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中国婚姻的守护神下岗了 (zt)

不是教徒教堂让你举办婚礼吗?? 具我所知“NO”。
 
不是教徒教堂让你举办婚礼吗?? 具我所知“NO”。

如果不信神,教堂不过是一个建筑物而已。所以,到教堂举行婚礼不应该只是一个时髦时尚的地址选择而已。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接受神的祝福并按神的设计神的命令建立和呵护自己的婚姻家庭。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ews/1/250445.shtml



知名艺人宋丹丹参加女演员李小璐婚礼,深有感触,写了一段微博:“几次眼泪涌入眼眶,突然明白:我,为什么会有三次婚姻?因为,我从来就没有一次像样的婚礼。女孩们:别怕麻烦,一定要婚礼!要当众的那份承诺,要许多人的祝福,要公主的待遇。婚礼,上帝看得见的仪式,会得到祝福。”微博一天转发5万条,评论2万条,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宋丹丹是深受观众喜爱的小品喜剧演员,星路亨通,但在个人婚姻上却颇为坎坷。三次婚姻,对韦小宝们来说,是三个糖罐;而对一个女人来说,无疑是三次涅槃。在传统观念里,婚姻对于女人,可谓是第二次投胎,是生命最重要的部分。

  宋丹丹见景思情,睹物伤心,透出的是一个沧桑女人对完美婚姻的憧憬和珍惜。她说“一定要婚礼”,其实是要“那份当众的承诺”。在她心中,承诺如金,“当众的承诺”更是贵如钻石。

  可是,天价婚礼,转眼离婚的,比比皆是。“当众承诺”爱一辈子,转眼孔雀东南飞的,不胜枚举。当今浮躁社会,有几人能坚守一份承诺?婚姻的忠诚价值,早被二奶文化、天上人间撕得支离破碎了。老实窝囊的,瞧不上;奋斗成功的,靠不牢。声色犬马之中,满眼诱惑,牛郎泡妞了,许仙找小三了,连柳下惠也买伟哥了。世道不古,玉皇大帝做证婚人,也白扯。

  过去结婚,写一副对联:“天赐良缘一线牵,花好月圆百年好。”朴素的婚礼,没有鲜花,没有礼炮,没有加成凯迪拉克,没有路虎迎亲车队,亲友恭祝,其乐融融。一对新人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真的慢慢看着变老。老了,还是长相依。

  而今,裸婚虽是时髦,但毕竟寥若晨星。中国习俗,大凡结婚,都会力所能及,甚至踮起脚尖也要婚礼一番。婚礼过后,就是柴米油盐。祝福过后,就是生活艰辛。忠诚于心的,忠诚能成为彼此抵御诱惑的心灵堤坝。寄托于物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象都是别人的好。于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风流女子,渴慕更“公主的待遇”;花花公子,期待更妖娆的公主。一方的忠诚,永远追不上另一份变心的翅膀。故而,婚姻的根,不是扎在热闹的婚礼上,而是扎在墨守的良心中。

  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离婚率连续7年攀高。人们常说婚姻是神圣的,然而在今天的人们眼里,爱情依然美好,婚姻却似乎不再那么神圣。“一见钟情,婚了;一怒之下,离了”,如今,“闪婚”、“闪离”似乎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仅今年一季度,全国就有46.5万对夫妻劳燕分飞,平均每天有5000对夫妻离婚,离婚率达到14.6%,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离婚率已超过1/3。我们这个曾经号称“世界婚姻最稳定的国家”,正经受着“中国式离婚”的强烈冲击。

  “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台湾一家人演唱的这首歌,每次倾听,总有无限感触。一向崇尚“家和万事兴”的华夏儿女,为何却抵挡不住“新离婚时代”的到来,中国婚姻的守护神真的下岗了吗?

  当今中国婚姻面临五大冲击。

  其一,价值观念错位。金钱至上、物质至上和随心所欲。金钱、房子、车子之类作为衡量婚姻质量的重要指标。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变革给婚姻的稳定带来巨大冲击。社会风气恶化,女人变坏就有钱,男人有钱就变坏。个人自由和私欲享受,压倒了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其二,婚姻伦理崩塌。过去离婚不光彩,而今“好人不离婚,离婚没好人”的观念逐渐转变,现代家庭的凝聚力发生转移,人们不再受孩子、外人评价等原因束缚。

  其三,生活方式转变。年轻人群是离婚主力军,中年阶段婚姻相对平稳,50岁以上人群离婚率又出现上扬。与过去“二人经济联合体”的合作式婚姻不同,对多数“80后”而言,男女都有半边天,谁也不再离不开谁,个人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与自由空间。人们更希望追求高质量的“完美爱情”,对婚姻的期望升高、容忍度降低。独生子女从小就受父母骄宠,一些人从小就养成了自私自大的个性。心智上的不成熟和家务上的“低能”,破灭了小夫妻婚前的美好憧憬。开始闪婚,转眼闪离。

