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6千美金年薪不少了, 这就受不了自杀了? 谁之过?

这个我真觉得是这样的,尽管我好多年前不这么认为。可生活教育了我,看到太多的例子。(当然不是所有人,但比例偏高了点)
我觉得那个什么窝里飞出的什么凤凰------可怕,也难相处,一旦得志了真的很可怕(还是不是说所有人,但也是觉得比例偏高了点)。
可能太苦的人自尊和自卑混合的厉害,出人头地的欲望也太强烈,家上中国的教育里缺失爱的教育,所以。。。
付出多,也必然要求更多回报。
而且一路一将成名万骨休的上来,更容易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毫无底线
 
中国人搞不了research。:D
你看不出来么?中国人的大脑是牛顿三大定律型,山寨现成或者排挤个同行、打压非科学。。。妥妥的。:monster:
research,顾名思义就是不断地,来回来去地研究。。。出不了头、发不了财,当不了官,就去NND。:evil:
是在中国的中国人搞research不容易吧,中国具备真正科研的环境吗?搞科研这方面和加拿大都没法比。
 
昔日高考状元为何刺杀无辜同学?——成都大学生因“丑”杀人被判死缓始末

新华网成都2月28日电 28日,曾轰动一时的“大学生因丑杀人”案在开庭重审一年后尘埃落定: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曾世杰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对其限制减刑。曾世杰当庭表示不上诉。

这个曾经的高考状元,为何将刺刀捅向素不相识的同校同学?

为相貌自卑杀人,他有精神病吗?

2010年3月30日晚,曾经的县高考状元、四川大学大二学生曾世杰,在江安校区明远湖边将1名同校女生杀死,另刺伤2名男生。

事后,经多方调查和曾世杰自己交代,他与受害者并不认识,只是进入大学后,认为遭到周围同学歧视,又因容貌遭到别人嘲笑,最终出手杀人。

曾世杰说,案发当晚,同宿舍室友在客厅里看小品时捧腹大笑,“我觉得他们是在笑我,顿时心中产生了极度的烦躁与怨恨,于是莫名其妙地带上刀冲了出去……”

2010年9月3日,成都中院第一次开庭审理,当审判长问曾世杰为何会因为没有根据的猜测而杀人时,曾世杰说:“我怀疑我有精神病。”

曾世杰的母亲在2005年离家出走后溺水身亡,后经法医鉴定曾的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他的大舅以及表哥都有精神病史,他也一直怀疑自己患有精神病,但此前从未做过检查。在这次审判中他请求法院为他做精神病鉴定。

同年12月3日,成都蓉城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意见书认为,曾世杰在作案时无精神障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对其行为负责。2010年12月,成都中院一审判决曾世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2年3月,四川省高院作出裁定:撤销死刑判决,发回重审。2013年1月11日,成都中院重新开庭审理,未当庭宣判。

自称“跟马加爵的经历很像”,村民曾为其捐款赔偿受害人

曾世杰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寒,但他成绩非常好,曾被周围人认为是天才少年,2008年他在高考中不负众望地夺取了县高考状元的头衔,并被四川大学录取。

“然而进入大学,突然来到大城市后,曾世杰的心理落差很大。对自己相貌的自卑、家庭经济和学习上的困难,让他逐渐陷入偏执,但却没能寻求到别人帮助。”作为曾世杰的辩护律师,四川某律师事务所姚飞表示,“他是可恶,但也有值得同情的一面。”

家境的贫穷和母亲的去世,让曾世杰非常自卑内向,但又自尊心很强。从读大一的时候,他就觉得周围的同学看不起他,“别人一直笑我丑,我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曾世杰曾经这样对姚飞说:“我觉得我跟马加爵的经历很像。”

对于此前作为律师辩护焦点的曾世杰精神疾病问题,此次法院判决中并未提及,而2010年出具的司法鉴定内容认为曾在作案时并无精神障碍。

此次法院审理认为,“曾世杰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应依法严惩。鉴于曾世杰有坦白情节,认罪悔罪态度较好,且该案重审期间,曾的亲属在经济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进行赔付,综合考虑相关情节因素,最终,法院对曾世杰作出死缓判决。”

“此次判决,显示了法院在死刑判决中的慎重。”姚飞表示,曾世杰及其家人在案发后的积极赔付也是法院量刑的重要依据。

姚飞称,曾世杰老家的200多名村民,曾在出事后自愿为其捐款,赔偿受害人的民事部分损失,“从皱巴巴的20元、30元到200元,总共凑了一万七千元。乡亲们为他感到很可惜。”

“他太缺乏爱了,但他同时也把困难无限放大了”

近年来,大学生伤人杀人案频发:2004年2月,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后出逃,当年6月被执行死刑;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连刺八刀致伤者死亡,半年后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2013年4月,复旦大学林森浩,将剧毒化学物品投入饮用水中,致室友黄洋死亡,今年2月一审被判死刑。是什么让“故意杀人”的恶性事件一再在校园上演?

