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王输球,田忌赛马,兼谈人的智力差异

咱觉得哈,用时髦的话讲,还是因为你们综合实力强? :D 和老闲的赛马没啥关系吧?:blowzy:

唯一的关系就是我认为也是排序帮助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实力,至于原因,我就以我知道的分析了。如果你们都认为不对,那就都归于心理作用吧。
 
也想知道兔MM的百米能跑多少啊?

我记得我们中学的校记录好像是12”9 吧,那个女生真是跑得比很多男生还快,也没听说吃过三鹿兴奋剂。跑接力她总是第4棒,一强带三弱,也照样得第一。
 
也想知道兔MM的百米能跑多少啊?

我记得我们中学的校记录好像是12”9 吧,那个女生真是跑得比很多男生还快,也没听说吃过三鹿兴奋剂。跑接力她总是第4棒,一强带三弱,也照样得第一。

如果一个班有一个两个大鳄,那别的班就没办法了。我们大学4X100,最后一棒可以慢跑加向围观群众挥手致意。:D:D

需要想很多的就是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
 
女的带谁, 女上司还是水厂的?

闲哥真是贼心不死啊!:o

哪个跟我都没关系!;):D
 
如果一个班有一个两个大鳄,那别的班就没办法了。我们大学4X100,最后一棒可以慢跑加向围观群众挥手致意。:D:D

需要想很多的就是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

其实那时候的挥手致意,比拼命冲刺更能激起观众的热情。关键倒不在于是不是每分每秒尽全力,而是展示实力,追求荣誉。
 
其实那时候的挥手致意,比拼命冲刺更能激起观众的热情。关键倒不在于是不是每分每秒尽全力,而是展示实力,追求荣誉。

呵呵,只是可以做,但没真那么做,还是拼命跑到终点的。跑完了才得意一下。:D:D
 
闲哥真是贼心不死啊!:o

哪个跟我都没关系!;):D

反正我认定那坑不是老枪就是小闲挖的.:blowzy: 我靠,那爱地名都透着苦恼或娱乐. 人正经或愤怒或迷茫的人不那样.:blowzy::D
 
闹兄,你发这段话前有没有看视频?俺看了20秒钟就看不下去,太丢人了 :blowzy:



这次的故意输球,是运动员为了自己最后的胜利而采取的中间策略。这跟以前几次国家队为了让他们内定的运动员取得金牌而逼迫他们不看好的运动员放弃拼搏机会故意输球,性质完全不同

--大家都是猜,窃以为性质一样,这不可能是运动员自己的决定,而是“国家”的决定,他俩吃了豹子胆敢这样明目张胆?裁判警告了,没有教练的撑腰/指示,他俩还敢继续?



我看了一段视频, 实在看不下去, 太丢人了, 真的

不谈道德层面的东西, 作为一个职业队员很难做到这么不要任何颜面地那么低级地打球吧:blink: 从视频看韩国人也不想赢球也想输, 就在比谁更没有底线, 结果是中国队员成功了



作为队员贯彻教练比赛计划没啥好说的, 中国队员又是最听话的, 象何智丽那样的队员在中国传统意识里不会是好队员好人....最后结果是所有责任由队员扛着



最后金牌要是由另外一对中国队员得了, 李永波就不会有神马事
 
我看了一段视频, 实在看不下去, 太丢人了, 真的

就算是玩田忌赛马,诸葛空城的计谋, 你也得学着玩得细腻一点. :blowzy: 让观战的街道大妈们都看出来了,还骗得了齐威王司马懿?;);) 还一帮人叫好? :blowzy: 那场球演得,也就比韩国大妈坐地咆强点有限. 拉下老脸丢次人也就罢了,我靠还讨论智力差异? 谁比谁啊?:blowzy::blowzy:
 
闹兄,你发这段话前有没有看视频?俺看了20秒钟就看不下去,太丢人了 :blowzy:

--大家都是猜,窃以为性质一样,这不可能是运动员自己的决定,而是“国家”的决定,他俩吃了豹子胆敢这样明目张胆?裁判警告了,没有教练的撑腰/指示,他俩还敢继续?

