,他做不到。

  换句话说:他当不起一个作家的尊严、能力和水平。

  换了任何一个出版过书的作家,遇到这样的质疑和挑战,早出来自己迎战了。哪怕不能写得比以前更好,一定会出来,当面证明自己最起码是能写的。

  最正常也最管用的公关只有一种:亲自出面,做文学访谈,写出更好的作品,不惜接受当面写作的挑战,文章出来了,以前所有未谈的书籍也可以彻底的谈一次,再次顺势出版访谈录,再赚大笔版税,还将自己的清白彻底的还原出来。

  还需要什么别的公关吗?找名嘴,找公知,找朋友……这时刻是找一个害一个,找两个,害一双。因为,即使再多的人帮你说话,没有人看见你亲自写出什么好东西来啊。
  到这个地步了,还需要说什么呢?不是明摆着吗?


  那些作品只能有一种出处,我不说是别人写的,起码不是他自己写的,得了吧。

  最后一点说明:

  各类粉子就不要代为操心回答这些问题了。如果你也学了一点常识,那么学着自己分析判断。盲目崇拜一点好处没有。人家不管你的死活,你这么激动干什么——当然,如果是拿着钱回帖骂人的,例外。爱咋说就说吧,我挨骂几句,让你有饭吃,也算我学雷锋做好事——现在不是正赶这个热潮吗。

  不过,还是那句话,你不是韩寒,你不是天才作家,天才都不敢这样做,你,又能做什么。你做的,又算得了什么。
========================天涯=======================
 
50岁老汉要求挑战韩二长跑

挑战人:薛涌

1961年生,从小不务正业.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这是一生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成功的考试.大学读书不用功,考研究生彻底失败,1983年分配到"北京晚报"工作.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1989年6月决定学习英语出国.但是几年后托福考试又两次失利:第一次考了590,一年后复读再考,580,以后再也不敢考了.幸好家里的"闲内助"于1993年到耶鲁读博士,次年前往探亲,于是1997年获得该校东亚研究硕士,并进入历史系博士课程.2001或者2002,因为博士学位拿不到,生计困难,开始给中文媒体撰稿.一致写到今天.现在萨福克大学历史系教书.
 
http://club.ebusinessreview.cn/blogArticle-119128.html

ZT: 我从挑战韩寒马拉松中看到了什么

2011年末好不热闹。我因为劝韩寒多读点书,引起韩粉的围剿。微博上的口水战持续几天。写微博最近成为让我上瘾的娱乐,屡戒不能,在加上我天生好斗的性格,事情就超出了读书本身。其中我就韩寒的赛车写了这么两段调侃:

“俺对赛车本身没有非议,但对80后90后喜欢赛车则不以为然。中国是公民不能携带枪支的国家,但射击在奥运会上霸得很。本是自行车大国,但环法你见过中国人吗?现在是汽车社会了。但20岁买车干啥?哪来的钱?还不是些好吃懒做、眼高手低的败家子、美美的公子版?有本事踢球呀,跑步呀,咋都不行?”

结果马上招致一条回帖:

“亲,作为区长跑冠军,韩寒也至今保持每周踢两场球,赢过业余联赛的第一名哦。”

我吵起架来不愿罢手,再加一条:

“俺说赛车一踩油门就跑,一群傻逼又来起哄。不妨泄露点俺的文章:古雅典对赛车(马车)有过争议。民主是小民百姓主导时尚,贬赛车而崇平民体育。玩赛车要钱,赢了不证明你优秀,是你的财富把许多高手排除在竞争外。跑步不同,是人就能参加。赢了才是真英雄。这和民主是非常相关。俺读书跑步,得瑟中”

没想到同一人又来内容相似的回帖:

“亲,韩寒就是区里的长跑冠军,800米,1500米,3000米,8000米纪录的保持者。长跑特招进市重点的哦。”

后来网友提醒:写这两条回帖的“韩仁均叔叔”,不是别人,正是韩寒的父亲。父亲爱子护犊如此,让我这个当父亲的大为感动。同时心里也暗暗叫苦:这次算自讨苦吃,撞在枪口上了!我从小体弱多病,直到上中学时,体育课不管干什么都是全班男生倒数第一,乃至被一些同伴嘲笑说我应该和女生去上体育课。为了挣回点面子,开始练长跑,居然在班里算跑得快的。但是,校田径队想也别想,区运动会更非我的世界。人家韩寒一个在区里包揽了那么多长跑记录的明星,万一接受挑战,我哪里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呢?



