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pk郎咸平

michaelwang

知名会员
VIP
注册
2004-05-25
消息
1,417
荣誉分数
78
声望点数
158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郎眼看钱荒主题讲座上表示,股市连续四年下跌(全球唯一)后目前于谷底盘整观望,等待李克强的新政策。
  郎咸平郎眼看钱荒主题讲座08年中国经济的病兆在于制造业危机,滞胀出现,陷入萧条。其时,制造业危机的原因在于:税费水平太高(84%);资金成本太高,高利贷横行(月息4分);人民币升值40%。三大因素导致制造业的投资营商环境全面恶化,实业家纷纷从制造业撤资,自08年开始制造大量投资泡沫。

  中国经济正面临八大危机,面前无外乎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继续顶着烈日快速奔向远方的水源,第二条路是找个阴凉地方歇息四周找水,等日头下去再出发。
    第一个危机:产能过剩。

  以高速公路为例,四万亿的建设投向主要是中西部的高速公路,一旦建好没有车跑,立刻产能过剩。钢铁(行情专区)水泥产业最甚,成为“产能过剩大黑洞”。

  日本1991年泡沫爆破之后92年的日本政府开出136万亿日元的刺激药方,到处建设,八车道高速旁边一条八车道县道,旁边平行再修一条八车道乡道,均通向海边的一间小纪念品店。我们现在的产能过剩比日本当年还严重,日本用了二十年来消化过剩产能,还有十年才能消化掉。从去年开始中国经济已开始重蹈日本覆辙陷入长期萧条。

  政策偏离。比如武钢用三百亿资金养猪之后,政府再批了四个新钢铁厂。武钢可以将过剩的钢胚再卖给四家新厂。四家厂建好后,连上武钢五家一起养猪。任内批了十一个新机场,三百个新风电站,两百个水电站,二十五个铁轨项目,去年九月半月批了一万亿。今年一月份批了一千万千瓦太阳能。去年开始政府已开始推动第二个四万亿,今年换届前宣告失败。所以李克强才反复宣布不能再有四万亿,而国资委也宣布未来三到五年是国企的严冬。

  中国经济已陷入全面崩溃,伴随我们走完余生的不是中国梦,是萧条叠加萧条。如果非要积极乐观地表述,那么我们的今天一定比明天更好。

  五年两个四万亿,印钞六十六万亿,其中国企拿了二十万亿,地方政府二十万亿,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每年的实际通胀20%,全世界最高。

    此为第二个危机:通胀。

  两个危机叠加就是最可怕的危机形态:滞胀。去年为配合政府的四万亿,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十八万亿。就连贵州这样年度财政收入全国倒数的省份,当地官员竟然批了三万亿的建设项目。

    第三个危机:地方政府相继破产。

  地方政府欠了共二十万亿的债务,连利息都还不上。今年六月审计署公布的报告:16个地级市负债率已超100%-即技术性破产,占36个地级市抽样样本的四成以上。

  第四个危机:国企危机。

  地方政府推动国企开展建设,去年十大亏损企业全是国企。

  第五个危机:民企危机爆发。

  因为大量投资通过国企完成,民企资金链断裂。江浙多处地方民企联名上书,要求给予信贷支持,无果。

    第六个危机:银行。

  中国十六家上市银行,利润占所有上市公司35%。银行的五倍市盈率就是银行危机的前兆,11家银行股价跌破净资产。今年银监会发文要求各行守住不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什么是系统性风险?就是金融海啸;四月索罗斯在博鳌称今年的中国处于金融海啸前夕;六月钱荒,标志着金融海啸正式爆发。

  金融海啸对我们的影响如何体现?肖钢去年在达沃斯论坛称,理财产品是个庞氏骗局。去年理财产品增长41%,今年一至五月理财产品增长130%。信托类产品连续两年增长300%以上。钱荒的成因就是李克强在打击银行拆借,打击地方政府借道理财产品筹措资金。所以,在座各位,理财产品见好就收吧。

    第七个危机:股市。

  08年四万亿出台后九个月中国股市涨了95%,11年4月18日噩耗传来,云南政府第一个宣布破产后,股市大幅震荡下行;12年第二个四万亿,股市兴奋两个月,涨25%后一路下滑,兴奋剂效果越来越差。中国股市的长期走势都源于中央政府的重大政策,证监会等所有措施都是技术性调整。

