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讲老实话,那大姐完全不是我的菜,我不知道她,不过从那首歌来说,个人感觉没有丝毫可取之处

这种表达方式就很好,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这种表达方式就很好,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内行地说,他喜欢的类型,很多都在甲片,爱喂界那里混。;)
 
听歌和对歌手的评价是很personal的, 正所谓萝卜白菜, 有人喜欢, 也有人讨厌,很正常,尽量be respectful就好。

个人非常喜欢这首歌和这个歌手, 她的高音和从高到低的转换非常自如游刃有余, 没有强大的嗓音整不出来这个效果。刚又复习了一遍same conclusion。:D
 
内行地说,他喜欢的类型,很多都在甲片,爱喂界那里混。;)

俺还真不看泥胖的爱V,那是整给阳萎看的,所yi在中国特流行:D:D:D
 
听歌和对歌手的评价是很personal的, 正所谓萝卜白菜, 有人喜欢, 也有人讨厌,很正常,尽量be respectful就好。

个人非常喜欢这首歌和这个歌手, 她的高音和从高到低的转换非常自如游刃有余, 没有强大的嗓音整不出来这个效果。:D

:cool::cool::cool:
 
我眼中的流行唱法
by 林曦

我一直认为流行歌手的唱法也应该是有方法,且应该算作是声乐艺术的一支。只不过这一支在国内一直没有为人所注意,而且国内的流行乐坛从业者也好,评论者也好,在这上面的认识与了解都很浅薄。甚至有的人认为只要能像韩红那样一味地叫出高音就是有实力的表现。我觉得讨论一个歌手唱得是不是好,音域是能力,音色音质是本钱,控制是技巧,表达是根本。首先从声音上讲,由于人种的差异,无论性别,东方人的声音普遍不可能像欧美人那样具有力度。像惠特尼的声音强度和力度甚至可以和一些男歌手相比,而国内的女歌手——或说东方女歌手的声音,大多是轻柔型的,像王菲。田震的声音算是力度强的,但是不灵活,太呆板,高音没有表现力。刚出道时的那英声音在力度和韧性上都算不错,但是现在也不行了。春节前中央八播的《摩登家庭》中唱片头曲的那位女声,叫文沁,声音酷似当年的那英,而且音区更宽,更具力度。可惜现在没有为人所知。黄绮珊的声音在音域,声音的灵活性上很突出,技巧也好,但是在力度上缺了点。其他的,像彭佳慧的声音很有力度,还有一种金属光,但是音区还不够统一。阿妹的声音有爆发力,但是这种力度来自她的发声方式,她声音本身很喑哑。至于男歌手的声音也一样,华语歌坛到现在为止,音色有厚度有力度而又能拨起高音来的歌手还没有出现过。韩磊不错,刘欢还可以,张学友比较全面,其他的声音要不就是难听刺耳,要不就是能力太弱。这可能也是我们的流行乐坛多情歌的原因罢。

第二个,从唱歌时的声音表现讲,现在的国内歌手一直将通俗唱法视为是喊,所以一些能喊的歌手很是受落。像当年的赵传,作为一个歌手来讲,他是不及格的,声音没有任何的控制,真是当兵时喊出来的。还有阿妹,现场时候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她在高音区的时候,近乎声嘶力竭的表现——不过,她有好的制作人,将这种声音出现在最合适的地方,所以不觉得什么。但是现在的一些歌手,如韩红,她的声音还没有完全打通,高低音是两种声音,但是她还很得意,觉得自己的音域很宽,所以在LIVE的时候老问观众“要不要来一个很好听的高音?”然后抽搐着发出一声像杀什么东西似的尖叫,底下就一片叫好。每每看到这,我就想哭——这就是唱歌?我们听芭芭拉·史翠珊唱歌,一样是唱流行歌,却很舒服,还有我们老提的那三大歌后,其实不止她们,像凡妮莎·威廉姆斯,还包括国内那英、黄绮珊,她们唱歌有自如的高低起伏,声音表现得有分寸,声音有穿透力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总的来说,这些歌手在唱歌的时候,有分寸、有控制、有润饰,而这种能力又来自于她(他)们对声音的练习。

第三是即兴的发挥与音乐感觉。流行歌手与其他歌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调现场的即兴发挥。这大概与流行乐本身的发展渊源有很大的关:像jazz、bules和灵乐都是旋律上自由不羁,讲究即兴发挥的。在西方的流行乐坛,许多优秀的歌手总是能够在唱LIVE的时候,在自己广为人所知的歌曲加入许多的新元素,唱出新感觉。像在惠特尼就曾经将她的那首《I will always love you》在现场唱出了R&B的感觉,而玛丽娅·凯莉在这上面更是突出,她经常在录音室里就对歌曲进行再度创作,在原有曲调上进行发挥,加入许多小花腔。她俩在奥斯卡颁奖会上合唱的《当你相信》,就由babyface进行了再创作,而她们二人在演唱时更是加入了更多新的元素。纵观整个国内流行乐坛,包括整个华语乐坛,能够随意发挥并不失音乐性的歌手不多,八十年代有苏芮,九十年代有张学友,最近有黄绮珊。苏芮经常在现场唱出与CD不同的曲风与味道,黄绮珊在这点上更为突出,其华丽的即兴表现,隐约有玛丽娅·凯莉的风韵。