我没有看过视频。即使不看视频,也没有人否认那场比赛太难看,太违背奥林匹克精神了。但是,仅仅因为是运动员在场上,就应该让她们承担责任和付出代价吗?

讲逻辑太麻烦,所以,我还是用比喻吧。罗马格斗场上的角斗士们相互残杀,因为我们觉得那场面很残暴很难看,就应该谴责那些角斗士,让那些角斗士背负历史罪名吗?

这些运动员,实实在在地当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不合理规则的替罪羊。
 
就算是玩田忌赛马,诸葛空城的计谋, 你也得学着玩得细腻一点. :blowzy: 让观战的街道大妈们都看出来了,还骗得了齐威王司马懿?;);) 还一帮人叫好? :blowzy: 那场球得,也就比韩国大妈坐地咆强点有限. 拉下老脸丢次人也就罢了,我靠还讨论智力差异? 谁比谁啊?:blowzy::blowzy:


如果你还在认为奥运比赛是演戏,我真对你的智力无话可说。

奥运精神是“更高更强”。 于洋王晓理她们当时的比赛处于为了“更高更强”的目标的某一个阶段。 这个特定阶段的特点是必须“比输”,而不是通常的“比赢”。 比输不是演戏。


英国也有有脑子的人:

英媒:中国羽毛球手没错 打奥运为国 而非取悦观众

北京时间8月3日,批评一个国家的运动员,说他们为了奖牌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批评显然是忘了奥林匹克的本质。在《卫报》看来,对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指责,尤其不公平。

在羽毛球赛场出现所谓的消极比赛之后,这两天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对中国运动员的指责,说她们就知道拿奖牌,批评的手法是手法既残酷又夸张。做出这种指责的媒体,比如说BBC,为什么还要在自己的头版上醒目地设置着奖牌数呢?难道这就不羞耻吗?简单地说,对中国运动员的指责,就是一种针对黄皮肤的大国沙文主义!

对中国人来说,他们很清楚地知道怎样打比赛。为了能确保赢得奖牌,他们采取了战略措施,那就是在比赛中故意放水。不过,外界必须要知道,运动员是不会想要输掉比赛的,一时的放弃只是为了日后的大获全胜,这就是战略。

那天的消极比赛,或许是对观众不公平。但问题是,没人逼他们去现场看比赛。要是那天球场上消极比赛的是英国运动员,现场观众也一定会是最早跳起来欢呼鼓掌的。不要再听信所谓奥运(专题)会精神是重在参与的说法,这种说法很久之前就被淘汰了。最终的赢家,还是要由奖牌数来决定的。

如果你要看找“输”的比赛,也不是没有办法。在英国某些地方,就有自行车比慢的传统运动。运动规则很简单,你不能往后骑,然后要尽可能地留在自行车上,看最后谁最慢到达终点就是赢家。两人三腿比赛同样也可以很有趣,也就是游泳比赛,把从A到B不追求速度搞得这么艺术,搞出了一些诸如仰泳、蝶泳之类的花样。

实际上,所谓消极比赛的羽毛球运动员们,恰恰精准地贯彻了今时今日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的奥运(专题)比赛,压根就不是为了取悦观众而设立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国争光。这些羽毛球运动员们,根本不应当受到指责,相反,我们应该为这种“战术性放弃”喝彩。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8/03/1903884.html
 
如果你还在认为奥运比赛是演戏,我真对你的智力无话可说。

奥运精神是“更高更强”。 于洋王晓理她们当时的比赛处于为了“更高更强”的目标的某一个阶段。 这个特定阶段的特点是必须“比输”,而不是通常的“比赢”。 比输不是演戏。


英国也有有脑子的人:

英媒:中国羽毛球手没错 打奥运为国 而非取悦观众

北京时间8月3日,批评一个国家的运动员,说他们为了奖牌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批评显然是忘了奥林匹克的本质。在《卫报》看来,对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指责,尤其不公平。

在羽毛球赛场出现所谓的消极比赛之后,这两天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对中国运动员的指责,说她们就知道拿奖牌,批评的手法是手法既残酷又夸张。做出这种指责的媒体,比如说BBC,为什么还要在自己的头版上醒目地设置着奖牌数呢?难道这就不羞耻吗?简单地说,对中国运动员的指责,就是一种针对黄皮肤的大国沙文主义!

