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个种植牡丹的Blog,有很多实用的内容:朱利民原创博客。

把牡丹园建到欧洲去
http://bjgardener.i.sohu.com/blog/view/243248559.htm

紫斑牡丹推广之行:参加捷克花卉展览 http://t.itc.cn/GJmmM
芍药切花的生产和插花作品欣赏 http://home.focus.cn/msgview/1398/232416740.html
牡丹春季移栽要点 http://bjgardener.i.sohu.com/blog/view/214771439.htm
节日盛宴:紫斑牡丹欣赏 http://t.itc.cn/6fXM9
富贵临门:年宵牡丹的生产和养护 http://house.focus.cn/msgview/4085/205097291.html
花匠说花:为什么牡丹要在秋天移植? http://house.focus.cn/msgview/3273/220018392.html
花王的诞生:紫斑牡丹的嫁接生产过程 http://house.focus.cn/msgview/486/218247744.html
去年秋天移植的牡丹未剪枝,有80~90CM高。请问现在如何管理? http://house.focus.cn/msgview/3273/207690288.html
牡丹种植时间问题和春季管理 http://house.focus.cn/msgview/2652/207509775.html
走向世界的国花:紫斑牡丹 http://house.focus.cn/msgview/486/206863467.html
4月花事之牡丹的春季管理http://house.focus.cn/msgview/1323/188274314.html
那几株都是很耐寒的牡丹品种,第一年表现一般不太好,阳光有种了两年的这些品种,我也 http://house.focus.cn/msgview/486/187947303.html

天下牡丹第一村:菏泽赵楼 http://house.focus.cn/msgview/3273/180236172.html

又到牡丹种植时:牡丹在别墅里的表现 http://house.focus.cn/msgview/1878/179210946.html

又到牡丹芍药种植时:牡丹和芍药在阳光假日别墅的表现 http://house.focus.cn/msgview/3273/178882803.html

第七界中国花卉博览会撷英(3):展览会上的紫斑牡丹园 http://house.focus.cn/msgview/486/178583092.html

牡丹的嫁接生产 http://house.focus.cn/msgview/2119/177996294.html

又到牡丹芍药种植时:紫斑牡丹http://house.focus.cn/msgview/1434/177937514.html

秋风起,天渐凉,种植牡丹好时光 http://house.focus.cn/msgview/3117/152602536.html

牡丹的简单分类和种植方法 http://house.focus.cn/msgview/486/151904733.html

春寒对牡丹开花的影响及牡丹的春季管理 http://house.focus.cn/msgview/1434/128665307.html

一方水土一方花:紫斑牡丹 - http://house.focus.cn/msgview/1986/102396755.html

庭院佳品;珍品牡丹 http://house.focus.cn/msgview/2831/62766118.html
洛阳牡丹------花中之王. - http://house.focus.cn/msgview/1434/62753900.html
 
顺驰林溪别墅]为母亲节而盛开的花:芍药 - <769bytes> villagardener 07/05/31 17:24 (389次点击)
 
看到有人养 rockii peony, 紫斑牡丹,单瓣的大花,哪里有卖的?还是撒种子?
 
看到有人养 rockii peony, 紫斑牡丹,单瓣的大花,哪里有卖的?还是撒种子?
撒种子.
卖的大多数也是种子种出来的。
紫斑牡丹基本处于野生与初步驯化之间,种子的本能还是存在的。
种子种出来的每株都不同,生长旺盛,长寿。
 
另外一些种子育苗动手的实践,来源于台湾网站,种子来源于淘宝网。
http://tw.myblog.yahoo.com/p-s/article?mid=8427&sc=1

5hNL8JlaRzo9sUbkCqwozA.jpg

從今年二月十四日開始浸種催芽開始
先進行室溫打破上胚軸的休眠
歷時一個月到二個月不等~
接著三月中到四月上旬將伸出小胖腿的種子送進冰箱冷藏
進行三個多月打破牡丹種子下胚軸休眠的動作
直到今年七月 以上是一堆打破上下胚軸休眠的種子部隊 :)
tlkGd5YvD848QWHr6YVN7w.jpg

睡醒的種子近照

看~第一片葉子長出來囉 :)
pPmEtR3Qy1WoHg4ya4gcYA.jpg

當第一片小葉子出現時~即是宣告種子休眠的正式結束 :)
8FOFqvHJL8GJs3PNUsrKXA.jpg

一堆四十幾顆左右醒來的牡丹種子~
再幫忙分類~有些看起來還睡眼惺忪的~就再送回冰箱冰起來 :P
BBJvw4vu7RBKc.LxFMvP_g.jpg

然後將打破休眠的種子拿出去埋 :P

1i67w.ZABwhaDV03AIbjlg.jpg

約一兩個星期的時間~嗨~~可愛的小手手伸出來打招呼囉 :)

bNIAhEnk.3f7KZQSkYYrNw.jpg

第一片葉子完全展開~
看~小牡丹~(如果不講~坦白說~我會把她當雜草 :P )

gqsl1Cs0imQqSy.nxHOc4w.jpg

總計移出三十多棵種子種植~目前長葉二十二棵~
整個八月~掛掉一棵~其他還健在~~:)

P.S. 明明買的是芍藥~孵出來卻全是牡丹~不曉得該哭還該笑
 
好像是个失败的例子:

http://flowers.hunternet.com.tw/showthread.php?t=163997

收到後~先冷藏...
2011/10/03 先拿4顆種子 放入塑膠容器泡水
ㄧ天換水2次...前2天泡冷水
在來第3天 置放保溫熱水瓶上,經 熱效傳導塑膠容器 已變成溫水~塑膠容器內邊及上蓋 都佈滿細細滴 水蒸氣
溫水連續浸泡4天,牡丹種子總共 浸泡6天,種子還是很堅硬
後2天每次換水 先搓揉種子外皮清水洗淨,完畢再繼續浸泡
IMG_7399.JPG

IMG_7400.JPG

浸泡6天完畢
2011/10/08,準備 孵芽材料
1、ㄧ個空透明 塑膠杯飲料杯空盒
2、水苔 泡水濕透半天
3、ㄧ塊 透氣不織布
IMG_7401.JPG


IMG_7402.JPG
IMG_7403.JPG
IMG_7404.JPG

IMG_7406.JPG


將水苔 擰出水大約適當溼度,裝入塑膠杯飲料空盒ㄧ半高度
將種子 鋪上水苔上,另ㄧ半水苔 舖上填滿塑膠杯飲料杯
蓋上透氣不織布,用橡皮筋 綁緊不織布,先放入冰箱冷藏室 催芽ㄧ陣子^^

作業完畢 立起來,放入冰箱門 架上~後續觀察中...
 
