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记者面前的一份市场调查报告透露了这样的消息,全球光传输网络市场格局在去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法国电信巨子阿尔卡特异军突起,一举超越北电、朗讯等老对手登顶成功,而中国的华为技术杀出众多国际通信巨头重围,勇夺亚太市场第一。而更有意思的是,今年随着阿尔卡特(中国)与上海贝尔合并,并以其为基地重整阿尔卡特在中国的通信产业,阿尔卡特和华为两大光网巨头在亚太将有一番激烈的较量。超越北电、朗讯
一般的读者对于光网络传输、ADSL、电信基础设施这些通信行业名词可能难以理解,但那些在各大城市和野外把马路像拉链一样不断地挖开并埋进去光纤的场景,正是中国飞速发展的通信网络建设的真实写照,电话、传真、上网的信号在光纤网络里飞速,人们的世界因此而联通,但铺设这些网络所费甚巨,光网络因此成为世界上规模巨大增长迅速的通信市场。
记者拿到了美国权威咨询机构RHK的报告,它估算去年全球光网络市场总量为282亿美元,其中阿尔卡特超越了2000年的状元北电,以16%排到了第一位,其后是朗讯的12%和北电的11%,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华为第一次跻进前十,以3%的份额和思科等并列第十位。
报告指出,阿尔卡特的崛起归因于“在全球每个市场的平衡分布,它在每个大洲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而另一份来自Dell’Oro公司的报告显示,2001年的宽带接入ADSL市场,阿尔卡特也以36%的份额位列第一,它共提供了1500万线ADSL,领先竞争者3倍以上。
记者从阿尔卡特了解到的信息是,2001年阿尔卡特电信设备收入达254亿欧元,超过其它电信制造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施提供商。2001年五月号的《财富》杂志对此的评价是:阿尔卡特产品和市场处在最好的位置。纯粹的电信设备商
去年朗讯危机阿尔卡特挺身而出要将之收购的时候,很多人都在问:阿尔卡特是谁?收购朗讯最终流产,但阿尔卡特以能够收购朗讯的公司因此闻名,也透露出它在朗讯的主营业务光纤网络市场实力不凡。
等到阿尔卡特以3・12亿美元现金和在华大部分通信企业为代价占有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50%+1股的股份时,阿尔卡特的实力才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上海贝尔是中国最大的合资通信企业,中国政府选择阿尔卡特打破外资控股合资通信企业的坚冰,且出手就从最大的一家改起,阿尔卡特的实力是个坚实基础。
去年全球电信业遭遇了太多吃惊和不幸,朗讯濒临破产,北电、思科的巨额赤字,摩托罗拉、爱立信首次年度亏损,但阿尔卡特这家法国企业却大显逆市上升的黑马势头,可以说趁着对手在市场大环境打击下节节败退的良机,大肆圈占市场份额,现在,全球电信设备商的王冠戴在了这家法国公司头上。为什么是它?
阿尔卡特公司得到的答复可以作为部分答案,1995年阿尔卡特公司的通信业务只占到39%,但随后阿尔卡特陆续卖掉工程、能源甚至媒体等其它业务,到2001年它已经成为一个通信业务占到100%的纯粹通信业巨头,从天上的卫星,到陆地海底的光缆,以及千家万户接入宽代网的设备,还有手机等移动通信产品,凡是属于通信行业的,阿尔卡特都有。在通信业之外的一个不剩,而在通信业内则是应有尽有,也许正如诺基亚专心做手机在短短几年之内成为手机霸主,阿尔卡特的通信专业化帮助了它建立了核心竞争力。华为称雄亚太
不过,至少在中国市场阿尔卡特还无法露出最后的微笑,本土企业如华为这样的公司的快速成长,让阿尔卡特在中国遭遇了阻击,尤其是在阿尔卡特的强项之一光网络上。
在肯定了阿尔卡特在全球光网市场的领导地位后,RHK的报告同样明确地指出,2001年华为在亚太地区市场份额从10%上升到15・4%,超越了2000年领先的日本企业富士通和NEC名列第一,在中国市场占35・6%,份额更是第一。这里该我们问“为什么是华为?”
华为在媒体里是出了名的低调,但去年光网市场出奇优良的成绩还是让他们在一份汇报材料中写道:“2001年,光网络作为华为公司的三大支柱产品之一,无论在产品技术的突破,还是市场销售的增长和海外市场的拓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华为方面特意强调,华为在高端光网络的突破已使它在国内光网络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记者了解到,2001年华为光网络的销售额近70亿元,在业界创纪录地实现了从1995年起连续6年市场增长率超过100%的业绩。中国是块硬骨头
当记者把国内光网市场格局和全球格局对比向阿尔卡特提问时,该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张佩和的回答说“国内有些企业在低端产品上确实做得不错。”而作为对此的评论,华为列举了以下数据:2001年华为在光网络领域的最大突破可能是其海外市场,与前一年相比,华为光网络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增加了三倍以上,更具有意义的是,其高端传输产品已经进入欧洲市场,在德国、西班牙的重要骨干网上获得成功应用。
双方的竞争核心还是在亚洲,RHK的报告指出,2001年亚太区光网市场在全球市场萎缩的背景下逆市增长了28%,达到了51・4亿美元,华为登顶因为“在中国市场的巨大增长”,而丢失市场的日本企业也是因为在日本本土市场的平淡,该报告还特意提到了阿尔卡特的份额从8・8%降到了5・2%.
