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华市南的卡尔顿大学校园,夹在两条同名的河流之间。东边是天然的丽都河,西边是人工的丽都运河。从校区西沿着运河岸上的巴艾中校路南行,不足一公里,就到了运河从天然丽都河分流出来的起始处。那里就是野猪背公园了。
天然的丽都河水,源于安大略湖北岸的金丝顿市,北流一百多公里,一路到达渥太华,却在进入市区之前,被野猪背大坝暂时堵在了莫尼斯湾。河湾的水通过建有多个泄水闸门的大坝,分成东西两股继续北流。
西流之水满满溢进人工开凿的小巧玲珑的丽都运河,静静地流过卡尔顿大学的西边,北上进入宽阔的道氏湖。休整之后的道氏湖水从湖的东南角转个弯出去,绢带一样优优雅雅地继续北上,穿过市区,最后在国会山的东侧汇入城北的渥太华河。
而莫尼斯湾东流的河水,则像一群刚放学的精力旺盛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涌出大坝东边的泄水闸门,欢笑着翻腾着,轰隆隆地跳下几级怪石陡坡,并在褐色岩石间相互推挤打闹,跌跌撞撞地向下冲,最后才跳进下游较宽的河面。几十米长的激流瀑布,白浪腾腾,水烟阵阵。一路浪花翻滚下来的河水,在下游汇集处泛着白沫,喘着气兜着圈儿,像玩累了的孩子们意犹未尽,在那里流连磨蹭一番,才被身后的浪头推挤着,无可奈何地离开野猪背公园继续流向更北处。

翻阅历史资料知道,当年美国闹独立的时候,忠于英王室的加拿大人为了抵御美国人可能发动的战争,计划开通连接安大略湖和渥太华河的丽都河航运。天然河道航运的困难之处,在于野猪背公园处那一段自南向北的岩石急流一一时称“三石流”(Three Rock Rapids)一一阻挡了船只的前进。为了开通航运,要么就得把这段岩石凿平,要么就得绕道而行。当时负责工程的巴艾中校,取避重就轻的态度,选择了从“三石流” 的上游处开辟一段人工运河的方案,从而避免了繁重的开凿岩石的工程。
多亏了巴艾的英明决策,不但为现在的渥太华市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丽都运河世界遗产,而且保留了野猪背公园这段一般城市公园难得一见的激流瀑布景观。
在野猪背大坝上走着,你看到的大坝其实像一个向莫尼斯湾的湖中突出的半圆小岛,北边的半圆坚实地挺立在湖水的出口处,从容地把迎面而来的水流分成东西两股。走在大坝上,脚下河水轰隆隆地响着,你并不担心坝基和桥的坚固。很难想象当年的大坝被洪水冲垮的情景,巴艾中校是怎么从坍塌的大坝上及时逃离出去的。
那是1829年的春天,北美大地冰雪消融的日子,新建的大坝经受着不断上涨的春水的考验。在这之前,大坝已经两度被大水冲垮了。也许,巴艾中校那天正带着一些工程人员站在大坝上视察工程质量,忽然就感觉到脚下的震动。他立刻意识到大坝有塌方的危险,高声喊叫大家快跑。人们刚刚撤离,大坝就稀里哗啦地被大水冲垮了。后来的人分析,巴艾中校这些人能够及时逃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北美大地尚未完全溶解的冰冻,延长了大坝被洪水冲垮的时间。
大坝三次被冲垮,极大地打击了工程人员的信心。那个倒霉的承包商完全泄了气,向巴艾中校递交了中断合同的申请。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大坝,是在这之后由新的承包商修建,并在以后的年代里多次改造完成的。
因为这些预计不到的事故和挫折,整个运河的实际开支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算,以致完工之后巴艾中校受到了英国国会的严厉审查。虽然审查的结果还给了巴艾的清白,但是,据说他的名誉损害已经实际形成。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巴艾中校生前没有因为完成了这件伟大的工程而得到过任何正式的嘉奖。郁郁寡欢的巴艾在运河完成后的第四年就去世了。

