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粥(图)

Super2

新手上路
注册
2012-02-22
消息
169
荣誉分数
7
声望点数
18
0204333D51FD.jpg


新京报网站今日刊登一篇谈“南方粥”的文章,但明眼人不难看出,这是在对“南方周末”进行声援。

一碗热滚滚的砂锅粥,来自南方大地,刚端上桌时,粥还在里面翻滚,它似乎也有一颗勇敢的心,在寒冷的夜里,张嘴都是白气,尘世折腾,惟有温暖与这碗粥不可辜负。

据说今年是近几十年最冷的一个冬天,环球同此凉热,从南到北,如同一个人,从头顶冷到脚心。最难将息之夜,有什么食物能送来一点温暖的慰藉?

反正我最先想到的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最好是南方的砂锅粥。

粥有南北之别,北方喝粥多半简单朴素,花样不多,最典型的是腊八粥,再过些天都能在满大街小巷吃到了。腊八粥讲究原料多种多样,按照作家阿城的说法:“入冬后北方蔬果稀少,人体内维生素取之不易,遂将杂粮豆类混煮,取得最大程度的多种维生素。”

而到了南方,粥的品种顿时花样繁多起来,只在广东,就有广东粥和潮汕粥的区别。广州最典型的粥是艇仔粥,在北京的不少粤菜餐馆里也常见。其实艇仔粥起源于荔湾,旧时有不少人在这玩,坐着艇仔(也就是小船)在河里游玩,其中有艇家以新鲜捕捉的河鲜来熬粥,再让在河面上撑小艇的小贩供应游人。从前的艇仔粥,以河鲜为主,用鱼骨熬粥,乘热入碗,灼熟生鱼片与鲜虾仁,再撒上炸过的花生和葱花。艇仔粥重火候,一定要热吃,如果加上一点点白胡椒粉,味道更出彩。这样子似乎更像是广东的鱼生,事实上,艇仔粥就是“加强版鱼生”。如今的艇仔粥做法万千,但是真正的艇仔粥早已经消失,随着河道的消亡,艇仔都已经不见,据说用河水煮成的粥才别具风味,但要是现在真有人用河水给你做一碗粥,你说不定会有把这碗粥泼到他脸上的冲动。

而潮汕粥被当地人称做“糜”,听上去古雅很多。在北京有不少主打潮汕砂锅粥的小店,我常去的一家在鼓楼,火齐潮汕砂锅粥,一个几十平米的小店,坐得满满当当也就只能坐20多人,我是眼睁睁地看着这家店越来越火,到了天冷的时候,排队的人能从屋里排到屋外,令周围的街坊顿感意外:不就是喝碗粥吗,至于吗?

其实我对这种排长队的小馆不太感冒,生意火爆,容易忙中出乱,萝卜快了不洗泥,如果再有点不思进取,菜品可想而知。这家砂锅粥倒算是例外,粥不像炒菜,它更容易保证质量,无非是料好,锅好,火候足。这里的砂锅不是北京市面上常见的砂锅,都是从南方一摞摞发过来,是比较粗糙、沙孔比较大的那种。这种锅炖出来更够味。招牌是干贝虾蟹粥,米粒都已经软烂成泥,味道混合入干贝、虾、蟹的鲜香,的确是好滋味。如果是一个大冷天,一碗粥下肚,那是一种尘世的温暖。

另外一家名声在外的潮汕砂锅粥店在日坛,叫潮香洲。潮汕菜本身是亲民体贴、细水长流的。一般来说,砂锅粥只算海鲜的钱,不算粥钱,看到这里的菜单上价钱挺贵,其实不算贵。一般人会点这里的虾蟹粥,最有特色的粥品,鲜美无比,里面加入一点鸡汤和潮州香芋。我偏爱这里的田鸡粥。大冷天的,几个人聚在这偏僻的角落里,喝粥,聊天,搭配着卤水拼盘,油炸花生米,喝一点酒。那种感觉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从砂锅粥体系里面还衍生出一种粥火锅,以粥为锅底,里面混以鸡汤,涮食海鲜肥牛。在龙潭湖公园东门的万柳阁,这里不单有绝妙的油条,还有绝妙的粥火锅,与清汤火锅不同,粥火锅更觉有人间气,它是滞慢的,也是温暖的,最妙的是米油,在中医里这是滋补的上品。上好的雪花牛在粥底里翻滚,上面总会蘸着一些米粒,这样的涮食的妙处在于粥底里的淀粉给牛肉做了一层保护膜,叫它涮不老,一直保持鲜嫩。

