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要去北京公干,想顺便去一趟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一下他老人家,有去过的给点经验。

不会有生命危险,会留着他。:p
我猜他丫的说不定到时候还会扯着嗓子高吼:"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捏!
联系一下鱼四城管、国安,出了机场把丫先打一顿,再跟央视打个招呼,免费给小沙打个广告。
@salas88
 
最后编辑:
需要预约吗?票好搞吗?需要凭证件入内吗?允许带照相机吗?早上去看个升旗后去看往主席靠脯不?
还有啥需要注意的?
如果我是你,我肯定不会去。因为,那纪念堂对于你,无疑是中韩的“靖国神社”!
至于你从来没去过,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地理条件的限制),总之可以理解。但你现在决定去,只能理解为你梦中受到了点化、或者遭到猛烈撞击。否则,只能理解为某种分裂。
 
最后编辑:
那里是“毛主席纪念堂”,如同日本的“靖国神社”,如果从思想上或者内心不能接受,就不要去。
没有啊,我以前的同事们去靖国神社,围着那个著名的甲级战犯照相照得PiaPia的,边照边用中国话骂,很多日本人是懂中文的,肯定被恶心着了。
 
萨拉斯要骂就让她骂, 老毛生前不怕人骂, 死了更不怕。
萨拉斯, 你到了那里要是不骂,你就是孬种!
我猜他丫的说不定到时候还会扯着嗓子高吼:"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捏!
我算是明白了,老一辈的文革武斗是咋起来的了。:D
 
需要预约吗?票好搞吗?需要凭证件入内吗?允许带照相机吗?早上去看个升旗后去看往主席靠脯不?

还有啥需要注意的?

@向问天 @飞来客 @heureux

先把背包存放好,上完厕所,再去排队。
这里有段关于排队进纪念堂的文字,供参考。
http://members.wenxuecity.com/myblog/29538/200912/33377.html

