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被扭曲的金牌情结

tianyahaijiao'

新手上路
注册
2012-06-05
消息
44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0
作者:正风青杨

   伦敦奥运会上,同样两个中国选手,易思玲得了金牌,喻丹得到了铜牌。得到的待遇却天壤之别!国务院贺电上没有喻丹的名字,CCTV连一个对准喻丹的特写镜头都没有;一个17岁的女孩三次试举失败,被称为“耻辱”;一个23岁的小伙失败,失声痛哭“有愧于祖国”…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奥运?我们的体育,似乎变成一部争夺奥运金牌的机器,而忘记增强大众体质是它最初的本来宗旨。
  
   难怪有人说,在这个不懂尊重的国度里,除金牌本身,没有任何伟大。其实金牌只是引子,健身才是目的。如果一边是国家在各种体育比赛中金牌数一路飙升,一边却是高考生体质连年下滑,是全民体育事业发展停滞不前,是城市市民无健身器材和设施,无处锻炼身体。试问,我们要那么多的金牌又有何用?
  
   金牌情结背后的“势利眼”
  
   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呢?根源就在于,现行的国家体育机制,与其说是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不如说是为培养夺取世界冠军的“生产机器”。官员们为什么看重金牌,因为这直接与他们的政绩有关。据说出征奥运之前,各地方早就事先定下指标的。完成好的,加官进爵,飞黄腾达;完成不好的,打入冷宫,面壁思过。在官员的功劳簿上,一块金牌的价值大大超过两块银牌呢。
  
   媒体也是金牌的“势力眼”,得了金牌就成了大英雄,被记者团团围住,问很多弱智和有引导性的问题。中国金牌获得者接受访问时,都说“为祖国、为人民争光”这类话,而美国运动员则多是感谢家人支持,个人感到自豪等。但如果只拿了银牌铜牌或者三甲之外的运动员就完蛋了。先是解说员用幽怨的语气说只拿到了某某成绩,然后分析说某某方面发挥不好,准备不足,丝毫不考虑到是不是别人更强大或者发挥得更出色,没有一句勉励的话,更没有对运动员从小到大到赛前所付出的辛劳汗水的肯定。然后电视镜头会马上转到别的赛场,好像一切没有发生过。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英国,即使运动员比赛失利,只要他们尽力了,公众和媒体都会对他们报以热烈的回应。国人的这种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很难说不是媒体灌输和渲染的。比如某位运动员获得奥运金牌后,多家大报会把他制作成头版头条,渲染成是“重振国威”、“东方巨龙苏醒”等等。而在美国的报纸上,则看不到对获得金牌有这样的报道。
  
   一枚金牌的巨大成本
  
   中国人计较奥运金牌的多少,只是因为金牌象征着国人的强国梦,但似乎少有人论及获得奥运金牌的成本和效率问题。那么拿一枚奥运金牌到底要花多少钱? 
     
   根据统计,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体育总局事业费每年10亿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体育总局事业费涨到每年30亿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体育总局事业费又涨到每年50亿元。雅典奥运会备战4年,中国花费近200亿元。这次中国队获得32枚金牌,每枚金牌的成本就是6亿多元,可谓世界上最昂贵的金牌。而且这只是前期国家投入的费用,还不包括得牌后各级政府以及企业对运动员、教练的奖励。
  
   我们投入这么大,就为了博得一阵口彩?就为了让某些人兴奋一个月?依靠金牌支撑贫弱国力门面的时代,已经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而离去,我们不再需要靠金牌来证明实力,也没有必要再为几十块奥运金牌,支付出那么多的财政资金和体育资源。
  
   金牌数能代表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吗?
  
   政府过度重视金牌榜,但金牌数能够和全民健身划等号吗?我们每年投入大笔资金和人力物力用于夺金项目,却忽视对民间体育的投入。导致民间缺乏足够的锻炼场所和资金,国民身体素质状况跟金牌世界第一极不相称,2004年完成的“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均占有体育场地1.04平方米,远远低于日本的人均约19平方米。这样的标准怎能举起“体育强国”的大旗?孰不知,培养一个国家运动员占据的资源可以让多少民众有参与运动的可能。
  
   目前,中国有1.6亿人患高血压、1.6亿人患高血脂,有2亿人超重或肥胖;城市里,每5个孩子就有1个小胖墩儿,高中生里85%以上的学生是小四眼儿,人均体育设施在世界上排百名开外,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难怪前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退任后,在家乡说了这样一番感叹的话:“我当政最大的遗憾是人民的体质改善得还不够快,日本人的体质提高得比我们快,二战后他们的平均身高增加了12厘米,而我们还不到4厘米。我这个1.68米的个头,回到家乡居然算是个大个子,太不像话了。”
    
   我们离真正的奥运精神有多远?
  
