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如何移民快

唉,感觉读博士的也快变成“人傻,钱多,快去”的地方了。

兄弟读硕士的时候,那个大学全校才有 27 名硕士生 3 个博士生。 现在,全校光博士生就快 1000 了。
 
读博士有自己交钱的吗?那这个博士的头脑真有问题,也只能读博士了。

不知道你怎么想的。:rolleyes:

同样给你三万刀,交国际学费同交本国学费一样么?:p

你也只能读博士了。:D
 
没在国内读过研究生,但80年代中末期时,我曾经的那个学校开始有读直博的科目,头一批全校总共是5个人。后来听说没有一个毕业的,都到美国重新读了。现在,那个学校的博士硕士也就卖个白菜最低迷时候的价吧。

说国内: 以前是一个茶壶灌一,两个杯;现在是一个茶壶灌三十个杯 ;)
 
多谢,多谢。特别是Forrrest,跪谢。

是我表姐有控制欲,控制老公和儿子,所以孩子没什么主义,也不想读博。

可是目前他汽车材料方向,找工作好难,就觉得听老爸老妈读个博士是一时之选。

请问安省提名计划要多久能下来,到时还没找到工作也可以吗?

哎。真愁。

据我听说的,安省提名大概一年左右能办完。倒是没听说在申请按省提名期间或者批准之日要找到工作才可以。

孩子要是实在不愿意再学了,就让他找工作好些。难,但是也往前走走,都这么走过来的,山重水复那意思。

如果孩子厌学还没到那个程度,硬着头皮还能读,就读个博士也行。可是走读博的路还是得小心。一来,博士人群中最后做研究的、做教授的只占其中一部分,而且那一部分中也有颇多不是这块料,干得不高兴也不顺手。二来,对于没有或不能做研究、做教授的博士,理想和现实之间的gap会比硕士又大一些,更容易呈现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结果他就是把当前的硕士求职难变成将来的博士求职难而已,而且那时比现在作为硕士找工作变得更难了。第三,读博过程时间不短,过程磨砺人,对于本没那么大兴趣搞研究的、已经厌学的人显得无趣甚至煎熬。尽量别搞到最后,让孩子只从读博中体验逆境求生去了。

如果他不想读博,就鼓励他多在各种就业、求职渠道中努努力,早日找到工作。有一点不太想说的,还是说说,中国(包括移民)很多父母,让孩子读博多多少少有点源自自己的虚荣心。这种为了说出来在人前有面子的小虚荣,让孩子付出的艰辛和时间代价,他们(父母)却总是闭着眼睛说:值。

这和整个国人的心态和社会价值取向有关,就不展开说它了。
 
一看就是过来人啊。

透彻!同感。
据我听说的,安省提名大概一年左右能办完。倒是没听说在申请按省提名期间或者批准之日要找到工作才可以。

孩子要是实在不愿意再学了,就让他找工作好些。难,但是也往前走走,都这么走过来的,山重水复那意思。

如果孩子厌学还没到那个程度,硬着头皮还能读,就读个博士也行。可是走读博的路还是得小心。一来,博士人群中最后做研究的、做教授的只占其中一部分,而且那一部分中也有颇多不是这块料,干得不高兴也不顺手。二来,对于没有或不能做研究、做教授的博士,理想和现实之间的gap会比硕士又大一些,更容易呈现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结果他就是把当前的硕士求职难变成将来的博士求职难而已,而且那时比现在作为硕士找工作变得更难了。第三,读博过程时间不短,过程磨砺人,对于本没那么大兴趣搞研究的、已经厌学的人显得无趣甚至煎熬。尽量别搞到最后,让孩子只从读博中体验逆境求生去了。

如果他不想读博,就鼓励他多在各种就业、求职渠道中努努力,早日找到工作。有一点不太想说的,还是说说,中国(包括移民)很多父母,让孩子读博多多少少有点源自自己的虚荣心。这种为了说出来在人前有面子的小虚荣,让孩子付出的艰辛和时间代价,他们(父母)却总是闭着眼睛说:值。

这和整个国人的心态和社会价值取向有关,就不展开说它了。
 
再次感谢。听君一席话,我自己有主意了。(我本来也是没啥主意的人:blowzy:)。

但是最后还得听他妈的,不管怎样,我尽了当姨的责任就行。

谢了。











据我听说的,安省提名大概一年左右能办完。倒是没听说在申请按省提名期间或者批准之日要找到工作才可以。



孩子要是实在不愿意再学了,就让他找工作好些。难,但是也往前走走,都这么走过来的,山重水复那意思。



如果孩子厌学还没到那个程度,硬着头皮还能读,就读个博士也行。可是走读博的路还是得小心。一来,博士人群中最后做研究的、做教授的只占其中一部分,而且那一部分中也有颇多不是这块料,干得不高兴也不顺手。二来,对于没有或不能做研究、做教授的博士,理想和现实之间的gap会比硕士又大一些,更容易呈现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结果他就是把当前的硕士求职难变成将来的博士求职难而已,而且那时比现在作为硕士找工作变得更难了。第三,读博过程时间不短,过程磨砺人,对于本没那么大兴趣搞研究的、已经厌学的人显得无趣甚至煎熬。尽量别搞到最后,让孩子只从读博中体验逆境求生去了。



如果他不想读博,就鼓励他多在各种就业、求职渠道中努努力,早日找到工作。有一点不太想说的,还是说说,中国(包括移民)很多父母,让孩子读博多多少少有点源自自己的虚荣心。这种为了说出来在人前有面子的小虚荣,让孩子付出的艰辛和时间代价,他们(父母)却总是闭着眼睛说:值。



这和整个国人的心态和社会价值取向有关,就不展开说它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