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北京雾霾天气,again! 唉~~ 【附黑色笑话二则】

基础号

新手上路
注册
2008-01-30
消息
406
荣誉分数
33
声望点数
38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2/16/2235818.html



看这些段子,我笑不出来。:(

我去瑞士滑雪,一下飞机,头一口气就呛晕菜了。呀,这儿空气太纯了,醉氧!急救车一到,我拼着命冲大夫一比划:拆那!大夫立马明白:OK!把氧气袋放掉,接了袋汽车尾气,插上管,直接又把我送回飞机。等飞机在首都机场一落地,舱门一开,我一闻,哇靠,味儿真正!呼吸舒畅浑身通泰,好啦!哈哈,保重身体呀,没事别老往国外跑!


悟空:“师父,前方烟雾缭绕,如仙境一般,怕是到西天大雷音寺了吧?”
唐僧:“悟空,那是北京!如此仙境,难怪是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了!要不,你留下吧!”
悟空:“别, 师父,我宁愿去西天!”
唐僧:“徒儿不知,留在此地是去西天最快的方式”!
 
哈哈,这个孙猴子。
 
美媒:温家宝呼吁采取行动减少污染

参考消息网1月31日报道 最近几周,中国国内大部分地区空气严重污染。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呼吁采取行动减少空气污染。外媒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对空气污染表态的最高级别官员。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29日援引中国中央政府网站发布的一份声明指出,温家宝在与各界人士的座谈会上说,最近的雾霾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影响。

温家宝说:“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节能减排。”严重的污染促使媒体刊登了批评性的报道。电视新闻报道显示污染十分严重,以至于一些地方的能见度仅有几米远。新华社29日报道说,北京市区一家儿科医院本月接诊了9000名儿童,创下最高纪录,其中大多是因流感、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哮喘到医院就诊。

彭博新闻社网站1月30日报道称,随着污染继续维持危险水平,当局关闭了一些工厂,还下令停驶部分公车。现年40岁的周姓女子购买了两台空气过滤器(每台售价超过1.3万元人民币)。她说:“这些年我还从来没见过雾天会持续这样长时间。这(指使用空气过滤器)看来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了。你过去会在家里开窗通风,但现在不行了,因为外面更脏。”

现年16岁的学生王怡青(音)说:“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但不关注这个问题可不行。当前重要的是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

不是一天俩天的事,也不是不知道,一直不为。现在说这些屁话有屁用~~

不见棺材不落泪,落了泪了也就是哭给活人看~~
 
可怜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和同学老师们!这样的天气怎么喘气。真是有家难回,有家不敢回啊。
 
这可能是工业化所难于避免的一个阶段吧。

伦敦大烟雾

1952年伦敦大雾5天:出门只能扶墙走 致1.2万人死

这两天,前一阵子的“十面霾伏”卷土重来,这让我回想起1952年伦敦大雾引发的灾难,当时有1.2万人死亡。而1952年英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现在大致相当,这也许并不只是巧合。伦敦污染灾难以及之后英国空气状况的改善或许能为今天的中国提供某些有益启示。

1952年12月的伦敦大雾持续了5天。当时能见度只有几米,找到路的唯一办法是沿着马路护栏和房屋行走。人们根本看不清交通状况,过马路必须靠听觉。造成污染的最直接原因是发电站和普通家庭使用的煤炭以及汽车尾气。

1952年伦敦大雾引发的直接死亡人数达到4000至6000人,其中主要是儿童和患有呼吸疾病的人群。这是一场全国性灾难。如果按照中国的人口规模换算,相当于8万人死亡。大雾带来的严重影响还加重了人们已有的病情,并非所有死亡人数都立即进行了登记。估计最终的死亡人数为1.2万人,换算成中国的人口规模,则将近25万人。

由于1952年的伦敦灾难带来严重后果,英国首次推出严厉措施控制污染。1954年,伦敦通过治理污染的特别法案。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获得通过,成为全国通行法律。法令禁止使用多种燃料,提高工业烟囱的最低限高,并将发电站搬出城市。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推出举措清洁泰晤士河。由于污染严重,当时的泰晤士河里看不到一条鱼,甚至跌落河中的人还被要求进行常规防疫接种。这些措施日积月累产生的效果是巨大的。最为重要的是,伦敦再也没有发生像1952年那样严重的大面积死亡事件。此前,清洁伦敦的建筑物外观毫无意义,因为它们总是很快变脏。现在,它们又都变干净了。泰晤士河里又重新出现鱼的身影,人们已经习惯到泰晤士河钓鱼。慢慢地,困扰伦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污染恶名得以解除。