   中国多拿几块金牌又能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体育强国不是金牌攒起来的。我们更迫切的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需要激励一代人自强不息,需要关注人的发展,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价值。英国著名歌星罗比·威廉姆斯因为妻子预产期就在本届奥运会闭幕式期间,因此他退出了闭幕式的表演。对于威廉姆斯来说,家庭显然是第一位的,这就是英国人的奥运观,英国人的生活态度。
  
   奥林匹克是一种精神,赛场上有输有赢,但掌声不只是给冠军,只要尽力就是英雄,因为他们已经挑战了自我。金牌固然可贵,但得金牌者就风光无限,得银牌铜牌者好像铩羽而归,没得牌牌者更是无颜见故乡父老……难道这就是所谓“重在参与”?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说过,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但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百年奥运,直到现在我们才幡然觉醒:奥运,不过是一场竞技游戏,金牌,只是一次通关奖励。乐趣,不在终点,而在于过程的紧张与凶险。希望在未来的奥运会上,中国人能找到更多金牌之外的快乐!
 
 外媒质问:16岁金牌得主叶诗文是只会拿金牌的机器人吗?我们的国人是要骂娘的:你们全家都是机器人!不过笔者以为中国人心中的奥运其实不是真正的奥运,我们只是疯狂的崇拜权力!
   
  
    从处女情结到金牌情结
  
   权力迷信蔓延而生的金牌迷信
  
  中国人的处女情结大抵上要算世界之最了,只是吉尼斯纪录不关心这玩意,要是关注了没准还能给中国被社会阉割了的男人们颁发一个,毕竟这种情结象征的也是权力的根本,一种所谓的尊严其实却又是卑微的必然。我们常常闹不明白,究竟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去负责的?是女人身上的那块膜?还是对女权最基本的尊重与维护?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究竟是要权力至上?还是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身边的弱者,而不是仰望强权、鄙夷弱势群体!这种情结,大抵上要有几千年的历史,放在古代,一个非处女估摸是要被溺死的。
  
  在男权社会里,处女情结就成了男人和女人们最为看重的事了,如今社会进步了,女权更多的趋向自由,而男权还是在质问女人怎么可以如此随意?可男权从来不曾反省,为什么自己的女同胞会如此随意?在男权社会中男人都自愿被阉割了,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比男人还弱的女人呢?至少权力在女人看来已经淡化了很多,而男人们还在疯狂的追求着。
  
  那么金牌情结呢?所谓奥运,其精神在于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抱歉没有市场,我们看重的是金牌,权力的象征,所谓的荣耀,从出生就为金牌而生,到金牌成为全民的狂欢,似乎这就是中国版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否看着有点熟悉?恭喜您看到了一些本质,就像我们的教育从出生为分数而生,到毕业为分数而毕业,至于能力、思想都是其次!于是奥运似乎就成了全世界的狂欢,而不再是一种理解、友谊、团结,也就更不会存在公平!
  
  至少从周俊被软膝盖骨的传统媒体称为是:“中国女举最耻辱的一败”。笔者就已经明白为什么08年奥运会我都没一点感觉,不去看所谓的比赛,不去感受所谓的荣誉,也就更不会像赵大叔那样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演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对奥运如此荡漾的情怀,笔者其实可想问年轻人有几个懂奥运的吗?更何况八十岁的老人呢?当然这些是虚构的,但真实存在的是奥运成为一个赚钱很快的机构,至少对于中国这个一个奖牌都几千万投入的国度来说,是这样的!
  
  于是金牌情结在中国这个权力崇拜的国度是很有市场的,跟教育一样,每个为人父母的都拼命的逼孩子读书,老师拼命的让孩子背书,其结局无非是考个一百分,可是这样的一百分所培养出来的是人才还是奴才呢?我们的金牌情结培养出来的又是体育健儿还是体制胸前的小红花呢?别玷污了幼儿园的小红花了!这年头,搞体育的你伤不起啊!
  