    第八个危机:地产。

  地产危机来源于第二个危机:通胀。楼市资金来自逃避通胀的保值资金。北京的地产涨幅可以100%对抗通胀涨幅,上海深圳可70%对抗。过去十年房价的疯涨是政策偏离的结果。政府看到地产泡沫危机的火山口第一反应就是找一块大石头压住。但岩浆只有两个出口,一是从地壳另外的薄弱出口爆发,导致五十个相关产业三次探底;二是大石头被岩浆熔化。盖了三十二块大石头,全被熔化。最近的一块“国五条”,出台当天就被熔化。

  总结:放眼未来,中国经济恰若沙漠中干渴的旅者,面前无外乎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继续顶着烈日快速奔向远方的水源,第二条路是找个阴凉地方歇息四周找水,等日头下去再出发。

    互动环节:

  问:危机重重,如何理财投资?

  答:理财产品被摧毁后,投资渠道更为狭窄:

  -黄金投资长期来看不保值,过去100年中只有两个十年中黄金较好,其他时间都很差。美元走强,美国经济复苏,黄金还会跌。由于波动大,可短期炒作,但若论波幅黄金还不及白银。

  -房产比黄金白银都保值,能对抗通胀,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政策调整,下一个调控政策-房产税-不知何时出台。

  -股市连续四年下跌(全球唯一)后目前于谷底盘整观望,等待李克强的新政策。

  -现金只能持有美元。

  问:深圳楼价会与香港看齐吗?

  答:更大的可能是香港楼价会下跌,原因是美元走强后海外资金回撤;内地经济危机导致内地投资者撤回资金自救。

  问:上周五晚上(7月19日)央行利率放开的政策说明什么?

  答:本次贷款利率自由化就是李克强为了打击地方政府推出的政策,让银行可以对恣意妄为的地方政府收取高额利息。去年三百个地方政府骗贷共一万亿,水库库底,楼房阳台,公园绿地都被地方政府拿来抵押贷款。赞成并鼓励李克强坚持这一政策走向。

  问:通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统计局数据全面造假,通胀率2.6%是点错了小数点。滥印钞票怎么可能不导致通胀?实际通胀幅度的合理估计是15-20%。发展趋势上如果能继续减少信贷投放,可能出现转机。

  问:钱荒前后人民币加速升值、外管放开跨境人民币、中日中英货币互换缔约,这一系列举动与哪些危机有关?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答:特别好的问题。人民币为何不该升值而升值?答案在于李克强决定在上海建立自贸区之上-李克强力排众议离开深圳前海,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区,一行三会及背后利益团体强烈反对。

  自贸区将进行汇率、利率、大宗期货等一系列市场化、自由化的试点。以此为导向,汇率实现自由化要看自贸区实施细则,可能七月即将出台。近期汇率攀升不排除短期炒作,但人民币汇率问题肯定将与自贸区紧密关联。

  问:非常具体的问题-我们还能持有什么?

  答:企业家在持有美元之外还可以持有房产组合,在银行已开始拒绝厂房与设备抵押后,只有住宅与商业地产还可以成为贷款押品。房产组合可能能在对抗通胀之外救企业家一命,换来贷款资金。

  问:房价有无可能暴跌?

  答:温州房价已跌去40%,鄂尔多斯过去每年开发两千万平米,与北京等量,房价已暴跌。商业地产与经济形势直接挂钩,经济不好时吃喝嫖赌娱乐行业特别好,现在国产烂片什么泰囧、中国合伙人之类的票房高涨,就是因为危机下人们心情苦闷又没有钱,靠低端娱乐消愁。

  郎咸平:钱荒即将过去金融海啸上场

  “中国经济正进入八大危机,如制造业危机、地方财政危机、地产危机等,最终导向是经济全面崩盘,像日本当年楼市崩盘一样,上月底浮现的‘钱荒’就是危机初现的征兆。”经济学家郎咸平上周末来深演讲,表示对当前经济形势悲观。

  “制造业危机当前最为明显。”郎咸平认为,在2008年中央“四万亿计划”的扶持和鼓舞下,地方政府拉动一大批项目上马,造成了目前产能过剩的局面。产能过剩的直接后果是利润降低,企业周转不灵。由此引发的国企债务危机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最终导致了银行危机,也就是“钱荒”的出现。

  “中央希望通过打击银行拆借,来打击地方政府通过理财产品进行融资,给目前的制造业降温。‘钱荒’或许很快过去,但是会不会有新一轮的金融海啸袭来,我不乐观。”郎咸平说。

