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5-10-31
- 消息
- 3,519
- 荣誉分数
- 553
- 声望点数
- 273
一般来说,北美大陆的冷空气在Alberta、Saskatchewan、以及西北地区一带的陆地上堆积形成(一般简称“Alberta冷气团”)。等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向东南方向崩溃,带来一次强冷空气过程。
由于北美大陆远小于欧亚大陆,北美的冷气团不如欧亚大陆的冷气团(一般在西伯利亚地区形成)强盛。
但这次很特殊:
Alberta冷气团同极地的冷气团贯通到了一起,使得极地的冷气团随高空引导气流源源不断向南输送,同时范围异常广大,使得落基山以东的加拿大大部、美国中部都受到冷空气侵袭。
渥太华今天(2013年1月23日)早上7点的气温降到了零下30度。加上风冷指数,零下40度!几乎破了三十几年前的记录。
不妨粗略看一下天气形势,了解一下什么那么冷。
先看昨晚7点(EST)的地面形势场:

从极地、加拿大中西部、一直延续到美国中北部都受冷高亚控制。那些画有“H”符号的,就是冷高压中心。冰岛低压非常深厚,加拿大大部都在西北气流控制之下。
美国东部倒是例外,在相对较暖的弱均压场控制之下(正如大家看到的,在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上,并不是显得很冷)。
美国中北部反而可能比加拿大东部还冷。尤其以芝加哥一带最为明显。
为什么这次冷空气会大范围的长驱直入?请看高空形势:

巴芬湾以南的低涡深厚、而稳定,北美北部上空的是强盛的西北风带控制,高空激流明显。环流的经向分量非常突出。这些都构成了极地冷空气输送的条件。
更高层(250百帕)的环流形势:

北半球受三槽、三脊控制。北美东部大槽最为深厚。这最为反常。一般来说,东亚大槽最强。
整体看来,北半球的大气环流的波动(震荡)加强了。大气蕴涵的能量更多了。这很可能也是全球变暖的结果之一。
由于北美大陆远小于欧亚大陆,北美的冷气团不如欧亚大陆的冷气团(一般在西伯利亚地区形成)强盛。
但这次很特殊:
Alberta冷气团同极地的冷气团贯通到了一起,使得极地的冷气团随高空引导气流源源不断向南输送,同时范围异常广大,使得落基山以东的加拿大大部、美国中部都受到冷空气侵袭。
渥太华今天(2013年1月23日)早上7点的气温降到了零下30度。加上风冷指数,零下40度!几乎破了三十几年前的记录。
不妨粗略看一下天气形势,了解一下什么那么冷。
先看昨晚7点(EST)的地面形势场:

从极地、加拿大中西部、一直延续到美国中北部都受冷高亚控制。那些画有“H”符号的,就是冷高压中心。冰岛低压非常深厚,加拿大大部都在西北气流控制之下。
美国东部倒是例外,在相对较暖的弱均压场控制之下(正如大家看到的,在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上,并不是显得很冷)。
美国中北部反而可能比加拿大东部还冷。尤其以芝加哥一带最为明显。
为什么这次冷空气会大范围的长驱直入?请看高空形势:

巴芬湾以南的低涡深厚、而稳定,北美北部上空的是强盛的西北风带控制,高空激流明显。环流的经向分量非常突出。这些都构成了极地冷空气输送的条件。
更高层(250百帕)的环流形势:

北半球受三槽、三脊控制。北美东部大槽最为深厚。这最为反常。一般来说,东亚大槽最强。
整体看来,北半球的大气环流的波动(震荡)加强了。大气蕴涵的能量更多了。这很可能也是全球变暖的结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