一碗粥,貌似简单,其实可上天可入地。虽然我挺烦写美食掉书袋的,但还是要说说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介绍的一款神奇鸡粥:“肥母鸡一只,用刀将两脯肉去皮细刮,或用刨刀亦可;只可刮刨,不可斩,斩之便不腻矣。再用余鸡熬汤下之。吃时加细米粉、火腿屑、松子肉,共敲碎放汤内。起锅时,放葱、姜,浇鸡油,或去渣或存渣俱可。宜于老人。大概斩碎者去渣,刮刨者不去渣。”太复杂了,有做这碗粥的工夫,我都能吃饱三回了。更寻常的做法就是白粥一碗,水米交融,你侬我侬,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吃不腻,如果天天吃袁枚版的鸡粥,我会腻烦,天天吃白粥,我也很乐意。

一碗粥而已,在寒冷的冬夜,我们围着一碗粥相互取暖。食物之中承载希望,在旧时,开办粥厂是一个传承已久的传统,粥可富贵,也可充饥,一碗粥似乎微不足道,却救活了多少流离失所的人们。

一碗热滚滚的砂锅粥,来自南方大地,刚端到桌子上的时候,粥还在里面翻滚,滚烫,它似乎也有一颗勇敢的心,在冷的夜里,张嘴都是白气,尘世折腾,惟有温暖与这碗粥不可辜负。一碗粥,告诉我们安慰和爱的力量。
 
南方的粥很香,超喜欢。
 
才发现后面的文字不是粥谱。
 
南粥,一锅乱粥。就怕中国也被南粥搅拌成一锅乱粥。
 
别一颗鼠屎毁了一锅粥。
 
南方周末引发的网络审查争论仍在继续

围绕中国有影响力的南方周末展开的有关政府新闻审查的争论,星期二在中国几个人气很高的网站继续进行。尽管网管机构对讨论加以审查,但是南方周末的一些知名支持者仍然设法在网上以含蓄的言辞发贴,支持南方周末。

新浪微博的知名博主李承鹏有600多万粉丝,他在博客上发表的评论三次被网管删除,但是他写道:“你可以删除世界,但删不了尊严。”

其他博主也有类似的帖子,抱怨他们的发贴被“和谐”。人们用被“和谐”来表示中国网管对敏感评论的审查。

这些评论凸显中国正在加强网络审查。与此同时,南方周末一些记者与当局的对立仍在继续。南方周末要求宪政改革的新年社评被政府有关部门以歌颂共产党成就的献词取代。

这起新闻审查事件引发网上一片哗然,学者和分析人士纷纷呼吁对中国的媒体监管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北京一位名为 “一个真实世界”的博主在微博上发贴说:我们支持的不仅是一家报纸,而是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我们反对的不仅仅是一些狂妄的政府官员,而是令人憎恶的压制人性的体制。

南方人物周刊的编辑郑廷鑫在自己的实名博客上贴出照片,显示周刊广州总部的楼前安装了监视器。南方人物周刊和南方周末同属一个媒体集团。

星期一,数百名抗议者聚集在南方周末办公楼前,手持菊花、茉莉花以及标语,对南方周末表示支持。

星期二,这家杂志的支持者和支持共产党的左派人士发生肢体冲突。左派人士举着毛主席像,打着横幅,上面写着“支持共产党,支持毛泽东思想,支持打击汉奸媒体”等字样。

这种支持共产党的标语反映了官方媒体的立场。官方媒体说,南周抗议事件是“境外敌对势力”策划的,不会影响中国对媒体的管理方式。

环球时报的一篇社论说,“有一个常识是:在中国今天的社会政治现实下,不可能存在这些人心中向往的那种‘自由媒体’。中国所有媒体的发展只能是同中国大现实相对应的,媒体改革必须是中国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媒体决不会成为中国的"政治特区"。

微博上的一些帖子对这种说法进行了反驳,说这种说法反映了中国官媒的虚伪立场。

北京的一名网友在微博上问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都是境外敌对势力吗?“

到目前为止,中共当局尚未对据传广东省委宣传部删改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一事作出正式反应。

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的总编辑胡锡进呼吁当局做出回应。他在微博上发贴说:南周风波经过几天发酵,已经不是一家报纸编辑部与管理者之间的个案磨擦,它的影响已扩散到整个互联网。但至今没有一位中国官员出面正式回应和表态,我认为这不应该。

南周抗争事件发生在中国领导人换届期间。这次换届将在三月份结束。届时习近平和李克强将正式接任中国的最高领导职务。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个事件也许会给领导层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落实改革的呼吁。习近平就任中共总书记之后,加强了改革的呼声。

中国最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张欣女士在微博中写到:历史总是被最没有意料到的事件定义。本以为反腐是最棘手的(依然是),没想到出现了南方媒体事件。怎么处理?考验的是新班子改革的决心。改革不就是更开放吗?更开放不就自由吗?更自由不就是更真实吗?

星期二的新闻报道说,南方周末的编辑人员将和宣传部的官员会面,以求解决这场纠纷。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4761
 
喝粥给写得无与伦比的好,过两天咱也试一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