牡丹 催芽 種植說明
http://haozhongfei2003.blog.163.com/blog/static/20355432011102954843447/
2011-11-29 17:51:45| 分类: 论见 |字号 订阅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103310708804
(牡 丹催芽.種植說明) (催芽方式): 低溫冷藏: 種子泡水1-2天.用塑膠袋裝浸濕的水草(水不可太多.剛好讓水草濕就可以了).把種子放進去綁起來就可以了.等到中秋節前後再把出芽的種子一出種植. 破殼法: 種子去除外殼.要小心剝除.不可傷到芽點.若不小心傷到種仁的肉.只要不嚴重都沒關係.剝除後像一般低溫冷藏法就行.我是用塑膠袋裡面放浸濕的水草.水草 保濕度好.就是我們在種植蘭花會用到的水草.再把種仁放進去綁起來就可以了.大約1-2星期就會看到芽點慢慢凸出.若看到剝完外殼的種仁.會發現他兩邊都 有芽點.一邊是長根.一邊是發芽的.很好玩^^ (種植須知): 剛出生的小幼苗很脆弱.怕熱.怕濕.最忌諱水澆太多.最好放在室內陽台.照的到日光的地方.要加速成長.只能澆少量的肥料水.澆水的時機.看葉子有點下 垂.就澆點水.量不要多.不要每天澆水.大約3-5天澆一次.不過也要看土表乾的程度.等大一點可以放在全日照.有點遮陰的地方會較好^^ PS:抱歉喔.如果你還沒剝除外殼.建議不要剝.因剝殼法是買家提供.此法雖然可以提早跟提高發芽率.不過後續照顧卻有問題.因剝殼等於是把嬰兒提早接生 一樣.失去了保護層.如果出芽了.也無法像有外殼那樣可以繼續待在冷藏.一定要馬上種下.而沒有外殼的種子.種下後怕有爛芽的問題.須特別小心照顧.俗話 說:(有一好.沒兩好)買家們沒有我這麼多種子可以實驗.實在不能讓你們冒險.還是用一般低溫冷藏就好.如果已經剝了.記得要把外面那層薄膜也剝掉.這樣 種子才不易爛. 我不是職業玩家.所以種植說明來自實驗.大多知識來自網路.因台灣種植牡丹還算剛起步.沒有太多資料可循. 所以.以上說明僅供參考.大家可多查詢網路資訊 圖二為最新的出芽情形.品種為(島錦).這個品種.我已經全數剝除外殼.不過出芽到現在.還沒爛芽的情形發生應該還能再繼續冰^^

2730870224063896892.jpg



112589990701379479.jpg



牡 丹,在新品种的繁育中多用播种繁殖。牡丹种子,一般均在8月中、上旬成熟,随采随播,第二年种子才能发芽出土。但由于8月份天气炎热,播种后,地面杂草较 多,害虫危害也较为严重,收效不佳。能否将牡丹的种子贮存一段时间后再播种呢?利用赤霉素催芽法,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其具体方法是:将收藏的牡丹种子在9至10月份或次年春天用100至200ppm赤霉素溶液浸种48小时,然后将种子与湿沙按1:5比例拌匀,装人塑料袋 内,扎紧袋口,并在袋上用针刺一些小孔透气。将盛放种子的塑料袋放在温度为10至15℃的环境下,保存20至30天,牡丹种子即可生出根来。当根长至 2-3厘米时,将种子连同沙子一并播种即可。 一般9至10月浸种的,最好在11月上中旬播下,冬前,覆土保墒防寒;第二年春,牡丹种子即可较整齐的发芽出土。
牡丹种子在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下,从处暑开始成熟,此时即可采用下进行播种。这样第二年春季发芽整齐,若种子老熟或播种过迟,第二年春季多不发芽,有的种子直到第三年才发芽。为了使牡丹种子第二年春季发芽整齐,也可以种子成熟采收后进行湿砂催芽。播种之前进行整地,深翻18-20厘米,然后耙平作畦,按30-40厘米的行距开4-6厘米深的播种沟,每隔3-4厘米播下一粒种子,播种后覆土2-3厘米上面盖薄膜,下年3月出苗时揭去。牡丹种子具有以上胚轴休眠现象,播种当年只生根而不发芽,到翌年3月底、4月初种子开始发芽出土出苗率一般为50%-80%。播种后2-3年进行分栽,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分栽后再经二年或三年便可陆续开花。不经分栽者有的生长四年便可开花。
中国牡丹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因此栽培容易,管理简便。但为使其株丛繁茂,花大色艳,还必须强调注意以下几点。

⒈、选择品种种苗和用地(shuan miao he yong di)
中国牡丹温带植物,性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喜阳略耐半阴,并具发达的肉质深根,因此“适花”选地,对以后栽培管理的难易或成败都十分重要。故选择地势高燥、宽敞通风并有侧方遮荫以及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之地,是栽培中国牡丹首选的最佳用地,而最忌选用生土、粘土盐碱土以及涝洼之地。另外,已栽植过牡丹的重要茬地应轮作1 年-2年后再行种植.

