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正式公开为造假博士"学历门"道歉, 韩寒什么时候为“代写门”道歉?


点网名的是谁?人参贴,你扯华老,上次你扯大熊猫,原来西迈。老9和其他人你点的少么?现在居然装无辜?!:o:D:D:D


澄清一下:我在人参帖里提到老华侨,和上次提大熊猫,帖子里涉及他们的内容完全是中性的,不至于让他们难堪。我在人参帖里提到甚至老华侨还有些仗义执言的意思,因为他不屑于同你争论,使你又一次以为自己胜利了。

而另两位,出现在你我争吵所举的事例中的时候,是和你不光彩的行为相关连的,属于被你“追着问”和“逼人站队”的对象,所以我始终没点出他们的ID名。

这两种情况,性质完全不一样。不指望你理解,只是对他人有个交待。

另外,我是说了暂时不和你吵了,不过你若继续不自重,别怪我下手太重。
 
近平介么明显,你还越扯越远。:blowzy: 英九俺还在琢磨,目前还停留在萝卜英的水平。:D 推背图里曾把他扯上了“雕”-- 中华民国的终结者。

英不是草木吗?木生土。这个如何?
 
打住吧。跟实在谈不拢的,以后互当透明就行了。

是的,已经有此打算了,所以没回那些针对我个人的话,只澄清一下涉及到他人的地方,不想让太多人有躺着中箭的感觉。;)
 
是的,已经有此打算了,所以没回那些针对我个人的话,只澄清一下涉及到他人的地方,不想让太多人有躺着中箭的感觉。;)

你同意就好。

呵呵,你也会说躺着都会中箭了。:D
 
是跟你学的:cool::D,以前只知道躺着中枪。:p

我改编的,觉得中箭比较有古意。:D

晚安了。
 
共产党介边走水运,;) 泽东,泽民,锦涛,近平

:confused: 国峰和小平呢?

【泽东,国峰,小平,泽民,锦涛,近平】好像要有一峰夹在水和平地之间才行。

【泽东,国峰,小平,泽民,锦涛,岐山,近平,汪洋,】信不信由你,八月见分晓!
 
方法:方舟子与他所影响的论战法则

http://www.infzm.com/content/77312

觉得上面这篇南方周末的文章还算公允客观。当然,这感觉很可能与我臭名在外的反方立场有关。



建议你以后将方的反驳一起看了再说是否公允客观。


《南方周末》是如何构陷我的

  韩寒及其支持者(包括南方报系的媒体人)喜欢说我对韩寒代笔的论证是在“构陷”韩寒,其实他们自己才是构陷的高手,本期《南方周末》(2012年6月21日)以头版头条和四个整版的篇幅发的两篇关于我的报道,正是构陷的杰作。

  在该期《南方周末》出版的前一天晚上7点39分,《南方周末》记者陈鸣(微博上ID为@拨惹尘)给我发了封私信,说是《南方周末》第二天要发一组关于我的报道,希望能采访我。我看到这封私信时已是深夜,当时看了只觉得可笑。我知道他们为了这组报道已准备了两个多月,怎么到最后一刻才想起要直接联系我做采访了?早干嘛了?即使我愿意接受采访也来不及了嘛,就为了表示已尽到了试图采访我的义务,可以在报道中写上“发稿前南方周末记者又通过邮件、微博联系他,最终没有任何回应。”?当然,他早点联系我,我也会置之不理。此前他们就通过《凤凰周刊》黄章晋询问过是否能采访我,被我断然拒绝。自从《南方周末》发表《差生韩寒》(记者也是陈鸣)力挺韩寒后,我就很清楚他们的立场和伎俩,不会再跟他们打任何交道。

  本期《南方周末》发的两篇关于我的报道,一篇是《打假资金:没有时间表的“透明”》(记者署名叶飙,真名张俊彦),炒“打假资金”和“安保资金”的冷饭。关于这两个资金的情况,在罗永浩诬告我时,我已在文章中和接受采访时已多次做过说明,但《南方周末》对此置若罔闻,继续配合罗永浩把这两个当初由于我个人拒绝接受捐赠而由朋友发起的支持、保护我的资金募集,当成是我敛财的工具,把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某些有争议之处,说成是我的问题,甚至连弱智的推理,也是从罗永浩那里搬来的,例如报道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旨在保护方舟子人身安全的‘安保资金’运作一年半累计支出超过59万。只有在美国黑水公司做过雇佣军的精英才能拿到一年50万的价码。”在他们看来,安保费用只能用于雇人,而且只能雇一个人,且不说把精英保镖的价码定为一年50万完全是无知之谈。而彭剑律师出示的与《南方周末》记者的往来信件也表明,报道中对采访彭律师经过的描述,纯属谎言。

