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反常不是现代独有

村長,這是因為經過奔走呼籲,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經大量減少了。
就像沒人再說不能用 DDT 農藥和 CFC 噴髮膠,已經控制住了。
世界的問題不停發生,解決一個換下一個。

可也是,不能总拿一个理由申请科研经费。:p
 
火星上没有类似地球的生命,就是因为二氧化碳太多,太阳的能量不能被传导到火星上啊。可不就是这个结果,有什么好奇怪的吗?

科学家对二氧化碳的理论不是说二氧化碳是热源,而是其阻止地球热量向外太空的自由传导。

金星的大气也主要是二氧化碳。金星大气溫度為 467°C

对温度影响主要是太阳。什么人类活动,或牛放屁太多导致全球变暖,基本都是气象专家乱说的。
别说长期的,气象专家们能把一周的天气和温度预报准都比杀了他们还难。

又:太阳的能量传到火星上是通过辐射,不是传导。
 
金星的大气也主要是二氧化碳。金星大气溫度為 467°C

对温度影响主要是太阳。什么人类活动,或牛放屁太多导致全球变暖,基本都是气象专家乱说的。
别说长期的,气象专家们能把一周的天气和温度预报准都比杀了他们还难。

又:太阳的能量传到火星上是通过辐射,不是传导。

我前面说过,科学家对二氧化碳的理论不是说二氧化碳是热源,而是其阻止地球热量向外太空的自由传导。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像保温桶,里面装的是热,它就保温,里面装的是冰,它就保凉。明白了吗?

辐射也是一种传导方式,纠结这些字眼没意思。

为什么地球上有生命?不是地球有特殊的物质,而是因为这些物质的精妙组合。人类行为大规模产生的任何非自然物质,对地球都是危害,比方二氧化碳,比方塑料袋。。。为什么呢?自己想,不解释。

反对环保要有点靠谱的理由。哈勃退出京都协议是因为如果不退出,Albert就瘫痪了。可是你为什么反对呢?你认为多呼吸点二氧化碳有利身体健康?

还有,你感觉气象学家天气预报不准确,跟你拒绝承认二氧化碳对气候影响一样,是因为你看不宽,看不远。比方说,预报说今天ottawa有雷雨,也许nepean下了,kanata没下,你正好住在kanata,你就会抱怨说天气预报不准呀,不拉,不拉,不拉。。。
 
我前面说过,科学家对二氧化碳的理论不是说二氧化碳是热源,而是其阻止地球热量向外太空的自由传导。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像保温桶,里面装的是热,它就保温,里面装的是冰,它就保凉。明白了吗?

辐射也是一种传导方式,纠结这些字眼没意思。

为什么地球上有生命?不是地球有特殊的物质,而是因为这些物质的精妙组合。人类行为大规模产生的任何非自然物质,对地球都是危害,比方二氧化碳,比方塑料袋。。。为什么呢?自己想,不解释。

反对环保要有点靠谱的理由。哈勃退出京都协议是因为如果不退出,Albert就瘫痪了。可是你为什么反对呢?你认为多呼吸点二氧化碳有利身体健康?

还有,你感觉气象学家天气预报不准确,跟你拒绝承认二氧化碳对气候影响一样,是因为你看不宽,看不远。比方说,预报说今天ottawa有雷雨,也许nepean下了,kanata没下,你正好住在kanata,你就会抱怨说天气预报不准呀,不拉,不拉,不拉。。。
好啦,从你这两个回帖基本可以判定你不懂热力学,也不懂流体力学。

天气预报主要靠计算流体力学和统计学。建立的模型最后要用超级计算机求解斯托克斯方程。除特殊情况的特解之外,这个方程求解都是近似方法,而且有天生缺陷。理论上来说就难于预报长期天气,因为这个方程对初值非常敏感,而且结果不是收敛的而是发散的。“蝴蝶效应”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形象描述。根据天气预报数学模型进行天气预报,在渥太华的一只蝴蝶煽动了一下翅膀,会造成一个月后的一场飓风。