对此,我的结论首先是,英国为工业化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也是如此。两国人民都摆脱了贫困,但却是建立在大规模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其次,即便是在人口总数远远小于中国的英国,要根本扭转这一局面也需要花上10年至20年的时间。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是大量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份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

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直到20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还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
 
没有前人的教训,还有借口~~

有了前车之鉴,还往火坑里跳,这不是作死吗~~:rolleyes::blowzy:
 
日媒呼吁日本政府帮助中国治理污染

2013-01-31 11:09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 《朝日新闻》称,虽然中日存在主权争议,但在环保领域双方应通力合作,这对推动两国关系有积极意义。
1359601690305.jpg

1月29日,雾霾之中的北京西客站。(新华社记者 陈树根 摄)

参考消息网1月31日报道 日媒称,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至极。北京等大范围地区连日来始终被含有有害物质的浓雾所笼罩。

日本《朝日新闻》1月30日发表社论指出,此事与日本绝非无关,因为中国的污染物会随风流向日本造成“越境污染”。而且由于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紧密,还要考虑到尚有14万日本人生活在中国。

文章认为,改善大气质量是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如果日本能够拿出优异的环境技术予以合作的话,那将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虽然中日两国因钓鱼岛问题关系冷若冰霜,但在环保领域双方应该摒弃杂念通力合作,这对推动两国关系前进有积极意义。

文章指出,目前经济增势迅猛的中国,就像日本的高速增长期一样,正在置环境政策于不顾。一些无良企业唯利是图,视环保规定为无物。但是,中国普通市民的环境意识正在迅速发生变化。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将政策向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倾斜,不再是经济成长一边倒。他们开始奖励节能并鼓励在环境领域引进外资。在2012年11月举行的中共十八大上,共产党也强调要建设环保型社会。

文章称,曾经与公害苦战多年的日本经验,对中国来说应该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日本政府应该灵活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在中国的环保问题上起到积极的桥梁和助推作用。
 
多诺拉事件

多诺拉事件也称多诺拉烟雾事件,是1948年10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发生的一起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多诺拉是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东南39公里的一个工业小镇,座落在孟农加希拉河的河谷地带。从1948年10月27日开始,当地处于雾天和很大范围的逆温层之中,当地工厂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硫和粉尘形成的浓雾和烟尘笼罩地面,一直持续到10月31日。致使17人死亡,近6000人(约占当地居民的43%)感到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呕吐等症状。

马斯河谷事件

马斯河谷事件,是指1930年12月1日—12月5日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的污染事件。

马斯河谷地区大量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粉尘,无法迅速被大气稀释,以致在近地层积累,导致大气烟雾污染。该地区许多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以及胸痛等症状,60余人死亡。被污染者出现严重后遗症。

四日市哮喘

四日市哮喘是三重縣四日市市于1960年到1972年間因大氣污染而導致的哮喘疾病。是日本四大公害病之一。禍首是企業排出的硫氧化物(SOx)。

1961年,四日市哮喘病大发作;1964年连续3天浓雾不散,严重的哮喘病患者开始死亡;1967年,一些哮喘病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到1970年,四日哮喘病患者达到500多人,其中有10多人在哮喘病的折磨中死去,实际患者超过2000人;1972年全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

由于日本各大城市普遍烧用高硫重油,致使四日市哮喘病蔓延全国。如千叶、川崎、横滨、名古屋、水岛、岩国、大分等几十个城市都有哮喘病在蔓延。据日本环境厅统计,到1972年为止,日本全国患四日市哮喘病的患者多达6376人。


墨西哥城

由於墨西哥城的位置是在一個碗型高地,冷空氣下降到墨西哥城的市區,將工業和交通所造成的污染困於其中,令墨西哥城成為拉丁美洲中最受煙霧困擾的城市。該城市的二氧化氮污染為國際標準的二至三倍。

德黑兰

據估計,每年伊朗德黑蘭有超過5000人因為空氣污染而死亡,學校和政府部門為減低交通流量而關閉。專家認為造成煙霧污染的主因為該市的300萬台車中,大部份並沒有安裝現代汽車排氣系統應有的觸媒轉換器。
 
烧煤太多,汽车太多,绿化又不够。不过倒也公平,从p民到领导,都得在雾霾中生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