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徐振礼回应的反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51918-762118.html原文和引用较长,只贴摘要。
让“中国雨人”这种“脑不科学”事情离中国的严肃科研远点
清华大学 林章凛
长摘要:首先,科学家,特别是名校的科学家,是有严肃的社会责任的,有对自己供职学校声誉责任的。“中国雨人”节目出题人徐振礼教授(中国科大博士、上海交大副教授)现在坦白说,“中国雨人”节目中的16位数开14方(第二道题)是“心算的简单题”(见说明1)。然而,在节目中,在周玮回答问题后,在回应主持人问这道题是“难?很难?还是非常难?”时,徐教授作为名校教授表示这是“非常难”的题目,而且为此特别强调了自己是“做计算数学研究的、专门做算法研究的”(徐教授的原话)的权威身份,虽然所有的1,000,000,000,000,000个16位数开14方的可能答案只有21种(按周玮的答案格式排列,即精确到小数点一位),很容易记住,可能都不需要专门的速算培训。
徐教授:WHY?
徐教授现在说第二道题是可以开低次方的(真正能说明运算水平的,这也正是美国“雨人”的一个标志性本领),只是评委定了16位数开14方。视频里看的确是这样的。但是诡异的是,接着在他自己出的第三题里,徐教授依然用了开高次方。同样诡异的一个细节:当评委在对题目改两位、加两位时,徐教授特别地要求只能在中间改、在后面加。徐教授恐怕是知道其中的奥妙的(周玮给出的答案,1400左右,也“左右”得很诡异。见说明2)。
接着,徐教授配合节目与周玮同时做题,并败下阵来。作为数学科学家,徐教授事先理应知道自己会败阵,因为他看起来没有受过速算培训。他的败阵,却客观上烘托了周玮是比上海交大教授更牛、比科大数学博士更强的“天才”效果。有趣的是,现在徐教授坦白说速算/心算只是“技巧”和“数学杂技”(见说明1)。但是在节目现场,徐教授却真诚地表演出对第三题的一筹莫展,而且事后接受采访还继续表示自己试了很多算法,用了很长时间。但事实上,如同16位数开14方,14位数开13次方有多少答案,徐教授是理应知道的(也见说明3)。
徐教授:WHY? WHY??
别忘了,正是节目中这两道涉及“高位数开高次方”的题目将周玮炒作成“中国雨人”的,让一些评委感动、痛哭的,高喊“中国的霍金”/“中国的爱因斯坦”的。作为一个名校的数学科学家,徐教授理应知道速算是可以后天培训的,这是国内外的常识。徐教授也理应知道这些貌似高难的“高位数开高次方”背后实则简单的奥妙(所以在节目中也坚持使用“高位数开高次方”)。虽然周玮智力偏低,算术能力还是有的,而且10多年来专注且密集地练题,而且至少4年前就开始操练这些“高位数开高次方”题型(详见下)。基于此,徐教授为何去参与甚至主导出题这种用简单心算题和“数学杂技”炒作的“中国雨人”?为何在现场却以权威的身份强调问题的难度、表演出对题目的束手无策?为何客观上甘愿充当周玮爬上“中国雨人”旗杆的参照垫脚台?这对得起他自己的数学科学职业?对得起他的母校中国科大?对得起他的供职单位上海交大?
徐教授:WHY? WHY?? WHY????
我原本是极不想说重话的,到现在我也还更愿意相信徐教授只是somehow被卷入了。但是,徐教授驳文中第【9】评论(见说明1),有一句话是值得徐教授借鉴的:“这件事情的真伪,已经关乎到‘数学专家是否有意逢迎伪科学,为造假保驾护航’的层面”。
第二,如果徐教授用点“due diligence”,去看看四年前《走进科学》相关节目的镜头,他会发现周玮至少那时起就开始操练这些高位数开高次方的题目。虽然我不明白这些题目对于周玮的现实意义何在,四年前就开始操练,现在就是记住一系列“高位数开高次方”有限的简单结果(如整数+1-2位小数)也不足为奇。说到“due diligence”,据凤凰网说,目前参与这个《大脑》节目的11位选手中有5位曾在商业培训机构“新思维教育”接受过“记忆术”训练。
第三,真理并非越辩越明,真理是越实验越明。徐教授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周玮真正算开低次方(比如8位数开2次方),算出小数点。徐教授而且是有机会的,节目后他对周玮还做过另外的测试(见说明4)。解铃还需系铃人,做为这个节目的出题人,徐教授有责任解铃。很遗憾,到目前为止,徐教授回避了这个问题与责任。
第四,徐教授引用的所谓的研究(大意是说周玮在运算时不凭记忆或者少凭记忆),可能是基于一个完全错误的假设,详见下。
第五,据徐教授说已经有一个不小的科研团队开始研究周玮,这个团队似乎还包括他本人。这里谦卑地建议这个团队不妨先看看《走进科学》的节目。且我隐隐约约地担心,并祈望纳税人的钱不被用到这个“脑不科学”项目。
第六,请徐教授收起他所谓的“严厉批评”,别拐弯抹角地对同行“没大没小”的。我不买这种的态度。请徐教授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请就事论事。Please be specif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