中国有没有合格的流行歌手?严格地讲是没有,宽松一点说,是很少。尤其是在央视举办的一系列歌手大奖赛中,你根本不能看到一些跟国际流行接轨的“通俗歌手”。像上一届获奖的谭晶,你说她是什么类型的歌手?此姝刚开始练的是民族,练了半吊子后改了通俗,估计是因为唱民族实在是唱不出来了。她在去年获奖的那首歌我看是流行不了的了。而且她的高音也实在是有点碜人。她在春节晚会上唱的《站在东山顶上》,如果不是对口型的话,还算唱得不错。但是她唱的另一首歌颂被美国人撞入南海英雄的那首歌就显得十分做作。气声与弱声基本上处于模仿邓丽君的水平。

流行歌手的演唱风格与要求也有发展的。芭芭拉时代与惠特妮时代的演唱方式就绝不一样,前者明显在戏剧化上更强一点,毕竟是唱音乐剧出身的。而后者的黑人音乐元素就更多了,包括灵歌式的上下大幅音域跳动。到了MARIAH之后整个流行乐坛的演唱方法又更不一样,因为R&B的流行,演唱者更强调装饰音与即兴的自由发挥,真假音的转换也更加灵活。像克里斯蒂那的声音很惠特妮,但是唱法却更像MARIAH。而包括席琳在内的很多白人流行歌手,更多的是在走芭芭拉的路子。事实上,自从MARIAH以后,整个世界流行乐坛——尤其是女歌手,在演唱上已经在自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其进行模仿了。包括华语乐坛的歌手。邓丽君好就好在她的乐感,你听听她唱的英文快歌,迪斯科节奏把握得精准极了,她可不是一味地“小调”。但是她的声音就实在是太民族。事实上,连80年代初的苏小明、朱明瑛和郑绪岚我都觉得算当时优秀的流行歌手。但是她们拿到现在就并不能算是流行歌手了,至少不是主流的流行歌手。

我还是那个观点,从音乐到唱法都没有什么流行元素,就算不得什么流行,只好称之为“通俗”了。 记得当年一娱记哥们因为采访李娜不成就大骂:“你***牛X个甚,真觉得自己了不起啊,你Y怎么不去唱咏叹调?我看你就是唱美声唱不出来了才出来混通俗。”是君事后也称自己是气急败坏了,李娜并未学过声乐此前是唱河南梆子的。不过此话虽糙但理并不糙,有不少“通俗歌手”就真是“唱美声唱不出来了才出来混通俗”的。比如八十年代天津某王姓女歌手,以美声的方式来唱流行,结果搞得声音厚是厚了,却不稳定,莫名其妙的颤音频现,换气声大得像拉风箱。可能在某些专家眼里,这是“有方法”的有“声音基础”的,但是我觉得这根本就不是流行乐的唱法。

至于什么是流行歌手,什么是流行歌手的唱法,可能因为其发展所限一直没有一个定规,与已成系统的意大利美声唱法不可同日而语,但这并不能成为某些不称职的歌手“等而下之”“避重就轻”的选择。谭晶的声音很好,声音的基础也不错,但是她的那种唱法绝对不可能是时下流行的唱法。换言之,你让李娜再以唱“青藏高原”的方式来唱其他的流行歌,我的观点也是这样。不要再拿“这些中国流行风格也是中国流行歌界对世界流行歌艺术的最大贡献,西北风啊青藏风啊蒙古风啊等等!”这样的口号来讨论问题。事实上青藏风流行的时候正是暗合了当时国际流行乐坛兴起世界音乐与原住民音乐的潮流,如果这个时候还一味地拿这类风格来表现自己的创作或演唱实力,那就真的是太不流行了。 腾格尔的《天堂》《蒙古人》,很好,但只是其中的一种,事实上我更欣赏田震的几首音乐作品:《执着》、《野花》、《干杯朋友》,我觉得这些歌有当年的流行元素,同时在旋律上又很中国,这才应该是中国流行歌的精品。虽然田大姐唱得有点糙。张雨生为阿妹写的《一想到你呀》、《姐妹》、《Bad boy》、《当我开始偷偷地想你》都是些具有民族味同时也带有流行元素的歌曲,阿妹的唱腔虽然粗糙,但是接近当时的流行。

由于人种的关系,黄种人不可能发出像黑人那样的声音,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要向人家欧美人学习。在很多方面,我们民族与国外的东西有着相通的地方,像李娜,就学习了惠特妮演唱中灵歌味极浓的“喊嗓”,而这种近乎呐喊的演唱方式与国内某些少数民族的喊歌也颇有些近似。

再说一句,人家欧美的风格好,受欢迎,为什么不能学?中国现在什么歌最走红?九亿农民都喜欢《大花轿》,那是不是我们都得来抱一抱?