2、适时栽植(shi shi zhai zhi)
秋季是栽植牡丹的最佳时期。俗语有“春分栽牡丹,到老不开花”的说法理。
具体栽植时期以9月中旬到10下旬为宜。在此时期内又以早栽为好, 早栽地温尚高,可促使分株早发新根,有利于成活、越冬及翌年的生长。
栽植方法,通常与分株繁殖同时进行。无论穴栽、沟栽或盆栽,均应使栽植空音宽大深长。底部混入腐熟基肥后,使根系均匀分布,自然舒展,不可卷曲在一起。栽植深度应使根颈与土面平齐或稍低为宜,不可过深或过浅。封土时应分层填土,层层踏实,然后浇浇水,培土越冬。

⒊、应当适时适量浇水施肥(shi shi shi liang jiao shui shi fei)
浇水要以既保持土壤湿润,又不可过湿,更不能积水为原则。一般初栽之苗要浇透水,入冬之前要浇透水,其它则可因地因花酌情浇水。
中国牡丹性喜肥,适时适量施肥唤瞿艽偈箍ǚ泵ù笊蓿ㄐ头崧一箍煞乐够蚣跞跄承┢分挚ā按笮∧辍币约盎ㄐ屯嘶⒅匕晷越档偷认窒蟆?

⒋、合理整形修剪(he li xiu jian)
应当及时除去繁枝赘芽、枯枝、病虫枝,维持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动态平衡,保持植株有均衡适量的枝条和美观的株形,使其通风透光,养分集中,才能生长旺盛,开花繁茂一致。主要措施包括如下几项:
⑴选留枝干
牡丹定植后,第一年任其生长,可在根颈外萌发出许多新芽(俗称土芽);第二年春天时,待新芽长至10cm左右时,可从中挑选几个生长健壮、 充实、分布均匀者保留下来,作为主要枝干(俗称定股),余者全部除掉。以后每年或隔年断续选留1-2个新芽作为枝干培养,以使株丛逐年扩大和丰满。
⑵酌情利用新芽
为使牡丹花大艳丽,常结合修剪进行疏芽、抹芽工作,使每枝上保留1个芽,余芽除掉,并将老枝干上发出的不定芽全部清除,以使养分集中,开花硕大。每枝上所保留的芽应以充实健壮为佳。有些品种生长势强,发枝力强且成花率高,每枝上常有1-2个甚或3个芽均可萌发成枝并正常开花, 对于这些品种每枝上可适当多留些芽,以便增加着花量和适当延长花期;而某些长势弱、发枝力弱并且成花率低的品种则应坚持1枝留1芽的修剪措施。

牡丹很少用种子繁殖的。除非你想培育新品种。


  牡丹种子的上胚轴具有休眠的特性,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即可采收,宜即采即播,过早过晚会降低发芽率
牡丹果实过分成熟会崩裂使种子落地,减少采种量。牡丹种子播种前要用水选法选种,选择饱满而无病虫害的优良种子备用。播种时须深耕细作,施足底肥,整地消毒。牡丹宜采用高床宽窄行播种,床宽60至70厘米,每床2行,亩播种量75至100 公斤。
播种不可过深,以3至4厘米为宜,播后覆土与地面平,俗称“种子入土,深不过五”(5厘米)。再轻轻将土壤踏实,浇透水,冬季要覆上谷草、树叶或马粪,或用地膜盖好,以保温、保墒、防寒。翌年牡丹萌动出土后,使幼苗露出地面,弱者仅生出一片小叶,壮者可生出2至3片叶,应及时中耕除草。小苗1至2年后即可移栽或作根砧,实生牡丹一般3至5年可开花。

无性繁殖方法如下:
1 分株繁殖法 
分株时间:黄河流域分株季节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结合栽植同时进行,这时分栽的牡丹对当年发根有利,若分栽过迟,发根弱或不发生新根,到了来年春季不耐干旱,轻易造成植株死亡;也不可分株过早,过早天气还热,轻易引起秋发。总之,寒地分株宜早,暖地可稍迟。
分株方法:分株法包括3个步骤:分、剪和种。分即选择4~5年生,品种纯正、生长健壮的母株挖出,去掉附土,视其枝、芽与根系的结构,顺其自然生长纹理,用手掰开。分株的多少,应视母株丛大小,根系多少而定,一般可分2~4株;剪就是分株后,若无萌蘖枝,可保留枝杆上潜伏芽或枝条下部的1~2个腋芽,剪去其上部;若有2~3个萌蘖枝,可在根茎上部3~5 cm处剪去。分株后为避免病菌侵入,伤口可用1%硫酸铜或0.25%多菌灵浸泡,消毒灭菌。种即是把分株挑选苗按其品种分区栽植,栽植时要使根系在穴内均匀分布,自然伸展,不可卷曲在一起,深度以根茎处与地面平齐或稍低为宜,封土时应分层填土层层填实,然后浇水,培土越冬。
2 压条繁殖法 
  将枝条埋入土壤里诱导其产生不定根,有根系的枝条与母株分离后成为苗木。该方法繁殖周期长、繁殖系数低仅适合稀有品种及根蘖少的品种。按压条部位又可分为地面压条和空中压条。
地面压条: 压条时间一般在5月底和6月初花期后,选健壮的1~2年生枝在当年生与多年生枝交界处刻伤压入土壤里,并用石块等物压住固定,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使萌发新根。翌年秋剪断压条分别种植。
空中压条(嫩枝吊包) :在牡丹开花后10天左右枝条半木质化时,于嫩枝基部第2或第3叶腋下0.5~1 cm处剥皮宽约1.5 cm,用脱脂棉蘸IBA(50~70 mg/L)或ABT 1号(40~60 mg/L)缠于环剥口,以塑料薄膜在枝条切口部位卷成筒状填入壤土或混合基质后封口固定,立竿支撑,以后每隔15~20 d注水保湿,嫩枝生根率可达70%以上。翌年秋剪下种植。
牡丹性“宜凉畏热,喜燥恶湿”,且喜肥,不耐酸碱土壤

一、栽培季节与方法:

牡丹栽植应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栽在背风向阳,不易积水的地方。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栽植。栽植深度以根、茎交接处齐土面为宜,栽植坑的大小以根能伸展为度,坑内留些细土拢成小墩,使根在土壤上坐定,理顺根系,然后复土,踏实,浇二、三次透水,株行距以50X50(cm)为宜。

二、繁殖方法:

1、播种:牡丹种子在8月上旬成熟后及时采收,立即播种。播种过晚,种子来春不宜发芽。播种牡丹5-6年才开花,故此法一般只在培育新品种时采用。

2、分株:把生长五年以上的大株牡丹连株挖出,放阴凉处晾置2-3天,待根变软时将其分成2-3枝一组的小株,植于圃地。

3、嫁接:剪取大株牡丹发出的土芽或一年生的短枝将其部2-3cm削成楔形嵌接于15-20cm长的芍药根上,用麻皮缠紧,抹上泥巴进行栽植,嫁接时间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嫁接苗应挖沟栽植,其株距10一15cm,行距30-40cm,栽后培上土埂,以接穗不露出土为宜。

三、养护管理:

l、施肥:每年至少施三次肥,第一次在花前施,以促进开花;第二次在花后半个月施,以补充开花消耗的养分;第三次在越冬前施越冬肥。肥料以腐熟的饼肥为主。肥量以每株每次0.5-1千克为宜,也可掺拌化学复合肥

2、浇水:牡丹较耐旱,但干旱季仍需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

3、病虫害防治:牡丹病害常见的有褐斑病,防治方法是,每年花后开始,每半月喷一次波尔多液或托布浸,多菌灵液。入冬前及时剪除病叶烧掉,春季发芽前喷洒石硫合剂

牡丹虫害主要有吹绵介壳虫,夏秋季节白色虫体附着在枝干和叶背上,可用500倍的氟乙酰胺或1000倍液的氧化乐果药液喷杀或在入冬后用石硫合剂涂刷枝干。

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防治方法: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洗浇根部20-30cm深处,以每亩地0.25千克为宜。
 
牡丹、芍藥種子繁殖紀錄
http://flowers.hunternet.com.tw/showthread.php?t=85363
【翻譯自國外的種殖資料】

牡丹、芍藥種子發芽的方式如下:

1.將種子浸泡在溫水中數天,每天換水1-2次,可去除抑制發芽物質,
去除發霉或不良的種子。
2.將浸泡過溫水的種子置於鋪設有微溼的蛭石或水苔的夾鏈袋中,
並將封口輕輕帶上。
3.將處理好的夾鏈袋置於溫暖的地方,大約是26℃-33℃左右的溫度,
這相當重要,因為種子發芽需要先行暴露在這個溫度區間中,
才會提高它的發芽率,如果將種子置於室溫中,種子發芽的時間將會拉長,
且發芽的先後順序較為不一致。因此提供一個高溫穩定的環境極為重要,
可準備一個溫度計在旁邊,隨時注意隨時加強,並且不要完全遮光,
仍要有些許的光線可以透射。每兩個星期檢視一下種子和袋中的溼度及溫度是
否充足。在初期可能會覺得種子無任何變化,
整個孵化的時間約為3個星期不等,其時間長短全賴當時環境溫度而定。
4.孵化期間當種子有長出些許根部後,立即將整個袋子移植於較冷的地方,
溫度大約在10℃-16℃左右,這個溫度區間相當重要,假如太冷,
發細根的速度會相當慢,假如溫度太高,則不會長任何細根。
長細根的時間約需數週,細根的長度約可長到15公分以上。
5.在根系發展完全時,可將種子移至溫度4℃的地方,其作用主要是發展葉片,
假如太冷,整個過程會相當緩慢。當其完全打破休眠時,
葉片會慢慢舒展開來,這期間,整個種子仍需要置於溫暖的空間來成長,
當其葉片根系整個發展健全時,就可將種子移植於室外,假如種植在花器中,
由於根系相當大,所以種植花器就需選用深盆的花器來種植。
當其種植於室外且已克服休眠時,會暫時不會有所成長。
6.第一年時,整個植株只會有單一一片葉片而已,只要增強它們的抵抗力,
及選有排水良好的土壤介質,保持良好的水份,
暫時不要直接暴露在陽光下即可。在嚴寒地區,
該年秋天應在土表上覆蓋一層物質加以保護,植株每年都會有所成長,
有些植株於第3年即會開花,有些則會於第4年才開花,
甚至會第5年才開花都有。
此篇文章於 12-30-2006 02:40 PM 被 kuen 編輯。.
2006/10中旬收到後,隨即於將所有牡丹種子置於温水中浸泡,每天更換二次清水。浸泡3天後將種子取出,撲設在先前準備好的微溼水苔上層,放在室溫下,
一直到2006/12底,開始有些種子伸出玉腿,這也是我最興奮的一刻,下面是今天拍的照片。

由於試驗過一些介質,個人覺得還是以水苔對我而言最適合,不會因為太潮濕,而造成種子整顆爛掉,不過水苔使用前還是要先擰乾,其實這樣的濕度對牡丹、芍藥的種子而言已經足夠了,之前曾試過蛭石及沙土,不過都因為不太容易控制濕度而宣告失敗。

這次能夠發芽已是一大步了,未來的日子還很長,不知能不能熬到那時候,不過一切聴天由命了。

一個星期後的近況,
為怕根部不太明顯,
特別找了紅色的紙張作底圖,
沒想到紅色底圖對整體畫面而言,
反而顯的有點突兀。
拍攝時分別給它們排一下隊行(散射狀與行列狀),
經過一個星期根部也長長了不少,
準備放入冷箱保鮮室中冷藏。

果真是高難度~kuen大大這麼細心孵芽~
希望不會栽在我手中才好~

2007/01/13 在冰箱中冷藏又過了一個星期,
根部似乎沒什麼長大,
但原先根部的底端部份,
卻長胖許多,
不曉得是不是準備開始發展細根?
其位置如圖片中紅色圈圈所示。

不會呀雲大,
至少和我一樣白色玉腿變粗許多,
另外2顆尚未發芽的,
一定要放在溫暖的地方,
等待適當的時機,
不要與已發芽的一起存放,
否則發芽日期會往後延長。
當然已發芽的還是要低溫存放,
以利細根生長。

