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77级考上大学回忆文章:上大学的第一天

superlover

青春已经谢幕,可我迟迟不愿退场
VIP
注册
2007-08-08
消息
8,898
荣誉分数
1,412
声望点数
373
---------------------
上大学的第一天




从澧阳平原的老家坐汽车到长沙,如今只需3个小时,但1978年3月10日,我去长沙上大学报到却花了整整一天。那时,因为临澧县合口镇的汽车站没有直达长沙的班车,我只有先天赶到位于澧阳平原西部尽头的石门县城过夜,次日早晨七点从石门县汽车站搭乘始发班车。

汽车驶出县城以后,不久就驶进了生我养我的澧阳平原,经过了我的老家合口镇,望着车窗外熟悉的田垄和村落,激动和难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次上大学的机会简直像从天上掉下来的。“文革”期间停止了大学招生工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恢复大学招生制度,但不是采取建国之后的考试录取办法,而是采取学生或社会青年由户口所在地基层党组织或单位党组织推荐和进行政治资格审查的办法。首先强调的是家庭出身贫下中农,只要这条合格,学历是小学、初中或高中都没问题;其次强调的是政治表现,要热爱农村,热爱农业,希望离开农村进城工作的就是表现不好。我出身中农家庭,加上我的二哥当了农村赤脚医生、三哥到县血防站当了临时工因而没有务农,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里一位负责人明确表示我必须留在农村务农,(当时农村生产力比较低),我对上大学就只有梦中想念而已了。没有预料到的是,1977年10月下旬一天的早晨七点,高音广播里突然播放了党中央关于恢复高考制度的决定,我真是喜出望外。

但是,有了机会也难得抓住。每天一早就要起来干农活,很晚才收工。我个头小,身子薄,每天都要或挖土推肥、或插秧割谷,或车水喷药,累得腰酸背疼,晚上只想睡觉,但碰到这样的天赐良机,每天晚上都要复习一会。想复习又没有指定的复习资料可用,只能自己到处找点相关资料代替。真正的复习,是和在新合人民公社党委会做文秘工作的徐联初共同复习了两三天,我们共同出题目,共同拟答案,答案准不准也心中无数,就这样仓促上阵,于12月18日在位于合口镇的县二中(当时改称“新合中学”)参加了高考。

当我回忆起这些情景时,恰好客车经过位于合口镇东头的县二中,睹物思情,感慨万千。

参加完高考后不久,我就奉命来到了临澧县青山水轮泵站扩建工地,在新合民兵营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上午采访,下午写稿,晚上交由钢板刻印人员刻印简报,第二天上午送到各民兵连,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对高考的结果,也没怎么在意,担心自己没有希望。直到1978年的1月13日,父亲赶到工地告诉我己被招生预选的消息,接着我又到县二中参加了体检并填定了入学志愿。又一次使我喜出望外。我觉得这下是有把握了,专门找到给我们大队送邮件的乡邮员徐师傅,恳求他说:“我是一定会收到通知的,但一定请送到我的手上,不能放到经销店。”因为徐师傅平时送邮件总是放到大队经销店,邮件随随便便地就给人拿走了,我不放心。徐师傅满口答应:“ 一定,一定!”

过完春节,我没有再去青山水轮泵站扩建工地上班,留在大队务农。3月4日的早晨上工之后,我吃过早饭就早早地来到了位于村道旁的老房屋基地平整土地。刚到就听到一个遥远的声音传过来:“小龙,小龙,你的通知书来了!”,我抬头一看,穿着绿色邮递员服骑着自行车的徐师傅正向我驶来,右手高高地举着我的大学通知书。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拿起通知书就连声说:“谢谢!谢谢!”

二十年后,我为了打个新书架来到常德市沅水大桥的北引桥桥孔间找到了一位木匠师傅,聊天中得知他是常德市鼎城区人,与我同年,和我一样参加了1977年高考,并被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可惜大队某干部把他的通知书扣押到了第二年才给他,导致他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可恼的大队干部!幸亏我当时防避了这一手。

从207国道驶上319国道,经常德、益阳,下午太阳西下的时候汽车才开进了长沙市汽车西站。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的新生接待人员帮我把行李搬上了板车,我随着板车跑步到了学院体育馆,办完了入学手续,才把行李搬到了学院男生宿舍420室,开始了新奇的人生旅程。

长沙城、岳麓山、大学,一栋楼、一条街、一颗树、一根草,对我这个乡巴佬都充满了神秘和新奇,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充满溢了我的全身!
 
