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1-25
- 消息
- 15,998
- 荣誉分数
- 5,523
- 声望点数
- 273
书法家,说真心话,我现在很困惑,不知道该信哪一方了。一方面觉得刘和他的团队不可能或者更准确地说不应该做出这种欺骗整个世界的事来;另一方面又觉得,第一次退赛可以理解,连续两次嘛,就不能怪别人有疑问了,尤其是在巨额利润面前,什么可能性都有,更何况在现今物欲横流的大陆。
我即不想无端怀疑人,也不愿被别人反复骗。所以,我暂取中立,让时间来检验吧。![]()
前面也说了,我不反对质疑刘翔背后操控的团队(确切说是田管中心甚至整个体育总局)及孕育了这样的团队的那套制度,我反对的是攻击辱骂作为一个个体的刘翔--比如骂人家“熊包”、“瘪三”。还有更难听更恶毒的,就不列举了。
另外,我认为质疑不等于自以为是地完全凭借想象去给别人下定论,而无视自己的局限。起码要尽量去多了解一些事实再下判断吧?就算质疑,也该给一个与自己无怨无仇的人起码的尊重吧?所以我转贴了这篇文章,至少这是一个比我们这些行外人士了解的实情多得多的人所做的一些有理有据的分析。
至于说被反复骗的问题,这个真的是叫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如你所说,现今物欲横流,在这种环境下,“仁”还真的常常被“聪明”的人们当成“愚蠢”的同义词。


我不了解耐克的管理层,不好判断他们是否真的很“仁义”,但是我相信他们在这个案例上的广告投入与收获比一定胜过了联想。也许有时候,表现在表面的“聪明”只是小聪明,而大的智慧是隐藏在愚钝的外表之下的。你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