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那年我在北京读大学二年级,属于学潮主力中的主力之一。大一学生还比较生瓜蛋,大三比较油了见风使舵,大四要考虑毕业分配,就大二生不生熟不熟,青春招展能量充沛,容易一窝疯,因此成为主力中的主力。这个没有统计资料,但当年观察的结果就是这么个现象。
二十多年过去了,有关六四我没有说过一个字,因为说不清楚。就像没出过国的人写外国生活写得更花枝招展一样,看着那么多老一辈小一辈慷慨激昂地写六四,我一边觉得好笑一边觉得悲哀。历史是人写的,我更多地相信是不着边际的人写的。这写者或者并无卑下的动机,甚至更有崇高的梦想,只是下笔千言,离当年的真相有可能越加遥远。
最近看万润南写的《我的1989》系列,看到其中的一段:“哥终于hold不住了”,于是出马召集各高校负责学生面授机宜指导方向;还看到刘晓波迫不及待星夜兼程回国跟万哥商量:历史的转折点就在眼前!当年99%的小兵们象我一样在广场唱国际歌,哪知道鼻子已经被牵着转了。当然每个人都可以写他的历史他的观察,当年的万哥已经成了今天的万老,六十六了,想回国了,所以写出的东西要尽量避免把自己绕进去,难免开脱责任;就连当年的弄潮领袖吾尔开西,最近也开始抛橄榄枝,在连续三次向中国驻美国华盛顿大使馆自首被拒后,发文表态说当年的目标不是造反不是让共党下台。所以历史这玩意儿就看你怎么写:参与其中的人因为利害关系不敢写真的,没参与的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月朦胧鸟也朦胧。
我不敢保证下面的小故事与当年的真实没有丝毫的出入,但试图做到写出来的字尽量平和客观,经得住自己的检验。也用句时髦的话说:二十三年风吹过的历史,跟我如今在村里面升斗小民的生活,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我写,还是不写,六四都在那里。
二十多年过去了,有关六四我没有说过一个字,因为说不清楚。就像没出过国的人写外国生活写得更花枝招展一样,看着那么多老一辈小一辈慷慨激昂地写六四,我一边觉得好笑一边觉得悲哀。历史是人写的,我更多地相信是不着边际的人写的。这写者或者并无卑下的动机,甚至更有崇高的梦想,只是下笔千言,离当年的真相有可能越加遥远。
最近看万润南写的《我的1989》系列,看到其中的一段:“哥终于hold不住了”,于是出马召集各高校负责学生面授机宜指导方向;还看到刘晓波迫不及待星夜兼程回国跟万哥商量:历史的转折点就在眼前!当年99%的小兵们象我一样在广场唱国际歌,哪知道鼻子已经被牵着转了。当然每个人都可以写他的历史他的观察,当年的万哥已经成了今天的万老,六十六了,想回国了,所以写出的东西要尽量避免把自己绕进去,难免开脱责任;就连当年的弄潮领袖吾尔开西,最近也开始抛橄榄枝,在连续三次向中国驻美国华盛顿大使馆自首被拒后,发文表态说当年的目标不是造反不是让共党下台。所以历史这玩意儿就看你怎么写:参与其中的人因为利害关系不敢写真的,没参与的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月朦胧鸟也朦胧。
我不敢保证下面的小故事与当年的真实没有丝毫的出入,但试图做到写出来的字尽量平和客观,经得住自己的检验。也用句时髦的话说:二十三年风吹过的历史,跟我如今在村里面升斗小民的生活,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我写,还是不写,六四都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