  在谈当前投资热点时,郎咸平强调,尽管地产领头的50多个相关行业都正趋向探底,地产业的萧条恐怕难以规避,但买楼仍是对抗通货膨胀最有效手段。

  目前国人投资的渠道不多,集中于四大投资品:黄金、股市、美元、房地产。“股市已被彻底摧毁,短期内难以恢复元气。美元未来走强,可以投资,但兑换美元在中国消费的话并不划算。在过去的100年中,有两个10年黄金在涨,但其他80年黄金都在下跌!黄金适合短期炒作,长期投资的话,房地产的增值空间要比黄金好。”郎咸平认为,楼市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抵抗滥发货币的行为,“例如在深圳买房,楼价上涨的速度起码可以对冲掉70%的通胀。”

  当然,投资风险始终存在,“政府有可能出台楼市的杀伤性政策,这是其一;其二,如果政府继续推进实施城镇化,则是向中国经济投放的第三个‘四万亿’,这将导致中国经济即刻崩溃。”郎咸平唿吁,要努力给中国经济降温。
 
江西“气功大师”骗术最近被戳穿,其忽悠人最拿手的是“空杯取酒、段蛇复活”等魔术技能,接下来你对他只有膜拜的份了。财经界也有一个王林——所谓的“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大师。他也有类似王林的两手:中国经济要出大危机,中国的政策不行,他的口头禅是:“这个只有我郎教授懂。”
  大师郎咸平的说法部分与事实或趋势偶能蒙对,然而,其推论和数据基本全错,最近其关于中国经济的八大危机完全暴露了其“财经界王林”的本性:自相矛盾、逻辑错误、哗众取宠。

    前言房价已暴跌

    后让投资者买房抗通胀

  如果你能判断一件商品未来暴跌,你还让人购买,这不是坑爹吗?是的,郎教授就是这么指导的。

  据8月11日新华网《郎咸平:中国经济面临八大危机》一文,在问答环节,郎咸平回答“房价是否会暴跌”的提问时说:“温州房价已跌去40%,鄂尔多斯(6.80, -0.10, -1.45%)过去每年开发两千万平米,与北京等量,房价已暴跌。”但在回答投资何种产品时,郎咸平却又这么说:“长期投资的话,房地产的增值空间要比黄金好。”

  郎教授显然知道温州、鄂尔多斯等地房价暴跌的事实,而后又如此肯定地推荐投资者购买房子,这是什么逻辑?

  抛开这些,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各地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应、货币供应量、政策调控等。每个城市的情况也大不相同,有些泡沫严重,到了已经破灭和即将破灭的边沿,一味主张让投资者购买房子,这本身就不科学。比如,现在让你去神木、鄂尔多斯等地买房,是个好建议吗?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格兰杰的房价与M2单向正相关的理论,房价高低不决定M2余额,但M2余额多少可直接影响房价高低。 换言之,M2增速直接影响房价涨跌。今年以来,M2增速显著放缓:2013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05.4 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比3月末低1.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

  而中国M2增长最快的时期是2009年和2010年,2009年年末,M2余额为60.6万亿元,同比增长27.7%;2010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余额为72.6 万亿元,同比增长19.7%。这主要受4万亿刺激计划和18万亿贷款的影响,之后逐步回归正常,再推出类似4万亿和货币超级宽松,在中短期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M2的增速会逐步放缓。

  根据格兰杰理论,房价很难出现暴涨情形,再说,投资房地产要受很多限制,也不是想买房就能买的。

    狭隘“利率市场化”

    地方政府不会破产

  “本次贷款利率自由化就是李克强为了打击地方政府推出的政策,让银行可以对恣意妄为的地方政府收取高额利息。去年三百个地方政府骗贷共1万亿,水库库底、楼房阳台、公园绿地都被地方政府拿来抵押贷款。赞成并鼓励李克强坚持这一政策走向。”

  郎咸平这句话破绽百出,首先,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并非针对特定融资个体;第二,取消的是贷款利率下限,而之前贷款利率上限早已取消,从理论上说,这次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地方政府还能获得更低利率的贷款,而不是相反;第三,即便他说的成立,那么银行就能获得更多利息收入,这跟他的第六个银行危机自相矛盾,既然银行能多收利息,银行爆发危机的概率是降低,而不是增加了。

  郎咸平的第三个危机更是耸人听闻:“地方政府相继破产。地方政府欠了共20万亿的债务,连利息都还不上。今年6月审计署公布的报告:16个地级市负债率已超100%,即技术性破产,占36个地级市抽样样本的四成以上。”而他在微博上更是这么说:“底特律负债180亿美元宣布破产,可是审计署公布中国36个地级市负债3.85万亿,平均每个城市负债高达174亿美元。以此类推,中国总共有330个地级市,负债情况大致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中国可能有 330个底特律危机。”

