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派道德底线再创新低:“今晚,我们都是卖淫女!”

他们的逻辑:只要是中国政府做的事,就是不道德的。
谁的逻辑这么差啊?央视反娼妓绝对是讲道德的。
反腐捉鸡是中国梦的两条红光闪闪的道德粗线,这点逻辑都整不清,真替他们捉急。
 
他向叔不是说: “ 我们都是卖淫女!” 吗? 货源充足啊!
什么脑子,什么逻辑啊!
现在都开始涨价啦。
 
谁的逻辑这么差啊?央视反娼妓绝对是讲道德的。
反腐捉鸡是中国梦的两条红光闪闪的道德粗线,这点逻辑都整不清,真替他们捉急。



 1942年,国内外环境风云突变,太平洋战争爆发使抗战形势逆转。历史的抉择时刻即将到来,中共需要为民主建国做充分的军事、文化、意识形态的准备。在此背景下,为“整肃作风,清洁精神,统一思想”,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在延安展开。
  但是,大部分知识分子并没有理解“整风”的涵义,他们把对延安种种现象的不满集中表达出来,以此配合“整风”。1942年3月,几篇引发争议直到“文革”还未平息的作品发表在《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包括艾青的《尊重作家,了解作家》,文章点明:“作家除了自由写作之外,不要求其他的特权。”“希望作家能把癣疥写成花朵,把脓包写成蓓蕾的人,是最没有出息的人——因为他连看见自己丑陋的勇气都没有,更何要他改呢?”罗烽发表了《还是杂文的时代》,主张应该像当年的鲁迅一样,用杂文来抨击“阴暗的角落”。
  3月9日,丁玲发表了重磅文章((三八节有感》。她以极富同情心和批判的笔触,揭示了女性在延安的困惑和遭际。当时,38岁的丁玲刚刚力排众议,嫁给比她小13岁的陈明,但在延安,大多数女性无法像丁玲这样潇洒地主宰自己的命运。早期延安革命队伍男女比例为30:l,女学生们的到来缓解了“供需困难”,但男女性别比仍高达18:1。许多未婚女青年被“做组织工作”,嫁给戎马半生耽误了结婚的老干部。
  丁玲写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女性,“在某种场合聆听着这样的训词:‘他妈的,瞧不起我们老干部,说是土包子。要不是我们土包子,你想来延安吃小米!”……文章中颇具讽刺意味的一段话是:“被逼着带孩子的一定可以得到公开的讥讽:‘回到家庭了的娜拉。’而有着保姆的女同志,每一个星期可以有一天最卫生的交际舞。”这句话出处是江青说过的一句话:“每星期跳一次交际舞是卫生的。”
  交际舞由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引入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大力支持,周末舞会雷打不动,盛行一时。领导人支持舞会,一是因为跳舞利于身心健康;二是希望通过舞会鼓励军中将领结识女青年,解决婚恋问题。但舞会在领导阶层内部和知识分子中间引发不少争议。



重点文字:

早期延安革命队伍男女比例为30:l,女学生们的到来缓解了“供需困难”,但男女性别比仍高达18:1


每星期跳一次交际舞是卫生的。”



另有说法如下:

回顾一下交谊舞的历史,1937年,史沫特莱把交谊舞带到延安,教会了第一个学生毛主席,从此延安开始有交谊舞会,主席、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他们都参加。到1941年,延安各大单位都举办舞会,没有乐器,口琴伴奏。男女比例是大问题,十比一,所以爱好者们不断动员女同志参加。交谊舞如此热络,甚至出现了辅导班。解放日报上还刊登过交谊舞培训广告,外籍专家马海德当过教练,每期学员100多,连办一年。还成立了舞蹈联谊会,表演过交谊舞。
1941年,整风开始,交谊舞停止,1943年恢复。因交谊舞有很多笑话。田家英妻子刘志成因交谊舞离婚,田于是反对交谊舞,董边奉命去劝,两人争辩不休,最后熟悉了,结为夫妻。江青也很有意思,有人说交谊舞不卫生,江青说每周一次是卫生的,于是“本周你卫生了吗”成了交谊舞的代名词。
舞会导致很多男女离婚,因此反对之声越来越高,一些人直接找毛提意见,尤其是高级领导、将领的夫人,包括毛的夫人贺子珍。贺子珍早就对毛跳舞极端反对,后因毛与美女翻译吴光伟跳舞而暴怒,追打吴光伟,甚至打了史沫特莱,贺子珍一怒出走苏联不返,于是交谊舞引来大祸,终于停止。
回想起来,其实主席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到陕北后需要形成高兴局面,所以利用交谊舞制造气氛。结果反而殃及自身,是他始料未及的。后来不需要了,就停止了。不是主席非要跳舞,而是政治需要。