2007/02/10 已發芽種子近況,
最近伸出小玉腿的種子又多了許多。

報平安來囉~_*
03-26拍攝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2007/05/01
好久沒有作紀錄了,
最近忙著考試,
比較沒有時間,
趁著下次考試的空檔,
趕快來作個紀錄,
也不知已經冷藏多久了,
今天從冰箱取出時,
發現有4顆已經發展出葉芽了,
其餘葉芽還沒長出,
所以還是把它們打入冷宮,
順便拍個照留作紀念,
準備要植入沙土中培養了,
希望它們在土中能平安長大。

attachment.php


這是一張牡丹葉芽的近照,
紅色圈圈內的粉紅色柱狀物應該就是葉芽喔。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不用去冰啦!只要用熱水連續泡3~5天後,再用夾鏈帶與水苔混合包裝後,打幾個小孔透氣,放置室內[不一定要有陽光喔!],經過1~2個月就都乖乖地伸出小白腿!因為我已經發芽300顆以上了!
根據網路上查到的資料,
初期只要放置在室溫下即可伸出小白腿,
但當它們伸出小白腿後,
為了要提早一年長出小綠葉,
所以要放在冰箱中冷藏,
模擬第一年冬季時的狀況,
協助它們早日發展出健全的根系及葉芽,
若當小白腿伸出立即放入土中培養,
可能要再經過一年的時間才能發展出葉芽,
根系也才會健全。
2007/05/12

已經過了將近12天了,
牡丹的葉子都陸陸續續冒出頭來,
準備活動活動,
初期將其放置在日光充足,
但不會直接照射的地方照顧,
約3-5天盆土即會乾涸,
土乾後才澆水,
這張是今天早上拍的其中一盆,
葉子尚未完全舒展開來。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2007/05/12

這盆葉子可說是已將近完全舒展開來,
葉子的形狀也已可辨識其為牡丹而非芍藥,
因為葉子形狀不是尖銳細長,
而是較為寬厚一型,
故已可確定該植株為牡丹而非芍藥。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attachment.php


結合 jarry大及我的孵芽經驗,稍微整理一下牡丹、芍藥種子繁殖摘要:

準備材料:
40-60 度的熱水、水苔、已打孔透氣的夾鏈袋,牡丹或芍藥種子。​
步驟:

1.將種子浸泡在 40-60 度的熱水中 2-3 天,每天換水 1-2 次,以去除一些抑制發芽物質或淘汰發育不良的種子。

2.將浸泡過的種子與水苔一起放入夾鏈袋中,並將封口輕輕帶上。

PS.水苔充份吸水後擰乾,只保留些許溼潤及水氣,不要殘留太多水份,否則種子很容易吸足太多水份而爛掉。

3.將處理好的夾鏈袋放置在室溫下,大約是26℃-33℃左右的溫度,耐心等待發芽,發芽時間可能長達數個月或數週不等。

4.待種子根部發展健全後,且根部已伸長至 2-3 cm時,再將種子移至冰箱中冷藏數星期,模擬第一年冬天的情形,待根部發展完全且已長出葉芽後再移植至沙土中。​
Ps.移植後的植株初期不要直接照射日光,等土乾了再澆水。
遲緩發育中~
大小漢差這麼多~ㄟ害
la.gif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attachment.php
attachment.php


今日最新~
還一棵未見到葉子探頭~_*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我的有一株小苗因為植株較為弱小,
再加上出國期間缺乏人照顧,
不小心吸了太多雨水,
一命鳴乎,駕鶴西歸,
目前只剩最為健壯的一株,
現在長大許多,
葉子也變得很大,
可惜無法拍照與人分享,
因為出國期間不小心摔壞了相機,
拿去修理已經不划算了,
看來只能再存錢買台新的相機了。

2007-07-23最新~
沒半點成長跡像~ㄟ害~_*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attachment.php


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自從上次所有牡丹苗全數掛點後,
沒想到上蒼對我還有點眷戀,
竟然於此其間讓前先原本未曾發芽的牡丹種子,
一下子發芽了三株,
讓我又可為它們做一下記錄,
有了前車之鑑,
所以這次就不敢讓其接觸太多南部的豔陽,
趁考完試的空檔,
於移植前一日,
先行將排水良好沙田土澆溼靜置,
隔日再行移植,
移植後植株置於屋簷下,
光線充足但不直接照射,
空氣也相當流通,
每天早晨巡視,
適時補充水份,
目前移植後存活率達100%,
由於未曾直接曝露在陽光下,
所以水份喪失不會相當快,
原則上每天只是保持土壤呈微溼狀態而已,
這是第一株牡丹苗狀況,
也是長得最快的一株,
順便測試看看Panasonic數位相機的機能。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這是第二株,
生長狀態屬三株當中最慢的,
目前葉子還未舒展開來。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第三株,
生長狀況比第一株稍微慢了一些,
葉子正要慢慢展開。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坐東向西ㄉ窗檯~
西照日約2.5H~
原介質是紅土混沙土:60:40
隔天供水全濕~_*


引用:
作者: kuen
第三株,
生長狀況比第一株稍微慢了一些,
葉子正要慢慢展開。
恭喜您ㄉ起死回生嘿~
033102flo_1_prv.gif

一個人玩很孤單哩~
033102biguhm_1_prv.gif

第一次覆土~泥炭土+椰纖土+珍珠石+碎米糠:60:20:10:10
大棵ㄉ裂葉株ㄉ根部已穿透盆底5cm~_*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attachment.php

依這次經驗,
個人覺的只要排水良好,
在還是小苗階段,
水份需求量會比較多一點,
還是不宜接觸太多陽光。
像這次全數小苗皆在屋簷下,
完全不會直接接觸到太陽,
所需之光線全數為週圍散射光、少數為直射光,
光線大致上還算充足。
目前小苗存活率達100%,
照片背景即我現在種植的環境(拍攝時間約為早上9點多),
之前會掛點這麼多,
因是我放置環境不適的關係,
該環境約在下午時分太陽會直接照射,
可能是因為如此,
水份才會一下子喪失太多,
又來不及補充流失的水份,
所以它們才會全數向我抗議。
這次換個環境,
反而容易適應,
水份也容易控制,
提供給雲大您作為參考。

