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么?

正找你呢,你那反转派黄万里三峡论哪里找的?还上游金沙江什么的? 黄大叔出名是三门峡吧?黄河那嘎的事吧?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9177186&boardid=1&hot=1
我算黄万里的校友,尊敬他,但不迷信他。任何科学问题,事实是第一位的,这是现代科学的基本准则。是衡量事物准确性的真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道理,黄老在天有灵,也会赞同。 1993年,黄万里就三峡工程上书中央,“请速决策停工”,重申过去论点:“此坝蓄水后不出十年,卵石夹沙随水而下将堵塞重庆港;江津北碚随着惨遭洪灾,其害将几十倍于1983年安康汉水骤涨21米,淹毙全城人民的洪灾。最终被迫炸坝。” 黄万里的预测,基于他青年时对长江上游干支流的实地考察。他根据岷江都江堰鱼嘴实测的输移卵石,推算三峡段年平均入库卵石高达一亿吨。 现在三峡截流十六年,早就过了十年大限,具体情况怎么样呢?让事实说话: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监测统计,三峡建库前,重庆寸滩断面多年平均卵砾石来量22万吨,仅为黄万里推算的千分之二。 三峡蓄水以来,水文局监测统计显示,寸滩断面卵石来量减少至年均4万多吨。到目前为止,重庆主城区河道还冲刷了几百万立方米,“并没有发生卵砾石的严重淤积”。 据监测,与卵砾石一样,悬移质泥沙入库数量亦明显下降,上世纪50至70年代,三峡水库相应范围,年平均来沙量为5亿吨左右,90年代减少至3亿多吨,三峡水库蓄水后进一步减至2亿吨左右。 对于悬移质泥沙的问题,三峡水库以“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应对,即汛期来沙多时降低水位排沙,非汛期来沙少时蓄水兴利。 即便如此,在目前水库运用初期,也仅能排出70%左右的泥沙。据监测,蓄水以来,2003~2007年,每年入库2亿吨泥沙,约有1.3亿吨淤在库内。 1.3亿吨的淤积量,仅约为论证阶段预期的三分之一。 现在,数十艘重庆-宜昌的万吨游轮,穿梭于川江上。事实胜于雄辩。 注:旅游船和货船的吨位,定义不一样。各位读者别理解成货运。
 
正找你呢,你那反转派黄万里三峡论哪里找的?还上游金沙江什么的? 黄大叔出名是三门峡吧?黄河那嘎的事吧?

用黄万里精神来破解黄万里神话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7-09-04 13:31   作者:水博
这是一篇几个月以前写的旧文(原名《科学不信神---再谈黄万里》),原本只是因为在博客网上与人争论而作,毫无发表之意。因为,黄万里先生毕竟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辈,我本不愿意看到由于澄清某些言过其实的宣传,让饱经风霜的黄万里教授的在人们心中原有的高大形象受到影响。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国内外一些反水坝或者说是反华的舆论,非要把黄万里当成一面反专制、反三峡、反水坝的旗帜来挥舞。长期以来,某些媒体对黄万里教授的离奇宣传,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现在的黄万里教授已经被一些反水坝人士,吹捧成了一个超凡脱俗的神仙。似乎他的一言一行,都已经变成了我们辨别科学和真理的标准
。而且,他们在大力宣传黄万里的博学、正直和科学良心的同时,还非要强调我们国家体制以及三峡工程的落后、丑陋甚至说罪恶。最近,在三峡大坝对重庆干旱是否有影响的争论中,现实情况分明是和黄万里的水淹重庆的三峡预言南辕北辙,一些网站还是要别有用心的把黄万里教授拿出来大做文章,强调说三峡大坝最终将会被炸掉。 在这种情况下,为揭露谣言,澄清事实,我不得不把这篇旧文拿出来,介绍一些我所了解的于黄万里教授的情况,避免让某些片面的宣传继续误导公众。不迷信权威、敢于追求真理,是黄万里最优秀的品质。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现在也必须要用这种黄万里精神,破解黄万里的神话。非常遗憾,在此文中为澄清是非,我不得披露一些不利于黄万里教授的大实话了(品质优秀,也不代表就不会犯错误)。那些接受了误导宣传,已经把黄万里教授当成了“神”的同志,可能会一时难以接受。不过这没关系,为了探求真理,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不管有任何不同意见,我们都可以进行探讨。应该强调的是,本文的分析和所披露的事实只是要说明,黄万里并非金口玉言的神仙,然而,这也并不能否认,黄万里教授仍然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里最杰出的知识分子之一。