但是,话已经说出去了,而且被人家的父亲抓住,逃跑的机会没有了。于是,我充满恐惧地上网猛搜,看看韩寒到底成绩是多少。令我惊奇的是,谈韩寒跑步的文章铺天盖地,百度等等传记上也无不说他是“长跑冠军”。但就是成绩找不到。最后勉强从报道中找到这么一句:“在校期间保持着从200米到800米的校纪录。至今他仍能记得长跑成绩是1500米4分40秒,800米2分10秒。”后另一文章中提到他800米破了2分09秒。准确性如何,也不得而知。



成绩不清不楚,但关于韩寒跑步的事情,则写得如同传奇:下面是他的一段自述:“我进高中是体育特招,长跑特招,我以前跑步是跑不快的,因为我的好朋友跑的很慢,每次在体育课的时候我得跟他们做伴,他们跑得慢我也得跑得慢,有一次误打误撞参加学校的800米和1500米比赛,第一次跑就两个比赛都破了校记录10多秒,而且当中还停过,跑两圈以后,我以为到终点了,我跟同学们在欢呼拥抱了,但是我们的跑道是250米一圈的。同学们给我欢呼完以后说哥们儿还有一圈,然后我又追上去,还破记录,还拿的第一。后来参加区里面长跑的比赛,8000米的也都很轻松地赢了,我自己从来都不训练。跑8000米的时候,在街道上警察还带错路,我当时跑在第一,后来警察转身对我说,哥们儿不好意思,我开错路了,然后又回到那条路上,等于我比人家多跑了几百米,后来还赢了很多,体育特招进了市重点以后,学校里和松江区的、包括跟体校在一起的只要是长距离的跑步的比赛,我都能赢,而且都能有很大的一个领先的优势。而且我从来都不训练。”



读罢你不能不惊叹:真是天才下凡了!



圣诞那天,我在吃“年饭”前到运动场跑万米,因为元旦有个万米比赛。结果很悲催,居然超过了41分。显然,我因为准备半程马拉松,跑了太多长距离,长期放弃速度训练,在万米上已经不具备竞争力了。这样的垃圾成绩还可以和韩寒叫板吗?还好,我和他叫板的是马拉松。不过,在我自测成绩的同时,发现一位年轻后生在进行间歇跑训练,速度快得出奇。我出于好奇,跑完后暗暗用自己的跑表给他测速:每圈(400米)1分05秒!身边一位正在作伸展的中年女性见我看得出神,就友好地笑笑自报家门:“那是我儿子。”



由此我知道,这位后生是当地高中的长跑冠军,一英里(1609米)的成绩为4分26秒。我脑子里迅速换算一下,这大概相当于1500米4分07秒左右。当然,这与3分38秒多的美国高中记录还差远了,明显是业余成绩。但是,我们这个镇比较仅6000人口,中学和高中的学生人数在750左右,一个年级平均100人。



再回过头来说韩寒。我对他的长跑才能毫不怀疑。老实说,一个高中生如果不训练1500米就能跑出4分40秒,这是不折不扣的天才。我甚至怀疑他所谓从不训练的说法是否有些吹牛。问题是:他怎么会是冠军?上海人口将近两千万,韩寒的母校松江二中所在的松江区,人口在2009年已经高达118万,怎么一个1500米跑了4分40秒的,居然包揽了那么多的记录,而且轻松得可以多跑几百米?这比起我们波士顿郊外农村里750人的学校冠军的成绩,要慢半圈多呀!难道中国人又成了“东亚病夫”了?



冠军成绩差还在其次。这场口水战自始至终,都反映了体育精神在中国的缺乏。在一片关于韩寒长跑的神话般描述中,你很难看到那些崇拜性的文字中提到过具体的成绩,更不用说分析这种成绩的分量了。韩父骄傲的宣称“韩寒也至今保持每周踢两场球,赢过业余联赛的第一名哦”。可这能说明什么呢?我们都从图片报道上看到了:北京足球重点学校地坛小学(笔者的母校)足球队,被身高只到自己肩膀的一群俄罗斯孩子灭了个11:0。



其实,我挑战韩寒虽然做好输的准备,但是否输定也很难说。毕竟,我半程马拉松的成绩是一个半小时出头。1500米4分40秒的实力按说能轻松地在三个小时以内完成马拉松。但这可不是个不练就能揽的活儿。如果身体状态恢复不佳,韩寒败在我手下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即使以韩寒顶峰时期1500米4分40秒的实力,他在我们这个6000人的小镇比赛,赢我虽然不在话下,但和40多岁的镇民比则不可能拿冠军。韩寒不应战,当然情有可原。他一不知道我是谁,二可能对长跑全无兴趣,凭什么我一说他就得练?不过,韩粉的反应则可笑得离奇:“人家是长跑冠军,你也配!”似乎可以不战而胜了。或者是:“你拿自己的长处比人家的短处,欺负人!”难道我这么一个在6000人的小镇长跑也不甚入流的50岁老汉挑战一个中国有名的“长跑冠军”也叫欺负人?那中国人是否也太好欺负了?



中国所奇缺的,不仅是跑者,更是跑者的文化.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