  重点推出的另一篇报道《方法:方舟子与他所影响的论战法则》(记者 陈鸣 叶飙 实习生 沈颖 谢雪 肖涵)篇幅长得多,也有意思得多。据我所知,该报道最初设想的标题是《病人方舟子》,主旨就是要证明我是个心理有病的人,是文革余孽,要为“言语羞辱与文革式指摘蔓延”的“互联网风格”负责。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该报道去挖我的“思想根源”,竟然把近20年前我初上中文网时的老账算起。发生在由留学生组成的第一代中文网(当时称为ACT新闻组)网民的情况,犹如前朝旧事,对现在的绝大多数中国网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记者也就可以信口雌黄,把我描述成一个在网上供人取笑的小丑。例如报道中这么说:

  “方舟子很快成为ACT网友聚会的话题中心——‘三句话不离方舟子’,人们开始在席上讲他的笑话,模仿他的方式说话:‘看,我又赢了!看,我又打了一条落水狗!’”

  绘声绘色,记者仿佛亲历。事实上,当年几次ACT网友聚会,我全都全程参与,甚至就是活动的组织者,还从不知道有这样的一幕。只要亲历过我在ACT论战的人,就知道我从来不会自我宣布胜利,还几次嘲笑过对手的这种做法。据我所知,当年一些我在ACT上的论敌,现在以ACT老人自居建了一个邮件列表,然后天天在那里骂我,以雪十几年前在ACT上被我痛打之耻,也许陈鸣等人就是在那里看到了意淫的场景?他们重点采访到的台湾网民王排,就是当年我在ACT上众多论敌之一,而且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当年论战时被我翻出原始记录(这是我当年的成名绝技之一)证明他把一些议论无中生有地塞到我的嘴巴里,现在他终于可以反过来指责我“把一些议论无中生有地塞到你的嘴巴里”,反正空口无凭,好不威风。

  《南方周末》向我清算中文网早期的鸡毛蒜皮,有的是由于理解能力太差。例如,当时我在ACT上讲解诗词格律,提到一首律诗中不能重复用字,有人跟我抬杠,举出杜诗中重复用字的例子,我的解释是像诗圣这样的大家有时会故意不守格律,把这作为修辞手法,但这并不能否定格律的存在。《南方周末》记者把这作为我“死不认错”、“偷换概念”的例子,还引用了一个不知何许人的“网友sanba”(我不记得ACT上有这号人)的评论为证,只能让人怀疑其智力有问题。

  其他的,则是有意的构陷。一种构陷手法是造谣。众所周知,新语丝是我在1994年年初发起成立的,最早的一批编辑是我邀请加入的,后来的编辑在内部表决后也由我以个人的名义去邀请。编辑的责任是每人每月轮流编《新语丝》月刊,而新语丝网站的日常更新则一直是我一个人在做。1997年,一家现在已不存在的网络公司亚美网络想要吞并新语丝,编辑对此有不同意见。《南方周末》为了让人觉得我阴险地霸占了新语丝,如此描述这场纷争:

  “1997年,一次内部业务讨论不一致,编辑部投票的结果方舟子处于少数一方。方舟子怀疑一家商业机构欲借此事吞并新语丝,投票结束两天后,在其他编辑不知情的情况下,他自行向纽约州政府注册登记新语丝,建社理事为他与另外两人。原来的新语丝编辑团队愤然退出,另外成立了一个互联网刊物。”

  当时新语丝编辑共九个人,我、古平、阿飞、阿毅、灰人、散宜生、竹人、浪人以及刚刚被我邀请加入的啸尘。对要不要与亚美网络合作一事,我、古平、阿飞、阿毅四人反对,灰人弃权并宣布退出,散宜生、竹人、浪人、啸尘赞成,刚好是一半对一半,说“编辑部投票的结果方舟子处于少数一方”纯属造谣。

  在这次风波之前,编辑部已一致同意由我去正式注册新语丝机构,并说好了我在东部则在纽约注册并由在东部编辑组成建社理事会,我在西部则在加州注册并由西部编辑组成建社理事会(我当时正准备从纽约搬到加州)。发生争执后,我即宣布将在纽约注册新语丝,并由在东部的三个编辑我、古平、阿飞组成理事会,并按法律要求三个人在古平家开了成立会议。你可以说我为了不让新语丝落入亚美网络之手有意找了反对与之合作的人组建理事会,但是说我“在其他编辑不知情的情况下,他自行向纽约州政府注册登记新语丝”则纯属造谣。

