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素质真差,地铁小便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这首情圣喇嘛的诗太牛了。
btw,我个人对同性恋持保留态度。
但对于蕾丝边,我持同情态度,很多都是对男性要求过高形成的假蕾丝边。

你说得是中国雷。 
 
对于不会问厕所,于是不得不让2岁孩子,国会山前火坛当众撒尿的游客,我本人采取宽容态度。

西 方社会对于偶发事件,一般不会升级到道德层面,而是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于多发事件,一般会置疑程序错误,例如,如果总有小孩在国会山火坛前撒尿,人们会置 疑程序错误,而不是指责个人。例如,厕所是不是太少,为什么不把厕所的标志做得更醒目,厕所标志为什么不做成多国文字等等。

再举个例子,某些人坐飞机晕机,他可以事先吃药或者带个塑料袋,但某些人可能会意料之外地晕机,他可能确实没有准备什么塑料袋,而这样的意外可能经常发生,于是飞机上都装备了呕吐袋,而不是大力宣称道德。

对 于上海地铁小孩子撒尿的事情,如果只是偶发事件,上海本地人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要升级到道德层面,指责个人,因为没有人会故意地想在地铁里撒尿(据说 当事人还是混在上海的外地人),如果总有小孩在地铁撒尿,上海本地人应该置疑程序,例如要求地铁车厢配备尿袋之类的东西,当小孩子要撒尿的时候,上海本地 素质高的乘客,可以主动把地铁车厢配备的尿袋,递到父母手里。

上海人更倾向于高高在上地指责相对弱小的个体,而北京人更倾向于置疑相对强大的政府和实体。这可能是海派文化和皇城根文化的区别。
有人根本不去找厕所怎么办?有人认为小孩要撒尿在公共场所撒没啥了不起怎么办?比如前面贴的途中有小孩在展览馆大厅里解手,监护人在展览馆里找不到厕所?
你提到程序问题,说明你了解到一些东西,但在你的思考中忽略了社会对错误行为的纠正和罚款体系同样是在程序设计的一部分。比如西方对随地吐痰的纠正。知道这是怎么做的吗,为什么中国人有一口痰很多人都会有你的理由"忍不住"、"突发事件"所以要吐在地上的观点和行动。

回到本主题的案例,知道为什么在地铁上不设公厕,而在火车上设有公厕?这就是几乎全世界认同的"程序"设计。因为地铁的站与站之间很短,一般人都可以在要上厕所时在下一站下车上厕所。但有人就是认为2岁小孩小个便有啥了不起,又不是大人小便应该避人,象你前面有贴子说明的,那对父母可能就是这样的观点。他们试过问站台上的厕所了吗?他们如果在国会山前他们会尝试问厕所?你希望大家看到他们让小孩就在国会山前的石头台阶上解手而不说一句。

不过,这些讲道理对你并不重要。你进入这主题的目的不是来辩小孩撒尿,而是来骂上海人的,来出一口上海人在你所谓的"大城市优越感"上给你不舒服过的气。而你恰巧也是一个会让小孩路边随地大小便的人而已。不过我估计你不会让你的小孩在国会山前小便,所以你比那对夫妻要更城市化些。但你来的初衷是要出一口"上海人"曾让你感到憋屈的气,感到是"乡下人的"的气的,不是吗?这还有啥好争的了。
 