对中国人来说,他们很清楚地知道怎样打比赛。为了能确保赢得奖牌,他们采取了战略措施,那就是在比赛中故意放水。不过,外界必须要知道,运动员是不会想要输掉比赛的,一时的放弃只是为了日后的大获全胜,这就是战略。

那天的消极比赛,或许是对观众不公平。但问题是,没人逼他们去现场看比赛。要是那天球场上消极比赛的是英国运动员,现场观众也一定会是最早跳起来欢呼鼓掌的。不要再听信所谓奥运(专题)会精神是重在参与的说法,这种说法很久之前就被淘汰了。最终的赢家,还是要由奖牌数来决定的。

如果你要看找“输”的比赛,也不是没有办法。在英国某些地方,就有自行车比慢的传统运动。运动规则很简单,你不能往后骑,然后要尽可能地留在自行车上,看最后谁最慢到达终点就是赢家。两人三腿比赛同样也可以很有趣,也就是游泳比赛,把从A到B不追求速度搞得这么艺术,搞出了一些诸如仰泳、蝶泳之类的花样。

实际上,所谓消极比赛的羽毛球运动员们,恰恰精准地贯彻了今时今日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的奥运(专题)比赛,压根就不是为了取悦观众而设立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国争光。这些羽毛球运动员们,根本不应当受到指责,相反,我们应该为这种“战术性放弃”喝彩。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8/03/1903884.html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有个P用。
把金牌还给我们才是正理,少扯别的。
 
今天早上听CBC Radio One,偶然听到正在讨论中国羽毛球运动员消极打球的事件。刚才在它网站上找到了原文。

http://www.cbc.ca/thecurrent/episode/2012/08/03/the-ethics-of-losing-to-win/
The Ethics of Losing to Win

Friday, August 3, 2012 | Categories: Past Episodes

Share

1

Listen
In sports there are all kinds of examples of strategic losing, but not too many examples of players or coaches being punished for it. That changed this week when eight women badminton players were sent home from the London Olympics. Today, we look at whether the punishment fit the crime.
 
顺着CBC的原文,找到了今天的嘉宾John Leicester在报纸上的文章。

转贴这些文章的目的,不是说老外的话就是真理,而是想让朋友们再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跟中国运动员并没有利益关系的国外体育专家和记者们,并未轻易地把“无耻”、“没有做人底线”等帽子扣到这些羽毛球运动员头上?

http://metronews.ca/olympics/320950/column-ideals-reality-clash-at-olympic-badminton/

LONDON – In sports, as in life, there are those who bend rules, and those who cheat. They’ve always existed. And because of human frailties and pressure from sponsors, countries, coaches and athletes themselves for medals and trophies, they always will. But bending rules and spitting on them are not the same thing.

Olympic ideals of fair play, sportsmanship and all of that are just that — an ideal. But the reality of the Olympic Games is that success is measured in gold, silver and bronze.

Be good sportsmen if you can but, above all, win and we will give you a shiny bauble. And because these are Olympic medals, they will bring fame and perhaps fortune, too. Winning medals changes lives. Being good sports alone rarely does. Sad, perhaps, but true.

Between the Olympic ideal and the Olympic reality is a trap that eight badminton players fell into at London 2012.

They didn’t cheat.

Instead, they tried to win — by deliberately trying to lose.

They bent the rules to breaking point. But they didn’t trample on them like doped sprinter Ben Johnson at the 1988 Seoul Olympics or Fred Lorz in 1904, the New Yorker who hitched a ride by car for much of the Olympic marathon and then ran over the finish line in first place. It’s not like a boxer taking a dive or a soccer player scoring in his own goal to get a fat envelope from a gambling syndicate.

Those are cheats, damned cheats.

The women badminton players from China, South Korea and Indonesia are not.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