  说“原来的新语丝编辑团队愤然退出,另外成立了一个互联网刊物”也纯属造谣,因为当时“愤然退出”去为亚美网络编《国风》的,只有散宜生、竹人、浪人、啸尘四个人,并非整个新语丝编辑团队。


待续。。。
 
接上贴


关于这次风波,我曾经写过一篇《新语丝的一段恩怨始末》(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Net/fenlie3.txt)。当时新语丝编辑部的有关信件往来也早已全部公开(http://www.xys.org/doc/aanissue.txt),人人可查(国内需要翻墙),谁撒谎造谣,一见可知。

  《南方周末》称:“后来在接手后的新语丝上,方舟子把竹人的住址、电话、传真等隐私都在网上曝光。”这也是为了抹黑我的造谣。竹人(本名张峥,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把他当时所在的惠普公司住址、办公电话和办公传真作为电子邮件的签名,自动附在他发给新语丝之友网络的每一封邮件后面,新语丝之友是公开的网络,存档也放在新语丝上。他自己公开的办公信息,竟然好意思说我曝光他的隐私?有这么无耻的人吗?根据哪国的法律,公司信息也成了隐私了?但《南方周末》却造谣让人以为我曝光他的私人住址、电话、传真。这招构陷法大概是从罗永浩那里学来的。

  构陷的另一种手法是断章取义。例如,《南方周末》说我把上述新语丝分裂风波称为“宫廷政变”,以暗示我唯我独尊。事实上,是散宜生先说我搞“宫廷政变”,我才反唇相讥说:“只有那些既无名也无权的人才需要争名夺权搞宫廷阴谋,指责方舟子在新语丝内部搞宫廷阴谋,不让人笑掉了大牙?反倒是各位的所作所为,有点要推翻方舟子的反动统治的味道,才能跟宫廷阴谋扯上关系,或者曰:‘反叛’。”《南方周末》有意隐瞒上下文关系,只取“反倒是各位的所作所为,有点要推翻方舟子的反动统治的味道,才能跟宫廷阴谋扯上关系,或者曰:‘反叛’”一句,变成我主动指责别人搞“宫廷政变”,正是典型的断章取义构陷法。

  又比如,对曾经在网上大力鼓吹伪科学的网人朱海军之死,《南方周末》说我发表的声明说:“朱海军的突然去世,使他失去了反省、改正的机会……”以表示我冷酷无情得“令人瞠目结舌”。事实上,我的声明共有四点,第一点就是:“一个人的死亡总是一件不幸的事故。我向朱海军的亲属表示同情和慰问。据说朱海军有一女儿,希望朱的朋友们不要只是停留在口头的发泄,而能为朱女的抚养和教育尽一分心意。”《南方周末》引用的是第二点的开头,第二点全文是:“朱海军的突然去世,使他失去了反省、改正的机会,尤其是在不久前,受‘陈晓宁事件’的教育,他已难得地表示计划放弃自己的伪科学主张,向我认错。我相信,如果给予机会,朱海军能脚踏实地地开始新的生活,是能够力所能及地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对他的去世,我表示惋惜。”如果看了第一点和完整的第二点,还会觉得“这个声明在当时无疑是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个”吗?这不是断章取义的构陷,又是什么?(声明全文见: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evolution/zhuhaijun2.txt)

  《南方周末》为了抹黑我,不惜为一些造假者鸣冤叫屈。比如,他们力证四川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造假事件是一个冤案,而无视新语丝“立此存照·四川大学魏于全事件”专辑中列举的众多证据。《南方周末》是如何用造谣方法论证的,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新语丝网站上至今依然可以找到关于这起打假事件的材料,方舟子翻译了《自然》杂志的文章,但标题变成了《中国流行指控学术造假,有人担心文革式迫害》。
  原文中有这么两句话:‘网站上学术造假的指控让人联想到1970年代批斗政敌的大字报。’‘在所有这三起案例中,一个有众多读者的中文网站新语丝对加强公众舆论发挥了关键作用,该网站在揭露中国科学造假方面享有声誉。’
  但是在方舟子转载到新语丝的版本中,前一句消失了。”

  首先,我在翻译《自然》报道时,并没有擅改标题,而是把原文的副标题当标题,因为正标题《出名与耻辱》太简单了。

  其次,《南方周末》声称在我的翻译中消失的“网站上学术造假的指控让人联想到1970年代批斗政敌的大字报”一句,并非原文里有的,而是配图文字说明,新语丝网站放的是纯文本,没有配图,当然也就没有配图文字说明,所有配图文字都没译,而且正文中有类似说法,一句没删全译出来了。但是《南方周末》却通过造谣,让人以为我在翻译时偷偷做了删改,以此怀疑我的文品和新语丝资料的真实性。