bengbu兄弟,想对你说几句话。
1. 如果bengbu的意思就是蚌埠,那我直觉认为这就是你的家乡。把家乡作为自己时刻想着的地方很好啊。我没去过南方,但我也知道蚌埠是个很有名的城市。我知道一个蚌埠的朋友,很优雅漂亮,一看到蚌埠这个地名我就会想起她。你非得说自己不是那里人,那里只是你去干校呆的地方,你叫蚌埠人情何以堪?就算你是北京大院里的,就算是事实,这个时候也不宜解释,因为我知道上海人对于江北人的偏见是存在的,我在电影《混在北京》里面看到,里面的奚美娟就是总说谁谁是江北人,瞧不起人。(如果蚌埠属江北)
2. 虽然是在网络上,也能看到你很气势汹汹,你比别人更看不到你说的宽容。
3. 再说我的观点,在城市里,公共场所,尿尿确实应该到厕所,尿在尿布或尿裤里(小孩或病人等)。中国小孩甩掉尿布的时间比较早,这是好事。小孩父母没有准备也并不是不常见,但小孩父母应该至少想想办法尽量不要妨碍到别人。地铁站没有那么长,应该等到到站下去,即使找不到厕所,找个旮旯让小孩解决也可以。即使人们看着不雅,谁也不会走上前去指责的,顶多清洁工会不高兴,这就是大多中国人都会有的宽容心。小孩实在等不及了,也可以让大家让个角落,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影响。如果姿态做到了,结果会好点。地铁上人还是满多的,就那么在人群里简单打个招呼就做,谁该承受这个呀。有的时候惹不惹起纠纷就看距离。自己认为自己孩子的尿不脏,但别人不那么想完全正常。
4. 尿也尿了,但人们告诉那个父亲那样不对,最大的意义是让他以后不要这样做。他说句对不起以后注意就可以了。他太厉害了,哪里象是刚来城市的,哪里象弱势的,他还想一呼百应,说明他不是新来的。
5. 地域歧视要不得,但确实有,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我们说自己北京人,但北京人都是有祖籍的。现在祖国发达了,文明程度高了,希望能够逐渐做到消灭城乡等等的差别,就象发达国家,大小城市有一样的文明程度。地域文化可以讨论,但就这件事,不需要扯上北京上海安徽香港什么的。这样的事在哪里,都应该有个是非标准。
 
bengbu兄弟,想对你说几句话。
1. 如果bengbu的意思就是蚌埠,那我直觉认为这就是你的家乡。把家乡作为自己时刻想着的地方很好啊。我没去过南方,但我也知道蚌埠是个很有名的城市。我知道一个蚌埠的朋友,很优雅漂亮,一看到蚌埠这个地名我就会想起她。你非得说自己不是那里人,那里只是你去干校呆的地方,你叫蚌埠人情何以堪?就算你是北京大院里的,就算是事实,这个时候也不宜解释,因为我知道上海人对于江北人的偏见是存在的,我在电影《混在北京》里面看到,里面的奚美娟就是总说谁谁是江北人,瞧不起人。(如果蚌埠属江北)
2. 虽然是在网络上,也能看到你很气势汹汹,你比别人更看不到你说的宽容。
3. 再说我的观点,在城市里,公共场所,尿尿确实应该到厕所,尿在尿布或尿裤里(小孩或病人等)。中国小孩甩掉尿布的时间比较早,这是好事。小孩父母没有准备也并不是不常见,但小孩父母应该至少想想办法尽量不要妨碍到别人。地铁站没有那么长,应该等到到站下去,即使找不到厕所,找个旮旯让小孩解决也可以。即使人们看着不雅,谁也不会走上前去指责的,顶多清洁工会不高兴,这就是大多中国人都会有的宽容心。小孩实在等不及了,也可以让大家让个角落,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影响。如果姿态做到了,结果会好点。地铁上人还是满多的,就那么在人群里简单打个招呼就做,谁该承受这个呀。有的时候惹不惹起纠纷就看距离。自己认为自己孩子的尿不脏,但别人不那么想完全正常。
4. 尿也尿了,但人们告诉那个父亲那样不对,最大的意义是让他以后不要这样做。他说句对不起以后注意就可以了。他太厉害了,哪里象是刚来城市的,哪里象弱势的,他还想一呼百应,说明他不是新来的。
5. 地域歧视要不得,但确实有,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我们说自己北京人,但北京人都是有祖籍的。现在祖国发达了,文明程度高了,希望能够逐渐做到消灭城乡等等的差别,就象发达国家,大小城市有一样的文明程度。地域文化可以讨论,但就这件事,不需要扯上北京上海安徽香港什么的。这样的事在哪里,都应该有个是非标准。