随着三峡大坝的封顶,网络上一些关于三峡的争论也逐渐白热化。最近,在有关三峡的辩论中,有人又把章立凡先生2004年9月写的一篇名为《从三门峡眺望三峡》的文章又拿出来攻击三峡。博客网上的一位专栏作者把章立凡这篇文章中的一些造谣的内容,重新转发出来(题为:三峡工程功在当代,罪在千秋),竟然得到了网友热烈的响应,不仅几万人点击,跟贴支持的也有数百人之多。在这种谣言盛行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对公众的误导,我们了解情况的同志非常有必要站出来说话了。 以往出于对著名的民主人士章乃器先生的敬重,我曾经对其子章立凡的很多作品也颇有好感,因此,2004年初次见到章立凡的这篇文章,我并没有对文章中暴露出的一些严重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揭露和批评。当时,我只写了一篇《是非功过三门峡》的文章,强调三门峡的失误不是水利科学工作者的水平问题,而是政治狂热的牺牲品。并且在文章中特别的介绍了当时反对三门峡的决不是黄万里教授一个人。再加上当时三峡蓄水刚刚一年多,有关泥沙问题的具体实测情况还没有公布,所以,我也没有对有关三峡问题上黄万里以及章立凡先生的观点进行任何评价。

然而,最近几年以来,很多极端环保人士都在利用已经过世的黄万里教授的一些只言片语,大肆制造黄万里反对修水坝的谣言。为了让这些谣言具有更大的欺骗性,他们几乎把黄万里教授吹捧成了一个超凡脱俗“神仙”。作为水利工作者,我从不否认前辈黄万里教授的水平和品格,但是,据我的了解,在我国与黄万里的经历、水平和人品都不相上下的水利水电科学家还有很多。像施嘉杨、黄文熙、黄毓贤、陆钦侃、程学敏、李鹗鼎等等一大批早年留学回国的我国知名的水利水电专家,几乎都和黄万里一样的出色和执著。但是,黄万里教授从小到大异常优厚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地位,似乎也使得他比同时代其他同志更为自信、甚至自负。所以,他能在很多问题上,表现出出乎寻常的坚韧的自负态度,这种独特的品格在当时中国的大环境下,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如果从专业技术水平上分析,黄万里的专业意见也并非就是最高明的。

例如关于三门峡的争论,黄万里和很多专家一样都预见到了三门峡的泥沙淤积后果,但是,从专业技术角度分析,其根本就不能建任何水坝的意见,就不如建设三门峡低坝和更改坝址的意见更为科学。实事求是地说,从三门峡建成后到小浪底出现之前它对黄河下游防洪作用的重大贡献来看,即使错建以后再进行改造的三门峡,恐怕也还是要比根本就不建任何水坝还要有利的多。实际上,三门峡的失误在于坝址的选择和水库运行方式,决不是不应该修建水坝。不仅是在当年,就是在今天,黄河上不建水坝的意见也是完全错误的。 世界上没有神仙,在科学问题上任何人都可能会犯错误。黄万里教授也不是神仙,当然也不会例外。看到黄万里自己写给党中央的信中说到,当年只有他一个人反对三门峡,我曾经就想当然的认为,黄万里在三门峡问题的表现上一定会与别人有所不同。同时,因为我知道温善章同志一直坚持自己的反对意见,所以,就在一篇解释性的文章中想当然的写道;只有温善章和黄万里在三门峡上马的意见书上坚持签署了反对意见。该文章发表后,一位当年参加过三门峡讨论会的老同志对我说,当年的三门峡讨论会只是研讨问题,根本就不用每个人签字表态。因此,不可能存在只有黄万里和温善章坚持签署反对意见的情况。