至于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对地球全球气候的影响同太阳活动比较起来,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当然,根据气象专家的计算,一只牛放了一个屁,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在20年后会把地球变成热的像火炉。
 
好啦,从你这两个回帖基本可以判定你不懂热力学,也不懂流体力学。

说你啥好呢。算了不说了。

也许我是忘记了所有那些一个推导就能堆满四大黑板的公式,但我至少还记得两个简单的道理:1尊重事实,2不懂不乱说。
 
好啦,从你这两个回帖基本可以判定你不懂热力学,也不懂流体力学。

天气预报主要靠计算流体力学和统计学。建立的模型最后要用超级计算机求解斯托克斯方程。除特殊情况的特解之外,这个方程求解都是近似方法,而且有天生缺陷。理论上来说就难于预报长期天气,因为这个方程对初值非常敏感,而且结果不是收敛的而是发散的。“蝴蝶效应”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形象描述。根据天气预报数学模型进行天气预报,在渥太华的一只蝴蝶煽动了一下翅膀,会造成一个月后的一场飓风。

至于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对地球全球气候的影响同太阳活动比较起来,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当然,根据气象专家的计算,一只牛放了一个屁,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在20年后会把地球变成热的像火炉。

哦哟,又补充这一大篇,那再回一下吧。你先把对历史的统计和对未来的预测这两个概念搞清楚,把这两个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辨别清楚,再对他们指手划脚。
 
可也是,不能总拿一个理由申请科研经费。:p

問題還沒解決,還有很多人連地球均溫正在升高都不信。
那只好繼續研究,拿更多証據出來。
 
好啦,从你这两个回帖基本可以判定你不懂热力学,也不懂流体力学。

天气预报主要靠计算流体力学和统计学。建立的模型最后要用超级计算机求解斯托克斯方程。除特殊情况的特解之外,这个方程求解都是近似方法,而且有天生缺陷。理论上来说就难于预报长期天气,因为这个方程对初值非常敏感,而且结果不是收敛的而是发散的。“蝴蝶效应”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形象描述。根据天气预报数学模型进行天气预报,在渥太华的一只蝴蝶煽动了一下翅膀,会造成一个月后的一场飓风。

至于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对地球全球气候的影响同太阳活动比较起来,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当然,根据气象专家的计算,一只牛放了一个屁,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在20年后会把地球变成热的像火炉。

蝴蝶效应 是人为 想象, 为何相信 蝴蝶效应, 不信 CO2 会让 气温 升高?

人类活动 不 可以忽略不计.
孔龙 就让 地球 温度 升高鸟 , 整个地球 都是 热带, 知道 为什么 孔龙 让 地球 温度 升高 芒? 是不是甲完??
 
問題還沒解決,還有很多人連地球均溫正在升高都不信。
那只好繼續研究,拿更多証據出來。

温水里的青蛙, 要慢慢的煮. 直到热死为止.
 
問題還沒解決,還有很多人連地球均溫正在升高都不信。
那只好繼續研究,拿更多証據出來。
我是不学无术。所以,在我看来,他们是没隔几年拿出个新的理论来忽悠经费。
 
我是不学无术。所以,在我看来,他们是没隔几年拿出个新的理论来忽悠经费。

村長謙虛了。科學家也不是神,唬人的研究項目是很多。
 
問題還沒解決,還有很多人連地球均溫正在升高都不信。
那只好繼續研究,拿更多証據出來。


这句话的句型,是典型的“先有结论,再找证据”,因为坚信“地球均温正在升高”,那么这样的“继续研究”,可过滤掉不支持结论的证据,心想事成地找到支持的证据。这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是申请科研经费经常使用的方法。

其实你自己贴的“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大概也没深入解读,不错近世纪来全球温度不断上升,但是那报告里面一个温度柱图很有意思
http://bbs.comefromchina.com/threads/1264366/
global_climate_2001_2010_fig2.jpg