你搞错了,我是北京的,蚌埠不能算我的故乡,我随父母在那里的干校生活过几年。因为在地方上住过,所以对地方上的民众更理解,更有同情心。如果因次被认为是安徽人,没有问题,我就是安徽人。

就算我是安徽人,说实话,我是以一个父亲的心情,参加这个主题的,我原来并不知道那个人是安徽人,因为在安徽的时候很小,之后又没有什么联系,所以对当地口音没有任何印象,看了视频,也不知道那人是安徽人。事实是,那个人是安徽人,是参与这个主题的上海人发掘出来,并屡次提到的。

前面上海人说了,这个视频只是事实的一部分,拍摄者只是上传了他/她希望大家看到的一部分。我们无法知道孩子的父母之前是否打招呼和道歉,他的言行是否是被激怒的结果,视频开始之前,那个上海妇女说和做了什么。有一点很有意思,那个上海女人先打了外地男人(视频55秒处) ,你注意到了吗?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因为他们主观上不想注意。既然那个上海女人能够在视频55秒处首先攻击那个外地男人,那么视频开始前,那个上海女人说了什么呢?

西 方社会对于偶发事件,一般不会升级到道德层面,而是采取宽容的态度,对于多发事件,一般会置疑体制和程序错误,例如,如果总有小孩在国会山火坛前撒尿,人们会置 疑程序错误,而不是指责个人,厕所是不是太少,为什么不把厕所的标志做得更醒目,厕所标志为什么不做成多国文字等等。

2岁小孩子在拥挤的地铁上撒尿,对于个体,可能是意外,但对于整个拥挤的上海地铁系统,可能就是必然,对于必然事件,我前面说过,我不会提道德,要求孩子家长事先准备,甚至象上海人那样要求撒在父母身上,我更愿意去置疑体制和程序,例如,要求地铁车厢配备尿袋之类的东西,当小孩子要撒尿的时候,上海本地 素质高的乘客,可以主动把地铁车厢配备的尿袋,递到父母手里。这个想法,和提道德,要求孩子家长事先准备,甚至象上海人那样要求撒在父母身上等比较,是否更具有建设性?

我去过上海无数次,总体来说,上海因为地理和历史原因,上海人更早地接触西方文明,于是上海人的公民素质,成为了全国第一,但是上海人缺乏宽容和理解,那种对正在提高素质的其他地区的人们的宽容和理解,也说明上海人只掌握了西方文明的皮毛。这样的现象,在印度人中,也很明显。

看来你是个理智的人,下午再慢慢回你的贴。
 
就和国际接轨,西化而言,中国恐怕没有哪尔城市超过上海,我就纳闷上海人为什么不能再西化一点,把对乡下人,外地人的蔑视掩盖一下,至少在表面上,这很难吗?
 
这里好多人都是有孩子的,孩子小憋不住尿,可以理解。但家长应该在出门时做好准备。家长会大包小包地给孩子装上吃的喝的,难道不会装些尿布,垃圾袋,纸巾什么的吗。既然没准备好,那就是家长的错。孩子要尿,你带到角落去,打个招呼,大家也能理解。他们也许说了孩子要尿了,可你就在拥挤的车厢中间,让人家怎么站。而且人多,也许旁边人没听见,溅到人家身上还这么有理,真是让人无语。人家被尿溅上,抱怨一下,你多赔礼就是了。反过来,你骂得比别人还凶。这样的人就是不讲理。这和上海人瞧不起外地人根本没关系。这样的人,在哪都应该被瞧不起。
即使在这里,你带着2岁的孩子在公交车正中央尿一下试试,看有没有人看不起你,还是对你宽容。
前一段新闻有位大妈在国内车上拉肚子,下不去车,人家拿着垃圾筐到车后面,让乘客往前,她就拉了,之后她也带走了垃圾袋。这件事,大家大多数都表示了宽容,人家也不断的赔不是。人有三急,遇到这种情况,想办法减低对别人的影响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叫公德。
 
