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慈悲的人,一颗慈悲的心,唤醒了整个世界的慈悲

http://fo.ifeng.com/guanchajia/detail_2013_11/01/30862560_0.shtml?_from_ralated

寺院功德箱里的钱到底是谁的?
2013年11月01日 07:52
来源:希热多吉居士博客 作者:希热多吉居士
.share{float:right;padding-top:16px;position:relative;width:157px;overflow:hidden;}/*替换单页样式*/ .share-bar-btn a{float:left;display:block;width:36px!important;height:28px!important;margin:0!important;padding:0!important;background:url(http://y1.ifengimg.com/e01ed39fc2da5d4a/2013/0722/sharebg.gif) no-repeat!important;} .share-bar-btn span{float:left;line-height:28px;} .share-bar-btn .bds_tsina{background-position:0 0!important;} .share-bar-btn a.bds_tsina:hover{background-position:0 -114px!important;opacity:1.0!important;filter:alpha(opacity=100)!important;} .share-bar-btn .bds_qzone{background-position:0 -38px!important;} .share-bar-btn a.bds_qzone:hover{background-position:0 -152px!important;opacity:1.0!important;filter:alpha(opacity=100)!important;} .share-bar-btn .bds_tqq{background-position:0 -76px!important;} .share-bar-btn a.bds_tqq:hover{background-position:0 -190px!important;opacity:1.0!important;filter:alpha(opacity=100)!important;}
分享到: .cmt em{padding-right:3px;vertical-align:middle;} #cmtTitle em{padding-right:3px;vertical-align:middle;}
102人参与0条主评论 19条评论0条总评论
rdn_5272ecb0c1c2d.jpg

盗取僧财是有很严重的果报的(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微博和微信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帖子:庙里,常有人取箱中钱,大和尚却假装看不见。小和尚很不解,于是大和尚告诉他,“能到寺里拿钱,可知已窘迫至极,佛门本是济人呀。曾在寺庙拿钱的人,心怀感恩,会加倍回报社会弘法礼佛……。”转发的人都认为这是一篇“佛教正能量”的文章,殊不知这篇文章会误导大众。
自佛陀创建僧团以来,僧团日常生活一直是靠接受信众的供养来维系的。信众以清净信心供养三宝的财物,通常被称为“信财”。(注:此处的“信财”与七圣财中的“信财”的概念有所不同)佛教早期,僧团每日要托钵乞食,夜宿丛林,所以不需要信众供养钱财。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备受历代帝王的重视,封地建寺,僧团有了居住和修行的寺院,托钵乞食的传统渐渐消失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寺院内开始设立功德箱,接受十方信众的供养。功德箱内的钱物,就是我们常说的“僧财”。
学佛的人都知道,盗取僧财是有很严重的果报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何等人取佛财物而自食用,不还不偿,不信彼业而复更取,复叫他取......堕阿鼻大地狱黑肚小地狱......”《大般涅槃经》中说:“若佛灭后,一切信心所施佛物,应用造佛形像及造佛衣、七宝幡盖,买诸香油、宝花以供养佛。除供养佛,余不得用!用者,即犯盗佛物罪。”《佛说因缘僧护经》中说:“有九种人常处阿鼻大地狱中:一者食众僧物,二者食供佛物......
或许有人要问了:“佛家不是讲慈悲吗?难道看到别人落魄受苦,也不能去帮助吗?”当然不是。如法的做法是:文中的那个老和尚走过去,示意盗窃的人不要这样去偷功德箱里的钱,老和尚从自己的单金(生活费)中拿一些出来接济这个人,同时要向他说明盗取僧财的果报,这样可以避免那个人因盗窃僧财而落得不好的果报,同时也能帮助到他。退一万步说,老和尚即便自己没有单金去帮助他,那么老和尚自己拿功德箱的钱布施给这个落魄的人,都好过那个人自己盗取功德箱的钱,因为两种行为产生的因果完全不同,这是真慈悲。
按照佛家的制度,寺院僧团共有的财物,即便是方丈主持个人,也无权擅自使用,需要经过僧团全体议事决定如何使用。僧人拿寺院的东西送人情,严格说来都是不允许的。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僧人用佛门之物救济黎民百姓,则是没有问题的。抗战时期,国难当头,虚云大师即曾大权示现,拿出寺院钱粮以济难民。据《虚云和尚年谱》记载:“民国十五年丙寅八十七岁近年滇中多事。兵住民房。已不相安。秋收稻熟。民不敢收。畏兵也。予往军部商。得其允许。如有僧人领导农民收谷者。兵不许阻。因是数千乡人。共来寺住。始则同食干饭。继则粥。粥尽则同食糠。饮水。乡民见僧伽同甘苦如是。为之下泪。及军事略定。农民乃得返居。此后共同维护寺庙。皆出至诚。”数千乡人共来寺住,寺僧与民同食同饮,所供饮食都是信施于佛法僧三宝之物,若拘泥经文,则僧俗岂不都在造罪?若怕造罪而忍视苍生受难而不顾,则又何谓佛家之大慈大悲心怀?——由此可见,虚云老和尚的做法正是佛家的大慈悲。
讲到这里,再顺便普及一点常识。寺院中什么样的人可以享用信众供养的“信财”?是不是所有的僧人都可以享用信财?佛经中讲:第一、戒律清凈;第二、每天不停地闻思修行。经中讲:“虽然戒律清凈,但若不闻思修行而享用信财,将来要用自己的血肉偿还。”  
很多人到藏区,会看到藏地的僧人通常自己做饭,不像在汉地寺院,有公共的斋堂,有专门做饭的僧人或居士负责做饭。藏地寺院的僧人在这方面很注意,甚至有的僧人终身不接受信财供养,只接受自己家里人的供养,唯恐自己不具格享用信财而落下果报。甚至一些大活佛也终身不接受供养。
 