在向法庭递交的陈述书中,曾世杰写道:“自己上大学后因为相貌、经济方面原因受到很多人的嘲笑与歧视,加之性格内向,遇到什么事都爱憋在心里,时间长了以后,产生了特别强烈的抑郁感与自卑心理。后来严重到感觉所有人看我的眼神、与我交谈时的表情,都是在取笑我。”

“从内心我很同情他,他太缺乏爱了。但他同时也把困难无限放大了。”姚飞说,他最大的感觉就是惋惜。

然而惋惜并不能换回无辜逝去的生命,一次次的事件是对大学生“心理关注”缺失的一种拷问。

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教育课程,然而多数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形同虚设。而许多家长,特别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很少与孩子进行心理交流和疏导,这也是诱发一系列大学生犯罪案件的重要原因。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表示,目前高校普遍比较关心大学生就业等“看得见”的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精神卫生是“看不见”的,如何提前发现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并对其进行科学健康的心理疏导,是当下一个严肃的社会课题,这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密切关注。
 
昔日高考状元为何刺杀无辜同学?——成都大学生因“丑”杀人被判死缓始末

新华网成都2月28日电 28日,曾轰动一时的“大学生因丑杀人”案在开庭重审一年后尘埃落定: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曾世杰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对其限制减刑。曾世杰当庭表示不上诉。

这个曾经的高考状元,为何将刺刀捅向素不相识的同校同学?

为相貌自卑杀人,他有精神病吗?

2010年3月30日晚,曾经的县高考状元、四川大学大二学生曾世杰,在江安校区明远湖边将1名同校女生杀死,另刺伤2名男生。

事后,经多方调查和曾世杰自己交代,他与受害者并不认识,只是进入大学后,认为遭到周围同学歧视,又因容貌遭到别人嘲笑,最终出手杀人。

曾世杰说,案发当晚,同宿舍室友在客厅里看小品时捧腹大笑,“我觉得他们是在笑我,顿时心中产生了极度的烦躁与怨恨,于是莫名其妙地带上刀冲了出去……”

2010年9月3日,成都中院第一次开庭审理,当审判长问曾世杰为何会因为没有根据的猜测而杀人时,曾世杰说:“我怀疑我有精神病。”

曾世杰的母亲在2005年离家出走后溺水身亡,后经法医鉴定曾的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他的大舅以及表哥都有精神病史,他也一直怀疑自己患有精神病,但此前从未做过检查。在这次审判中他请求法院为他做精神病鉴定。

同年12月3日,成都蓉城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意见书认为,曾世杰在作案时无精神障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当对其行为负责。2010年12月,成都中院一审判决曾世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2年3月,四川省高院作出裁定:撤销死刑判决,发回重审。2013年1月11日,成都中院重新开庭审理,未当庭宣判。

自称“跟马加爵的经历很像”,村民曾为其捐款赔偿受害人

曾世杰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寒,但他成绩非常好,曾被周围人认为是天才少年,2008年他在高考中不负众望地夺取了县高考状元的头衔,并被四川大学录取。

“然而进入大学,突然来到大城市后,曾世杰的心理落差很大。对自己相貌的自卑、家庭经济和学习上的困难,让他逐渐陷入偏执,但却没能寻求到别人帮助。”作为曾世杰的辩护律师,四川某律师事务所姚飞表示,“他是可恶,但也有值得同情的一面。”

家境的贫穷和母亲的去世,让曾世杰非常自卑内向,但又自尊心很强。从读大一的时候,他就觉得周围的同学看不起他,“别人一直笑我丑,我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曾世杰曾经这样对姚飞说:“我觉得我跟马加爵的经历很像。”