  
  
  奥运与我如浮云
  
   奥运金牌就是政绩
  
  奥运其实对笔者来说一直是浮云,从08年那场类似戏剧一般的驱逐市民到用钱砸出来的无与伦比,笔者明白对于某国来说奥运已经远远高于一个国家公民最基本的人权与尊严!那么这样一个国际牌坊,笔者何须关注下面的婊子?当然奥运本质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某国变了质罢了。至于为什么会变质?笔者以为,在体制的糜烂下,所有的一切都是糜烂不堪的,从机械的生活到苍白的信仰,再到亲情、爱情及友情。
  
  最近一条微博挺火:“我已经不再关注了奥运了。因为我已经明白:金牌多少,其实与国力没多大关系,与百姓生活没多大关系,与人民健康也没多大关系。我也明白:供养庞大的官办体育机构和那么多职业运动员,是要花太多钱的。我还明白:当一个国家还老无所养,病无所医时,再多的金牌也证明不了你不再是东亚病夫!”这条微博让我想起了那年的狂欢,那年的狂欢不明真相的都快乐与兴奋着,唯有被驱逐的和意识清醒的在悲痛,数不清的民脂民膏为这场狂欢的买单,等全民狂欢过后才发现,不过又给外国人看了一出好戏罢了。
  有多少人关注奥运金牌?笔者以为还是大多数的,如果拿了铜牌,不好意思,没你啥事了,党和国家培养你这么多年,拿个破铜牌还有脸在电视上有镜头?你可以说有愧于党了!当然你要是拿了金牌也与你无关,都是领导们领导有方啊!所以奥运就是政绩,这点可以佐证了。当然中国的情况应该是什么样子才算回归正确的价值观?笔者以为关注奥运金牌的人回到关注奥运精神上去,关注奥运的人能够像关注民生及自我权力一样多才算回归正常,而今的我们是左左右右闹得不亦乐乎,大家也只好在奥运的盛宴里再乐呵乐呵了。君不见,启东媒体们都嘴巴像上胶了一样,一到奥运某网站就派去了1000多号记者,为什么?因为这玩意比维权的差事好嘛!
  
  
  奥运精神之公平
   冠军机器下的全民狂欢
  
  其实有时候笔者很想问,我们到底奥的什么运?真的就是玩金牌吗?据说金牌这玩意在中国都是假货,真不知道一块金牌的几千万跑到哪去了?难道和铁道部的宣传片一样是张艺谋这个250跟官员们合伙玩贪污了?总之办得起全世界最贵的奥运会,却在北京发大水的时候让公民捐款,确实有点寒碜,怪不得网友们一致认为应该捐你妹,不捐你妹怎么对的起权力的英明神武呢?
  当然奥运精神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关注奥运的人们应该好好想想了,公平难道对于中国就是可有可无的?如果公平是存在的,我们又何须只会说:很激动、很兴奋、训练很苦?关键这玩意不能一直重复啊?咱能说说奥运精神的事吗?能谈谈奥运精神里最为重要的公平吗?当然激动、兴奋、训练很苦与公平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恰恰就是这种没有关系关系到了每一个中国人应具备的清醒。当我们的奥运健儿面对外媒只是表现出权力制约下的机械运动,而意识却被权力鼓捣的七荤八素,那大抵上退役后找个工作都会很难吧!笔者不是瞎掰,记得前段事件网上还在爆料某奥运金牌得主大街拾荒。
  有时候人们认为一些国人太苛责找个小女孩了,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大家对这个女孩的表现而进行批判从根子上是希望这个女孩能够具备独立思考的头脑,以避免某天在这个不公平的社会里不必生活窘迫!看看曾经上战场的老兵们现在的生活,你就应该明白在一个没有公平的时代,奥运金牌其实只是一个牌坊,仅此而已!
  有人说:什么事都往体制上扯,是何居心?笔者以为这样问的人恰恰是对这个体制最了解的人,或为既得利益者,或为体制里钻了空子的人,总之需要维护这个体制,奥运即是金牌,是机器人为权力者充面子的游戏,如果我们的奥运精神是趋向对公平的追逐,那么奥运才足以算得上一场真正的全民狂欢,台湾在1984年迎来了这样的狂欢,而我们则在1989年失去了这样的狂欢。
  
结语:而今的我们还是很狂欢,有来自奥运机器人的金牌狂欢,也有权力者的面子狂欢,还是普通公民的荣誉狂欢,总之公平的狂欢对于我们来说或许也许真的不那么重要,所以我们是喜欢在强权者的微笑里情不自禁的狂欢着。
 
 
你给支个招 以后咋弄 你说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