这是发生我老家的故事,假如那木匠说的是真,岂不要找大队干部拼命。
 
澧阳平原是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原始社会遗址群。一是遗址群密集为世界之最。在这块土地上发现了340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0.5个原始社会遗址。二是时间跨度长而且序列完整。距今50万年至3800年前的漫长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遗址留存,成了一个完整系列链。三是有一批重大遗址,如澧县的城头山遗址、彭头山遗址、八十垱遗址、鸡叫城遗址、十里岗遗址、丁家岗遗址、鸡公垱遗址,石门的燕尔洞遗址、临澧县的杉龙岗遗址和邹家山遗址、津市市的虎爪山遗址,安乡的汤家岗遗址。彭头山遗址被定名为代表我国一个历史时期文化形态的“彭头山文化”,城头山遗址被认定为中国最早的古城遗址和世界最早的稻田遗址,澧阳平原被公认为世界水稻的发源地之一。还有一批重大遗址没有深入发掘。所以2004年8月北京故宫博物馆原院长张忠培在中央电视台介绍说:“常德有个世界宝物:这是逾今八千年的人工栽培的稻谷,它不但是常德人的宝物,而且是中国和世界的宝物……。[FONT=黑体]常德还发现了世界最早的6500年前的稻田[/FONT],是无价的……。常德还有第三件宝物,那就是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距今6000年。为什么常德能发现这么多宝?因为常德距今约8000年开始,在澧阳平原上孕育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在中国多元的版块结构中自成体系,影响了长江流域、汉水流域、珠江三角洲的文化进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说:“最重要的是,澧阳平原发现了彭头山、八十垱、城头山、鸡叫城四大稻作遗址,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最早的水稻田、最早的稻作业灌溉系统都在这里。这些遗址和考古成果,无论从年代还是文化谱系上都非常清晰、连续,是目前解开世界稻作起源之谜的最清晰的图谱之一。
 
这是发生我老家的故事,假如那木匠说的是真,岂不要找大队干部拼命。
不是说那时候高考很难考吗?咋说的是个人都能考上一样啊?
 
That's different situation as a few years later. 笨鸟们 hadn't got enough time to get ready yet. Any one who dared to participate the exam, had higher possibility to be success.
 
不是说那时候高考很难考吗?咋说的是个人都能考上一样啊?
77年考的人巨多!不是个人都能考上的!在我们那儿, 特别是好大学,超过万人取一!
 
不是说那时候高考很难考吗?咋说的是个人都能考上一样啊?
难,是相对而言! 实情是:

11 届高中毕业生(66届-77届)一齐参加高考; 其二,这些考生高中时数理化课程没学全或根本没学过; 其三,当年全国大学大专就招27万人(现在每年据说招 500-600 万)。
 
难,是相对而言! 实情是:

11 届高中毕业生(66届-77届)一齐参加高考; 其二,这些考生高中时数理化课程没学全或根本没学过; 其三,当年全国大学大专就招27万人(现在每年据说招 500-600 万)。
一共考那几门?
 
难,是相对而言! 实情是:

11 届高中毕业生(66届-77届)一齐参加高考; 其二,这些考生高中时数理化课程没学全或根本没学过; 其三,当年全国大学大专就招27万人(现在每年据说招 500-600 万)。

是不是高中7677界比较占便宜?因为面对众多半文盲?
 
难,是相对而言! 实情是:

11 届高中毕业生(66届-77届)一齐参加高考; 其二,这些考生高中时数理化课程没学全或根本没学过; 其三,当年全国大学大专就招27万人(现在每年据说招 500-600 万)。
66届-77届,明明是12届,怎么说是11届?老何的数学家咋当的。肘子又有打假目标了。:D
 
一共考那几门?
各省出题,不一样. 大多为理(数理化, 有的分开考, 有的一起考); 文(作文,语文);政治(当时的哲学,党史);英语;
 
各省出题,不一样. 大多为理(数理化, 有的分开考, 有的一起考); 文(作文,语文);政治(当时的哲学,党史);英语;
很多人是靠政治分数高进的大学吧:evil:
那时候人考政治应该不用复习
 
难,是相对而言! 实情是:

11 届高中毕业生(66届-77届)一齐参加高考; 其二,这些考生高中时数理化课程没学全或根本没学过; 其三,当年全国大学大专就招27万人(现在每年据说招 500-600 万)。
现在的政治局委员是不是都是77届的?
 
很多人是靠政治分数高进的大学吧:evil:
那时候人考政治应该不用复习

你何叔是贫雇农出身的大队会计,公社推荐加10分。。算术能力很强,党史功底也厚,当时遭下放的老泰山给他恶补了一下AEIOU,丫自己也凭着写情书出身的文学功底,力压情敌放牛娃枪在手,携手何小鸭走进中南科技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