經過一個星期,
感覺明顯長大許多,
有些葉片這個星期完全舒展開來,
有些則長高許多。
尤其是第一株,
原本生長就相當快速,
沒想到經過一個星期,
葉子明顯就大了許多,
下面這三張照片是今天拍的,
排列的順序分別為第一、二、三株。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attachment.php

attachment.php
 
续: 牡丹、芍藥種子繁殖紀錄
http://flowers.hunternet.com.tw/showthread.php?t=85363


剛剛收到北京的朋友幫我帶來芍藥及牡丹花(中國國花)種子。
袋子上面印的生長習性為:(提供大家參考)
發芽溫度:20-25c
發芽天數:6-9天,另一種20-30天
生長適宜溫度:20-35c
播種季節:1-12月
開花季節:1-12月 (?)
播種到觀賞:90-100天
施肥:每月一次
澆水:盆面乾後澆水
土壤:土層深厚、肥沃、濕潤及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
陽光:全日照、半日照、到明亮的窗台均可。」

除了催芽方法及開花季節沒有說明清楚外,
其餘的訊息應該還算清楚。

播種到觀賞:90-100天(?)
我也保持懷疑態度,
或許大陸方面氣候得宜,
才能有如何成長速度也說不定。
截至目前為止已對其小苗照顧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之前虛弱的小苗無法挽回,
但至少唯一長得很快的苗株,
目前還算OK,
若不算發芽及冷藏摧根時間,
算算也將近一個月多了,
目前莖幹粗度也只有牙籤大小,
但高度倒是長大不少,
約為11-12公分左右,
葉子粗大許多但仍是只有一片葉子。

菏澤花工及其科研人員根據牡丹的生長情況,制定了一套嚴格的栽培管理措施。

1月(小寒、大寒)月平均氣溫0.4度,月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1.1度,10厘米土壤溫度1.6度。牡丹處於落葉休眠期,花芽 已完成分化。本月主要工作:(1)露地牡丹注意防寒,使其安全越冬。(2)大田牡丹早春催花(在自然花期前開花)上旬開始架設塑料大棚並進行管理。(3) 增施基肥一次。

2月(立春、雨水)月平均氣溫2.7度,月平均降水量12.5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3.9度,10厘米土壤溫度4.1度,牡丹地下根係開始活 動,4-5日鱗芽膨大,萌動。本月主要工作:(1)牡丹開始第一次鋤地、松土、澆水。(2)加強大田大棚牡丹催花管理。(3)鱗芽萌動前,盆栽牡丹進入冷 庫,準備延遲栽培(夏季開花)。

3月(驚蟄、春分)月平均氣溫3.4度,月平均降水量25.4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10.0度,10厘米土壤溫度9.9度。牡丹鱗芽萌發、顯蕾、 放葉。本月主要工作:(1)加強大田催花管理,中下旬將陸續開花上市。注意防晚霜凍,保護花蕾。(2)開始整枝、拿芽。1-2年生嫁接苗、分株苗不抹芽, 發現有花蕾時及早除去。3年生以上牡丹及觀賞牡丹,當土牙伸長至5-6厘米時,除適當保留以補充主枝外,全部抹去。多年生枝幹上的芽抹掉,清明以前拿完。 但預作分株繁殖者則保留土芽。(3)結合澆水,施花前肥一次,而後中耕,松土保墒。(4)選大田牡丹適當品種,於下旬做露地延遲花期(5月下旬開花)的修 剪管理。

4月(清明、谷雨)月平均氣溫15.5度,月平均降水量45.1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計6.8度,10厘米土壤溫度16.6度。牡丹花蕾、枝、葉 進入旺盛生長時期,自然花期中特早品種4-6日開花。本月主要工作:(1)大田催花牡丹開花結束。(2)花後進行中耕除草。(3)花蕾顯色前盆栽牡丹入冷 庫做延遲栽培(5月下旬到8旬上旬開花)。(4)花蕾顯色期進行切花保鮮,陸續上市出售。(5)開花期進行人工有性雜交育種。

5月(立夏、小滿)月平均氣溫21.3度,月平均降水量47毫米,地表深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本月主要工作1)觀賞區的牡丹和做秋季露地催花的牡丹剪除殘 花.(2)中耕除草1-2次。(3)花後追肥、澆水一次。(4)芽接開始,對劣種牡丹高接改換品種及培育“什樣錦”牡丹。(5)加強秋季露地催花牡丹的管 理,每半月進行一次葉面噴肥(磷酸二氫鉀)。(6)冷庫盆栽牡丹分期分批陸續出庫,進行遮蔭、澆水、追肥等管理,至開花爲止。(7)加強病蟲害防治。花後 噴藥1-2次保葉。

6月(芒種、夏至)月平均氣溫20.3度,月平均降水量66.4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28度,10厘米土壤溫度27.8度。植株新枝進入木質化階 段,光合作用旺盛。本月主要工作:繼續進行上月第(2)、(4)、(5)、(6)、(7)項工作。要增加澆水,防幹熱風。並防部分品種發生日灼。

7月(小署、大暑)月平均氣溫27.4度,月平均降水量141.5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29.8度,10厘米土壤溫度29.4度。花芽繼續分化, 下旬未基本完成初級形態和生理分化。本月主要工作:(1)中旬開始牡丹腹接,使劣種牡丹改換品種及培育“什樣錦”牡丹。(2)中耕除草1-2次,大田牡丹 防草荒發生。(3)中、下旬進行秋季催花牡丹株的定枝、定芽修剪,完成最後一次噴施磷酸二氫鉀。(4)開始準備秋季栽種牡丹的用地。(5)注意防旱澆水, 進入雨季做好排水防澇。(6)繼續預防部分品種的日灼發生。(7)加強病蟲防治,噴藥保葉。

8月(立秋、處暑)月平均氣溫26度,月平均降水量95.8毫米,地表子成熟。本月主要工作:(1)上旬開始進行牡丹秋季露地催花,1-5日進行人工剪除 葉片,並進行追肥(腐熟餅肥)、澆水、中耕除草。(2)采收牡丹種子,並及時進行處理,以備播種。(3)加強病蟲害防治,噴藥保護葉片,並防止牡丹秋發。 (4)繼續進行上月(1)、(2)、(4)、(5)項工作。

9月(白露、秋分)月平均氣溫21.1度,月平均降水量74.74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23.4度,10厘米土壤溫度23.7。本月工作:(1) 加強催花牡丹管理,進行抑葉促蕾。防治食蕾害蟲發生。(2)中耕除草。(3)整畦播種。(4)秋分與寒露間進行牡丹芍藥砧嫁接和分株繁殖。