  如果说,魏于全事件由于涉及生物学专业知识,外行还不容易判断的话,那么深圳大学副教授孙海峰抄袭案,则是只要不抱偏见、有正常的智力、根据常识就可以判定的。孙海峰反过来声称别人抄他,又是号称到公安局报案,又是去做没有任何证明力的公证,成为网上笑柄(参见我给深圳大学校方的举报信:http://blog.sina.com.cn/u/474068790100054m )。《南方周末》竟然听信孙海峰的一面之词,把早在一年前就被各位网友驳得体无完肤的谎言当事实,认定孙海峰被冤枉,把他作为我打假出错的例子,还把孙海峰从那以后几乎天天在微博上造谣、辱骂我和我的家人说成是“用方舟子的方法对方舟子发起反击”。如果“方舟子的方法”就是孙海峰式的造谣和辱骂的话,我十二年的揭假声誉又是从哪来的?

  在《南方周末》的报道中,类似这样的造谣、断章取义构陷还有不少,我不可能一一反驳,因为要构陷我很容易,随便一句话就就行,而我要反驳,则必须以长得多的篇幅进行解释,如果要对报道中的每一处构陷都做反驳,几万字都未必够用。一个报业集团,举一社之力,以如此显著、庞大的版面,如此多的造谣、断章取义,如此构陷一个不具有公权力的普通公民,在新闻史上大概是空前的。这个普通公民,不过是在看到造假泛滥时,忍不住站出来,试图用言论自由来告诉公众事实真相。《南方周末》竟然说“公众基于信任把打假的公共权力让渡给方舟子,方舟子怎么能够用它去‘镇压’反对者?”,真是抬举我了,我还真不知道我何时获得了这一公权力,我拥有的,仅仅是常常被限制的言论自由。《南方周末》还要我承担中国互联网分裂、风气败坏乃至人身威胁的责任,连南方报系的媒体人天天在网上爆粗口、骂大街(包括针对我的)的责任也要由我来顶缸,更是抬举我。方某何德何能,竟被视为中国互联网的大神。

  在2001~2003年间,我曾与《南方周末》有密切的合作,多次一起揭假。2003年之后,《南方周末》人员变动,我在2005年其有关“于建嵘骂人事件”的报道中见证了《南方周末》的堕落。但现在堕落得如此彻底,沦落为泄私愤的构陷私器,连最基本的新闻道德和做人道德都不顾,还是有点意外的。

  2012.6.2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2e0wj.html
 
CFC 解析能力太差:mad:

关于这次风波,我曾经写过一篇《新语丝的一段恩怨始末》(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Net/fenlie3.txt)。当时新语丝编辑部的有关信件往来也早已全部公开(http://www.xys.org/doc/aanissue.txt),人人可查(国内需要翻墙),谁撒谎造谣,一见可知。[/url]
  《南方周末》称:“后来在接手后的新语丝上,方舟子把竹人的住址、电话、传真等隐私都在网上曝光。”这也是为了抹黑我的造谣。竹人(本名张峥,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把他当时所在的惠普公司住址、办公电话和办公传真作为电子邮件的签名,自动附在他发给新语丝之友网络的每一封邮件后面,新语丝之友是公开的网络,存档也放在新语丝上。他自己公开的办公信息,竟然好意思说我曝光他的隐私?有这么无耻的人吗?根据哪国的法律,公司信息也成了隐私了?但《南方周末》却造谣让人以为我曝光他的私人住址、电话、传真。这招构陷法大概是从罗永浩那里学来的。

  构陷的另一种手法是断章取义。例如,《南方周末》说我把上述新语丝分裂风波称为“宫廷政变”,以暗示我唯我独尊。事实上,是散宜生先说我搞“宫廷政变”,我才反唇相讥说:“只有那些既无名也无权的人才需要争名夺权搞宫廷阴谋,指责方舟子在新语丝内部搞宫廷阴谋,不让人笑掉了大牙?反倒是各位的所作所为,有点要推翻方舟子的反动统治的味道,才能跟宫廷阴谋扯上关系,或者曰:‘反叛’。”《南方周末》有意隐瞒上下文关系,只取“反倒是各位的所作所为,有点要推翻方舟子的反动统治的味道,才能跟宫廷阴谋扯上关系,或者曰:‘反叛’”一句,变成我主动指责别人搞“宫廷政变”,正是典型的断章取义构陷法。