  这种说法显然犯了平均主义错误,每个城市的负债能力不一样,中西部城市差别很大,再说,底特律因经济转型而走向衰落。中国最大的信用评级机构创始人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省级融资平台基本无风险;地级市融资平台风险较低;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县级和县级市。中国的地方政府与西方政府完全不一样,地方政府垄断了土地资源和大量地方国资,这些优质资源和国资完全可以偿还地方债务。

  当然,个别地方债的确偏高,出现违约风险是可能的。

   通胀与银行危机

    哗众取宠危言耸听

  “5年两个4万亿,印钞66万亿,其中国企拿了20万亿,地方政府20万亿,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每年的实际通胀20%,全世界最高。”郎咸平说。

  首先,印钞66万亿属于概念错误,详见本报2月《郎咸平的逻辑错误》一文,看来郎教授接受金融常识的能力偏差。关于通胀,也许统计部门或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在4万亿刺激的那两年,由于天量信贷跟进,通胀压力的确很大,在2011年货币政策事实上偏紧的影响下,CPI走势一直处于下行状态。每年 20%的通胀率,郎教授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众所周知,中国食品权重明显过高,这些跟民众感受最密切,而家电、手机等商品价格一直下跌,但是,这些商品使用周期较长。即便统计有误,CPI每年高达20%也是不可能的。今年以来,随着反腐的深入,高档餐饮和高档酒的价格也有所下降。

  “中国16家上市银行,利润占所有上市公司的35%。银行的5倍市盈率就是银行危机的前兆,11家银行股价跌破净资产。今年银监会发文要求各行守住不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什么是系统性风险?就是金融海啸;4月索罗斯在博鳌称今年的中国处于金融海啸前夕;6月钱荒,标志着金融海啸正式爆发。”

  从郎教授对16家银行的表述来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银行股被严重低估了,正是买入的好时机?

  银监会的功能就是对银行业进行监管、预防银行风险,银监会几乎天天要求银行防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从10年前它成立以来,一直要求银行防风险,预防系统性风险。

  中国各种融资中,银行贷款和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占比很大,银行资产业务涉及中国经济方方面面,除非中国经济全面崩溃,否则银行业不会爆发严重的危机。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改并成功上市之后,其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根据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银行不仅不会出现危机而是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6%,与一季度持平。贷款损失准备15781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411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92.50%,较一季度末增长0.55个百分点。

  银行有风险,但是,银行抗风险能力比郎咸平强万倍。

    谈国企民企危机

    郎咸平自扇“耳光”

  郎咸平提的第四个危机:“国企危机。地方政府推动国企开展建设,去年十大亏损企业全是国企。”

  第五个危机:“民企危机爆发。因为大量投资通过国企完成,民企资金链断裂。江浙多处地方民企联名上书,要求给予信贷支持,无果。”

  实际上,郎咸平是国进民退的始作俑者。

  1980年代中到1990年代末,系统学习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学者们对中国经济改革发挥了很大影响力,标志性的成果,就是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写进了十五大报告,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写进了十六大报告。1997年到2004年,中国国企掀起了产权改革的高潮,国退民进成为主流趋势。

  郎咸平在2004年夏秋之际呼吁“强政府”、“大国家主义”,中小企业可以是民营企业,但大企业必须是国企时,他实际上是主张回到1997年前。

  2004年底,国资委叫停了大型国企的管理层收购(MBO),这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盘整阶段。

  从2004年开始,中国由国退民进,逆转变成了国进民退。国有企业垄断地位逐步固化、山西将煤矿国有化是明显标志,兰世成、铁本钢铁、曾成杰等事件和人物更是国进民退的极端标志。

  而郎咸平对国退民进的批评与指责不遗余力,最著名的是郎顾之争,早年,郎咸平打着保护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旗号进行过“三叩TCL[微博]”、“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等,这在社会上激起了千层浪。

  如今,国企的确出现效率低下、效益不佳等状况。现在,郎咸平对国企的指责,岂不是在扇自己的脸!

  民企融资难一直存在,这也是世界性的难题。解决的办法要依靠财政、税收、金融等综合手段。即便郎咸平所说的联名上书被拒是真的,那也非解决中小民企的长久之计。

  当然,郎咸平的八大危机并非完全一无是处,产能过剩的确存在,这就如王林大师真的空杯取了一杯酒,接下来就属于“卖拐”了。
 
狼来了吗?总有一天会来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