10月(寒露、霜降)月平均降水量46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16.6度,10厘米土壤溫度17.1度。秋季露地催花陸續開花。本月主要工作: (1)繼續進行牡丹栽植和繁殖,作好播種、扡插、嫁接、分株和壓條(雙平法)工作,寒露前完成。(2)盆栽牡丹上盆。帶盆埋入土壤內,備催花用。(3)霜 降後開始摘除牡丹葉,並拾淨落葉、燒毀。(4)注意防治枝幹部害蟲。(5)準備牡丹到廣州催花和溫室春節催花株的管理。(6)下旬開始做初冬牡丹催花,對 大田牡丹架設大棚。

11月(立冬、小雪)月平均氣溫8.3度,月平均降水量30.6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8.9度,10厘米土壤溫度9.7度。本月主要工作:(1)增施基肥,澆封凍水。(2)枝幹噴藥(石硫合劑)防治枝幹害蟲。(3)加強對實冬大田大棚催花的管理,至開花。

12月(大雪、冬至)月平均氣溫2-4度,月平均降水量9.3毫米,地表深5厘米的土壤溫度2.8度,10厘米土壤溫度3.5度。本月主要工作:(1)注 意防寒設施。(2)繼續上月第3項工作,同時作好溫室催花牡丹管理。(3)利用農閑開辦栽培技術培訓班。(4)總結全年牡丹生産栽培工作,計劃安排明年任 務。

這是今天早上拍的,
第二個葉芽準備從圖中紅色圈圈處冒出。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其實當初會想開這個主題來作紀錄,
也是想與眾多花友分享一些經驗,
畢竟牡丹對中國人來說是一種相當親切的花卉,
常在文人墨客的詩詞中出現,
人人皆想一睹其風采,
只是對生活在台灣的我們而言,
很少有機會可以親眼見到,
對於種植也少有人談,
甚至鮮少成功孵芽(或許有人曾經成功過,只是自己孤陋寡聞而已),
不過既然大家都有興趣,
那何不藉以拋磚引玉,
利用網路與大家分享種植經驗,
提供給將來欲嘗試者一些種植經驗,
可避免一些無謂的過程,
這樣大家種起來也會有樂趣,
不致於到處碰壁,
只是當初未曾想到自己能走到這時候,
說真的,
實在是始料未及之事,
至於能不能走完全程,
誰也不敢保證,
我唯一能做的事,
也只有儘力完成這一連串的紀錄,
或許將來那一天,
這株苗掛點的話,
所有紀錄也只能到此為止,
但至少前面的過程,
應也足以提供給有興趣加入這一行列者參考,
少走些冤枉路,
全心準備下一個階段,
或許還可由別人那完成自己當初未能成之事呢。
不過還是要謝謝藥荷大您的讚賞,
我想還是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由於近來有點懶惰(應不是有點,而是很懶),
很久沒有做紀錄了,
之前的小紅芽也已長出好大一片葉子,
只是剛長出來的葉子通常都有點泛黃,
原本採半日照的環境,
由於冬天的陽光不是很強,
所以現在已將它移出戶外接受全日照了,
這是今天剛拍的近況。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謝謝 haveatry2大指導,
至於您說的牡丹苗高度已接近20公分了,
您覺得有點異常,
我是不知道一般第一年的牡丹苗實際高度為何?
但是我覺得只要小苗看起來正常無任何疾病,
只是高度不一樣而已,
其實都是正常的,
就像小朋友一樣有些營養吸收能力較好,
長得較高,
有些則長得較矮,
這其實都不影響小朋友的成長,
只要平安無病痛即可順利成長,
這道理應是相同,
所以 haveatry2 大您說您的牡丹苗第一年已高20公分,
我會覺得可能是不同品種或該苗株營養吸收能力較好,
所以才會造成與一般情況不同,
只要小苗健康即可,
應不必太過擔心。
我早已是彈盡糧絕,
手頭上已沒有多的牡丹種子可以再孵了,
這是唯一一株存活到現在的牡丹苗,
原先有很多已發芽的種子,
但因對它們的習性不甚了解,
以為牡丹植株很耐旱,
小苗應也一樣,
殊不知小苗不耐旱,
仍需一定的水份以助成長,
所以往往限水造成小苗全數掛點的情況,
這個結果一直到這最後一株牡丹苗我才了解到這一點。
haveatry2 大其實這株小苗從催芽後到現在長成10幾公分左右的苗株,
也才經過不到4-5個月而已,
並不到一年的時間,
若包含孵芽的時間,
頂多也才8-9個月而已,
且它剛移植時,
葉柄也是呈現持續往上長的狀況,
且一直持續4-5天之久,
葉片才慢慢舒展開來,
也許是我種植的環境散射光線充足、氣候溫暖,
才會這麼快葉片就完全舒展開來,
而你的狀況葉柄會一直持續抽長,
感覺會不會是光線日照不足所致,
因為一般植物若有遮蔭或日照不足通常都會有抽長的趨勢,
如百合就是這種狀況,
不知您的牡丹苗種植的環境光線是否充足呢?
也許葉柄抽長只是因為日照不足所致,
以上是我瞎猜的,
沒什麼依據,
僅提供給您一個參考方向,
但不論如何只要苗株健康即可,
小心好好照顧,
待植株長成定會給予種植者相同的回報。
你好~kuen~好久不見~
033102flo_1_prv.gif

剛剛把您新的紀錄看完囉!
你的葉子長的好大喔~~
f50.gif
(有機會去看我的就知道......
f95.gif
)

我在種植的過程中也覺得牡丹不耐旱
我可以那麼多天不澆水應該是因為介質夠保濕!
當然也可能是我的是嫁接成株,
要比一年生的種子苗要來的強壯一些

在家裡其實也只有陽台可以給她住
所以我的天衣寶貝長到現在也只有散射光線可以照
但是幾個寒流下來我發現
最重要的似乎不是光
而是溫度
只要溫度下探到20度以下
她的小芽就"一暝大一寸"
長的要比平常都快(很多.......)

