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那种住侃屯,每天开车奔Downtown方向上班,晚上下班再顶着刺眼的太阳,和冰球迷们堵着蹭回家的悲慛一族
换房子不是选项啊,一来LD就在侃屯上班,离家不到10分钟,至少顾了一头;二来侃屯住久了,喜欢社区的感觉,舍不得搬。 所以我还得和渥太华这北美第十差的交通战斗下去,而且看不到relieve的希望。
不过情况也不是那么不堪。我每天早晚赶的都是高峰的尾巴,单程平均45分钟,+/-2 σ = +/- 15 min. 当然如果路上用了一个小时,人的情绪就很不好了。我的对策是在车内听广播,听小说,或者听音乐唱歌,只要能把时间利用起来,堵就堵吧。
不扯地铁轻轨环城新高速,其实要缓解上下班时间417的拥堵问题,也有比较简单易行的办法,比如高峰时段大货车不许上417, 比如把417中间的隔断改成flexible的,估计交通情况安排lanes, 早晨东4西2,傍晚东2西4,很难吗?最不济,设条2+专用lane鼓励Carpool 啊。可是就是什么都不做,一帮庸才懒人愚蠢官僚。光在那里讨论什么轻轨,$2B, 才从Blair到Tunney's Pasture, 加个downtown tunnel, 管P用啊。
我非常赞同TIFF的意见,长远讲应该靠信息技术减少人和物流动的必要。可是看看各单位有几个真心支持的,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都巴不得下属呆在眼皮底下。其实可以设想推行以社区为基地的卫星办公中心模式,比如联邦政府可以在鹅岭,侃屯,巴屯都设政府办公楼,政府工作人员就近上班。鹅岭以前有人提这个计划,后来好像没动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