老同志强调在当时有关三门峡问题的讨论会上,黄万里的不同意建坝意见,和很多人的反对意见的发言几乎一样,并没有引起大家的任何注意。有文章说只有他一个人坚持反对三门峡上马的说法,也不符合事实。因为他当时也曾经提出了,如果三门峡一定要上马,应该保留排沙底孔的建议。这就使得他对三门峡的不同意见和态度,与其他那些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而又表示无可奈何的同志,看不出有任何不同之处。不仅当时担任水电建设总局局长的李锐,说不知道当时还有个黄万里也反对三门峡,而且还有很多当时参加会议的同志,都对黄万里的反对意见的发言,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今天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黄万里都被说成是当年唯一的一位坚持反对三门峡上马的英雄。这种宣传恐怕和黄万里自己写给中央的信中的错误表述(说当年只有他自己反对三门峡)有一定关系。因此,可以说黄万里教授的自我感觉是存在有较大误差的。如果,三门峡的问题因为时代久远,大家还有怀疑,那么黄万里教授给党中央的信中,同时还强调也只有他一个人是真正反对三峡,大家恐怕就应该能够体会到,黄万里教授的自我感觉所存在的误差了。

还有人说黄万里教授是因为反对三门峡而被打成右派的,这种说法也不是很恰当。事实上,黄万里教授完全是因为其所写的杂文《花丛小语》被毛泽东主席批评后被打成右派的。其后来受到批判的内容中,也包括反对三门峡的言论虽然也是事实,但这决不是他被打成右派的原因,而是被打成右派之后添加进去的批判材料。比黄万里更甚的曾经递交书面反对三门峡意见书的专家,都没有一个因为发表不同的学术意见而被打成右派,国家为什么单单会对黄万里特殊呢?特别是其中的温善章,后来还受到了周总理的口头表扬。因此,认为黄万里教授是因为坚持学术观点,而被打成右派的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此外,有的文章说国家为了上三峡压制了黄万里反对三峡的意见也是不够全面的。应该说有了解放初期三门峡的教训之后,国家对水坝工程中的反面意见的重视程度是相当的高的。当然,黄万里的反对三峡的意见虽然没有如愿以偿的争取到在全国人大上作介绍的机会,但是,还是在国家级的学术刊物上争论过的。在最关键的三峡的泥沙预测问题上,黄万里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泥沙专家就在1993年的几期《水力发电学报》上有过激烈的争论。我当时倾向黄万里的观点,也比较支持学报编辑部让双方在杂志上展开学术辩论,以理服人。后来那场争论,由于当时科技水平对泥沙规律的不可准确预见性,还是以各持己见而告终。

直到三峡蓄水后,才知道十几年前争论的结果经过实践检验,还是长委会的意见更接近实际。当然,这一点并不能说明黄万里教授的水平低,因为黄教授获得各种资料的途径根本无法和长委会相比。同时也说明科学是无止境的,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即便就是有了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未必就一定能做出正确判断。现在来看当初全国人大不容许黄万里的未能经过专业质疑的反对意见,在人大会议上作介绍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既没有任何不符合法律程序的问题,而且也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没有误导代表)。然而,现在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对黄万里教授的吹捧确实有些过了头,已经带有了迷信成分。实际上,面对当前的事实,这样的造谣宣传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对黄万里教授的公开的贬低、诬蔑。

例如,在黄万里写给中央的信中还有这样一段内容“三峡电站20年内只有工费支出,没有电费收入,国家财力不堪负担。”而实际情况是三峡建设后不到十年就蓄水发电,为国家建设解决了燃眉之急。尽管三峡的上网电价非常低,但是预计再有十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成本。这种巨大的经济效益几乎与黄万里教授的看法完全相反。估计在黄万里教授的知识结构里面,恐怕还没有现代混凝土快速浇筑用的“塔带机”,他也不会想到世界混凝土浇筑的纪录,将会由三峡来创造。然而,这一切在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峡工程的设计者们的心中,早已经是胸有成竹了。不少人都曾经抱怨当年党中央为什么不给执著的黄教授回信?现在看来,中央不回信,让事实来回答疑问的态度是非常明智的。否则,难道党中央还非要跟黄万里较真,回信告诉这位80多岁的老教授,应该再去多学点新知识?总之,在今天的事实面前,黄万里的那几封信还有什么可炒作的价值呢?