这种反差,张佩和表示是因为市场总量增加了,因为阿尔卡特在亚洲也在高速增长,2000年亚太区业务占了公司整体7%比例,到了2001年已经上升到13・4%,增长率几乎100%。不过记者注意到,这个数据描述的是阿尔卡特的整体业绩,并非单指光网市场,而RHK报告指出阿尔卡特在中国光网市场表现不佳是导致阿尔卡特在亚太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该报告也称,在今年第一季度,阿尔卡特和富士通在中国、日本以外的亚洲市场表现良好
一般的读者对于光网络传输、ADSL、电信基础设施这些通信行业名词可能难以理解,但那些在各大城市和野外把马路像拉链一样不断地挖开并埋进去光纤的场景,正是中国飞速发展的通信网络建设的真实写照,电话、传真、上网的信号在光纤网络里飞速,人们的世界因此而联通,但铺设这些网络所费甚巨,光网络因此成为世界上规模巨大增长迅速的通信市场。
记者拿到了美国权威咨询机构RHK的报告,它估算去年全球光网络市场总量为282亿美元,其中阿尔卡特超越了2000年的状元北电,以16%排到了第一位,其后是朗讯的12%和北电的11%,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华为第一次跻进前十,以3%的份额和思科等并列第十位。
报告指出,阿尔卡特的崛起归因于“在全球每个市场的平衡分布,它在每个大洲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而另一份来自Dell’Oro公司的报告显示,2001年的宽带接入ADSL市场,阿尔卡特也以36%的份额位列第一,它共提供了1500万线ADSL,领先竞争者3倍以上。
记者从阿尔卡特了解到的信息是,2001年阿尔卡特电信设备收入达254亿欧元,超过其它电信制造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施提供商。2001年五月号的《财富》杂志对此的评价是:阿尔卡特产品和市场处在最好的位置。纯粹的电信设备商
去年朗讯危机阿尔卡特挺身而出要将之收购的时候,很多人都在问:阿尔卡特是谁?收购朗讯最终流产,但阿尔卡特以能够收购朗讯的公司因此闻名,也透露出它在朗讯的主营业务光纤网络市场实力不凡。
等到阿尔卡特以3・12亿美元现金和在华大部分通信企业为代价占有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50%+1股的股份时,阿尔卡特的实力才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上海贝尔是中国最大的合资通信企业,中国政府选择阿尔卡特打破外资控股合资通信企业的坚冰,且出手就从最大的一家改起,阿尔卡特的实力是个坚实基础。
去年全球电信业遭遇了太多吃惊和不幸,朗讯濒临破产,北电、思科的巨额赤字,摩托罗拉、爱立信首次年度亏损,但阿尔卡特这家法国企业却大显逆市上升的黑马势头,可以说趁着对手在市场大环境打击下节节败退的良机,大肆圈占市场份额,现在,全球电信设备商的王冠戴在了这家法国公司头上。为什么是它?
阿尔卡特公司得到的答复可以作为部分答案,1995年阿尔卡特公司的通信业务只占到39%,但随后阿尔卡特陆续卖掉工程、能源甚至媒体等其它业务,到2001年它已经成为一个通信业务占到100%的纯粹通信业巨头,从天上的卫星,到陆地海底的光缆,以及千家万户接入宽代网的设备,还有手机等移动通信产品,凡是属于通信行业的,阿尔卡特都有。在通信业之外的一个不剩,而在通信业内则是应有尽有,也许正如诺基亚专心做手机在短短几年之内成为手机霸主,阿尔卡特的通信专业化帮助了它建立了核心竞争力。华为称雄亚太
不过,至少在中国市场阿尔卡特还无法露出最后的微笑,本土企业如华为这样的公司的快速成长,让阿尔卡特在中国遭遇了阻击,尤其是在阿尔卡特的强项之一光网络上。
在肯定了阿尔卡特在全球光网市场的领导地位后,RHK的报告同样明确地指出,2001年华为在亚太地区市场份额从10%上升到15・4%,超越了2000年领先的日本企业富士通和NEC名列第一,在中国市场占35・6%,份额更是第一。这里该我们问“为什么是华为?”
华为在媒体里是出了名的低调,但去年光网市场出奇优良的成绩还是让他们在一份汇报材料中写道:“2001年,光网络作为华为公司的三大支柱产品之一,无论在产品技术的突破,还是市场销售的增长和海外市场的拓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华为方面特意强调,华为在高端光网络的突破已使它在国内光网络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记者了解到,2001年华为光网络的销售额近70亿元,在业界创纪录地实现了从1995年起连续6年市场增长率超过100%的业绩。中国是块硬骨头
当记者把国内光网市场格局和全球格局对比向阿尔卡特提问时,该公司中国区市场总监张佩和的回答说“国内有些企业在低端产品上确实做得不错。”而作为对此的评论,华为列举了以下数据:2001年华为在光网络领域的最大突破可能是其海外市场,与前一年相比,华为光网络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增加了三倍以上,更具有意义的是,其高端传输产品已经进入欧洲市场,在德国、西班牙的重要骨干网上获得成功应用。
双方的竞争核心还是在亚洲,RHK的报告指出,2001年亚太区光网市场在全球市场萎缩的背景下逆市增长了28%,达到了51・4亿美元,华为登顶因为“在中国市场的巨大增长”,而丢失市场的日本企业也是因为在日本本土市场的平淡,该报告还特意提到了阿尔卡特的份额从8・8%降到了5・2%.
这种反差,张佩和表示是因为市场总量增加了,因为阿尔卡特在亚洲也在高速增长,2000年亚太区业务占了公司整体7%比例,到了2001年已经上升到13・4%,增长率几乎100%。不过记者注意到,这个数据描述的是阿尔卡特的整体业绩,并非单指光网市场,而RHK报告指出阿尔卡特在中国光网市场表现不佳是导致阿尔卡特在亚太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该报告也称,在今年第一季度,阿尔卡特和富士通在中国、日本以外的亚洲市场表现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