其他的图表把2001-2010作为一个时间段表示,这个报告既然是2001-2010十年报告,却不具体显示十年内的数据细节,而是用10年平均数与其他时间段相比较,仍然得到与以前相同的结论,这个“粗”中有细,写报告的技巧。

但是这个表把2001-2010按年度列出,可以看出这十年全球温度不再是直线上升,而是曲折波动的,“维持在高档”不错,但是已经“止升回稳”,但是报告似乎没有分析这个现象。由于京都议定书的失败,这十年温室气体含量仍旧在大幅上升,而温度却没有随温室气体起舞,这大概让很多利益人士 inconvenient

其实加拿大华裔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有一定道理,这十年人类控制二氧化碳(即所谓“温室气体”)失败,但是控制氟里昂却成功了,而一百多年来的温度升升灭灭,和氟里昂的盈衰同步(prof. Lu 收集了1850年以来的数据),这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是估计吃温室气体这碗饭的,还要顽抗一些时候,不过,真相总有大白那一天。
http://bbs.comefromchina.com/threads/1249048/#post-8175774
证明氟利昂令全球变暖 加拿大华裔教授新理论引关注

本帖由 Saint882013-06-01 发布。版块名称: 焦点新闻
关注主题
Saint88超级版主
注册:
2004-05-08
帖子:
9,924
支持:
86
声望:
108
金钱:
$168,890

来源:明报
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这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定论。但是滑铁卢大学物理教授卢庆彬(图)以确凿的数据挑战此种说法,他认为造成温度变化的是氟利昂(Chlorofluorocarhbons﹐简称CFC)。他的理论已开始引起世界科学界的注意。
  卢庆彬接受该报访问时表示,作为他理论的一个基础是,如果说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暖的首恶,但是近年来在二氧化碳仍然呈现上升的情况下,环球气候却出现下降,这就难以说通。
  但是,氟利昂的多寡则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相吻合。
  从1950年代以来,全球温度每年以约摄氏0.6度的速度提高,该时期正是氟利昂作为制冷剂在全球获得广泛应用。
  但之后,氟利昂对臭氧层巨大破坏的作用被人们发现,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被禁止使用。结果,从2002年以来,随着氟利昂全球使用量的减少,全球温度也在出现下降的趋势。
  他认为,在未来50到70年当中,随着环境中氟利昂的含量持续减少,温度仍将会持续下降。
  卢庆彬是福建人,毕业于福州大学物理系,在澳洲取得博士学位,也在美国大学工作过。2004年进入滑铁卢大学,从助教到副教授,现在已经是教授。
  他的有关全球温度变化新理论,本周已经在《国际现代物理B》期刊发表。这类国际科学杂志发稿非常严谨,需要请业内专家进行2轮审稿;对作者的见解称为模式或者理论,也有讲究。
  通常称为模式,只有基础和数据扎实的见解,才被称为理论,卢的见解被接受为理论。
  卢庆彬说,传统上,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是科学界的主流认识;也有一些科学家不认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度变化的主因,但他们也无法指出这个主因。
  他说,为了挑战现有的主流理论,他的研究就必须严谨和扎实。
  他的文章分析了自从1850年以来的各种数据,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滑大理学院院长麦克洪(Terry McMahon)表示,卢庆彬的成果,不但对科学研究有贡献,对于公众和制定政策的人们,了解全球气候未来走向,也有突出的重要性。
U59P4T8D4881925F107DT20130601103431.jpg
 
核老大,你所说的初值敏感性以及数值解的收敛性在气候模拟中不被考虑的。气侯模拟中的争议在次网格物理过程的参数化不确定性太大。
 
这句话的句型,是典型的“先有结论,再找证据”,因为坚信“地球均温正在升高”,那么这样的“继续研究”,可过滤掉不支持结论的证据,心想事成地找到支持的证据。这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是申请科研经费经常使用的方法。

您引用的文章我以前已經討論過了。
人生也有高低潮,站遠點看就明白趨勢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