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受了委屈的巴艾中校如果能够死而复活,或者是在天有灵,现在到渥太华来走走,看到那么多以他名字命名的道路、学校和社区,他当年的委屈是否可以消弭了?
话扯远了,让我们回到野猪背公园来吧。
急流在由岩石组成的沟壑里一路冲撞下来,跳过过几级岩石,到了北边的低处汇集。此处地势平坦,河水在此向东西左右铺撒开来。水量丰富的时候,甚至绕过西岸的岩脊尽点,包围着这堵岩石墙。时常有人从大坝上走下来,扶着这堵岩石墙上的铁栏杆,一直走到岩石和激流的尽头,在那里看看身边翻滚的河水。水浅的时候,小孩子从岩石上继续走下河滩,在河水的边缘用小脚撩拨河水,然后开心地嘎嘎笑。河滩靠近大坝的弯角有大堆碎石,据说就是当年大坝被冲垮时候留下的痕迹。
顺着河水继续向北走,只见河面逐渐开阔,白浪已变成了一片清流,安静地在两岸的林间流淌着。
每年冬去春来,北美大地冰雪消融的季节里,丽都河春水上涨,就把这段公园中的河面升高了许多。河水淹没了河边的圆石,漫过了两岸的芦苇,在成片的林间穿梭而过。林子的上层,树叶新出,一片青翠碧绿。林间的河水,洋洋洒洒,浩浩荡荡。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夏日里,拿本书走到水边的圆石上坐着,就可以暂时避开现实事务的纷扰,独自跟文字后面的作者作心灵的交谈。从书本里抬起头来,有草木的青绿按摩你疲乏的眼球。一群野鸭在水中飘游着。大鸭子,不知道是鸭爸还是鸭妈,带头走到一块石头上,煽动翅膀叭叭地甩着身上的水,三个小鸭子也先后摇摇晃晃地爬了上来,一字儿排开蹲在石头上晒太阳。你跟它们说话,它们听不懂。你跟它们目光交流,它们对你不理不睬。只要你不站起来,不去接近它们,它们就当你不存在。它们跟你既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又似乎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它们也许只是你眼前的一道风景。而你对于它们又意味着什么呢?不可信赖的朋友?可不是么。我一站起身,它们全哗啦一下串进水里,远远地游开了。

女儿把鞋子脱掉,跳进水里去。我正想叫她不去追赶那群鸭子,却见她挽起裤管,小心翼翼地涉水过河。果然是冲那棵老气横秋的大树去的。那棵树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先天调皮,还是后天经历过大水的打击,没有跟其他树木那样天天向上,而是把主干向着河面横长了过来,分明是个不和谐的主儿。不过,一个公园里面如果都是一律向上长的树,可能就缺乏生气了吧。女儿爬到老树弯曲的主干上,一寸一寸地沿着树干向前爬了有一两尺的距离,就横坐在树干上,冲我傻笑,神态颇为快乐的样子。
天然的丽都河水,源于安大略湖北岸的金丝顿市,北流一百多公里,一路到达渥太华,却在进入市区之前,被野猪背大坝暂时堵在了莫尼斯湾。河湾的水通过建有多个泄水闸门的大坝,分成东西两股继续北流。
西流之水满满溢进人工开凿的小巧玲珑的丽都运河,静静地流过卡尔顿大学的西边,北上进入宽阔的道氏湖。休整之后的道氏湖水从湖的东南角转个弯出去,绢带一样优优雅雅地继续北上,穿过市区,最后在国会山的东侧汇入城北的渥太华河。
而莫尼斯湾东流的河水,则像一群刚放学的精力旺盛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涌出大坝东边的泄水闸门,欢笑着翻腾着,轰隆隆地跳下几级怪石陡坡,并在褐色岩石间相互推挤打闹,跌跌撞撞地向下冲,最后才跳进下游较宽的河面。几十米长的激流瀑布,白浪腾腾,水烟阵阵。一路浪花翻滚下来的河水,在下游汇集处泛着白沫,喘着气兜着圈儿,像玩累了的孩子们意犹未尽,在那里流连磨蹭一番,才被身后的浪头推挤着,无可奈何地离开野猪背公园继续流向更北处。