 中共领导机关内组织舞会,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当时是战争环境,中共领袖们工作也紧张,根据地文化生活也单调,就靠跳舞来调剂一下生活。这种方式,在西柏坡时依然保持着。

  新中国初创时,紧张工作的情况并没有立即出现多少改变,或者说是更有甚之。所以,中共领袖和中央办公厅机关搬进中南海,在紧张的新政协会议筹备,新政府的构建之余,仍旧以插空安排场舞会的方式,使领袖们松弛一下,运动一下,恢复疲劳。

  开始是每周一次,也许是考虑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活动太少,一次舞会的运动量明显不够,一段时期以后,就改成了每周安排两场,周三和周末。

  这是一项比较经常的活动,让领袖们到外面的场所参加舞会,从安全的角度显然是不可取的,应该安排在中共领袖们居住得比较集中,来去也比较方便的地方。

  1949年9 月以后,中共的最高领袖都搬入了中南海,中共中央的部分直属机关,也在中南海内办公,把舞场选在中南海内是比较合适的。当时,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居住的寓所,都在丰泽园一带。丰泽园西北的春耦斋,东面的勤政殿前、瀛台桥北的空旷之地,成为中南海内最早的舞场。


出处: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7745203.html

在毛泽东的舞伴中,有三位来自空军的女战士,她们分别是陈惠敏、刘素媛以及孟锦云。她们都是空政文工团的战士,因为跳舞而走进了中南海。图为毛泽东舞伴空政文工团战士陈惠敏,是毛主席舞伴中唯一的干部子女。

http://slide.history.sina.com.cn/r/slide_61_40602_36568.html#p=1
 
 1942年,国内外环境风云突变,太平洋战争爆发使抗战形势逆转。历史的抉择时刻即将到来,中共需要为民主建国做充分的军事、文化、意识形态的准备。在此背景下,为“整肃作风,清洁精神,统一思想”,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在延安展开。
  但是,大部分知识分子并没有理解“整风”的涵义,他们把对延安种种现象的不满集中表达出来,以此配合“整风”。1942年3月,几篇引发争议直到“文革”还未平息的作品发表在《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包括艾青的《尊重作家,了解作家》,文章点明:“作家除了自由写作之外,不要求其他的特权。”“希望作家能把癣疥写成花朵,把脓包写成蓓蕾的人,是最没有出息的人——因为他连看见自己丑陋的勇气都没有,更何要他改呢?”罗烽发表了《还是杂文的时代》,主张应该像当年的鲁迅一样,用杂文来抨击“阴暗的角落”。
  3月9日,丁玲发表了重磅文章((三八节有感》。她以极富同情心和批判的笔触,揭示了女性在延安的困惑和遭际。当时,38岁的丁玲刚刚力排众议,嫁给比她小13岁的陈明,但在延安,大多数女性无法像丁玲这样潇洒地主宰自己的命运。早期延安革命队伍男女比例为30:l,女学生们的到来缓解了“供需困难”,但男女性别比仍高达18:1。许多未婚女青年被“做组织工作”,嫁给戎马半生耽误了结婚的老干部。
  丁玲写不服从组织安排的女性,“在某种场合聆听着这样的训词:‘他妈的,瞧不起我们老干部,说是土包子。要不是我们土包子,你想来延安吃小米!”……文章中颇具讽刺意味的一段话是:“被逼着带孩子的一定可以得到公开的讥讽:‘回到家庭了的娜拉。’而有着保姆的女同志,每一个星期可以有一天最卫生的交际舞。”这句话出处是江青说过的一句话:“每星期跳一次交际舞是卫生的。”
  交际舞由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引入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大力支持,周末舞会雷打不动,盛行一时。领导人支持舞会,一是因为跳舞利于身心健康;二是希望通过舞会鼓励军中将领结识女青年,解决婚恋问题。但舞会在领导阶层内部和知识分子中间引发不少争议。



重点文字:

早期延安革命队伍男女比例为30:l,女学生们的到来缓解了“供需困难”,但男女性别比仍高达18:1


每星期跳一次交际舞是卫生的。”



另有说法如下:

