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交响曲

Peter C

新手上路
注册
2012-03-20
消息
42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Break through

——“六四”交响曲


(四川)李舸

 


A



古老的东方 一片惨白

黑黝黝的 古堡 横亘 天际



垛口旌旗猎猎 兵戈如林

城旦们 一路杭育着

把城墙拉向远方

拉向流沙 拉向海洋

一地的秦砖汉瓦

一地的镰刀斧头 闪着寒光



然而 古堡毕竟太古老了

一次又一次涂抹黄瓦红墙

掩不住陈腐梁柱的百孔千疮

狂风 一阵又一阵

刮得整个城堡嘎嘎作响

剥离的金粉 撒了一地

沙弥们扫了又扫

却阻挡不了 尘垢的漫天飞扬



B



城墙的好些断裂颓圮处

许多人拥挤着 呐喊着

有沙弥 托钵僧 清教徒 流浪汉

扔了满城墙根的 辫子袈裟香烛和经幡

是古罗马的斗兽场的残柱吗

还是是被项羽一把火烧掉的咸阳宫殿



一个瞎子挤出来了 手上脸上 血迹斑斑

他犹豫了一下 决然拉起了前行者的衣衫

一个农妇挤出来了 一身飞卷的火焰

她呼号着 从楼上坠下 如一颗炮弹

一个中年妇女挤出来了 她大声疾呼

却没有了声音 因为她被割断了喉管

死难的太学生挤出来了

他的双脚已被广场的履带 无情碾断

死囚犯挤出来了 她高擎着血书

结束她生命的 是一粒价值五分钱的子弹

律师挤出来了 高举着诉状

他们要翻越的是一道道高山似的铁栏

教授们也挤出来了 站在广场上

脚下奔涌着 五千年的烽火狼烟



逃离的人们 络绎不绝

他们沿着崎岖坎坷的山路艰难攀援

除了披风草帽或者雨伞

除了一颗颗跳动的心

他们一无所有

有的孑然一身

有的挈妇将雏

脚印 血迹 眼泪和呼唤

从古堡下一直铺到天际的云端

一次悲壮而艰难的 跋涉

没有地域

没有族类

没有硝烟



C



人们逃离 人们break through

面对黑暗 面对枷锁

只有逃离 只有break through

面对屈辱 面对死亡

只能逃离 只能break through

逃离恶梦的追逐

逃离头上的刀斧

逃离谎言

逃离愚昧

逃离午门前的怯懦

逃离坑灰中的呼噜

逃离千年梦魇般的歌哭

只有逃离

只能break through



他们知道 身后

有无数被锦衣卫抓回去的兄弟姊妹

他们知道 明天

有无数的灾难罪恶还会在古堡千百次重复

他们只有逃离

他们只能break through



他们有时也回首眺望

那些长夜哀嚎 那些无奈的怒吼

他们点燃一盏盏心灯

向苍天祈祷 明天

也许 不 肯定

在古堡最终 坍塌的 土地上

会开满一地 灿烂的花朵

欢笑着 在金色的阳光下 尽情欢呼



D



逃离 break through

是一种愿望

是一种期盼

是生命的呼唤

是人性的尊严

是 人 的涅槃

是 精神 的圣诞



逃离 break through

是对古堡严正的 审判

是对五千年的 反叛

是深入血液的 记忆

是不能卸肩的 承担



E



古堡的钟声 又响了

如铁蹄 滚过田野 碾过丛林



逃离的人们 突围的人们

组成了一个又一个方阵

他们别无选择

他们只能逃离

他们只有突围

在蜿蜒伸向远方的脚印两旁

已然垒起一座座坟茔

没有墓碑

没有墓志铭

但他们坚信 为人而抗争的人

人 将视为自己的亲人

他们看到

绵亘的苍山 正是巍峨的墓碑

烂漫的云彩 正是彪炳的碑文



古堡的钟声又响了

那是最后一个王朝 最后的呻吟

历史已千百次地证明

埋葬 人民的

必被人民 埋葬
 
“六四”军人首度曝光当年天安门镇压图片

1206031252452482.jpg

前军人、内地艺术家陈光(译音)在89年6月4日当天在天安门清场后拍摄的,其中一张的背景是天安门城楼、历史博物馆,相片前方是数十辆停泊着的坦克车,虽然看上去凌乱,但仔细看能看到至少列成五个横排,炮嘴指向上前方,角度不一。(网络图片)