  又比如,对曾经在网上大力鼓吹伪科学的网人朱海军之死,《南方周末》说我发表的声明说:“朱海军的突然去世,使他失去了反省、改正的机会……”以表示我冷酷无情得“令人瞠目结舌”。事实上,我的声明共有四点,第一点就是:“一个人的死亡总是一件不幸的事故。我向朱海军的亲属表示同情和慰问。据说朱海军有一女儿,希望朱的朋友们不要只是停留在口头的发泄,而能为朱女的抚养和教育尽一分心意。”《南方周末》引用的是第二点的开头,第二点全文是:“朱海军的突然去世,使他失去了反省、改正的机会,尤其是在不久前,受‘陈晓宁事件’的教育,他已难得地表示计划放弃自己的伪科学主张,向我认错。我相信,如果给予机会,朱海军能脚踏实地地开始新的生活,是能够力所能及地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对他的去世,我表示惋惜。”如果看了第一点和完整的第二点,还会觉得“这个声明在当时无疑是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个”吗?这不是断章取义的构陷,又是什么?(声明全文见: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evolution/zhuhaijun2.txt)

  《南方周末》为了抹黑我,不惜为一些造假者鸣冤叫屈。比如,他们力证四川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造假事件是一个冤案,而无视新语丝“立此存照·四川大学魏于全事件”专辑中列举的众多证据。《南方周末》是如何用造谣方法论证的,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新语丝网站上至今依然可以找到关于这起打假事件的材料,方舟子翻译了《自然》杂志的文章,但标题变成了《中国流行指控学术造假,有人担心文革式迫害》。
  原文中有这么两句话:‘网站上学术造假的指控让人联想到1970年代批斗政敌的大字报。’‘在所有这三起案例中,一个有众多读者的中文网站新语丝对加强公众舆论发挥了关键作用,该网站在揭露中国科学造假方面享有声誉。’
  但是在方舟子转载到新语丝的版本中,前一句消失了。”

  首先,我在翻译《自然》报道时,并没有擅改标题,而是把原文的副标题当标题,因为正标题《出名与耻辱》太简单了。

  其次,《南方周末》声称在我的翻译中消失的“网站上学术造假的指控让人联想到1970年代批斗政敌的大字报”一句,并非原文里有的,而是配图文字说明,新语丝网站放的是纯文本,没有配图,当然也就没有配图文字说明,所有配图文字都没译,而且正文中有类似说法,一句没删全译出来了。但是《南方周末》却通过造谣,让人以为我在翻译时偷偷做了删改,以此怀疑我的文品和新语丝资料的真实性。

  如果说,魏于全事件由于涉及生物学专业知识,外行还不容易判断的话,那么深圳大学副教授孙海峰抄袭案,则是只要不抱偏见、有正常的智力、根据常识就可以判定的。孙海峰反过来声称别人抄他,又是号称到公安局报案,又是去做没有任何证明力的公证,成为网上笑柄(参见我给深圳大学校方的举报信:http://blog.sina.com.cn/u/474068790100054m )。《南方周末》竟然听信孙海峰的一面之词,把早在一年前就被各位网友驳得体无完肤的谎言当事实,认定孙海峰被冤枉,把他作为我打假出错的例子,还把孙海峰从那以后几乎天天在微博上造谣、辱骂我和我的家人说成是“用方舟子的方法对方舟子发起反击”。如果“方舟子的方法”就是孙海峰式的造谣和辱骂的话,我十二年的揭假声誉又是从哪来的?

  在《南方周末》的报道中,类似这样的造谣、断章取义构陷还有不少,我不可能一一反驳,因为要构陷我很容易,随便一句话就就行,而我要反驳,则必须以长得多的篇幅进行解释,如果要对报道中的每一处构陷都做反驳,几万字都未必够用。一个报业集团,举一社之力,以如此显著、庞大的版面,如此多的造谣、断章取义,如此构陷一个不具有公权力的普通公民,在新闻史上大概是空前的。这个普通公民,不过是在看到造假泛滥时,忍不住站出来,试图用言论自由来告诉公众事实真相。《南方周末》竟然说“公众基于信任把打假的公共权力让渡给方舟子,方舟子怎么能够用它去‘镇压’反对者?”,真是抬举我了,我还真不知道我何时获得了这一公权力,我拥有的,仅仅是常常被限制的言论自由。《南方周末》还要我承担中国互联网分裂、风气败坏乃至人身威胁的责任,连南方报系的媒体人天天在网上爆粗口、骂大街(包括针对我的)的责任也要由我来顶缸,更是抬举我。方某何德何能,竟被视为中国互联网的大神。