回顾一下交谊舞的历史,1937年,史沫特莱把交谊舞带到延安,教会了第一个学生毛主席,从此延安开始有交谊舞会,主席、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他们都参加。到1941年,延安各大单位都举办舞会,没有乐器,口琴伴奏。男女比例是大问题,十比一,所以爱好者们不断动员女同志参加。交谊舞如此热络,甚至出现了辅导班。解放日报上还刊登过交谊舞培训广告,外籍专家马海德当过教练,每期学员100多,连办一年。还成立了舞蹈联谊会,表演过交谊舞。
1941年,整风开始,交谊舞停止,1943年恢复。因交谊舞有很多笑话。田家英妻子刘志成因交谊舞离婚,田于是反对交谊舞,董边奉命去劝,两人争辩不休,最后熟悉了,结为夫妻。江青也很有意思,有人说交谊舞不卫生,江青说每周一次是卫生的,于是“本周你卫生了吗”成了交谊舞的代名词。
舞会导致很多男女离婚,因此反对之声越来越高,一些人直接找毛提意见,尤其是高级领导、将领的夫人,包括毛的夫人贺子珍。贺子珍早就对毛跳舞极端反对,后因毛与美女翻译吴光伟跳舞而暴怒,追打吴光伟,甚至打了史沫特莱,贺子珍一怒出走苏联不返,于是交谊舞引来大祸,终于停止。
回想起来,其实主席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到陕北后需要形成高兴局面,所以利用交谊舞制造气氛。结果反而殃及自身,是他始料未及的。后来不需要了,就停止了。不是主席非要跳舞,而是政治需要。



 中共领导机关内组织舞会,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当时是战争环境,中共领袖们工作也紧张,根据地文化生活也单调,就靠跳舞来调剂一下生活。这种方式,在西柏坡时依然保持着。

  新中国初创时,紧张工作的情况并没有立即出现多少改变,或者说是更有甚之。所以,中共领袖和中央办公厅机关搬进中南海,在紧张的新政协会议筹备,新政府的构建之余,仍旧以插空安排场舞会的方式,使领袖们松弛一下,运动一下,恢复疲劳。

  开始是每周一次,也许是考虑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活动太少,一次舞会的运动量明显不够,一段时期以后,就改成了每周安排两场,周三和周末。

  这是一项比较经常的活动,让领袖们到外面的场所参加舞会,从安全的角度显然是不可取的,应该安排在中共领袖们居住得比较集中,来去也比较方便的地方。

  1949年9 月以后,中共的最高领袖都搬入了中南海,中共中央的部分直属机关,也在中南海内办公,把舞场选在中南海内是比较合适的。当时,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居住的寓所,都在丰泽园一带。丰泽园西北的春耦斋,东面的勤政殿前、瀛台桥北的空旷之地,成为中南海内最早的舞场。


出处: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7745203.html

在毛泽东的舞伴中,有三位来自空军的女战士,她们分别是陈惠敏、刘素媛以及孟锦云。她们都是空政文工团的战士,因为跳舞而走进了中南海。图为毛泽东舞伴空政文工团战士陈惠敏,是毛主席舞伴中唯一的干部子女。

http://slide.history.sina.com.cn/r/slide_61_40602_36568.html#p=1
好像在那时贺子珍人老珠黄,被江青上位了。:D
 
哇,那岂不是竞争激烈,要大降价了, 老何你有福了! @heureux
你还真是个鸡,一个战斗鸡,跟打了鸡血似的不挑衅难受是不?
 
这就是“凡是”的弊端和下场。:D
 
广东官方反击央视了,
央视大裤衩,东莞三点式,大家彼此也彼此
央视卖灵魂,东莞卖皮肉,两家包涵多包涵


2月10日晚间广东新闻办官方微博“广东发布”用诗词的方式展现“不一样的东莞”。
东莞你好,不要害怕嘲笑,请告诉他,因为勤奋,我们制造着世界1/5的数码产品;
东莞你好,不要害怕质疑,请告诉他,因为信念,我们销毁过中国所有鸦片;
东莞你好,不要害怕污蔑,请告诉他,因为包容,我们吸引千万人在这里生活;
东莞你好,不要害怕批判,请告诉他,因为原则,我们这个城市没有灰霾;
东莞你好,不要害怕轻视,请告诉他,因为努力,我们连续八次捧起冠军奖杯;
东莞你好,不要害怕诋毁,请告诉他,因为挚爱,我们不会出卖灵魂。
 
最后编辑:
靠,不就是东莞的鸡被抓了吗,看这贴子以为是CFC的大V们的鸡被抓了似的:)
 
靠,不就是东莞的鸡被抓了吗,看这贴子以为是CFC的大V们的鸡被抓了似的:)

感觉都是从事那崇高事业的工作者。
 
ZT : 有网友指出——微博上感慨和惋惜东莞的以男性为主,通过分析主要分为三种人:一是想去还没来得及去的;二是去了啥也没干的;三是本来没啥想法跟着起哄的。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很多男性是有贼心没贼胆。真正对东莞有体验的这时候一般都不说话,只是在心里默哀。
 
习惯性反体制。如果非要归类的话,我是个右派。但这次那些家伙真的是犯二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