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面对面》里说“舔屁” (转帖)
高 远
说句实话,写下这个题目时,我都不好意思,看到这句脏话,无论是对人对己,都好比吃饭时咬到苍蝇一样堵心。
这句脏话在2月18和19日晚上,央视《面对面》栏目《专访钢琴艺术家郎朗》的节目里,一直被郎朗三令五申,当主持人王志问郎朗,乐团、经纪人公司和音乐学院的关系时,郎朗回答说(大意):那肯定是乐团给经纪人公司舔屁,不可能是经纪人公司给乐团舔屁,他们很清楚如何舔屁。“舔屁”这样的不雅之辞从郎朗口中说出,圈外人觉得有伤大雅,圈内人也许会听着习以为常,安之若素。
在传统音乐圈中,很多领域孩子们的素质 都令老师和长辈担忧,这也是许多艺术行当里的普遍现象。记得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刘霖老师来巴黎做学术交流,他和我的工作室就在一栋楼中,我与刘老师朝夕相伴了大半年时间。谈艺术,谈人生,刘老师谈到一些学生素质的时候,他说,有不少孩子天赋很好,技术超常,唯一欠缺的就是艺术的综合素质和个人的修养。而现代人往往以为,天赋和技术的分量要大于个人素质的培养。其实恰恰相反,如果把艺术比作一个常青树,那么个人的修养与文化的积淀才是使其茁壮成长的根本,不然好比沙堆起高楼,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对其艺术生命来说,是很危险的。
如今看到郎朗源自商业行为运作的火爆场面,我不尽又想起刘霖老师说的话。在春节晚会当中,郎朗一曲储望华早年改编的《翻身的日子》,让人听来不尽振腕叹息。演奏不仅趋向于浮躁花哨,华而不实,肢体的动作比音乐的内涵要来得张扬肆意,毫无顾忌。即便是只有一两分钟时间,如此满有民族情调的一个钢琴小品,满可以表现得轻松雅致,处理得急缓自然,张弛适度,不必要急急火火地像追飞机一般。这样的艺术处理,本与储先生的音乐情境大相径庭,但这如果算是郎朗自己的艺术风格,也算罢了。如果面对大众,尤其对于大多数痴迷钢琴艺术的琴童和家长来说,外在的浮躁对他们的影响,弊大大多于利。现今郎朗真正的艺术水准,已与他出道之时大相径庭,郎朗的演奏似乎已经渐渐远离钢琴艺术的精神内涵,反倒更像流行歌星的作秀。不知道应该让人是悲还是喜。
在《面对面》节目中,郎朗的脏话说出来没有丝毫遮挡,就像琴音般流动自然,让人感觉到就像他的琴技一样,已经融在骨内心中了。
这不由我想起有过交往的李云迪,虽然李云迪也流露出少年成名的傲气,但他还是中规中矩,谨慎行事的。这又让我想起李云迪的导师但昭义先生,一个随和自谦,没有任何架子的小老头。在巴黎,我与但昭义老师交流,最后但老师很认真地说,云迪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大家的支持,特别是海外的同道们,我替云迪感谢大家,感谢你们。但昭义的话语至今想起仍飘荡在我的耳畔。我即此更想到郎朗在国内时的专业导师,中央音乐学院的赵屏国先生。他为人谦和,修养醇厚,与他接触的人无不为其学识风范所叹服。即此我们又不能不谈到郎朗,他的三令五申,喋喋不休的“舔屁”,怎不叫人倍感云泥之别,又何尝不叹!
法国著名艺评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众所瞩目的演奏家和艺术家,每个时代都能吸引着他的追随者。”由此可见一位艺术人的行为德操影响之广泛。
在这里,衷心希望郎朗在繁华似锦的艺旅大道上,珍重自己的艺术,重在培植个人的修为与涵养,洗尽铅华,达到真正的凤凰涅磐的妙契,能长久的凤鸣高岗,鹤啸阡陌,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