对于此前作为律师辩护焦点的曾世杰精神疾病问题,此次法院判决中并未提及,而2010年出具的司法鉴定内容认为曾在作案时并无精神障碍。

此次法院审理认为,“曾世杰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应依法严惩。鉴于曾世杰有坦白情节,认罪悔罪态度较好,且该案重审期间,曾的亲属在经济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进行赔付,综合考虑相关情节因素,最终,法院对曾世杰作出死缓判决。”

“此次判决,显示了法院在死刑判决中的慎重。”姚飞表示,曾世杰及其家人在案发后的积极赔付也是法院量刑的重要依据。

姚飞称,曾世杰老家的200多名村民,曾在出事后自愿为其捐款,赔偿受害人的民事部分损失,“从皱巴巴的20元、30元到200元,总共凑了一万七千元。乡亲们为他感到很可惜。”

“他太缺乏爱了,但他同时也把困难无限放大了”

近年来,大学生伤人杀人案频发:2004年2月,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后出逃,当年6月被执行死刑;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连刺八刀致伤者死亡,半年后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2013年4月,复旦大学林森浩,将剧毒化学物品投入饮用水中,致室友黄洋死亡,今年2月一审被判死刑。是什么让“故意杀人”的恶性事件一再在校园上演?

在向法庭递交的陈述书中,曾世杰写道:“自己上大学后因为相貌、经济方面原因受到很多人的嘲笑与歧视,加之性格内向,遇到什么事都爱憋在心里,时间长了以后,产生了特别强烈的抑郁感与自卑心理。后来严重到感觉所有人看我的眼神、与我交谈时的表情,都是在取笑我。”

“从内心我很同情他,他太缺乏爱了。但他同时也把困难无限放大了。”姚飞说,他最大的感觉就是惋惜。

然而惋惜并不能换回无辜逝去的生命,一次次的事件是对大学生“心理关注”缺失的一种拷问。

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教育课程,然而多数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形同虚设。而许多家长,特别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很少与孩子进行心理交流和疏导,这也是诱发一系列大学生犯罪案件的重要原因。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表示,目前高校普遍比较关心大学生就业等“看得见”的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精神卫生是“看不见”的,如何提前发现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并对其进行科学健康的心理疏导,是当下一个严肃的社会课题,这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密切关注。
太可怜了。
 
还是心里素质问题。 在北美6万多工资是很不错啊,但是跟中国人最生意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
高薪工作有什么好的呢?最好就是没有工资拿,住着满屋顶都是太阳能板的房子,开个Tesla Model S。
 
最后编辑:
为了科学读PHD的人才,为了PHD而读PHD是蠢材
 
最近几年,类似的悲剧有数个了,不是孤立事件。
 
(你也装得不错。:D)

废话,能控制还会有病么。
当年国内一老同事,年轻的时候常在公共汽车上"耍流氓"。每次被抓后都痛哭流涕检查,过几天领导又去派出所领人。
他老婆也在那个单位。最后,他老婆出了个主意:"你给我骑自行车上班!"
从此,他风雨无阻,每天上下班都骑自行车,出去办事情也是骑自行车,没有再进局子。
这事儿,单位的人谁都知道。不过,我是从他自己的口中听到的。
有个好老婆很重要,否则,他就会从能控制到不能控制。病都是一点一点厉害的,能控制和不能控制不会是平行的,发病的人也许经过很多次脑子里打架,可能很痛苦的。
 
有个好老婆很重要,否则,他就会从能控制到不能控制。病都是一点一点厉害的,能控制和不能控制不会是平行的,发病的人也许经过很多次脑子里打架,可能很痛苦的。

你不会是老年人吧?:D

春长,老年人都是这么看待抑郁症的,认为抑郁症就是自己想不开。。。您老还是Goggle一下再发表高见吧。。。
道歉收到,谢谢:good::cool:
疾病不是患者本人所愿意的。。。
抄一段Google
一般人总认为,抑郁症是心病,‘心病要用心药治’。其实不然,就像心脏病肝炎感冒肺炎一样,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实际情况是,这种‘疾病’表现出心理上的症状,也有躯体症状;并不是心理问题或心理打击、造成了这种‘疾病’。
 
你不会是老年人吧?:D
冷笑大哥认为您才是老年人。您那故事太隐晦了,那同事到底是不是真有病呢,有病一骑车就能治病,没病吧,谁没事丢人现眼那么多次啊,而且他老婆还理解他,想必有点让人同情。
 
春长,在车上耍流氓,到底是咋回事情呢?:tx:
当年还没有地铁可能。就公共汽车上那点事儿。: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