  其四,法律手续简化。民政部对婚姻登记条例和协议离婚条例进行了修改,简化了结婚和离婚程序,也使得一部分人冲动离婚变得容易。

  其五,充分再婚机遇。有些人不以出轨为耻,反而作为成功标志,作为炫耀资本。更有人认为“剩男剩女这么多,离了不愁找不到新的”,使得原本脆弱的婚姻更加摇摇欲坠。

  中国离婚率飙升,喜忧参半。喜的是,一个地方离婚率高并不能代表婚姻质量低下、社会混乱。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厦门、台北、香港、大连、杭州和哈尔滨。这些城市在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名列前茅。生活在离婚法律比较宽松,观念比较开放的国家的人,幸福感更强。因为感情不好的夫妻可以顺利解体,保持婚姻关系的人,都过着质量较高的感情生活,这是更和谐的社会状态。

  忧的是,离婚率越来越高,导致传统家庭道德丧失殆尽。离婚给子女带来无法弥补的精神伤害,甚至因此形成反社会人格。因离婚率高而导致“恐婚”,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当前是一个社会流动、职业流动、社会分化非常频繁的时代。不同职业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使得异质婚姻流行。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的择偶观、性别分工、生育观、面子观、权利观,甚至殡葬观都不一样。但即便在多元化的时代里,对婚姻美德的追寻、赞美、升华和固守,依然是一种人文责任,一种精神回归。

  失去的,总是最美好的。当我们聆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爱情故事。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份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夫复何存?当我们不断寻找新鲜刺激的时候,是否也品尝不断的失落苦果和岁月遗憾?我们爱情的真谛和婚姻的幸福,难道只是随心所欲?古典爱情死了,人更自由了。莫非,这个社会是下半身战胜了上半身?

  也许,信仰才是人类婚姻的幸福之门。



说了半天,“中国婚姻的守护神”是什么呀?什么时候上岗的就下岗了?
 
如果不信神,教堂不过是一个建筑物而已。所以,到教堂举行婚礼不应该只是一个时髦时尚的地址选择而已。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接受神的祝福并按神的设计神的命令建立和呵护自己的婚姻家庭。



从而也接受了神的压迫。“靠外力压迫维持生存的婚姻不是幸福的婚姻”。
 
不是教徒教堂让你举办婚礼吗?? 具我所知“NO”。
 
如果不信神,教堂不过是一个建筑物而已。所以,到教堂举行婚礼不应该只是一个时髦时尚的地址选择而已。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接受神的祝福并按神的设计神的命令建立和呵护自己的婚姻家庭。

没好意思直说。

您去宗教论坛开个帖讨论吧,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blowzy:
 
不是教徒教堂让你举办婚礼吗?? 具我所知“NO”。

是告诉你先入会。:D


上次我们教会的一对年轻的弟兄姊妹举行婚礼,新娘新婚不久的同室同学携丈夫从上海飞过来祝贺并度蜜月。在牧师证婚和新郎新娘交换誓词的过程中,那位同学哭得泪人似的。

一生中有一次为了别人的感动其实都是很不错的。

不过,我在建议大家说应该到教堂举行婚礼时,确实没有想到许多教会不会为非基督徒主持婚礼这个因素。抱歉。
 
虽然对基督教,天主教有所保留意见,但是对神父这种见缝扎针,不折不挠的传教精神还是挺佩服的。

要是人人都信主,也没啥不好,总比信钱强不是。
 
婚姻只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罢了,在中国现在这样说是"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笑贫不笑娼的社会,还能指望个啥。婚礼,誓言,教堂,那都是浮云,能保障婚姻幸福的,就是2人的幸福价值观和社会环境对婚姻的影响了。
送丹丹都这岁数了还这样感慨,搞不懂。

在中国可以理解。因为没钱可能就看不起病,没地方住,那就不是哭的问题,而是悲哀和绝望的问题。

但在加拿大,我会选择在自行车上笑。再不济,也能看的起病,吃上饭,有地方住。对我来说,就足够了。

在加拿大,没有爱,结婚来干嘛?

人没有了灵魂,没有了尊严,那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
 
从而也接受了神的压迫。“靠外力压迫维持生存的婚姻不是幸福的婚姻”。

神不会压迫人的,否则世上就不会有这么多罪恶了。神会管教他的儿女,但是这管教一定是我们所能承受的。
 
...。在牧师证婚和新郎新娘交换誓词的过程中,那位同学哭得泪人似的。

...。

"我得同这个人患难与共、白头携老!?":crying::crying::crying:



:dx::dx::dx:
 
没好意思直说。

您去宗教论坛开个帖讨论吧,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blowzy:

呵呵,在此贴不再发言了。我再发言,超版要发威了。谢谢村长的宽容。:):blowzy:
 
"我得同这个人患难与共、白头携老!?":crying::crying::crying:



::

呵呵,刚发了那个遵命贴,您说我这是回还是不回?:)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