  在2001~2003年间,我曾与《南方周末》有密切的合作,多次一起揭假。2003年之后,《南方周末》人员变动,我在2005年其有关“于建嵘骂人事件”的报道中见证了《南方周末》的堕落。但现在堕落得如此彻底,沦落为泄私愤的构陷私器,连最基本的新闻道德和做人道德都不顾,还是有点意外的。

  2012.6.2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2e0wj.html

·方舟子· 说:
新语丝的一段恩怨始末

·方舟子·

从前有人说过,中文网的元老中,没跟我吵过架的只有图雅和散宜生
两位。其实我跟图雅也算是吵过的,九六年夏天就为了个“领袖与道德”
吵得不亦乐乎,只不过那纯粹是主义之争而非意气之争,所以也就没伤了
和气。这回“留学生丛书”事件如果真的与图雅也有关系,我倒是准备真
正吵上一架。散宜生说得一点不错,也只有我会不买图雅的面子。只可惜
涂鸦不知何处去,这石头与棉花干架谁败谁胜(以前某网人想提拨我们时
提出的命题),只能成为中文网的千古之谜了。:-)

至于散宜生嘛,从前不跟他公开地吵,倒不是因为他的为人作文没有
可吵之处,而是因为他是新语丝的同事,碍手碍脚。现在既然没了这层忌
讳,他又觉得人家是要向他起腻而自己来叫阵,倒是可以吵上一吵了,也
算是功德圆满。

其实,九三年就已活跃在网上的中文网元老中,从未跟我吵过或虽有
小摩擦但并未真正吵起来的,有的是。古平、凯丽、醉人、两名女将(百
合、晓拂)、三位老台胞(不败、小飞侠、台北阿生),或因一直是同事,
或早已退休、半退休,都没机会反目。九四年“高佛”事件的时候,好几
个人要我出头跟凯丽吵一架,我一则因为当时不在场,二则觉得那是小事
一桩,也就算了。

但是在吵的时候,为了让各位看官看个明白,有必要把所谓“因为方
舟子作恶多端,一年半以前几位新语丝的编辑集体反叛”一事的前因后果
交代清楚。一年半以来我不谈此事,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不是由于什么
“沉默是金”的协定,更不是自觉理亏,而是一则没人来挑起话头,二则
不屑跟那几个人计较,三则人家毕竟是曾经为新语丝做过事的,未达目的
也很知趣地离开,没必要算这种老账。而现在呢,一则人家要在网下跟你
玩命,二则自己要求翻老账,要把话说清楚,而且不指名道姓还不行,三
则呢,我觉得新语丝的新编辑们也有了解此事的必要,否则老听别人嚷嚷
什么集体反叛,众口铄金,说不定也真以为是那么一回事。

本来,最让人信服的,是把当时编辑部的信件往来公开,让大家自己
去判断。但我当时的信件存档以时间顺序存,私信公函全混在一起,要把
有关的信件挑出来,太费时间。现在正在忙着准备行囊、交代后事,没这
时间。先凭记忆简略介绍一下此事的前因后果,算是一个导读。以后有时
间、有必要再把信件整理出来。毕竟是发生在一年半以前的事,如果有些
细节没记清楚,欢迎当事人们指正。

九六年底,亚美网络(AAN)有一个把中文电子刊物全都统一在自己
旗下打知名度的计划,第一个看上的就是风头正健的新语丝,通过新语丝
的前编辑嚎(即现在《国风》的旧雨)与我联系,表示愿意为新语丝提供
网页服务和每年给两千美元经费,条件是在新语丝的刊头注明该网址,并
且把计划中的新语丝多媒体版由他们独家刊登。当时新语丝的网址一个在
加拿大,一个在瑞典,我正希望在美国再找一个,有人自己找上门来,正
是求之不得的,何况据说是一家名列Fortune 500的大公司,长期稳
定也有了保障(后来才知道不过是一家以推销电话卡为主的小公司,此是
后话)。但这是一家商业公司,我不能不留个心眼,要我们替它做广告可
以接受,想要收编我们则是不行,所以我提出了一个条件,即:新语丝保
持完全的独立,不能以任何方式干预新语丝的运作。对方满口答应了下来。
我就草拟了一个君子协定,列了对双方的要求,注明等新语丝正式建社后,
再签一个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协议。对方也接受了,此事算是谈妥,定于从
九七年一月份这一期起开始正式合作。