时隔23年的“六四屠城”,仍有大量真相被掩盖。当年6.4凌晨时分,坦克驶进天安门广场,清场过后,天安门广场一带的状况,是一段空白的历史。最近,一位曾参与镇压的军人拍下了清场后广场的情形首度曝光,也让人们再度回忆起六四屠城的惨烈。
据《苹果日报》报导,香港油麻地活化厅6月3日一连两周举行一年一度的六四展览。而今年只展出两件展品,但却是最真实而令人震撼的。

1206031258412482.jpg

一年一度在六四期间,活化厅举办的六四展览,今年的两张珍贵图片展出后,人们在隔着玻璃窗观看图片。( 图片取自活化厅网页)
两张看上去俨如生活照的六四屠城图片,是由前军人、内地艺术家陈光(译音)在89年6月4日当天在天安门清场后拍摄的,其中一张的背景是天安门城楼、历史博物馆,相片前方是数十辆停泊着的坦克车,虽然看上去凌乱,但仔细看能看到至少列成五个横排,炮嘴指向上前方,角度不一。
陈光用他军人的视角,记录了数十辆坦克,排成最少五行,越过城楼,停靠在长安大街,炮嘴指向上前方。坦克车后清楚看见城楼,军人的身躯清晰可见,有身穿绿色军服的军人站在坦克上,状态相对较松懈,但坦克群兵临城下的场面、以低角度拍摄,清晰看见炮嘴,场面相当震撼。
资料显示,陈光曾隶属河北张家口65集团军,参与镇压时仅17岁。进入广场前,他的上级给他一部相机和菲林,他四处拍照,保留了部份相片。
据活化厅负责人李俊峰的了解,相片是在6月4日早上约10时许拍下,他曾与拍摄者陈光沟通,“对方说,拍这张照片时,非常不知所措,真不晓得八九民运会搞得这么大件事。”
80后的李俊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陈光相识,取得这两张从没曝光的真相图片并决定展出。
李俊峰说,看到这照片,坦克群密密麻麻的填满长安大街,“这样贴近军队,同当年新闻片段只能是高位远距离拍摄,感觉很不同。”
曾经在北京亲历六四暴行的记者麦燕庭看过照片后表示感到震撼、不安,“这样近距离,看到的军人好轻松,真不舒服。人民子弟兵向人民开枪,总觉得这种事情不是人类能做得出来的。”她估计,拍摄者是站在坦克上按下快门,当时的位置估计是在长安大街,已越过了城楼,接近历史博物馆、天安门广场附近。

1206031301192482.jpg

六四一大早,已占领天安门广场的解放军,放火焚烧杂物。(网络图片)
另一帧照片,是天安门广场位置,军人在焚烧杂物。陈光在清场当日,曾在广场地上发现一条马尾辫,附近有一女生血肉模糊,从此头发成为他人生的烙印。他曾以发碎散落身上作行为艺术。
23年前的六四屠城前夕,军队进城,一队队坦克车驶入北京长安大街,当年香港传媒记录了王维林在长安大街挡坦克的珍贵历史。清场过后的天安门广场的历史的空白,终于在23年后被这两张图片填补上了。
活化厅过去数年一直有举办六四艺术或历史展览,打正旗号用公帑悼六四。不过,李俊峰坦言,这是他策划六四展览以来,展品最少,但压力最大的一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