事实说明,在科学问题上没有超人,更没有神仙。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总是有限的,不管什么人都不能保证他的预言结论永远正确,千万不能幻想是只要某个人说的话,就一定是真理。如果有人非要这样宣传,非要用造神的方式制造科学迷信,那么最后只能被无情的事实所揭露。我相信黄万里教授如果今天还在世的话,也不会面对事实不改变自己的错误预言,也不会容忍这些不顾事实的非要把他吹捧成神仙的种种谰言。

然而,就有一些以伤痕文学成名的一些喜欢煽情的文人墨客,他们在揭露文革、反对专制,成功地把当年的“红太阳”请下神坛的同时,又非要塑造出一批所谓的自由之神、民主之神,包括非要把黄万里也塑造成一尊新的科学神仙。并且,很多人还总喜欢以吹捧此神,来显示出自己的开明和博学,同时也可以掩盖自己科学知识贫乏,还非要夸夸其谈的假装圣贤的弱点(或许还有人是别有用心的)。总之,在历史事实已经对一些问题做出了答案的情况下,如果有人还要坚持散布黄万里神话的谣言,那么只能是对黄万里教授的威望和荣誉的极大伤害。拜托那些想借黄万里成名的同志,放过已经不能为自己的错误预言进行更正的黄万里教授吧。

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不相信神仙,民主也不需要迷信。建设民主政治的艰巨任务正在呼唤我们每一个有头脑的中国人,需要我们忍痛割爱,用黄万里的精神破解黄万里的神话。
 
用黄万里精神来破解黄万里神话编辑本段回目录
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不相信神仙,民主也不需要迷信。建设民主政治的艰巨任务正在呼唤我们每一个有头脑的中国人,需要我们忍痛割爱,用黄万里的精神破解黄万里的神话。
半看懂了,看来从三门峡到三峡,黄万里介位学科 泰斗也刻舟求剑了。
 
回答小篆为什么大多数遗传学家认同“实质等同”。

1, 虽然基因来源不同, 即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但是到分子水平, 基因都是由脱氧核糖核酸构成。 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在上个世纪中叶已经就搞清楚了, 以后的50多年没发现它有什么更神秘的地方。

2. 传统的育种方法例如辐射育种,就是通过对基因结构的破坏,然后让它们随机重组, 再筛选出需要的性状,最后通过与正常植物配种,把想要的新性状转移到正常的原本没有这个新性状的植物中。 所以从脱氧核糖核酸到基因的改造过程, 看不出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这2种基因的转移方式有什么本质区别。如果硬要说有区别,就是传统育种方法更加盲目, 不知道转移了多少DNA, 也不知道转到了哪里,或几个地方。 而高科技转基因是定点定量转移。

3. 作为人类的食物, 无论是带基因的DNA, 还是蛋白质, 它们都是提供人类的营养需要, 它们都被人的消化系统降解了。 其中DNA是100%的降解, 蛋白质有极少量漏网, 但是它们很难再有生物活性, 很难在人体内找到它们可以起作用的受体。而且, 转基因食品也不是不做安全测试的。

4. 人类食用转基因食品10几年了, 没发现什么问题, 没发现“实质等同”有错。

讲的有一锭道理,态度也很友善,先鼓个掌。:good::good:

第2条太专业,偶没完全明白。对基因结构破坏重组后再与正常植物配种,这算横向基因交换?如果算,范围有多远,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类别突破到哪一级了--偶的理解传统杂交最多也就到科级,但是把虫子基因转到玉米上面的应该到了最高的界级?

3和4偶存疑,请解释基因污染、超级杂草、超级害虫、草甘膦残留、BT蛋白残留等现象--不可能都是陨石砸下来的机率吧,除非是外星人搞的定点投石。:D
 
讲的有一锭道理,态度也很友善,先鼓个掌。:good::good:

第2条太专业,偶没完全明白。对基因结构破坏重组后再与正常植物配种,这算横向基因交换?如果算,范围有多远,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类别突破到哪一级了--偶的理解传统杂交最多也就到科级,但是把虫子基因转到玉米上面的应该到了最高的界级?

