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帖子里,我并没有只是歌颂什么,但是,就我个人的角度来说:饮水思源。
就58年之后所死的人数,在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甚至说死了有差不多1个亿,按照那时候的人口,那就是说是那时候的将近4分之1的人;还有的说TA妈妈的六个姐妹都死了,只剩下TA妈一个人;还有的说有的一条村子百来个人,死了50多个人,等等等等的。。。。。。这是真的还是造谣呢?
我绝对不相信这是真的,为此,就三年困难时期,我特地的问过一些人,其中一个就是我妈妈。
她老人家告诉我就她所知的,没有死过人,但那时候倒是挺困难的。那时候,因为天旱,老是修水利,没天没夜的,尿个尿都能睡着的。
那时候,我妈也12、3岁了,她说,学校都没人上学的,小学也一样,1、2、3年级的,在田里翻地,4年级以上的,就去修水利。而且,那时候,提倡亩产翻几番,很多孩子的手翻地,都翻出血来了。
她老人家又说:那时候呀,总是报大数,因为很多地方都干旱,所以,粮食都欠收,例如,亩产300多斤,却上报说是1000多斤。那时候呀,又要还债给苏联,所以,真的很困难,但就没死过人,就我说知。
而我妈妈有三个姐妹,三个兄弟,即我的姨妈和舅舅都还在世。而据我所知,我从小到大都没听说过哪里哪里在三年困难时期死了人这样的事情。
另外的人告诉我的,那三年很大的原因是天灾。
而文革的错误,确是是令人痛心的。
我所想说的是:有必要将毛主席丑化吗?
对于新中国的成立,我不想做假设,而事实是:毛主席是新中国成立不可或缺的功臣。
http://www.yhcqw.com/html/qsp/2008/410/08410175637E88EI714K9E596BF3IK96IF.html
炎黄春秋网文章
我亲历高要县三年困难时期
黄东文
2002年第9期 炎黄春秋杂志
1959年到1961年是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的三年。三年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00亿元,出现了全国范围的饥荒,饿死的人数以千万计。现将我在广东省高要县亲历三年困难时期的真实情况,及今日的思考提供给读者。
..................................
《炎黄春秋》杂志是以史为主的综合性纪实月刊。对古今中外、重点是当代革命和建设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是非功过,依据翔实的史料,秉笔直书,不增美,不溢恶,求实存真,以史为鉴,以史资治。
《炎黄春秋》杂志以独立性和权威性著称于国内外,荣获中国媒体最高致敬奖。
影响力——
1991年创刊,由资深的老革命家领衔创办。杂志的影响力源于一大批高水平的作者——资深的革命家、革命和建设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文章所具有的权威性、独立性和珍贵的史料价值,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权威性——
独家披露重要事件的内幕真相,评论重要人物的历史功过,剖析中国社会进程中热点问题和敏感话题。针对现代和当代中国重大问题的一系列极具真知灼见的评述性文章,在国内外反响强烈、影响重大。被赞誉为“是一份充满对中国历史的良知和对中国未来责任感的杂志”、“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纪实月刊”。
传播性——
国内外多家著名平面传媒、电广传媒、主流网站、文摘报刊即时转发本刊重要文章,热评本刊最新观点立场,极大强化了本刊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炎黄春秋网”、“炎黄论坛”借网络之力无限扩大杂志的传播范围,而网站和论坛也成为目前国内外影响重大的政史类网站和各类思想交锋的“民主论坛”。
顾 问 | GUWEN
杜润生 于光远 李 锐
编 委 | BIANWEI
方 实 王俊义 冯 健 冯其庸 卢跃刚 曲润海 何 方 吴 象 吴明瑜
宋木文 张文彬 张岂之 张希清 张荣华 张惠卿 杜 光 杜导正(召集人)
李一鑫 李大同 李冰封 李宝光 李维民 杨天石 杨继绳(副召集人)
杨奎松 沈志华 苏双碧 陈 敏 邵燕祥 周瑞金 金冲及 胡德华 赵德润
保育钧 郭道晖 资中筠 钟沛璋 凌 云 展 江 徐小岩 秦 晖 袁 鹰
袁伟时 高 放 高尚全 陶斯亮 钱理群 章诒和 萧蔚彬 彭 迪 韩 钢
董 健 曾彦修 鲁 谆 雷 颐 魏久明
社委会 | SHEWEIHUI
杜导正(主任) 吴 思(副主任) 杨继绳 李 晨 徐庆全 胡竞成 张晓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