广场上的一位女游客

我自以为女儿对于参观纪念堂是不会有很大兴趣的,也知道进入纪念堂要排很久的队,就没有计划参观纪念堂,只打算在天安门广场走走,远远指给女儿看看纪念堂就好了。
从出租车下来,在东长安街向天安门走去,我指着雾中朦胧的纪念堂,告诉她那里安放着毛主席的遗体,供人们瞻仰。
“真的?”她眼睛居然一亮,让我感觉意外。问她,“你想去看?”“当然。”她很期待地点头回答我。
穿过地道,来到广场上。走近纪念堂,就看到有长长的队伍,从广场东侧一直排到广场西侧。队尾在西侧,并继续伸长。我领着女儿快步加入队尾,随人群向东缓慢移动。看看纪念堂的进门处,我发现队伍从我们这里一直到广场东侧,再远远地从东侧转了弯折回西,到位于广场中间的纪念堂北门进去。好长啊。
二十几年前自己进过纪念堂,当时的细节我已经记不清了。我知道背包是不能带进纪念堂的,心里却想,队伍前面应该会有存放处吧。队伍外面站有一个带臂章维持秩序的男人。我问他,前面是否可以存放背包。他毫无表情地把头向前面一摆,算是回答了我。我理解他那向前一摆的头,就是说:对,就在前面了。要维持那么大的队伍,他是大忙人,能少说一句话就少说一句话,这也合乎情理。我同时注意到队伍里有不少人跟我一样背着包,心想他们肯定都跟我一样聪明,排队之前确定了前面是可以寄存背包的。于是放了心,和女儿在队伍中规规矩矩排着,随着人群慢慢向东移动。女儿更是迫不及待地举了照相机,对着雾中的纪念堂卡嚓卡嚓地照起相来。
好不容易,我们到了广场东侧。在这里一转弯,才发现队伍并不在这里直接折向西,而是延绵不断一直到几乎看不到头的广场南侧,再从那里折回向北,再转弯向西,才进入纪念堂。噢,好长好长。心里叹一口气,别无它法,既来之则安之吧,慢慢移动。
突然,站在广场东侧队伍外面维持着秩序的一个妇女,高声呵斥:“喂,那几位,那几位背包的。怎么回事!背包不能带进纪念堂!所有背包到寄存处去寄存。”我也大声问:“在哪里寄存啊?”“那边。马路对面。”她手一挥,指向广场东南方向。我远远地张望,从广场里面是看不到任何类似寄存处的地方的。要出了广场,得先穿过地道,还不知走多远才能找到寄存处。心里就凉了,心想等我跑去寄存,可能还得在那里排长队,等我回来这里,女儿说不定已经进纪念堂了。就跟女儿说,我不能陪她进纪念堂,但是我会在队伍旁边一直跟着她,陪她到纪念堂门口看着她进去,然后我到出口等她出来。不太会说中文的女儿,显得有点不安,却是点头答应了。
走出队伍,钻出绳圈外面,我跟着女儿的队伍同步移动。慢慢移动到纪念堂的南边,却发现队伍并不直接从这里折回到北,而是在纪念堂的南面从东蔓延到西,再从西折回来到纪念堂的东南角,然后折向北,然后在纪念堂的北边折向西,最后才进入纪念堂。一来一回的两列队伍,实际形成了一个双线包围圈,在纪念堂的北、东、南三侧,方方正正地包围着纪念堂。噢,真是好长好长。我从来没有排过这么长的队伍。
正在重振耐心,继续跟着女儿的队伍同步移动,突然前面吵闹起来。我去前面看看,只见一个排在队伍中的中年妇女跟一个手戴臂章的小伙子正拉拉扯扯。那小伙子扯着这妇女的胳膊向队伍外面拉,这妇女双脚撑在地上身体后坐,就是不出来。小伙子拉不动她,就去扯她的背包。妇女拼命地夺回背包。小伙子一边拉扯着,一边叫囔着:“背包不能带进去。”妇女则是红着脸,扪着嘴,只顾肢体反抗,嘴巴并不争辩,一种反正老娘我就是不出来的态度。
这妇女比较壮实,相对瘦弱的小伙子居然一时奈何不了她。其它维持秩序的人,竟没有一个来帮帮这小伙子。大概每个人都是太忙,有各自的岗位,各自为战才更重要。
我看他和她一拉一扯,拔河一样,僵持不下,就钻进绳圈里面去,走到这妇女的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她一愣,转头来对我怒目而视。
“我可以帮你照看你的背包。”我说。
“我又不认识你。”那妇女冲我一声吼。
“我女儿在这里,你帮我带她进去,出来时你把我女儿给带出来,我还你背包。”
妇女一想,转脸冲那拉扯她的小伙子:“你担保?”
小伙子不屑地撇撇嘴:“我干嘛要给你担保?!”
我快步把排在后面的女儿拉过来,跟那妇女说:“我把女儿交给你了,你还要什么担保?”
妇女冲我女儿看一眼,用警察问小偷的口气喝问:“他是你父亲?”
女儿红着脸低声回答:“牙—”。
不知道妇女是否听懂了牙就是是的,反正她现在相信我女儿就是我女儿了,就把包给了我,紧抓了我女儿的手快速钻进队伍里面去了。
我刚钻出绳圈,还没有站定,妇女又跑回来,找到了我。
“你得给我你的身份证。我不放心。”她急呼呼地说。
我说好,掏出护照给了她。
她一边翻着,一边疑惑地看看我。我说,“这是护照。我没有身份证。”她看到了护照上我的照片,再抬头看看,验明我是正身,哦了一声,转身又跑回前面的队伍里了。
按照这妇女的要求,我不能移动位置到其他地方去,必须在这小伙子站岗的原地等她。我无聊地站在那里,看看周围的建筑,再看看广场上的人群。立正又稍息,稍息又立正。
大约又过了半个小时,我还在立正与稍息之间打发时间,感觉肩膀上被人拍了一下。一转头,又是这妇女。
“哎,护照还给你。她们俩进去了。”
我并不知道她说的“她们俩”是什么意思,惊讶地问:“怎么,你没有进去?”
“我女儿和你女儿进去了。她们俩个一起进去,不要紧的。”她解释说。
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她跟我一样,也有个未成年的女儿排在队伍里面。怪不得刚才拼死拼活,也不能让那小伙子把她拉出队伍。但是,她现在怎就放心让女儿自己进去了呢?
“那你,怎么就不进去了呢?”我不解地问。
“我要上厕所。”她接过我手里的包,一路小跑向广场外面的什么地方跑去了。
 
需要预约吗?票好搞吗?需要凭证件入内吗?允许带照相机吗?早上去看个升旗后去看往主席靠脯不?

还有啥需要注意的?

@向问天 @飞来客 @heureux
参观毛主席纪念堂是涵有某种教育意义的,提示人们毋忘百年国耻、和穷人翻身得来之不易。 就好比人们参观美国的林肯纪念堂,也是提示人们牢记民主、自由来之不易。你如果具备这些心理准备,不妨参观,否则别去。
 
最后编辑:
干嘛不去边上的国家博物馆,瞻仰一下人面鱼纹彩陶盆、后(司)母戊鼎什么的?免费,但最好提前预订票。当天排队领票不一定排得到。
 
干嘛不去边上的国家博物馆,瞻仰一下人面鱼纹彩陶盆、后(司)母戊鼎什么的?免费,但最好提前预订票。当天排队领票不一定排得到。
第一次去北京,怎么着也得先紧最热闹的看。
 
第一次去北京,怎么着也得先紧最热闹的看。
那去故宫、长城、天坛、十三陵吧,还有北海颐和园香山,都很热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景点离得远,够跑好几天的。:evil:
 
第一次去北京,怎么着也得先紧最热闹的看。
其实可以去照一些照片,天安门前的,纪念堂前的。 到时候拿出来晒跟那个台湾的阿扁一样 :D
 
有人出两亿的话,萨mm进去就不出来了。:tx: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