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人的阅历和眼界也有关,经历多了,你想让他随乐起舞,他也舞不了了。我們腦子裡有好幾種神經傳導物質,有一種叫 GABA 與冷靜有關的。發達的話也許特別冷靜。
但個性也可以看成一種思考習慣,應該也可以後天訓練,培養習慣的。
我知道自己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很深,以前課本上讀到諸葛亮空城計,他 "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慎謀能斷" ,
就把這個當人生努力目標。幾十年訓練下來多少也有點成效...? 就是擁抱說的 "自信"。
還有個大學同學分享她母親一句遺言:不要做一個 "隨樂起舞" 的人。
從此我又更克制了,聽到音樂立正站好。或許是內心很激動但外表壓抑著。
是的,要看自己一生追求的是什麼,不同追求有不同的修行。人这一辈子到底追求什么,是大气概,还是切切实实的感受过了痛与快乐,真真切切的哭和笑过?
同意啊,平衡应该是最重要的,只是这平衡在哪里有时候,还真不好掌握和判断。。。。是的,要看自己一生追求的是什麼,不同追求有不同的修行。
但我覺得很多看似抵觸的東西實際上是相容的,只是運用的時機不一樣。
例如作家探討人性,寫出來的作品是掏心挖肺的誠懇坦白,
但作家平常如果這麼尖銳就會惹上不必要的麻煩與中傷。我看過的作家,待人都是很有禮貌很謙虛的。
例如一個將軍,戰場上發現被敵人三面包圍了,如果不斬幾個臨陣脫逃的,兵敗如山倒,大家一起死。
但事後他可以懺悔難過,對不起他們的父母。
聯想到理性與感性之辯。理性覺得感性不切實際,感性覺得理性缺少人性。
但我覺得理性與感性本身不抵觸,是兩種不同的天份與技能,可以後天訓練培養。
大腦裡面有管邏輯的區域,一般定義的 "聰明" 就是這一塊發展的好。
也有一塊區域負責同理心 (empathy),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可以說是感性的區域吧。
自閉症患者,反社會者這塊區域的活力特別低。
大腦可以學習,所以理性與感性都是可以經由後天鍛練的。
理性與感性只有一個發達算得上 "腦殘" 了。
回答精靈的問題:必要的時候大氣概,回家自己偷偷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