3和4偶存疑,请解释基因污染、超级杂草、超级害虫、草甘膦残留、BT蛋白残留等现象--不可能都是陨石砸下来的机率吧,除非是外星人搞的定点投石。:D


能与正常植物配种, 就还是纵向的。

基因污染就是转基因黑们发明的,指不该转的基因转了。这其实不是问题, 因为产生和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一直是好事, 生物种类减少才是坏事。

杂草和害虫可能产生抗性, 这是一个下游问题, 可以解决的。
比如发明了汽车, 就有了汽车有关的车祸, 能因此说不该发明汽车?
个别湖北农民因为种植转基因水稻有更多的时间打麻将因而输得倾家荡产, 能说是转基因的错?

草甘膦残留问题多严重我不知道。 我想当然地认为不会比大量使用农药后遗症更大。

BT蛋白残留问题问王月丹。
 
最后编辑:
半看懂了,看来从三门峡到三峡,黄万里介位学科 泰斗也刻舟求剑了。
关于金沙江和黄万里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6/nujiang22.txt
反对怒江、虎跳峡水电开发的人们,别拿黄万里先生来说事
作者:风之末端
......
我看到反对建水电站的很多朋友都举出了当年黄万里先生反对三门峡工程的例子来证明怒江虎跳峡不宜开发水电,我不由得长叹一声:这真是天大的玩笑!
黄万里先生一生致力于水力开发,这就决定了黄先生不可能、事实上也没有发表过停止发展水电的言论,正是他一生为中国水利事业鞠躬尽瘁,敢于说真话,才得到了国人的尊敬和怀念。
大家都知道黄先生反对过黄河的三门峡水电工程、后来的三峡工程,可是,大家知道吗?正是黄万里先生、李锐同志提出了开发长江上游水电建设的规划!
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七年十年间,黄万里先生就沿长江上游及各支流,徒步, 涉水,踏勘三千公里。
曾担任水电部部长的李锐同志在1999年回忆说:在三峡工程之前“从加快水电建设的角度来看,长江上游有多处投资少、移民少、见效快、条件优于三峡的大型水电站选址。例如,金沙江上的溪洛渡、大渡河上的瀑布沟、嘉陵江上的合川等,水电系统早就完成了这些水电站的勘查设计。如果在长江上游的这些地方修建多处水电站,同样可以形成象三峡电站那样规模的发电能力,但所需投资却少得多,麻烦和风险也小得多。可是,由于水利部门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三峡,对金沙江等流域这么好的水电开发条件就是不感兴趣,结果长江上游的这些水电项目始终上不了马。”
李锐的想法和黄万里先生的想法是一致的,尽管历经劫难,黄万里先生在一九八五年直接上书国务院,提出“勿建三峡水库,代以云贵川湘鄂赣各省水电站”的建议。
由此可见,黄万里先生作为专家,他知道根据每一条河流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发展水电,而不是像目前某些人彻底反对修建水电大坝。
黄万里先生一直是主张在云南金沙江上游发展水电的。现在有的人不看到这些事实,或者故意抹杀这些历史,如果不是昏聩,那就是别有用心了。
令人气愤的是这些人还把黄万里先生作为他们这种不智行为的大旗,实在有辱黄万里先生的一世英名!
 
没文化、真可怕。:kan:听说过油土拨么?用过油土拨么?会用油土拨么?:monster:知道油土拨可以打字幕吗?:shale:
油土拨编字幕程序的码工是卖牛仔裤的生物专家。
鉴定完毕。:monster:
 
油土拨编字幕程序的码工是卖牛仔裤的生物专家。
鉴定完毕。:monster:
语音识别,说一贼也一贼,说滴菲烤也蛮滴菲烤忒的。说到底计算机技术还是机械的,只有转基因才能创造生命。人造智慧、人造思维、人造灵魂将不再是梦想:good:
 
语音识别,说一贼也一贼,说滴菲烤也蛮滴菲烤忒的。说到底计算机技术还是机械的,只有转基因才能创造生命。人造智慧、人造思维、人造灵魂将不再是梦想:good:


:monster:

生命科学跟计算机等等科学不是一个级别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