九七年一月刚好是我自己担任责任编辑,因为这个协定,就多了一个
编写多媒体版的工作。至于多媒体该是什么样的形式,当时编辑部讨论之
后也有个结论,就是一篇文章一页,每一篇至少一幅题图。考虑到并不是
每一个编辑都能制作多媒体版,决定由专人负责。一开始,卓英表
示她可以负责此事。但等我把文字版编好,交给卓英编多媒体版时,才发
现她的中文软件只能打一种字体,甚至还不是真体字形,交不了差。嚎又
去问过亚美的webmaster李晓辉(即既已楼主)能不能帮助编写多媒
体版,答复是他现在太忙,下一期再说吧。既然如此,而距出刊已只有三
天,我只有自己硬着头皮上了,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总算把每篇文章都分
了页,加了图。弄好了之后,喜讯传来,说是李晓辉已抽空为我们编好了
多媒体版,我喜滋滋地一看,大失所望,他并没有分页,而是把所有的文
章全放在一起,只有一页,也没有加图,只是用美术字写了标题,而且,
没把版面排好,参差不齐。这样的多媒体版,跟文字版又有什么区别?又
何必打着多媒体的旗号吓人?所以我认为要按我们早先提出的要求修改,
如果来不及了或没时间,则用我的版本。李晓辉马上把电话打到了我的实
验室,劈头就是一句:“我是professional webmaster,你怎么敢认为
自己比我强?”又说:“我们公司的老板两个版本都看过了,认为我的版
本比较好。”我万没料到有人在电话上也如此无礼(还是初次通话),比
在网上还冲,也就马上给顶了回去:“你们公司老板怎么认为的,我不管。
我们实行的是责任编辑负责制,由责任编辑拍板决定应该用哪一个版本。
你们公司无权干涉。”这是十三日晚上的事。十四日,散宜生、竹人、浪
人三人即在编辑网上发言,认为应该用李晓辉的版本,理由是我们靠文字
取胜,不要太花哨,朴素点好(这三人后来去亚美办了《国风》后,为何
不再坚持朴素,怎么也学着一文一页,一页一图,甚至更花里花哨?)。
我则坚持说,这一期我编,我不愿那么朴素,以后谁编谁愿意朴素好了。
因为当天晚上就要出刊了,散宜生便给我发了一函要我给他打个电话,最
后谈谈。这是我们同事三年,第一次通话。他在电话里主要谈了两点:一,
这一期还是用李晓辉的版本,开始准备不足,朴素点,下一期再改进;
二,如果我坚持己见,新语丝会分裂,有一些人会退出去为亚美办一个新
杂志。我没料到连用哪一版本的多媒体版都会有人以退出另搞一套相要胁,
而这些人既然如此要胁,明摆着是把亚美的利益放在了新语丝之上,这样
的人,要走就走好了。所以对这个要胁,我不予理睬。只不过散宜生那么
说时,并没把自己放进那些人里头,给我的感觉是他只是在转达别人的要
胁,所以我以为他指的只是竹人和浪人这两个闹得最凶的人。以后的争论
中,散宜生的发言不多,也不激烈,给人的感觉是他只是在当和事佬,不
过我还是逐渐猜出了他所扮演的角色。但是以后他领头退出时,我还是有
些意外的,因为我觉得应该是由别人领头退出而他跟从,才比较符合他所
扮演的角色:-)。我还是得感谢散宜生表达了这个要胁,从那时候起我就
做最坏的打算,开始为分裂做准备。