很高興看到haveatry2花友也加入討論~
不過您那邊的氣候可能有不同照顧模式
希望能看到更多您的種植心得~
(不過看到"徒長"兩個字,我可是羨慕的要死....我的天衣一星期才給我長不到1公分.....)

謝謝藥荷大,
之前剛長出的葉芽,
現已完全舒展開來,
只是葉色仍是黃綠色,
植株似乎也是長大不少,
目前採全日照,
每天補充少許水份,
這是今天早上的近況,
過年也快到了,
我就以這張牡丹苗祝大家新年快樂、事事順心。
f67.gif
c19.gif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小苗1:金阁
2007年11月初长根。
2007年12月初发芽。
目前,株高18-20厘米,叶片长度2-3厘米。
图1:2008年1月5日叶片状况

图2:2008年2月18日叶片状况,叶片不知道为什么有点损伤,我没碰过,也没有虫啊,菌什么的,也许是早期肥大了?其实,仔细看,第一张图里面,三个小叶片重叠的地方(左侧)有个暗点,那个应该就是损伤的部位了。但是不知道原因何在。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attachment.php

小苗2:麟凤
2007年11月初长根。
2007年12月底发芽。
目前株高10厘米,叶片未展开。
图1:2008年1月7日株高近10厘米,叶片未展开
图2:2008年2月18日,株高10厘米,叶片仍旧耷拉着,好像也没有死掉,叶片颜色倒象成年牡丹叶片展开时的样子,一面是绿色,一面是浅褐色。不知道是什么问题。快帮我诊断诊断吧,我都急死了,唉!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attachment.php

第二个小芽

上面那棵麟凤,第二个叶芽1月初即可见突起,生长缓慢,目前大小仅为3毫米左右。
真希望它快点展开啊。这样,即使第一片叶子展不开,这一片可以制造营养,也不至于最终饿死。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其 实,我的小苗原先放在室内,温度计显示是21-22度。因为有暖气,白天,晚上几乎没有温差,温度很稳定。几颗小苗几乎刚钻出土,就以每天半厘米左右的速 度在生长。半个月的功夫就过10厘米了。但展叶状况始终不太好。7棵发芽的种子中,只有一颗的展叶比较正常,高度到10厘米就打住了。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若细究起来,这一棵更靠近窗户,日照时间稍长一些(出土的那段时间大概能日照2个小时,其它离窗户更远,直接光照可能半个小时不到)。其它应该没有差别 了,所以,也许日照还是比较关键的。当然,东向窗户日照本身就很短,并且是冬天这个大前提。
这件事情,我问了很多人。答案也是五花八门。
有说是温度太高了。于是,我开窗,把温度降了5度下来。
有说是肥太大了。于是,我大水漫灌了好几次,同时辅助叶面施肥。
当然,还有光照。我这里窗台朝东,自然光照始终解决不了,只好买了一个大功率节能灯进行补光。
反正这个寒假就是天天折腾了。结果似乎是没啥变化,呵呵。不管这么说,最惨的那棵麟凤仍旧挺立着,第二片小叶好歹能感觉大了一点。
马上开学了,把几颗小苗都搬到阳台上,跟几颗大牡丹养在一起,湿度,温度上有保证,光线也稍微好一些。阳台上每天晚上都在给大牡丹补光,顺便沾点。
反正该做的,我几乎做得差不多了,实在要挂掉,那也没办法了。不过,通过这阵子学习,感觉有几点还是很关键的。
1。小苗培养土的确不应该用肥(我当初图省事,也是想正常管理,用的是成年牡丹用的土,没有做调整),应该非常淡。
2。适度的光照肯定有利于小苗生长,太强,太弱都不行。
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苗娇嫩,经不起折腾。估计我这么一个月来来回回,搬了N次地方,温度,湿度变化也非常大。就是人估计也会闹点小病,更何况小苗了。
现在的想法就是放在那里,一段时间不去动她们了,等逐渐适应环境,也许会慢慢好起来。
勤养鱼,懒养花。爱折腾绝对算个毛病,呵呵。
高兴的是,我阳台上的牡丹还有半个月就可以开放了。去年10月种的,好几大盆,花骨朵不多,一共才十个,不过,能见个花也就该知足了,人不能太贪心。
现在阳台温度15度,湿度60%,小苗也应该感觉比较舒服吧。

我一直觉得有点奇怪,现在回味过来了。
KUEN大,你的牡丹的叶片怎么跟我的不一样呢?我看书上说,牡丹是所谓二回三出的复叶吗,一个叶柄分出三个小叶(柄),每个小叶又是分成三个小小叶?你的叶柄上怎么只有一片叶子呢?难道品种不一样?难道我的是变异?我看云大的小苗的叶子跟你的差不多。
这个是你的:
attachment.php

下面这个图是我的一颗小苗,展叶情况在所有小苗中相对好一些。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haveatry2大 對於牡丹芍藥等植物種植,
其實我也還在摸索當中,
所知也是有限,
當初購買的種子是混合品種,
且剛開始時曾發芽數顆,
也順利長出小葉片,
但由於不知該如何照顧,
所以在小苗階段相繼死了很多小苗,
目前版上的這顆是唯一幸存的一顆,
也因為這顆小苗,
才讓我稍微了解在現有的環境下,
該如何照顧才能順利長成。

至於你所說的葉片形狀不一的情況,
我想可能是不同品種的關係,
記得當初曾順利長出葉芽的種子,
印象當中其葉片每顆還真有些不一樣,
而我購買的種子是混合品種,
目前幸存的這顆牡丹發芽情形正如國外資料一般,
第一年正常整個植株只會有單一一片葉片,
而你的情形則與此資料不同,
且我之前貼過的已掛點的牡丹苗,
有些也有你說的這種情形,
所以我只能猜測原因可能是不同品種的關係。

而我圖片中的葉片會比較大的原因,
也許是跟我在此其間曾施了點薄肥,
所造成的現象吧。
近來照顧得不是很好,
這是目前近況。
上傳的圖像
attachment.php
 
很多图片要注册论坛用户后才能看到
 
PDF version
 

附件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