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清是我的师兄,比我大几届,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在念研究生了。农村来的,成绩好,读书多,也爱码字,属于品学兼优可以培养的好苗子那一类。在大学那个爬满藤蔓的老图书馆里,我经常看到他埋头攻读。1989年的风暴来临之前,我记得还问过他毕业了去哪里,他仿佛说的是农业出版社。要知道那年头外地学生能留在北京是相当不容易的,可见他的能力学识都是一流的。学潮来临,他开始在学校组织自由论坛,口吃的他并不是论坛的主要发言人,但确实是热心的组织者。
后来我自己被卷入日复一日游行静坐绝食之中,没有机会跟老宋单独交流了。最后一次见到他已经是六四以后,大概是那年的七月吧,还是在老图书馆里,他当时已经愁眉锁眼精神恍惚,我没有跟他打招呼。
1989年9月20日,我的师兄宋文清从学校科研楼12层跳下身亡,时年28岁。后来才得知,学校党委书记天天找他谈话,让他悔过自新。我不知道他后面的几个月心理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也不知他到底在六四前后参与了怎样的活动。
我去搜索他的名字,看到两条,照录如下:
1)
6月4日凌晨4时,天安门广场突然熄灯,死一般的黑暗和寂静笼罩着广场。解放军戒严部队有意制造的死亡恐怖感比死亡的现实威胁更加可怕。仍在广场守护着的北农大一百余同学互相鼓励着,他们已不抱任何幻想,想到的只是需要留下什么给父母。同学们纷纷寻找纸笔准备写遗书。宋文清同学递给林青同学一个本子,让大家记下姓名、班级。
2)永远的六四
整整二十年过去了,我们仍无法忘怀六四,那一场激荡了中国、震撼了世界的学生运动,因为很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众多的牺牲者中,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没有死于枪口前或者坦克车下,他是自己从12层楼办公室的窗口跳下去的。
他叫宋文清,湖北人,农家子弟,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学经济的。他平时言语不多,但是博览群书,喜欢思考,思想活跃,才思敏捷,文笔犀利。本来他已经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并在北京找好了工作单位。
到了那个不寻常的“春夏之交”,他没有按耐住青年人忧国忧民的不平之心,在校园里站到了“运动”的前台。他好像是办了一个“自由论坛”,于是这个论坛成了学生自由言论的平台。其实所谓辩论多是在晚饭后,众人围成一堆儿,书生意气,漫无边际,你争我辩。内容当然是反官倒,反腐败,民主自由等等。
但是由于稍有口吃,据说宋文清本人并没有在那里展现多少演讲才能。倒是他曾有文章贴在当时贴满大小字报的广告栏上。
六四镇压后,北京市委让各高校报审查重点。于是宋文清就成了所在学校农大的重点。他被校党委反复找谈话,交代检查,不许离校。留京不可能了,找好的工作也吹了。两三个月后,听说审查结束了,他被党委谈完了最后一次话,已经被批准离校回家了,当然是老家原籍,据说他悔过了,还把悔意留在了遗书里。但是不知道谁看到了这些文字。
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又去了几乎天天去自习的教研组办公室,在12层楼上。没有人知道他还做了些什么。人们再看见他时,他已经躺在了办公室窗外地上的血泊里。
鉴于当时的条件,宋文清的后事在学校里办得很低调。据说他那本是农民的父母悲痛欲绝,他们已经年迈,而宋文清是长子,本来是家中的指望。
如果他还活着,宋文清应该四十五岁左右了。以他敏锐的思想和流畅的文笔,至少应该是个好编辑,在他本来已经得到的工作岗位上。
谨以此文悼念宋文清同学和所以六四殉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