这里好多人都是有孩子的,孩子小憋不住尿,可以理解。但家长应该在出门时做好准备。家长会大包小包地给孩子装上吃的喝的,难道不会装些尿布,垃圾袋,纸巾什么的吗。既然没准备好,那就是家长的错。孩子要尿,你带到角落去,打个招呼,大家也能理解。他们也许说了孩子要尿了,可你就在拥挤的车厢中间,让人家怎么站。而且人多,也许旁边人没听见,溅到人家身上还这么有理,真是让人无语。人家被尿溅上,抱怨一下,你多赔礼就是了。反过来,你骂得比别人还凶。这样的人就是不讲理。这和上海人瞧不起外地人根本没关系。这样的人,在哪都应该被瞧不起。
即使在这里,你带着2岁的孩子在公交车正中央尿一下试试,看有没有人看不起你,还是对你宽容。
前一段新闻有位大妈在国内车上拉肚子,下不去车,人家拿着垃圾筐到车后面,让乘客往前,她就拉了,之后她也带走了垃圾袋。这件事,大家大多数都表示了宽容,人家也不断的赔不是。人有三急,遇到这种情况,想办法减低对别人的影响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叫公德。

对,就是一个姿态的问题。中国人那么多,其实宽容度已经很大。
我们在这里所建议的,也许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还做不到,但至少需要一个社会共识,什么是以后改进的方向。
 
咱们有些人,特别有些老人认为孩子小到哪尿一下没关系。我们有一次和孩子老人去餐厅吃饭,那是室外的。孩子还小刚断尿布,坐下没一会就说要尿了。旁边的老人一听马上,带孩子就在旁边的树丛那要脱裤子。等我们明白怎么回事,马上制止,要带孩子找厕所。老人很生气说都要拉裤子里了还要面子。我们鼓励孩子憋着抱起跑向厕所。后来孩子没尿到裤子上。即使尿了,那我们就准备回家,或就近去买条裤子。这是观念问题,假如你认为不能做,那你就能尽量避免,假如你认为没所谓,就会在事后给自己找无数理由。
 
你搞错了,我是北京的,蚌埠不能算我的故乡,我随父母在那里的干校生活过几年。因为在地方上住过,所以对地方上的民众更理解,更有同情心。如果因次被认为是安徽人,没有问题,我就是安徽人。

就算我是安徽人,说实话,我是以一个父亲的心情,参加这个主题的,我原来并不知道那个人是安徽人,因为在安徽的时候很小,之后又没有什么联系,所以对当地口音没有任何印象,看了视频,也不知道那人是安徽人。事实是,那个人是安徽人,是参与这个主题的上海人发掘出来,并屡次提到的。

前面上海人说了,这个视频只是事实的一部分,拍摄者只是上传了他/她希望大家看到的一部分。我们无法知道孩子的父母之前是否打招呼和道歉,他的言行是否是被激怒的结果,视频开始之前,那个上海妇女说和做了什么。有一点很有意思,那个上海女人先打了外地男人(视频55秒处) ,你注意到了吗?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因为他们主观上不想注意。既然那个上海女人能够在视频55秒处首先攻击那个外地男人,那么视频开始前,那个上海女人说了什么呢?

