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3c,Calabogie Lake真是不错。

:cool: 说得很好啊。:cool:

...。

至于村长的插秧图,嗐,我生长于江南,从小看惯“稻菽千重浪”,倒还真没见过这跳在齐腰深的水里插秧的干活,开始楞不知道是干什么。照片的分辨率好像不足啊,灰色的层次不分明。这是哪年的作品了?

那不是插秧,是"早稻抢收"。哪年的作品了?那年,您还没出生呢。:D

您提出的指标肯定达不到,另外也不是原底扫描。

只是想用那幅照片说明其构图之妙处
 
那不是插秧,是"早稻抢收"。哪年的作品了?那年,您还没出生呢。:D

您提出的指标肯定达不到,另外也不是原底扫描。

只是想用那幅照片说明其构图之妙处

别摆老资格哈,我们那里有童谣专门说这个,啥啥啥啥的。

你说"早稻抢收"倒是对,这分明是发大水了啊。

构图确实好,要是再zoom out 一点,增加一点开阔感,会更好。
 
别摆老资格哈,我们那里有童谣专门说这个,啥啥啥啥的。

你说"早稻抢收"倒是对,这分明是发大水了啊。

构图确实好,要是再zoom out 一点,增加一点开阔感,会更好。

那个年代拍的片子,现在还能说不错,已经很好了。呵 ;)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cool:
 
那个时代也有好照片的,你看看Yousuf Karsh
 
那个时代也有好照片的,你看看Yousuf Karsh

哪个年代没有好照片,你再看看油画。:D:D

IMG_0018%20copy.jpg
 
最后编辑:
:cool: 说得很好啊。:cool:

其实61楼两幅图的作者本人看到,想来也不会轻易被得罪。文艺作品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喝彩的通常是闲人,能指出不足的才是可资学习的诤友。

诤友倒不是,我是上了村长的当了,原以为他抓来的即使不是行家的那也是正式发表的,所以写了那么多。:(
如果是朋友的,第一我不会公开评论;第二要评论的话,我不会说那么多,而是会说得非常非常非常短。:p
 
至于村长的插秧图,嗐,我生长于江南,从小看惯“稻菽千重浪”,倒还真没见过这跳在齐腰深的水里插秧的干活,开始楞不知道是干什么。照片的分辨率好像不足啊,灰色的层次不分明。这是哪年的作品了?

“插秧图”是我的缪称,村长只不过在和我对话时将错就错了一回,后来就更正了。:blowzy:我对农耕的东西不熟是真,当时也是没有仔细看就匆匆发言。我是“感觉派”,看那幅照片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不凡、“品相”不俗,与村长之前贴的图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就忙着答问了,至于是插秧还是收稻、分辨率是否够高这些技术细节,我就没有多考虑了。
 
那不是插秧,是"早稻抢收"。哪年的作品了?那年,您还没出生呢。:D

您提出的指标肯定达不到,另外也不是原底扫描。

只是想用那幅照片说明其构图之妙处

是的,让我一见钟情的也是这幅图的构图。再进一步说,我是把这幅照片当艺术品来看,而不是当照片来看的,所以很多技术方面的细节直接忽略了。

村长您今天补的这位摄影师的另一幅彩色照片,我同样很喜欢。
 
我拍得同一个地方
 

附件

  • P1050470-11_r.jpg
    P1050470-11_r.jpg
    117.6 KB · 查看: 147
PLA和babybaby都加入了VIP的行列。

恭喜!
 
谢谢。我这旅游帖歪到了色影馆。
 
谢谢。我这旅游帖歪到了色影馆。

不算太离谱。比较难得的是没有歪到吃上去也盖了这么高一个楼。:cool:
这要归功于村长挖了一个“技术”坑。:D
 
可以去Calabogie Lake赏枫叶.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