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研究切糕的做法

那个时代应该是奢侈品了。:)
那时候马科斯夫人去幼儿园参观的时候送了猫妈一个很小很小的做的很精细的小绣球,结果后来被老师收走了:crying::crying::crying:这事让猫妈嫉恨了N十年了:(
 
那时候马科斯夫人去幼儿园参观的时候送了猫妈一个很小很小的做的很精细的小绣球,结果后来被老师收走了:crying::crying::crying:这事让猫妈嫉恨了N十年了:(

真的!:eek::eek::eek: 你太牛啦!:D
现在反过来看以前的照片和录像,伊梅尔达那个时候是很时髦的一个人。
 
真的!:eek::eek::eek: 你太牛啦!:D
现在反过来看以前的照片和录像,伊梅尔达那个时候是很时髦的一个人。
哪想到N多年后这个时髦女人是那样个下场!:(
 
猫妈小学就是王府井街上那个天主教堂,隔了2胡同就是金鱼胡同,东来顺就在那儿。学校每年要我们去东来顺学雷锋做好事,帮着扒蒜啥的,扒完蒜就会跟里面的师傅讨点拐回来玩:blowzy::blowzy::blowzy:

咱小时候不像现在的娃,玩的都是高级东西:blowzy:
也就玩玩剁刀分田,玩玩拐,跳跳猴皮筋,大绳啥的.....不过猫妈有个外公外婆从俄国带回来的眼睛会眨的金发洋娃娃和一套俄罗斯娃娃:blowzy::blowzy::blowzy:

外交部的小头面人物。:eek:
 
猪拐太大了,不好一把抓;还是羊拐好玩,能一气玩3副哈:blowzy::cool::blowzy:
北京不说嘎啦哈的吗?这不是满语吗。
我们一副是5个。我有珍贵的一副。真是跨过了千山万水,从贵州来的。那边的人都不知道叫什么(那时候汉族人没牛羊肉吃)。
先一把撒出去,然后一个个的给翻到同一面。翻一个时,不能碰到其他的。最后,都是同一面了,在一把抓起。一般用小口袋扔,省下一个可以在地上玩。
撒出去也有技巧。撒太近,翻面时,容易碰到边上的。撒时分的太开,最后,不容易一把抓起来。
那个塑料的,在这边一元店看到过。手感不好,太轻。
 
吃切糕吃出嘎啦哈。
 
北京不说嘎啦哈的吗?这不是满语吗。
我们一副是5个。我有珍贵的一副。真是跨过了千山万水,从贵州来的。那边的人都不知道叫什么(那时候汉族人没牛羊肉吃)。
先一把撒出去,然后一个个的给翻到同一面。翻一个时,不能碰到其他的。最后,都是同一面了,在一把抓起。一般用小口袋扔,省下一个可以在地上玩。
撒出去也有技巧。撒太近,翻面时,容易碰到边上的。撒时分的太开,最后,不容易一把抓起来。
那个塑料的,在这边一元店看到过。手感不好,太轻。
咱们4个一副,可以用小沙包,也可以扔兵乓球;):D;)
说嘎啦哈也说玩拐!一个意思;)
 
咱们4个一副,可以用小沙包,也可以扔兵乓球;):D;)
说嘎啦哈也说玩拐!一个意思;)

哈,原来是这个游戏。我们是用乒乓球加军旗的棋子玩儿。一般人玩四个棋子一组的,超厉害的可以玩到八个一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