而这个多媒体版风波,也使我明白新语丝与亚美绝无合作下去的可能。
李晓辉的言行,表明了所谓“亚美公司不以任何方式干预新语丝的运行”
不过是一句骗人的空话,而散宜生表达的那个要胁,更使我觉察到亚美已
在新语丝内部安插了人。风波才发生一天,是不可能就形成集体退出的要胁
的,唯一的解释是早就串通好了(我以后得知在上一年的圣诞节,他们与
亚美的人有一次聚会,背着我把事情都谈妥了)。所以我一面按原计划登
出多媒体版,一面提出从此与亚美中断合作。当时编辑部共九个人,我、
古平、阿飞、阿毅都不愿跟亚美合作;灰人则表示自己已很长时间没为新
语丝做过事,对这种重大事情不好表态,退了出去;散宜生、竹人、浪人
当然是要跟亚美继续合作下去的,浪人甚至说我既然无法跟亚美合作,他
可以接替我负责家页;还有一个啸尘,应我的邀请加入新语丝才两个月,
一直没有吭声,到该表态了,则想和稀泥,但表态后的第二天,就改变了
态度,站到竹人他们一边了。这时候如果要表决,刚好是一半对一半,所
以他们一面极其可笑地要把已退出新语丝十个月的嚎也算进来,一面又发
动了对我的围攻,其言词之激烈,不亚于ACT上的骂文,想借此再拉
一、两个人过去。竹人则不断地在那里自得其乐地点票数,声称反对票只
剩下了我和古平两票。但他们也知道,即使把反对票数算到了只剩下我一
个人,仍然无法促成新语丝与亚美的合作,原因很简单,杂志虽然大家轮
流在编,文库和家页则一直是我一个人在做。没有文库和家页,新语丝就
缺了一大半,所以,必须把文库和家页占有了才行。便由亚美机器管理员
出面,指责我试图hack他们的机器,禁止我进入新语丝在亚美机器上
的帐号,已经复制过去的文库和家页自然也就归他们所有了。但是那个网
址太新,没几个人知道,新语丝还有两个更早的、读的人也更多的网址,
那里的机器管理员却不是他们所指挥得动的,所以他们就又向我所在学校
的计算机中心的管理员告状,诬告我试图hack他们的机器,妄想使我
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上不了网,也就可以把读者都吸引到亚美的网址去。我
校的管理员根本就没理睬他们,但这此事也使我明白不能再对他们婆婆妈
妈了。一月二十五日,我宣布已向纽约州政府注册登记新语丝,建社理事
为我、古平和阿飞三人。第二天,散宜生请辞,竹人、浪人以及应邀加入
新语丝才一天的卓英也跟着退出。浪人大概没把台词背好,辞职信还改写
了一遍重发。啸尘则因为已定下由她编二月号,没法跟着退出,在新语丝
又不声不响呆了两个月,在我们开过了第一届理事会后,才提出辞职,辞
职信大意为: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争执使我很困惑,觉得自己还是当一名自
由撰稿人,不要加入任何组织比较好,故退出新语丝。然后就去了新成立
的亚美《国风》当她的自由撰稿人。自此这一所谓的“集体反叛”风波总
算真正结束。

1998.8.26.
 
CFC 解析能力太差:mad:

鸭鸭,麻烦你看完写个不超过100字的总结给我看。如果你看,如果你看完,如果你愿意写,如果你写,如果你写的不超过100字。
 
鸭鸭,麻烦看完写个不超过100字的总结给我看。如果你看,如果你看完,如果你愿意写,如果你写,如果你写的不超过100字。

俺也不看大段的,假传万卷书。。。这世界上还真有相信无辜的,都是江湖恩怨。
 
俺也不看大段的,假传万卷书。。。这世界上还真有相信无辜的,都是江湖恩怨。

西老师,记得你有2个论述
1个,你讲如果韩寒不再提诉,韩寒就是假的啥的(原话记不住了,懒得查帖子)
再1个,你讲如果韩寒成名的那个啥大赛里如果有韩父认识的人,韩寒就是假的,因为韩父讲那里面没一个熟人,结果评审团及编辑部里有一大票韩父同学甚至同宿舍的。。。

这2个对韩粉讲,不算铁证,但是对你西老师来讲,就是白纸黑字鸟

8过,你也讲过,一个坛子,各自表述:p
 

老方的反驳我自然是看了。只是那反驳(在我看来:blowzy:)根本就是避重就轻不着边际。事实上,南方周末的文章本身(还是在我看来:blowzy:)已经回避了方舟子的自我膨胀自我造神这个真正的问题 - 为此目的,他不惜双重标准构陷他人也绝不认错。

有时候真的是觉得很有意思 - 一个人的立场居然会对一个人的是非判断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更奇妙的是,一个人的立场居然会对他的事实判断产生如此不可思议的影响!:D
 
西老师,记得你有2个论述
1个,你讲如果韩寒不再提诉,韩寒就是假的啥的(原话记不住了,懒得查帖子)
再1个,你讲如果韩寒成名的那个啥大赛里如果有韩父认识的人,韩寒就是假的,因为韩父讲那里面没一个熟人,结果评审团及编辑部里有一大票韩父同学甚至同宿舍的。。。

这2个对韩粉讲,不算铁证,但是对你西老师来讲,就是白纸黑字鸟

8过,你也讲过,一个坛子,各自表述:p
西迈也有画不圆的时候,活该~~:blowzy::p

你不是韩寒,你了解他吗,你不了解他,你大包小揽的为他扛着,倒霉找上门了吧~~:blowzy::p

看韩寒能不能改变一下主意,或干点什么走几步的事~~帮你一下吧~~:blowzy::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