翻阅历史资料知道,当年美国闹独立的时候,忠于英王室的加拿大人为了抵御美国人可能发动的战争,计划开通连接安大略湖和渥太华河的丽都河航运。天然河道航运的困难之处,在于野猪背公园处那一段自南向北的岩石急流一一时称“三石流”(Three Rock Rapids)一一阻挡了船只的前进。为了开通航运,要么就得把这段岩石凿平,要么就得绕道而行。当时负责工程的巴艾中校,取避重就轻的态度,选择了从“三石流” 的上游处开辟一段人工运河的方案,从而避免了繁重的开凿岩石的工程。
多亏了巴艾的英明决策,不但为现在的渥太华市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丽都运河世界遗产,而且保留了野猪背公园这段一般城市公园难得一见的激流瀑布景观。
在野猪背大坝上走着,你看到的大坝其实像一个向莫尼斯湾的湖中突出的半圆小岛,北边的半圆坚实地挺立在湖水的出口处,从容地把迎面而来的水流分成东西两股。走在大坝上,脚下河水轰隆隆地响着,你并不担心坝基和桥的坚固。很难想象当年的大坝被洪水冲垮的情景,巴艾中校是怎么从坍塌的大坝上及时逃离出去的。
那是1829年的春天,北美大地冰雪消融的日子,新建的大坝经受着不断上涨的春水的考验。在这之前,大坝已经两度被大水冲垮了。也许,巴艾中校那天正带着一些工程人员站在大坝上视察工程质量,忽然就感觉到脚下的震动。他立刻意识到大坝有塌方的危险,高声喊叫大家快跑。人们刚刚撤离,大坝就稀里哗啦地被大水冲垮了。后来的人分析,巴艾中校这些人能够及时逃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北美大地尚未完全溶解的冰冻,延长了大坝被洪水冲垮的时间。
大坝三次被冲垮,极大地打击了工程人员的信心。那个倒霉的承包商完全泄了气,向巴艾中校递交了中断合同的申请。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大坝,是在这之后由新的承包商修建,并在以后的年代里多次改造完成的。
因为这些预计不到的事故和挫折,整个运河的实际开支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算,以致完工之后巴艾中校受到了英国国会的严厉审查。虽然审查的结果还给了巴艾的清白,但是,据说他的名誉损害已经实际形成。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巴艾中校生前没有因为完成了这件伟大的工程而得到过任何正式的嘉奖。郁郁寡欢的巴艾在运河完成后的第四年就去世了。

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受了委屈的巴艾中校如果能够死而复活,或者是在天有灵,现在到渥太华来走走,看到那么多以他名字命名的道路、学校和社区,他当年的委屈是否可以消弭了?
话扯远了,让我们回到野猪背公园来吧。
急流在由岩石组成的沟壑里一路冲撞下来,跳过过几级岩石,到了北边的低处汇集。此处地势平坦,河水在此向东西左右铺撒开来。水量丰富的时候,甚至绕过西岸的岩脊尽点,包围着这堵岩石墙。时常有人从大坝上走下来,扶着这堵岩石墙上的铁栏杆,一直走到岩石和激流的尽头,在那里看看身边翻滚的河水。水浅的时候,小孩子从岩石上继续走下河滩,在河水的边缘用小脚撩拨河水,然后开心地嘎嘎笑。河滩靠近大坝的弯角有大堆碎石,据说就是当年大坝被冲垮时候留下的痕迹。
顺着河水继续向北走,只见河面逐渐开阔,白浪已变成了一片清流,安静地在两岸的林间流淌着。
每年冬去春来,北美大地冰雪消融的季节里,丽都河春水上涨,就把这段公园中的河面升高了许多。河水淹没了河边的圆石,漫过了两岸的芦苇,在成片的林间穿梭而过。林子的上层,树叶新出,一片青翠碧绿。林间的河水,洋洋洒洒,浩浩荡荡。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夏日里,拿本书走到水边的圆石上坐着,就可以暂时避开现实事务的纷扰,独自跟文字后面的作者作心灵的交谈。从书本里抬起头来,有草木的青绿按摩你疲乏的眼球。一群野鸭在水中飘游着。大鸭子,不知道是鸭爸还是鸭妈,带头走到一块石头上,煽动翅膀叭叭地甩着身上的水,三个小鸭子也先后摇摇晃晃地爬了上来,一字儿排开蹲在石头上晒太阳。你跟它们说话,它们听不懂。你跟它们目光交流,它们对你不理不睬。只要你不站起来,不去接近它们,它们就当你不存在。它们跟你既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又似乎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它们也许只是你眼前的一道风景。而你对于它们又意味着什么呢?不可信赖的朋友?可不是么。我一站起身,它们全哗啦一下串进水里,远远地游开了。

女儿把鞋子脱掉,跳进水里去。我正想叫她不去追赶那群鸭子,却见她挽起裤管,小心翼翼地涉水过河。果然是冲那棵老气横秋的大树去的。那棵树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先天调皮,还是后天经历过大水的打击,没有跟其他树木那样天天向上,而是把主干向着河面横长了过来,分明是个不和谐的主儿。不过,一个公园里面如果都是一律向上长的树,可能就缺乏生气了吧。女儿爬到老树弯曲的主干上,一寸一寸地沿着树干向前爬了有一两尺的距离,就横坐在树干上,冲我傻笑,神态颇为快乐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