未了再说一句,我极端讨厌韩红,她居然自吹能唱到超高音B,再加上她“创作”的歌曲老有别人的影子,以及她那莫名其妙的唱功,简直让人无法忍受。“青藏高原”首先是一首从汉民族视角出发的藏风歌曲,李娜的唱具有相当强的感染力,在表达上也很完整。因为此曲当时是一部电视剧《天路》的主题曲,所以,李娜在表现中带有一点淡淡的酸楚,但又充满着一种高昂宽广,恢宏洪荒的感觉,相当完整。但是在韩红版的演绎中,我感觉不到这种深厚的内涵,有的只是炫耀自己声音某种优势的得意洋洋。从声音上讲,李娜的声音很通透,上下里外都是一种状态,很统一,音色很具有穿透力,在高音区的时候还有一种没“尽量”的感觉。而韩红的声音上下还没有打通,喊高音的时候几乎都有一种“憋”的感觉。

至于说她是“创作歌手”,我持保留。“那片海”我好像在阿妹和钟镇涛的歌中都听到过相似的旋律,其他的歌我觉得和第一张的专辑区别不大
 
omg

老哥,请别用“大家”行吗,你不能接受即可。

我讲的大家不能接受讲的是大家不能接受我的批评



一个歌手嗓子好,能飚高音,不代表她对那首歌的演绎好

你们就回答我早提出来的问题吧

黄女士这首歌,你闭眼听,是不是听到的就是哭腔

从一开嗓,就是哭的腔调啊

这就是她对这首歌的基本理解

诸位,一个好歌手,对音乐的理解力,比嗓子更重要啊
 
哎,你是真没听过苏芮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UuuBkqlOv14[/media]
 
苏芮怎么了?
我在听黄女士的歌,评价黄女士的歌唱方式,与苏芮蛇麻关系啊
咪咪歌,听歌是靠自己的心听,不是看别人怎么唱怎么听的

就好比你吃黄泥螺,是你自己的口味决定的,不是赵本山忽悠你的
 
Tell her I'll be waiting :D:D:D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UH1CMCtV4to[/media]
 
你的耳朵聋了吗?你的心瞎了吗?难道你只听到了哭腔?

你听不到那浓得化不开的哀愁吗?你听不到那痛彻心扉的哭诉吗?



听不到:(

哭腔没有美感

音乐是让人爽的,不是让大家陪着一起哀愁的

让人哀愁的唱法也许有人喜欢,但不会得到大众的喜爱,不会流行起来

而流行乐不是高雅之音,流行不起来的Pop就不是好的Pop
 
你的耳朵聋了吗?你的心瞎了吗?难道你只听到了哭腔
你听不到那浓得化不开的哀愁吗?你听不到那痛彻心扉的哭诉吗?

如果他耳朵聋了心瞎了,你应该也差不多,因为:请看红字:D:D:D:D
 
听不到:(

哭腔没有美感

音乐是让人爽的,不是让大家陪着一起哀愁的

让人哀愁的唱法也许有人喜欢,但不会得到大众的喜爱,不会流行起来

而流行乐不是高雅之音,流行不起来的Pop就不是好的Pop

音乐是让人爽的,不是让大家陪着一起哀愁的:cool:
这个赞一下,哪里来那么多怨愁啊:D:D
 
听不到:(

哭腔没有美感

音乐是让人爽的,不是让大家陪着一起哀愁的

让人哀愁的唱法也许有人喜欢,但不会得到大众的喜爱,不会流行起来

而流行乐不是高雅之音,流行不起来的Pop就不是好的Pop

资爱,听听这首。看看你会不会哭。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X86S5oZzzh4[/media]
 
流行歌曲从技法上讲,应该是平易近人,让一般听众觉得可以跟着唱的那种。流行的魅力在于它们能拨动人的心弦,不在于它们的高难度。如果比高难度,大部分流行歌曲都属于“呕哑嘲哳难为听”一流的,跟唱歌剧的根本没法比。至于哪首歌能拨动哪些人的心弦,谁知道啊,人是多种多样的,心境也是随时变化的。有些我曾经喜欢的歌,现在听都不要听。

我觉得流行歌曲没有什么生命力,大多昙花一现。能让人一听就喜欢的流行歌曲很少,大部分是听多了混个耳熟而已。能有几首经典被人喜欢,一直唱下来,唱几代人,比方齐秦的歌,已经很不错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