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追悼会的问题

小村故事

知名会员
注册
2009-11-20
消息
817
荣誉分数
37
声望点数
138
这节假日的问这个似乎不妥,不过本人年龄资历不够,实在不懂关于老外追悼会的问题。
一个白人朋友电话里告知他的家人去世了,当然那位家人我也认识,可他只说告知身边的人这个消息,没有提及追悼会的事情。我该主动问吗?我以为开追悼会就跟开party似的,定好时间地点被通知参加。因为之前参加过一个就是这种情况。想知道老外跟我们一样都有追悼会吗?还是有些有些没有?
刚刚跟国内的爹妈通了电话,被说一通,说我怎么不长心眼,别人可能因为文化的原因没有直接提出来。话已经到嘴边了,我却没接上去。。。把我说得郁闷死了。弄得我非常guilty:crying:
 
能告诉你,就说明把你当成很近的人了。尽快和这位朋友或熟悉这位朋友的人联系。

殡仪馆一般都有网页链接那里有详细的安排,也有随份子的付款方式。
 
这节假日的问这个似乎不妥,不过本人年龄资历不够,实在不懂关于老外追悼会的问题。
一个白人朋友电话里告知他的家人去世了,当然那位家人我也认识,可他只说告知身边的人这个消息,没有提及追悼会的事情。我该主动问吗?我以为开追悼会就跟开party似的,定好时间地点被通知参加。因为之前参加过一个就是这种情况。想知道老外跟我们一样都有追悼会吗?还是有些有些没有?
刚刚跟国内的爹妈通了电话,被说一通,说我怎么不长心眼,别人可能因为文化的原因没有直接提出来。话已经到嘴边了,我却没接上去。。。把我说得郁闷死了。弄得我非常guilty:crying:


你再打个电话过去, 问他有什么可帮的?
 
借着同问,如果去参加追悼会穿什么衣服?必须是黑的正式西装之类的吗?能穿黑体恤吗?能穿别的素点的衣服吗?和死者年龄有关系吗?比如80岁老人,或者中年人?是空手还是得带点花之类的东西?需要捐点钱吗?有忌讳的吗?
 
借着同问,如果去参加追悼会穿什么衣服?必须是黑的正式西装之类的吗?能穿黑体恤吗?能穿别的素点的衣服吗?和死者年龄有关系吗?比如80岁老人,或者中年人?是空手还是得带点花之类的东西?需要捐点钱吗?有忌讳的吗?
黑色最好,如果没有,深蓝也行。空手去就行,也可捐点钱。
 
他当时电话里说已经把骨灰取回来了,我都不知道接啥。。。


那你问他准备把骨灰放那儿, 你可以和他一起去。。。或,说任何话以表达你对他的关心
 
小年轻,随着年龄的增加,遇到这种经历也就会越来越多。
这也是自我的成长的过程,对生老病死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个人的承受力也逐步增强。总之,这是一个学习、和锻炼的过程,大可不必感到什么“郁闷”、或“guilty”。

一般来说,洋人没有太多的繁文缛节。尤其是加拿大人,对新移民非常宽容。一切都比较简单。
如果你朋友电话通知你,那他是把你看着比较近的朋友了。所以,追悼会是应该参加的。
这里把追悼会叫“remembrance service”,或者直接简称“service”。一般在教堂举行;如果逝者生前不信教,service也可以在殡仪馆、或其它什么礼堂举行。
如果你的朋友随后不email告知,你可以打电话(或者email)回去问一下service何时何地举行。
通常在Citizen上会有一个讣告,上面会有要求。大多数的情况,讣告会说,请与会者不要带任何东西。大都是建议朋友们往某个慈善机构捐款,以对逝者的纪念。
捐不捐随你,捐多少也随你。不管你捐不捐,视你与朋友家庭的密切程度,带一束花总是受欢迎的。你甚至还可以制作一幅镜框,上面有你为逝者生前拍的照片,摆在追悼会场。
但更简单、更保险的情况,就是什么也别带!

去的时候,一定要着非常正式的西服。与会的时候,在门前有签名。然后找个地方坐下听着就是了。
会后大家聊一聊天。如果有提供,还会有一些点心,供与会者聊天时食用。
注意,这里的追悼会,也叫“celebrate life”,大都以把与会者逗笑为目的,是诙谐中透着悲伤,不用着意显出悲伤。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节假日的问这个似乎不妥,不过本人年龄资历不够,实在不懂关于老外追悼会的问题。
一个白人朋友电话里告知他的家人去世了,当然那位家人我也认识,可他只说告知身边的人这个消息,没有提及追悼会的事情。我该主动问吗?我以为开追悼会就跟开party似的,定好时间地点被通知参加。因为之前参加过一个就是这种情况。想知道老外跟我们一样都有追悼会吗?还是有些有些没有?
刚刚跟国内的爹妈通了电话,被说一通,说我怎么不长心眼,别人可能因为文化的原因没有直接提出来。话已经到嘴边了,我却没接上去。。。把我说得郁闷死了。弄得我非常guilty:crying:

开part一定要邀请客人,末被邀请的人不可以参加。但开追悼会不需要邀请人,只在报纸或网页上的登出来,愿意参加的都可以参加。
 
小年轻,随着年龄的增加,遇到这种经历也就会越来越多。
这也是自我的成长的过程,对生老病死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个人的承受力也逐步增强。总之,这是一个学习、和锻炼的过程,大可不必感到什么“郁闷”、或“guilty”。

一般来说,洋人没有太多的繁文缛节。尤其是加拿大人,对新移民非常宽容。一切都比较简单。
如果你朋友电话通知你,那他是把你看着比较近的朋友了。所以,追悼会是应该参加的。
这里把追悼会叫“remembrance service”,或者直接简称“service”。一般在教堂举行;如果逝者生前不信教,service也可以在殡仪馆、或其它什么礼堂举行。
如果你的朋友随后不email告知,你可以打电话(或者email)回去问一下service何时何地举行。
通常在Citizen上会有一个讣告,上面会有要求。大多数的情况,讣告会说,请与会者不要带任何东西。大都是建议朋友们往某个慈善机构捐款,以对逝者的纪念。
捐不捐随你,捐多少也随你。不管你捐不捐,视你与朋友家庭的密切程度,带一束花总是受欢迎的。你甚至还可以制作一幅镜框,上面有你为逝者生前拍的照片,摆在追悼会场。
但更简单、更保险的情况,就是什么也别带!

去的时候,一定要着非常正式的西服。与会的时候,在门前有签名。然后找个地方坐下听着就是了。
会后大家聊一聊天。如果有提供,还会有一些点心,供与会者聊天时食用。
注意,这里的追悼会,也叫“celebrate life”,大都以把与会者逗笑为目的,是诙谐中透着悲伤,不用着意显出悲伤。

希望对你有帮助。

非常感谢!受教了!
郁闷和guilty是因为我爸妈一通说我没有考虑追悼会这个问题。在国内时年纪小,家里老人的追悼会时间一般都是上学时间,没有特地赶回老家,所以国内一个追悼会都没参加。
出国那么些年,参加过一个,是别人告知我明确时间地点的,就这个还是7,8年前的事情,压根也没反应过来。挨完爹娘批再看完您写得,的确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有点内疚。
生老病死是我们终将面临的,但愿我成长得足够好,能释然生命的花开花落。这一切也是种修行吧。再次感谢您的留言,我等下就给我朋友打电话。
 
开part一定要邀请客人,末被邀请的人不可以参加。但开追悼会不需要邀请人,只在报纸或网页上的登出来,愿意参加的都可以参加。

哎,不看纸报纸好多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