我是小偷,我有罪。:shale::crying::crying::crying:
关于师傅, 每次都在事情发生之后放马后炮。其实是因为功德箱的钱跟他没有利益关系, 乐得做清醒的智者。

关于男人, 偷钱的时候偷偷地来, 捐钱的时候大力地表现。

关于主持, 及时地发现了人才。

关于小和尚, 十分明白如何表忠心和及时地营销自己, 最终获得独立管理功德箱之责, 不仅学会了怎么说, 也锻炼了怎么做, 日后前途超过了师傅。

关于结尾的解读,

再也不用小和尚往里装钱了,每天早上,功德箱都是满满的一箱钱,小和尚不得不取出很多钱,否则,里面就装下了

红字部分才是重点。既然是满的, 为什么要往外拿呢?功德箱和表善心到底肥了谁?
 
据佛家文章说, 有严重果报
有些东西要活学活用,比如你偷窃,目的是救人,最后帐如何算WHO CARES呢,切忌死读书,形而上学
 
有些东西要活学活用,比如你偷窃,目的是救人,最后帐如何算WHO CARES呢,切忌死读书,形而上学

这不是这个故事的重点, 你当然可以离题万里的加糖加醋。

大和尚也不可能知道那个男人拿钱去做什么, 大和尚很简单的认为:出来混, 总是要还的。
 
佛是一种境界。 凡人可以某一时刻达到, 但不可能每时每刻达到。
请指教某一时刻和每时每刻的区别。:shy:

还有,“我是小偷”的逻辑值得点赞吧?:monster:
 
关于师傅, 每次都在事情发生之后放马后炮。其实是因为功德箱的钱跟他没有利益关系, 乐得做清醒的智者。

关于男人, 偷钱的时候偷偷地来, 捐钱的时候大力地表现。

关于主持, 及时地发现了人才。

关于小和尚, 十分明白如何表忠心和及时地营销自己, 最终获得独立管理功德箱之责, 不仅学会了怎么说, 也锻炼了怎么做, 日后前途超过了师傅。

关于结尾的解读,

再也不用小和尚往里装钱了,每天早上,功德箱都是满满的一箱钱,小和尚不得不取出很多钱,否则,里面就装下了

红字部分才是重点。既然是满的, 为什么要往外拿呢?功德箱和表善心到底肥了谁?
高。:good: 用邪恶去解读一切,果然整个世界都很邪恶。:evil::evil::evil:
 
请指教某一时刻和每时每刻的区别。:shy:

还有,“我是小偷”的逻辑值得点赞吧?:monster:

顿悟, 文字是障, 不可说
 
这不是这个故事的重点, 你当然可以离题万里的加糖加醋。

大和尚也不可能知道那个男人拿钱去做什么, 大和尚很简单的认为:出来混, 总是要还的。
你确信你没有给大和尚的想法加糖加醋?:p
 
高。:good: 用邪恶去解读一切,果然整个世界都很邪恶。:evil::evil::evil:

我说的是事实, 告诉你每个人要的是什么, 得到的是什么,何来邪恶?

你就写了一句话, 就用了两个邪恶, 我要怎么看你。我佛慈悲
 
顿悟, 文字是障, 不可说
顿悟算某一时刻还是每时每刻呢?和尚们需要每时每刻顿悟还是在某一时刻顿悟一次就可以每时每刻了?
 
你确信你没有给大和尚的想法加糖加醋?:p

这是佛经原理好吧, 一切是空。 哪里有加糖加醋
 
后退
顶部