看来你是个理智的人,下午再慢慢回你的贴。

理解了,希望大家都能理智。

我知道你有作父亲的体会,但这里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为人父母的,难道他们不懂那种艰辛?我觉得你更加象是保护弱者那么一种姿态出现,你是主观的把两方定性为一方强一方弱,上海人强外地人弱。其实没必要。北京现在已经很难看出谁是北京人谁是外地人,北京是国际大都市。我的外地同学留北京的比我这个出国之前没离开过北京的更象当地人。所以说,象北京上海这样大的城市,真的不必把外地人看成弱者。这种主观区分看似同情,其实不公平。

打架都是话赶话,咱们没办法看到来龙去脉,但就看到的对话来讲,已经有足够信息判断哪方最需要以后改进,才能避免遇到更多类似纠纷。
 
拜托指点,又去看了视屏,打人的镜头实际看不见,只是这男的说的。倒是这男的满口粗口,让人很难想象是个有教养的人。到没有觉得这女的(不止一个)说错了什么。不要把对弱者的同情变成对其错误行为的袒护。不然你只会害了他。实际许多歧视也是由于被歧视人的一些行为造成的。保护弱者是对的,但不要偏袒他的错误。
 
理解了,希望大家都能理智。

我知道你有作父亲的体会,但这里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为人父母的,难道他们不懂那种艰辛?我觉得你更加象是保护弱者那么一种姿态出现,你是主观的把两方定性为一方强一方弱,上海人强外地人弱。其实没必要。北京现在已经很难看出谁是北京人谁是外地人,北京是国际大都市。我的外地同学留北京的比我这个出国之前没离开过北京的更象当地人。所以说,象北京上海这样大的城市,真的不必把外地人看成弱者。这种主观区分看似同情,其实不公平。

打架都是话赶话,咱们没办法看到来龙去脉,但就看到的对话来讲,已经有足够信息判断哪方最需要以后改进,才能避免遇到更多类似纠纷。

楼主贴了好几个城市地铁里的争端,除了在上海,我没看到其他地方的人吵架时,会张嘴闭嘴说你你们外地怎么怎么样,如果你对上海人的地域歧视的了解还只是从影视作品里,那我可以告诉你,上海人称苏北人为刚波宁还算客气的,苏北人是可被称为“拉快妈妈”的。我上大学时,班上的上海同学在同班的苏北同学面前,模仿苏北方言腔竟用下面的话调侃,拉快妈妈不开花(化),一开就开一朵大红花。 大红花耶!
 
我给大家一个思路阿。

当土共可以在民族主义上作文章的时候呢, 他就会大力宣传民族团结, 比如说钓鱼岛事件,南海争议。
当土共要防备民主意识抬头的时候呢, 他就会搞地域分裂,民主低俗化,刻意地去攻击别人是伪民主假新闻自由, 民主派是和法轮功宁汉合流。 然后让大家相信当今的中国国民素质适合专政,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自由,支持土共继续执政或者要求民主政治。 也有很多人根本不关心政治,只管自己眼前的柴米油盐饭,我只是根据这个论坛上很明显的形迹提个总结。 
 
楼主贴了好几个城市地铁里的争端,除了在上海,我没看到其他地方的人吵架时,会张嘴闭嘴说你你们外地怎么怎么样,如果你对上海人的地域歧视的了解还只是从影视作品里,那我可以告诉你,上海人称苏北人为刚波宁还算客气的,苏北人是可被称为“拉快妈妈”的。我上大学时,班上的上海同学在同班的苏北同学面前,模仿苏北方言腔竟用下面的话调侃,拉快妈妈不开花(化),一开就开一朵大红花。 大红花耶!
我希望你那个同学是在有了纠纷后没控制住,而不是随随便便就调侃别人,前者的话,是没水平没自信才用地域说话,是后者的话叫做恶毒。

上海的风情风气我确实是从影视文学作品里看得多,总的来说是吸引人的,但没有那里的生活经验。北京我知道,北京人就算是看外地人不顺眼,顶多对自己的同伴说几句嘲讽外地人的话,但不会张口闭口当着人家面外地人农村人的说,因为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北京人这点觉悟是有的。我始终相信,不管在那个地方,都是善良的多,恶毒的少。

我说了,地域文化可以讨论,但在地铁上这点事,真没有哪里人之分,不对的要慢慢改变,我想会改变的,但首先要知道不对才可以以后改。
 
嗯,上海人素质差,不允许随地大小便,以后再也不去了,请相互转告。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